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扎实推进农村“三帮扶”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466211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扎实推进农村“三帮扶”工作的探索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扎实推进农村“三帮扶”工作的探索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扎实推进农村“三帮扶”工作的探索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扎实推进农村“三帮扶”工作的探索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扎实推进农村“三帮扶”工作的探索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扎实推进农村“三帮扶”工作的探索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扎实推进农村“三帮扶”工作的探索与思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全省“三帮扶”工作 理论研讨会议交流材料关于扎实推进农村“三帮扶” 工作的探索与思考(2011 年 12 月 22 日)四平市委组织部在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三帮扶”活动,是省委为推动吉林振兴发展、加强党的建设、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保障改善民生作出的重要决策。作为一个拥有 1159 个行政村、210 多万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市,四平市农村“三帮扶”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必须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把目标放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推动新农村建设上来,通过扎实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促进农村的繁荣和发展。一、“三帮扶”活动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农村改

2、革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是- 2 -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石。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农村党建工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省委实施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有效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和农村党员创业带富能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省委又做出了在全省党组织和党员中做好“三帮扶”工作的决定,这是实现我省“十二五”良好开局的现实需要,更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可以概括为三个“有利于”:1有利于加速各类资源向农村流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3、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动“三农”发展,需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子,需要各类资源向农村倾斜和流动。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农村进行“三帮扶”,通过这些有觉悟、有知识,视野宽、掌握的信息量大,占有广泛资源的党员干部深入农村,会更加有力地促进优势资源向农村合理流动,而这些恰恰是农村所缺乏的、所需要的。只要把这些资源优势同农村实际结合好,加之帮扶人员主观能- 3 -动性的充分发挥,就会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力量。2有利于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增强党员荣誉感和归属感。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重任。帮扶薄弱

4、村党组织,促进升级晋位,有利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形成和发挥,可以更加紧密地将广大农民群众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发挥好服务振兴、引领发展的作用。加快振兴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充分激发每一名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扶贫困党员,把党的关怀温暖及时送到困难党员身边,有利于增强党员战胜困难的信心,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可以更好地彰显党的先进性,引导更多党员为了党的事业奋不顾身,勇立潮头,为改革发展贡献力量。3有利于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获得“双赢”的实际效果。通过“三帮扶”工作,加速了城乡党员和干部思想、信息、经验等多方面的交流。帮扶者在包村包户,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

5、过程中,了解民情,体验社情,加深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转变作风,增强宗旨意识;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4 -的实践中,进一步学会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服务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同时,通过帮扶,对党员干部的心灵也是一种陶冶、净化,促进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帮扶干部带来的规范的管理模式、开放的思维方式、科学的工作方法、优良的工作作风也会影响和带动乡村干部,进而促进乡村工作改善。通过帮扶人员的努力及各级组织的引导,能够有力地促进“项目支书”、“创业党员”的培育,促进“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特”发展格局的形成,从而产生更加强大的带动效应,促进农村更好更快发展,农民更好更快致富。二、统筹谋划,整体

6、推进“三帮扶”工作扎实开展多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支持和帮扶薄弱基层党组织、贫困党员群众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设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三帮扶”工作启动以来,市委以开展“三走进、三帮扶、三提升”活动为载体(“三走进”,即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企业;“三帮扶”,即帮扶困难群众、帮扶困难党员、帮扶薄弱基层党组织;“三提升”,即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提升党员干部带富和服务发展能力、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整合帮扶资源,并将“三帮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社区行动计划”、争创- 5 -“党建标兵企业”、领导干部包保大项目联系重点企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多项工

7、作融合为一体,实现了资源的集中利用及帮扶效果的最大化。1科学谋划,统筹安排。要摸清底数,掌握情况。对薄弱村党组织,贫困党员和群众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将薄弱村的自然情况、经济状况、党建工作、薄弱原因、发展需求等进行登记造册,将困难党员、群众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信息详细记录,建立起电子信息库,为有的放矢开展帮扶奠定基础。要结合实际,提出措施。针对薄弱村和贫困党员、群众具体情况,设计结对帮扶方案,市委提出“九个一”的帮扶措施,即转化提升一个薄弱村党组织,帮扶一批贫困党员和贫困群众,选树一批典型,培养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引进一批项目,建设一批合作组织,强化一个致富服务点,完善一个村级组织活

8、动场所,确保一方稳定,得到了广大群众欢迎和认可。要总体设计,明确目标。经过认真分析,市委提出通过 2 年左右时间的帮扶工作,使被帮扶的贫困党员、群众基本脱贫,并对周边党员、群众形成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使被帮扶村的干部素质得到提升,党员作用得到发挥,村级经济得到发展,村屯环境得到整治,社会和谐稳定,- 6 -农民普遍满意,村级组织实现升级晋位。实践证明,由于职责、任务、目标进一步明确,确保了帮扶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有督导,有条不紊,扎实开展。2促进发展,服务民生。围绕促进农村发展,服务广大群众,市委在“三帮扶”工作中,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四个体系”建设。一是建设先锋示范体系。建设“百乡

9、千村先锋示范群体”,选树群众身边的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典型,展示党的先进性,引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生产、促进和谐。二是建设合作带动体系。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办、创办等方式,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三是建设致富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县、乡、村的致富服务中心、站、点,整合各方面资源,为党员群众发展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四是建设帮贫扶困体系。基层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有能力的普通党员联系帮助有困难的党员、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跟上发展步伐,实现共同富裕。“四个体系”建设开展以来,收到明显效果。全市农村基层组织树立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 356 个,优秀共产党员典

10、型 1447 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1113 个,958 个符合条件的合作组织- 7 -建立了党支部,884 个村党组织建制调整为总支;设立致富服务热线电话 1256 部,成立致富服务团队 792 个,为党员群众提供上门服务、技术咨询等服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与困难党员群众结对 9943 个,与贫困学生结对 2253 个,帮扶致富项目 3295 个,投入帮扶资金 4445.6 万元,为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改造泥草房 31 间,有 4535 名贫困党员群众实现脱贫致富。3提升后进,整体推进。薄弱村情况各异,问题千差万别。实践中我们感到,要促进薄弱村升级晋位,必须针对不同村情,分类

11、定标准,分层提要求,立足全盘,通过“抓两头、带中间”,达到创建标兵村、扩大先进村、提升达标村、鞭策偏弱村、减少薄弱村的目标,开创示范引领、梯次推进、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新局面。为此,我们采取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的办法,将升级晋位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帮扶单位及人员。一是实行市级领导帮扶薄弱村。30 名市级领导每人确定一个薄弱村作为联系点,重点在配齐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加强村党组织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引领科学发展能力等方面开展帮扶,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开展“百名局长包百- 8 -村”活动。在市直部门选派 100 名局级领导干部,到 100 个薄弱村

12、任党组织副书记或村民委员会副主任,用 2 年左右时间,帮助村级组织升级晋位。三是开展“先进帮后进”活动。全市所有标兵村、先进村与偏弱村、薄弱村结对,实现全覆盖,先进村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管理经验,帮助后进村升级晋位。四是开展部门包村及城乡党组织联手共建活动。按照党群部门联弱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贫困村、涉农部门联专业村的要求,组织市县部门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支部结对联建。充分发挥城市社区、企事业党组织的资源、人才、信息优势,帮助村党组织提高建设水平。今年以来,帮扶部门单位和干部为后进村提供帮扶物资折合人民币 653.5万元,帮助村集体或干部上项目 128 个,全市有 291 个村实现年

13、经营性收入超万元,通过帮扶,年末全市将有 10%左右的薄弱村实现升级晋位目标。三、着眼长效机制建设,确保“三帮扶”工作持续深化“三帮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坚持的民生工程。因此,在迅速推开的同时,要注意巩固成果,完善机制,形成“三帮扶”持续开展的制度保证。- 9 -1建立常态帮扶的责任机制。要加强教育学习,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使之将帮扶困难群众、帮扶困难党员和帮扶薄弱基层党组织作为一种责任、一种意识、一种工作与生活的常态,作为一名党员践行宗旨的重要行为规范。要把帮扶工作纳入创先争优活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等党内活动中,不断强化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意识。要通过

14、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示范和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帮贫扶弱的良好风气,通过帮扶工作这个“点”的推动,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2建立社会帮扶的统筹机制。要坚持组织帮扶和社会帮扶相结合,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齐帮联促、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坚持定期走访慰问,党组织与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党组织名义开展走访帮扶,协调民政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对困难党员、困难群众一并慰问。积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高社会最低保障标准,开通大病救助、医保报销绿色通道,符合政策规定的困难党员群众,要全部纳入社会最低保障体系,对因大病、重灾或突发性事故、供养子女上学返贫的党员群众给予帮助。要充分发挥党员致富服务网络和党员志愿

15、者服务团队作用,为贫困党员群众无偿提供- 10 -法律援助、医疗服务、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3建立自愿结对的互助机制。在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及部门包扶的基础上,根据自愿的原则,采取自上而下、平行互帮等多种方式组织互助活动。可以结合困难党员群众生活条件、家庭情况、居住区域等实际状况,组织他们结成党员互助组、群众互助组、党员群众互助组等,开展生产生活自帮自救。同一乡镇的薄弱村也可以联合起来,共谋发展。4建立跟踪考评的督导机制。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帮扶工作的指导督查。要把“三帮扶”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评内容之中,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依据。要落实责任。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带头下基层开展帮扶的同时,要担负起对帮扶工作的指导责任,对本地、本部门帮扶工作负全责。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制定工作细则,进行工作指导,加强工作成果考评,通过及时有效的指导督查,保证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