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44614659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55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的研究姓名:黄钰森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眼科学指导教师:谢立信20030501! 哟昼亟二鱼墅珏生生些迨塞:筮丞坠自凼瞳王显丛盐煎查卮画堂丛查变些丛基暨I 咆崮茎噬登窭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 i n 仃a o c u l a rl e n s ,I o L ) 植入术后屈光状态的远期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不同年龄儿童白内障1 0 L 屈光力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1 对3 月1 2 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6 l 例( 1 0 2 只眼

2、) 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前后环形撕囊、前段玻璃体切除和囊袋内1 0 L 植入术,其中双眼4 1 例( 8 2 只眼) ,单眼2 0 例( 2 0 只眼) 。根据年龄和眼球发育不同,术后屈光状态预留一1 0 一+ 5 0 D 。术后随访2 9 年,平均4 0 8 年。2 按手术年龄不同分为 5 岁者,每日遮盖健眼清醒时间的5 0 一8 0 ,每周自查视力。七、统计分析本研究数据采用s P s s l O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 0 0 5视为差异有显著意义。l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 0 n e w a y A N o V A ) 比较不同年龄角膜曲率之间的差异。2 、比较眼轴变化,分析其影响

3、因素( 1 ) 计算术后眼轴增长率( 眼轴增长幅度与随访时间之商:m 耐y ) ,比较不同年龄眼轴增长率之阚的差异。( 2 ) 将眼轴增长幅度( H u n ) 作为因变量Y ,手术年龄( y ) 、术前眼轴长度( n l m ) 、术前角膜曲率( D ) 、随访时间( y ) 和术后视力( 小数表示法) 作为自变量x ,采用s p e a r m a n 等级相关法分别分析因变量Y 与各自变量x 之问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并根婴厦丝土蛆基笙望、业缝竺;堑丞畦自圈陉厶王垦丛鲢焦莶屋厦盘丛查变丛基堑堕圈耋盐丝瑟据各自变量x 对因变量Y 的贡献大小及相互作用,用逐步回归法( s t e p w i s

4、 e ) 筛选作用最大的因素,建立多元回归方程。3 、检影验光记录术后1 月和最终随访时的屈光状态,计算每年的屈光状态变化率( 后者与前者之差除以随访时间:D y ) ,比较各年龄组屈光状态变化率之间的差异。4 、将眼轴的增长值和屈光状态变化值绘成散点图,P e a r s o n相关分析法分析二者是否存在相关性,采用曲线回归分析法( c u r v eE s t i m a t i o n ) 建立回归方程。结果一、角膜曲率的变化术前角膜曲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f F = O 6 3 6 ,P = 0 6 3 9 ) ,术后各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F = O 1 0 6 ,P = o

5、 9 8 0 ) 。2 岁以前手术的患儿,角膜曲率变平大约产生1 D 左右的远视变化,2 岁以后角膜曲率稳定,对屈光状态变化影响不大( 表】,图1 ) 。趔! 昼题兰塑丝生些丝塞:盘丞丝自凼瞠起画达丝瞳查卮旦盘丛查变丛基毖喧圈蠢鲍型塞表1 年龄与角膜曲率( i s )二、眼轴的变化 2 岁组术后眼轴变化较为迅速,明显快于其他年龄组( F = 4 8 6 6 ,P = 0 0 0 1 。两两比较P 值分别为o 0 1 2 ;0 0 0 0 ;o 0 0 1 ;o 0 0 0 ) 。2 岁以后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F = 2 5 9 2 ,P = 0 0 5 8 ) ,见图3 及表2 。随

6、年龄增长和眼轴增长,眼轴的增长幅度减少( 见图2 ) 。表2 不同年龄患儿眼轴变化的比较( i s )年龄眼数术前眼轴术后眼轴随访时阅眼轴年增长( 岁)( 只)( n u n )( m m )( y )率( m y ) 272 0 5 6 1 2 92 2 1 9 09 232 9 土1 4 30 7 0 O7 22 2 42 22 3 2 1 72 33 2 16 932 7 1 2 3O3 8 03 l4 2 52 29 2 20 02 3 9 4 16 437 7 2 1 7O2 5 02 06 1 82 26 l 1 5 62 33 9 16 434 5 1 5 8O 2 4 O2 9

7、8 1 22 82 3 4 3 l7 32 4 1 8 1 9 236 4 17 1O2 1 0 1 2三、眼轴增长与相关因素的关系1 52 唑蝤熊查丝基笙坐、业丝甚;基丞鲑自应睡厶王昌盐缝焦查屋量堂达查堑也壁基鬟卿崮垂整理 嚣眼轴增长幅度与术前眼轴长度呈负相关( T ;= - o 5 4 3 ,P = 0 0 0 0 ) ,与随访时问呈正相关( r 。= O 3 3 3 ,P = o ,0 0 1 ) ,与手术年龄呈负相关( r 。= 0 3 2 6 ,P = o 0 0 1 ) ,与角膜曲率( r s = O 2 2 5 ,P = 0 0 5 6 ) 和术后视力( r s = 0 0 3

8、7 ,P = o 7 2 9 ) 的相关性无显著意义。经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鼹轴增长幅度( Y :m m ) 与术前眼轴长度( x 1 :m m ) 和随访时间( x 2 :y ) 符合三元线性回归方程:Y = 4 9 8 4 0 1 9 2 x 1 + 0 1 1 9 x 2 ( F 兰1 7 7 7 3 ,P = 0 O O o ,复相关系数= o 5 2 2 ,常数、术前眼轴和随访时间的回归系数的P 值分别为O O o o ,O ,O o o 和0 0 0 6 。) 。手术年龄、角膜曲率和术后视力对眼轴增长的作用无统计意义,作为剔除变量未进入方程( 注:x 1 范围1 8 8 1

9、m m ,2 6 4 3 m m ;年龄3 月1 2 岁;x 2范围2 9 年) 。四、屈光状态的变化大多数患儿屈光状态的变化表现为近视移动趋势,变化范围+ o 6 2 5 D 6 ,5 D 。2 以前手术的患儿术后屈光状态变化较迅速,明显快于其他组( F = 2 5 2 2 ,P = 0 0 4 6 。与其他年龄组做两两比较,P 值依次分别为o 0 3 7 ;o 0 0 9 ;o 0 1 1 ;o 0 0 3 ) ,2 岁以上各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F = O 5 3 5 ,P = O 6 6 0 ) ( 图4 、塑3 屋塑土鲤基生望些丝塞! 盎玉丝自由睦坦量丛佳垫厶监厘堂丛查变避甚髭!

10、囱【塑耋自鲤l 窒5 ,表3 ) 。最终随访时有1 0 只眼( 8 9 3 ) 为中度近视,3 只眼( 2 9 4 ) 出现高度近视,9 只眼( 8 8 2 ) 中度远视,1 只眼( o 9 8 )高度远视。表3双眼患儿不同年龄术后屈光状态变化的比较( x s )年龄眼数术后1 月屈最终髓访屈随访时间屈光状态变i 呈2i 墨2堂垫查! 窆!娄鉴查! 里!l 丑堡主f 里堑! 27+ 3 2 3 士1 9 5+ O6 6 2 0 23 ,2 9 1 4 307 8 02 22 2 2+ 2 8 0 2 1 1+ 15 6 2 6 03 2 4 l7 3一O3 9 O 5 54 2 3+ 12 4

11、 17 1+ 0 1 4 2 4 93 8 3 2 1 7O2 9 土0 5 86 1 8+ O 4 6 1 ,0 1o 6 2 士2 ,2 83 ,4 5 l5 8- o2 9 O2 48 1 22 6+ O 0 6 1 5 312 9 2 ,5 53 6 8 1 7 1O2 4 0 2 0五、眼轴与屈光状态变化的关系将眼轴增长值( x :m m ) 与屈光状态的变化( Y :D ) 绘成散点图( 图6 ) ,P e a T s o n 相关分析证明二者显著相关( r = 0 6 4 6 ,P = 0 0 0 0 ) 。经曲线回归分析( c u r v e E s t i m a t i o

12、 n ) 模块自动模拟1 1 种曲线,其中线性模型、二次曲线和三次曲线方程都具有显著性( P = o 0 0 0 ,R 2 值分别为0 4 2 ,O 4 2 ,o 4 3 )( 图7 ) ,根据计算方便的需要,选取线性模型,得到回归方程:Y = 一1 5 2x( F = 6 3 6 ,P = 0 ,0 0 0 ,= 0 4 2 ,回归系数P = 0 0 0 0 )五、视力7型) 土避兰塑 丝生蝗皇:盘垂丝自由丛互副型煎丛蜃星蒯缝幽基塑咆旦塞趔窒双眼患儿的视力预后优于单眼患几,前者视力在O 5 以上者占7 0 3 ,低于0 3 者占2 7 1 ;后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 0 0 和7 5 O ,见

13、表4 。表4 视力结果单眼4 ( 2 4 )1 1 ( 5 50 )3 ( 1 50 )2 ( 1 00 O ( 0 )高永 nH曲 塞: o( 22 4 6 8 一L 2年龄:岁S! 堂屋亟丝筮笙望堑k 迨皇;盘趟自由瞳丛曼丛佳撞厶揠昼盘丛查变丛基壁l 喧崮蠢自塑堕年龄:岁年龄:岁叵至堕圈1 99 5 9 6nH眼轴:萤。9 6oH眼轴增长率:目y呈婴虽! 匦趔丝望、业监塞:左丞丝自由堕厶王曼丛鲢擅厶堑旦盘丛查变丝丛基整堕园蠢塑珏宜年龄:岁年龄:岁_ ) 6nH屈光状态:口o 9 6nH屈光变化率oY! 螋3 届型 丝望些I 丝窒! 盘丞丝自凼瞳丛晶丛生堕厶拉屈堂丛查童蚣基堑蛔凼耋鲤趔峦屈

14、光 状 态 变 化:眼轴增长:屈光状态变化:D眼轴增长:D2o0 b s e r v e doL i n e a ro0 u a d r a t i coC u b l c型星厦丝:量丝基笙里些熊塞;堑盔壁自塑瞠厶王邑选盥堕查旦疆塑睦壁幽;鼗塑崮塞煎盟基讨论正常眼的眼轴出生后2 年内发育迅速,随后增长缓慢并一直持续至8 1 0 岁,角膜曲率在出生后1 年内变化最为明显,之后变化甚微,晶状体屈光力的变化则伴随着整个儿童期1 1 】,三者之间相互协调使眼球向正视化发展。I o L 植入术后屈光状态的变化主要受角膜曲率和眼轴变化的影响。一、角膜曲率的变化G o r d o n 【1 1 1 研究发现

15、,正常儿童在出生时的角膜曲率5 1 5 2 D ,6 个月时迅速下降至4 5 4 6 D ,1 8 个月左右约为4 5 D ,成人时平均4 3 5 D 。A s b e l l 1 2 1 报告正常儿童在出生至6 个月时角膜曲率为4 7 5 9 D ,1 2 1 8 个月降至4 5 5 6 D 。贾曙光1 3 1 报道3 一1 2岁正常儿童角膜曲率各年龄组平均为4 3 2 6 4 3 5 6 D 。M o o r e 1 4 报告1 3 6 个月的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曲率为4 5 6 D( 4 3 4 9 5 0 D ) ;F l i t c r o 斟1 5 1 报告2 4 周( 4 9 4 周)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前角膜曲率为4 7 7 8D ( 4 3 5 5 5 7 5 0D ) ,1 0 L 术后随访2 7 年的角膜曲率为4 6 1 5 D ( 4 6 1 6 5 6 0 0 D ) ,并通过曲线变化图显示在出生后的1 2 月内,角膜曲率变化最为明显,出生后4周植入I o L ,角膜曲率变化产生+ 2 D 的远视移动2 咝届堡主型 基生生些垫塞! 盘2 呈壁自由睦厶王虽垫佳迪厶盔唇星蠢丛查童焦丛基壁卿固耋鲍蛆嚣( h y p e m l e t r o p i cS h i R ) 效果。I 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