购买力平价之谜理论的新进展及其实证检验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619114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购买力平价之谜理论的新进展及其实证检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购买力平价之谜理论的新进展及其实证检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购买力平价之谜理论的新进展及其实证检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购买力平价之谜理论的新进展及其实证检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购买力平价之谜理论的新进展及其实证检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购买力平价之谜理论的新进展及其实证检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购买力平价之谜理论的新进展及其实证检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收稿日期: 2005 0530作者简介: 吕德宗 ( 1953 ), 男, 台湾台南人, 大亚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处协理, 长荣大学兼任讲师, 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两岸经贸关系、 统计学。杜金柱 ( 1963 ), 男, 辽宁阜新人, 内蒙古财经学院统计学系主任、 教授, 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系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统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财贸研究?2005 . 5购买力平价之谜理论的新进展及其实证检验吕德宗 ? 杜金柱(天津财经大学 统计学系, 天津 300000 )摘? 要: 购买力平价作为其他汇率学说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中汇率决定的重要依据, 仍然备受

2、关注。特别是伴随着计量技术和数理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大量的实证研究文献不断累积。购买力平 价之谜便是其中的重要命题之一。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购买力平价的理论脉络和购买力平价之谜的内涵, 然后采用中国、 日本和美国三国的数据, 利用最小二乘法、 单位根、 协整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技术多角度验证了购买力平价之谜和购买力平价的有效性, 并对购买力平价对我国 的适用性进行了解释。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之谜; 单位根; 协整; Granger因果检验购买力平价学说可以溯源于 16世纪的西班牙 Salamanca学派, 19世纪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 如李嘉图、 穆勒和马歇尔等也论

3、述了类似的思想。但是真正应用并将其模型化的是瑞典经济学家 Cassel 。 购买力平价建立的基础是货币数量论, 它的基本思想是: 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和货币购买力; 两国的货币购买力之比又决定汇率。固定汇率制度下, 均衡汇率取决于两国相对价格; 浮动汇率制度下, 汇率变动则取决于两国货币相对购买力的变动。尔后这种学说不仅为众多的汇率决定学说构建了理论基 础, 而且在政策实践和汇率的长期预测方面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 20世纪 30年代, 资本流动、 就业和其他冲击使得购买力平价的解释力大大减弱, 曾一度备受批评, 直到 20世纪 50年代又重新被一些经济学家用来解释汇率的变动。布雷顿森林体

4、系解体之后, 国际 汇率又重归于浮动体制, 汇率的决定成为非常有挑战性的课题, 购买力平价作为长期实际均衡汇率的? 瞄定 标准, 其重要性再度凸显出来。正如 Cassel所言, ?如果没有了购买力平价, 就无从谈论汇率的低估与高估 。尽管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实际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是持续的, 但是购买力平价的 重要意义仍然是不应该被忽视的。Dornbush( 1987)认为购买力平价仍然是判断汇率水平的重要尺度,不仅因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货币说等其他汇率决定理论, 而且也被政府、 国际组织机构和金融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广为应用, 计算所涉及的 CPI 、 单位劳动成本及其他价格要素隐含了该国的竞争力

5、。作为汇率 预测特别是长期预测的模型在政策制定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期对于购买力平价的研究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围绕均值反转 ( mean reversion)进行的。虽然一些 争论仍在进行, 但一些一致性的观点已经形成: 购买力平价在长期内有效, 对于短期的预测能力是微弱的, 效果连随机游走都不如。问题在于短期汇率波动十分剧烈, 收敛速度如此之慢, 为什么实际汇率在长期仍然能够收敛于购买力平价? 这就是 Rogoff( 1996)提出的? 购买力平价之谜 ( PPP puzzle)。归根 到底, 购买力平价之谜是在验证购买力平价是否成立的过程中, 伴随着计量实证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象。所以对

6、购买力平价之谜的解读也直接关系着购买力平价的成立与否。!40!一、 购买力平价之谜及其解读购买力平价的提出源于实证角度, 其思想非常简洁。目前的研究也多集中于对购买力平价之谜所 涉及的问题进行。Rogoff( 1996)认为, 对汇率与其平价背离的解释应该注重货币和金融因素, 但是这些因素在长期是中性的, 为何在 3 5年的时间区间这种背离趋势仍然存在? 这只能说明仅依靠货币和金融因素是不能完全解释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真正的原因在于各国商品市场远未能实现一体化而是分割的。 Dornbush( 1987)将影响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的因素分为结构性因素和暂时性因素两类。本文认为, 从基本面因素、 货

7、币与金融因素和随机因素三方面进行划分似乎更为精确, 所以将遵循这种划分对偏离进行解释的理论进行简单的梳理。 (一 )基本因素即新的或持续性地影响两国商品均衡价格变动的因素。购买力平价主要是基于货币数量说, 由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引起的物价变动可以通过汇率调整实现, 但是如偏好、 技术、 生产率和商业政策的变动则无法在现实价格中显示。 Balassa? Samuelson效应也从此角度对购买力平价进行了批评。比如相对生 产率发生变动, 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提高, 工人工资增加, 尽管非贸易部门生产率并未上升, 但是工人也要求增加工资, 直接后果是非贸易品的成本和产品价格上涨, 由于这些产品是价格指数的

8、组成部分, 导致总体价格指数上升, 进而实际汇率发生变动, 造成对购买力平价的背离。Kravis和 L ipsey( 1983)基于生产要素和报酬异质角度的分析, 也得出类似结论。这类结论试图说明实际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 是由于基本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导致的, 因此对购买力平价的持续偏离是不难理解的。从另一个角度看, 目前汇率的决定不仅取决于商品价格的变化, 也取决于资产价格的变动,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主要取决于后者。商品价格中主要包含了过去的信息, 而资产价格具有前瞻性 ( for ward? loo? king), 二者有很大不同。购买力平价只是考虑了商品市场的均衡, 而没有涉及资产市场。所以

9、购买力平价理论本身即存在很大的缺陷。(二 )暂时性因素短期内由于运输、 保险和信息成本以及商品套购发生的困难, 造成偏离。实际上购买力平价成立的 前提是商品间的替代性和可跨地区套购, 而现实中一些商品是不能够实行套购行为的。还有一种观点是汇率变动相对于粘性的工资与物价 (Dornbush的超调理论 )而言更具有灵活性, 它们之间的调整速度存在差异。工资取决于长期契约, 导致相对价格可能偏离购买力平价, 但长期内是能够调整的, 从而实 现反转。Dixit和 Stiglitz( 1977)则从商品市场结构角度进行分析, 由于商品的寡头垄断, 商品替代程度是不完全的, 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短期偏离是存

10、在的。在实证检验中, 经常在原有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一个常数项, 表示由于国内外商品市场间套购带来的交易成本和其他因素导致的成本。(三 )随机性因素 主要是指统计误差和其他随机扰动因素。这类因素带来的偏离是微弱的, 并且服从标准正态分布。总之, 如果偏离是由后两者引起的, 则偏离是暂时的, 只有结构性因素引起的偏离才具有持续性。二、 购买力平价的类型及其实证检验的文献回顾(一 )购买力平价的几种类型及其对应的实证检验形式一般认为, 购买力平价可以分为两类: ( 1)绝对购买力平价 ( Absolute PPP)。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需要相对广泛的价格指数来测定国际间的价格差异。绝对购买力

11、平价满足了这种要求, 它表示汇率是两国价格指数的相对比值。定义形式为 pi= E pi*, 价格指数一般使用消费物价指数 ( CPI)。不过,这种方式仍存在明显的问题, 如无法体现新商品在价格指数中的作用以及各商品权重的确定; 现实!41!中商品篮子的选取和现实操作非常困难等等。所以很快被相对购买力平价所替代。 ( 2)相对购买力平价 ( Relative PPP)。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对绝对购买力平价的改进, 应用更为广泛, 定义形式为 pit pit- 1= ( EtEt- 1) ( p* it pit- 1*), 其中 t表示时间, 两国汇率的变动同价格的变动幅度 (通胀率 )是相等的,

12、 用国内外相对价格的变动来解释汇率的变动。相对购买力平价在实证检验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形式为: ?et= ( pt- pt*) + ut( 1)? # et= ( # pt- # pt*) + vt( 2)方程式中各变量均取了对数, 所测度实际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即可转换为? ?= et- ( pt- pt*) = ?( 3)如果购买力平价能够成立, 那么 ?t应该是白噪声 ( white noise)过程, 然而对此的实证结果并不是非常理想。Frankel( 1976)、 Frankel和 Johnson( 1978)证明 ?t几近于零, 证明了购买力平价的有效性。但是 20世纪 80年代的结

13、论却多数不能拒绝 ?t服从随机游走假设, 即 ?t是一个非平稳的过程, 这也意味着实际汇率并不存在收敛于购买力平价的趋势。(二 )购买力平价的实证检验: 文献回顾尽管购买力平价理论在实际预测和短期的实证分析问题上受到质疑, 但是由于其重要性, 对购买力 平价的实证研究相当丰富, 相关的研究仍然在不断地深入。不仅体现在检验和预测的技术上, 在理论上购买力平价的基础也在不断得到更深层次的探索。如交易成本和贸易壁垒的引入、 购买力平价指数的构建与方法的改进、 物价变动同汇率变动的因果关系、 对购买力平价的货币性和实际冲击的分解、 购买力与资本流动的关系都是相关研究的重要课题和方向。实证检验主要类型包

14、括: ( 1)对购买力平价的最小二乘法 ( OLS)计量检验, 主要是以包含国内价格变量和汇率为主的结构方程。Meese和 Rogoff( 1983)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认为包括购买力平价在内的结构性方程的预测能力非常差, 甚至不如随机游走模型在样本外空间的预测效果。伴随着 80年代以来计量技术的发展, 大量的时间序列检验方式被应用在购买力平价的检验上, 结构性方程的检验方式不再是实证分析的热点。( 2)对实际汇率单一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Unit RootTest)。实际汇率的表示方式为?q= e+ p*- p( 4)其中 e为名义汇率的对数形式, p*和 p分别表示国外和国内价格指数的对数形式

15、。如果实际汇 率 q平稳, 则说明购买力平价成立 ( Culver 后者是寻找名义汇率 s 、 国外价格 p*和国内价格 p之间的协整关系。 初期的实证研究主要围绕? 一价定律 是否存在进行的。这些实证检验的结论相当不一致, 甚至同一学者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区间所作的结论都是大相径庭的。不过有一点基本形成了共识: 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是不成立的, 长期内相对有效。一些经济学家纷纷通过改进实证检验的样本数据, 增大样本区!42!下同间的年限数量; 或者改进新的实证技术, 如引进蒙特卡罗模拟技术生成数据, 然后再实证检验分析。以下是代表性实证检验的代表性文献。表 1购买力平价的代表性实证检验 (一 )作

16、者结论检验对象方法Isard( 1977)不成立美、 日、 德工业制成品统计Kravis 但是 5年、 10年和 20年期的解释 能力则达到了 43 %、 69 %和 73 %。 1年期间的购买力平价系数仅为 0. 109 , 而 10年和 20年期的系数为0 . 967和 0 . 905 , 接近于 1 。短期内汇率同相对价格根本不存在协整关系, 但中长期内这种关系确实是成立的。三、 PPP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基于人民币、 日元与美元的计量分析国内对汇率决定理论的讨论非常多, 但是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实证分析或者进 行较为现代化的分析的工作却不多见。张晓朴 ( 2000)通过利用时间序列 ADF 检验和 Phillip? Perron检验说明对中国而言, 购买力平价并不成立。以下我们将对人民币 /美元和日元 /美元进行分析, 从而判断购买力平价是否成立。之所以选择二者, 通过相同的数据区间判断二者在购买力平价方面是否存在明!43!显区别, 是因为二者的汇率制度存在明显差别。它们的数据区间为 1979 2003年和 1961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