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16秋《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第二次离线作业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4459972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大16秋《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第二次离线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大16秋《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第二次离线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大16秋《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第二次离线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大16秋《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第二次离线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大16秋《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第二次离线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大16秋《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第二次离线作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谋学网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第四章至第六章(总分 100 分)时间:90 分钟_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A.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的矛盾 B.德育目标要求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C.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D.以社会为本位的道德教育与以个体为本位的道德教育的矛盾2、柯尔伯格的两难故事德育过程的描述不包括( )A. 面对一个两难

2、问题 B. 陈述对一个假设的见解 C. 检验推理 D.反驳他人见解 3、20 世纪 20 年代( )教育家舒里金认为,社会生活对学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因此提出过“学校消亡论” 。A.中国 B.苏联 C.法国 D.德国4、价值澄清理论是( )在美国兴起的一个道德教育流派。A.17 世纪 60 年代 B.18 世纪 60 年代 C. 19 世纪 60 年代 D.20 世纪 60 年代 5、 ( )之个体发展功能主要指的是对个体品德结构的发展所起作用的功能。A. 德育 B.智育 C. 美育 D. 体育6、 ( )中含有价值真理、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A.品德能力 B. 品德内容 C. 品德形式

3、 D.品德方法7、 ( )曾经指出:“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 。A. 弗洛伊德 B.赫尔巴特 C. 柯尔伯格 D.巴甫洛夫8、德育目的的确定受到( )影响。谋学网 A.文化传统 B.认知风格 C.个性特征 D.实践经验 9、就道德教育而言,目标分类的过程实际上是德育目标( )的过程。A. 组织化 B.序列化 C. 信息化 D. 情感化10、所谓( )是指学校道德教育不像一般社会影响那样处于自然、无序状态。A. 正面性 B.复杂性 C. 计划性 D. 多端性11、苏联和( )的教育家们一直强调正面进行道德教育。A.德国 B. 英国 C. 美国 D. 中国12、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过程

4、相比较,德育过程的首要特征是它的( ) 。A.复杂性 B.计划性 C.正面性 D.组织性13、德育所要完成的任务往往是对个体利益的调整、态度的改变和( )约束。A.情感 B.行为 C.思想 D.动机 14、大量的事实表明,受教育者每一种思想品德的形成,其知、情、意、行的发展方向和水平,是经常处于( )状态的。A. 和谐 B. 稳定 C. 不平衡 D.平衡15、真正有效的德育过程应当是道德价值引导和( )建构的统一。A. 道德目标 B. 道德评价 C. 道德内容 D.道德主体 16、德育活动的准备因为具体活动要求不一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内容,但是,所有不同准备的核心是( )的发动。A.道德学习动机

5、 B.知识学习兴趣 C.技能学习需要 D.实践能力发展 17、道德活动过程开展的任务是要实现道德认知到( )的转化。A.道德情感 B.道德行动 C. 道德智慧 D.道德审美 18、品德评价是对德育过程( )成果的评定,也是德育过程最后的但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A. 过程 B.最初 C.最终 D.阶段 19、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都只能在学生的道德活动中与( )中得到训练。A. 判断 B.学习 C.反思 D.交往20、道德教育的一大特点和难点就是它的( )和反复性。A. 复杂性 B.计划性 C. 引导性 D. 正面性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20 分。) 1、作为传统德育过程理论的代表,康德认为,儿童接受教育的过程包括( )谋学网 A. “管束”抑制人天生的野性 B. “教化”让儿童学会礼貌和智慧C. “陶冶”使儿童明辨是非、走向道德自律D. “前习俗水平” E. “习俗水平”2、苏联教育学家曾经列举过决定“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A.对儿童各种各样影响的汇合(学校、家庭、街道、以及各种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B.儿童某些已形成的观点、志向、习惯、爱好 C.同一教育得到的不同的教育结果D.提示学生内心状况的困难(学生往往自己也不知道造成自己状况的原因)E.儿童个性的好动性3、1980 年 16 个国家国际道德教育会议

7、的报告中归纳各国道德教育计划共同强调的内容为( ) 。A.社会价值标准,如合作、正直、社会责任、人类尊严等 B.有关个人的价值标准,如忠厚、诚实、宽容、守纪律等 C.有关宗教的价值标准,如信仰上帝等D.认识过程中的价值标准,如追求真理、慎于判断等E.有关国家和世界的价值标准,如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国际理解、人类友爱等4、学校德育的物资环境指的是适合道德生活、道德教育要求的学校( ) 。A.校园 B.教室 C.活动场所 D.图书资料 E.必要的经费支持5、学校德育的精神环境主要包括( )A.校风 B.班风 C.人际关系 D.教风 E.学风 6、在威尔逊的“符号”课程模式中 EMP 表示( )A.

8、 “体验别人的情感” B.“敏感” C.“移情” D. 公正 E. “关心他人”7、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接受”分为( ) 。A. 决定 B. 犹豫 C. 有控制或有选择 D. 愿意接受 E. 觉察8、布卢姆将“反应”分为( ) 。A. 默认的反应 B.愿意的反应 C.满意的反应 D.不满意的反应 E.不愿意的反应9、 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将“价值的评价”分为( ) 。A. 对价值的选择 B.价值的接受 C.对某一价值的偏好 D. 怀疑 E. 信奉谋学网 10、 “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可分为( ) 。A. 泛化心向 B.性格化 C.心理定势 D.气质化 E.行动模式 三、

9、判断题: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对的打 “”错的打 “”, 不需要改错。1、德育过程的正面性特征的内涵主要有二:第一,德育价值的正面性;第二,德育方式的正面性。 ( )2、道德教育不能从知、情、意、行开始进行教育。 ( )3、道德教育是一种非注重发挥德育对象主体性不能具有实质性效果的教育形态。 ( )4、在中国,德性(即道德)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主题。 ( ) 5、人性善恶的区分与神性、兽性的分析异曲同工,都指向人性的二重性。 ( )6、人们总是用“应是”的眼光看待德育,人为地制造许多“德育神话” 。而由于常以“神话”的眼光去看待德育的现实,人们对德育的

10、评价多为“实效太低” 。 ( )7、德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 )8、德育目的的确定不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9、德育目的的确定不能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 ( )10、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社会人格和个性发展之间存在矛盾的一面。( )四、辨析题:四、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请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道德教育和道德学习的主体性是德育个体的主体性 2、道德价值正面性的选择是有一定困难的 五、五、简答题: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选择 2 题作答,每小题 9 分,共 18 分)1、传统德育过程模式2赫尔巴特和杜威的过程模式3、 “公民责任”目标分解六、论述题: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选择 1 题作答,共 20 分。)1、如何解决德育过程中的矛盾2、德育过程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