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语言学综论_伍铁平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549470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糊语言学综论_伍铁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模糊语言学综论_伍铁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模糊语言学综论_伍铁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糊语言学综论_伍铁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糊语言学综论_伍铁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 6 期? ?模糊语言学综论伍 铁 平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教授? 北京市? 100088提要:? 模糊语言学是运用模糊理论研究自然语言中模糊现象的学科。近一二十年, 国内学人发表了不少有关模糊语言的文章, 但有的人常将概括性、 多义性、 歧义性等概念与模糊性混为一谈, 那是不对的, 因为模糊性实则是指对象类属边界不确定的特性。模糊语言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很大的意义, 它已发展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者又和认知心理学同为当代科学关注的一个中心, 因为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解人的思维过程, 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大有裨益。关键词:? 模糊

2、性? 认识? 发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H0? ? 现在家用模糊电器风靡全球。电视机的亮度、 清晰度、 响度, 电冰箱、 电饭煲、 电熨斗、 空调器等的温度, 洗衣机中衣服的清洁度都是模糊概念, 只有用模糊数学对这些电器进行模糊处理, 它们的多种模糊度才能得到最佳的控制, 才能最节省能源。但是使用模糊电器的人大概很少有人知道, 模糊之被人们所承认,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西方最早注意到模糊现象( 当时没有用模糊这个词) 的是生于公元前4 世纪的尤布利德斯。他提出了著名的? 连锁推理悖论?: 麦堆是一个模糊概念, 一粒麦子自然不能构成一个麦堆, 但是要多少粒麦子才能构成一个麦堆,

3、这是谁也无法判断的事情; 因为数字是精确概念, 而麦堆却是模糊概念, 用精确概念衡量模糊概念, 自然是方枘圆凿, 格格不入, 构成悖论。古老的秃子悖论的性质同麦堆悖论类似。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其名作?论模糊性?中说:? 假定一个人原来不是秃子。他的头发一根根地脱落, 最后才变成秃子。于是有人争辩说, 一定有一根头发, 由于这根头发的脱落, 便使他变成秃子。这种说法自然是荒唐的。秃头是一个模糊概念; 有一些人肯定是秃子, 有一些人肯定不是秃子;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一些人, 说他们必须要么是秃子, 要么不是, 这是不对的。排中律用于精确符号时是正确的; 但是当符号是模糊的时候, 排中律就不合适了。

4、? 1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一条基本规律, 其基本内容是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 不能同时都假, 必须有一真, 没有第三种可能性。例如一个数只能或者是正数( 甲), 或者是负数( 乙) , 这一对矛盾判断中, 必有一真一假, 不存在第三种可能性。模糊概念则恰好是既可隶属于甲, 又可隶属于乙, 如头发脱落很多的人既可能接近秃子, 也可能够不上秃子, 这是对排中律的突破。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过: ? 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 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 , 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 除了?非此即彼!? 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 , 并且使对立互为

5、中介。 ? 2这是辩证逻辑对形式逻辑的排中律的最好的批评, 是模糊学的理论基础。麦堆和秃子这两个例子都是对模糊概念的最好的说明。表示模糊概念的词是模糊词, 语言中有不少模糊词。研究模糊词和语言中的其他模糊现象的学科叫模糊语言学。表示时间的许多词( 如早、 晚等), 表示年龄的词( 如青年、 中年、 老年等), 表示颜色的词( 如红、 绿、 蓝等) , 表示味觉的词( 如酸、 甜、 苦、 辣等) , 表示温度的词( 如冷、 凉、 温、 热、 烫等) 都是模糊词。模糊词有一个特点, 在模糊词的连续统( continuum) 的中间部分,很少模糊性; 模糊性主要出现在连续统的两端的边缘部分( 认知语

6、言学将这种边缘现象叫做 border linecases)。例如, 18? 30?岁是典型的青年, 15? 18?岁介乎少年与青年之间, 30? 40?岁介乎中年与壮年之间。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 这几个模糊词的上下限可能发生变动。例如在旧社会, 年近半百的人往往被视为老年, 而现在则往往被看作中年, 据?湖北?88?日报?1995 年 5 月 17 日报道, 1991 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 ? 44 岁以下的人为青年, 45 49 岁的人为中年。 ?处于中间部分的词被现代认知语言学( cognitivelinguistics) 称作? 原型?( prototype, 或译为? 典型?),

7、即它们具有青年的特征最多: 如身体健壮、 精力充沛、 思想活跃等等。一对模糊概念之间常常存在一些介乎两可之间的现象。例如在水果和蔬菜之间, 苹果和梨等可称为典型的水果, 无花果就不那么典型, 西红柿则介乎水果与蔬菜之间。喜鹊、 燕子和麻雀等是典型的鸟, 企鹅属于鸟的隶属度却只有 70% 左右。求属度( mem?bership)是模糊数学的创始人扎德提出的术语, 指隶属于某一模糊集(fuzzy set) 的程度。不过也有人对此提出疑问: 如果企鹅只有 70%?属于鸟, 那 30% 又属于什么呢? 而且这百分比中的数字也只是大致的推断, 并没有绝对可靠的客观依据。事实上, 企鹅在中外词典中仍被称作

8、? 海鸟?或? 水鸟?。德国哲学、 逻辑和数学家弗雷格曾认为, 模糊现象既然违反了排中律, 就应视为语言的缺陷, 应尽力避免; 但是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施坦则相反, 认为模糊性是语言的优点。模糊性究竟是存在于客观现实之中, 还是仅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 在西方也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事实上,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语言中有大量模糊现象, 其边界不可能像刀切那样, 截然分明。例如邻近方言之间、 词类之间、 词素与词之间、 词与短语之间的界限都不是那样容易分辨的。对于词类, 有些认知语言学家试图采用维特根施坦所提出的家族类似( family resem?blance) 的原则来处理

9、。一个家族的人中有的比较多地像父亲, 有的比较多地像母亲, 或像父母的程度大致相等, 有的比较多地像祖父, 有的比较多地像祖母,有的各继承了他们的部分特征; 除开双胞胎外, 家族中完全相像的人是几乎没有的, 但是这些相似的模糊性质并没有影响他们属于同一家族。汉语的形容词中有些比较接近动词, 有些则否; 汉语的名词有些接近形容词, 有些则否; 用传统的一刀切的方法区分词类, 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看到词类的模糊特征, 用家族类似的原则处理, 也许比较符合实际。 3英国1985年出版的利奇等四位名教授主编的?当代英语详解语法?彻底改造了传统语法的格局, 将模糊性( 他们称为? 渐变性?) 的理论贯穿

10、于许多章节, 全面地研究了英语语法中的许多模糊现象。然而, 令人感到不解的是有个语文刊物竟发表有违常理的文章, 将? 少年? 青年? 老年?这些语言中客观存在的模糊词说成是现行词典? 人为规定不精确造成的?结果。由此可见, 为了革新我国的语言学概论, 乃至整个语言学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密切关注并吸收国外有益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发表了不少关于模糊语言的文章, 但是有些人往往将概括、 多义、 歧义、 双关、 含混和话语未了都归属于科学意义上的模糊现象, 那是不对的。如人的国籍、 民族属性、 年龄、 性别、 高矮迥异, 但都可以叫做? 人?, 这是人的概括性 4, 而非模糊性; 但是在

11、人的形成过程中, 人和猿人的界限不易一刀两断, 这却是模糊现象;? 深?既指从外到里的深度( 如? 庭院深深?),又指从上到下的深度( 如水深), 这是词的多义性; 但多深的水算深水? 它同浅水没有固定的界限, 这却属模糊现象;? 咬死猎人的狗?既可指? 咬死了猎人? 的狗, 也可指? 咬死?猎人的狗? ?, 这是歧义现象, 也不属模糊现象。? 促织声尖尖似针?(贾岛) 中的? 尖?既指声音的高度, 又指触觉(? 尖似针?), 还指织工被主人催迫, 那催织声刺痛织工心灵的痛楚, 这属多义、 双关( 三关), 也不是模糊语言的研究对象。只有多高的声音才能叫做尖声, 多锐利的针才能算尖针, 才属模

12、糊现象。? 花非花, 雾非雾, 夜半来, 天明去? ( 白居易),这是含混不清, 语义不明( 什么东西或谁来了?) , 不是模糊现象。因为? 花?同? 雾?是迥然不同的两种事物,中间不存在界限不分明的模糊界限。? 潭州城廓在何处, 东边一片青模糊?中的? 模糊?, 是指日常用语中的看不清楚, 也不属扎德所提出的模糊现象。有人把?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话? 宝玉, 宝玉, 你好?这种话语未了的现象, 也归属模糊, 那就更不对了。只有既有原型又有边缘的现象才是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一门新学科刚诞生时, 它的研究对象往往不明晰, 这是可以理解的。连罗素这样的大哲学家也曾将概括和不清晰( 如照片的模糊)

13、等现象同科学意义上的模糊混为一谈。直到美国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扎德 1965 年发表?模糊集? 5等一系列文章, 美国语言学家乔治?雷可夫将其理论运用于语言学后, 模糊语言学的对象才逐渐明确和专一。模糊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大的意义。例如, 让你到会场上找人, 如果告诉你要找的是一个高个的、高鼻梁、 大耳朵、 身体胖胖的中年人, 你比较好找; 如果告诉你身材、 鼻梁的准确高度, 耳朵的准确长度, 准确的体重和年龄, 你反倒不易找到。然而, 追捕罪犯的通缉令中却必须说明准确的高度和年龄等, 否则就可能抓错人。律师特别看重精确语言同模糊语言的区别。例?89?如有一个冒称? 教授? 研究员? 的学术骗

14、子, 自称?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 其? 论著代表当代汉语言文字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 6。律师在驳斥这个人时, 特别注重精确词语? 教授? 研究员? 最高水平?, 因为它们只存在? 是?和? 否?两个答案, 不似? 著名?这个模糊词有不同等级的隶属度。文学描写中充满了模糊语言。例如, 俄国作家莱蒙托夫在?当代英雄?中对主角皮却林有这样一段描写:? 他中等身材。他那匀称纤细的躯干和宽阔的肩膀, 表明他生有一副强健的体格, 能经受流浪生活的种种艰苦和气候的变化。 ?如果把这句话改成? 他身高1?7 米, 腰围 75 公分, 肩宽 50 公分, 体重 70 公斤, 能经受气候从零下 40? 到零上

15、35? 的变化?, 文学味儿便丧失殆尽, 变成索然寡味的体格检查表, 而不是对人物的生动描写了。这类例子在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 所以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派很赞赏词的模糊性。象征派的代表、 法国著名诗人马拉美曾说:? 过分精确的意义, 会使模糊的文学变得面目全非。 ?模糊的对立面是精确。同世界上的一切对立着的矛盾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样, 模糊和精确也可以相互转化。例如: ? 咫尺雪山路, 归飞西海隅?( 杜甫) 和? 近在咫尺, 远在天边?中, ? 咫?是古代长度名, 周制八寸, 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尺?则是十寸, 两者本来都是表达精确概念的, 但是两个精确概念连在一起却变成了一个同

16、? 天边?一样的模糊概念。类似的例子还有? 寻常?。古代八尺为寻( 如? 千寻铁锁沉江底?) , 倍寻为常, 本来都是表达精确概念的词, 连在一起却表达模糊概念, 意义是? 平常?。只在杜甫的?曲江?诗中?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中, 还有意用借对, 暗含着古代? 寻常?的精确的数字意义, 与? 七十?相对。又如, ? 千钧一发? 中的? 钧?本为我国古代的重量单位, 合三十斤, 现在这个成语喻指极其危险, 除非专门研究古代语言的, 一般人已不再把? 钧?看作表达精确概念的词了。语言中模糊向精确的转化比精确向模糊的转化更为常见, 许多精确的科学术语都是用模糊词素构成的。当然这种精确性是为了科学上的需要, 人为地加以规定的, 并不一定意味着客观现实本身存在泾渭分明的一刀切的界限。如? 高低?是模糊概念, ? 高血压症?在医学上却是精确概念, 通常将成年人的血压持续地超过 140/90 毫米水银柱的人定为患有高血压症的病人。医学上如果不作出这种硬性规定, 医生就没有办法开诊断书, 尽管实际上低压在 89 毫米同91毫米的人之间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