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争高可极天水惟善下能成海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4410519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不争高可极天水惟善下能成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不争高可极天水惟善下能成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不争高可极天水惟善下能成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不争高可极天水惟善下能成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不争高可极天水惟善下能成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不争高可极天水惟善下能成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不争高可极天水惟善下能成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不争高可极天山不争高可极天 水惟善下能成海水惟善下能成海-小学数教师素养大赛活动有感函谷 郭丽萍春暖花开,幽兰葳蕤。3 月 18 日-3 月 21 日,灵宝市教研室小学数学组有计划、有组织地唱响了打造高效课堂的协奏曲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23 位参赛选手各尽所能,风彩无限、真可谓千帆竞秀,百舸争流。十分感谢教研室李夏蔚、许红娟老师的信任,使我有幸全程参与了赛课环节。下面就选手们的赛况谈一点自己的点滴感触。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教师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取决于教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而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来源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所以说,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文化科

2、学知识、 业务能力、 心理素质与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实小代表何江平老师执教的抽屉原理、河滨代表郭恩霞老师执教的植树问题、二小代表李娟娟执教的年月日和三小代表侯剑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特性课型类同,她们都是通过实例抛出问题,再借机引导学生探求规律并掌握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设计合理,引导巧妙,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以及身心素养展现得淋淋尽致。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教师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高昂振奋的精神和轻松愉快的心境,仿佛看到了同行们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育质量的坚定决心。市一小代表老师执教的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印象较为深刻.这是一节标准的实验探究课型,设计者遵循规

3、律,独具匠心,“放手三探,终求一成”。探究一:学生动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 10 厘米、22 厘米长的小棒分别和学具袋里的不同长度的小棒围三角形,发现问题: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却围不成三角形。(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性趣)探究二:对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简单的计算发现:能拼成三角形的具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征,反之则小于或等于。(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收获的喜悦)探究三:教师对学生发现总结的不全面的规律提出质疑,在有一组数 22、10、6 中,10+226,但却拼不成呀?借机点拨学生继续深探三边关系。学生又通过计算发现:必须是任意两条边之和都大于第三条边才能围城三角形。(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感受

4、到数学逻辑的严密性)听完这节课后,不知怎的我的脑海中突然想起孔子来。孔子在吕梁山游玩时看见一个人在瀑布飞泻、排石激浪,奔流湍急、水花飞溅中挥臂奋游,以为他落水了,连忙叫来弟子搭救。谁知那人却唱着歌从水中优哉游哉地走出来。孔子惊叹极了,向他请教蹈水秘诀。那人说“我生于高土,安于高地,开始于本然,成长于水中,慢慢地习惯于自然,我跟漩涡一起卷进去,又同激流一道翻出来。我一起一伏,伸手弯腰仰头,都顺着水的路子去做,而不以自己的意愿做,这就是秘密” 。孔子谓然长叹:“开始于本然,习惯于自然,成功于自然耶!”如果说高效课堂是一座雄伟的高峰,此次活动就是通向高峰的路径,组织者,就是勇攀高峰的仁人志士;如果说

5、高效课堂是浩瀚的大海,此次活动 就是驶向大海的舟揖,参赛者就是奋闯激流的先锋舵手。山不争高可极天,水惟善下能成海,我想这次大赛活动,可能不重技也不重能,大家一起奋进在路上,加油吧!守望新课堂,展现新风采守望新课堂,展现新风采4 月 26 日至 28 日,华东六省一市第九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厦门市召开。来自华东六省一市的两千多名教师、专家、学者参加了这一盛会。会上,来自华东六省一市的十五位教师执教了多个版本(共有五种不同版本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十五节观摩课。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在全国逐步推进的今天,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课堂呢?本次大会,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尝试与实践:一、课堂,因一、课堂

6、,因“有文化有文化”而更有生命。而更有生命。“生命是教育之本,是教育能够存在的灵魂。教育只有从面对生命的角度出发,才能展现它的无尽魅力。”教学时,教师浓厚的人文素养以及对数学人文教育的关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文化背景的深层次挖掘,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抒发灵性、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江苏季国栋老师执教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先是立足学生基础,引导学生初步操作和感知不同三角形个数和边的总数的关系。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利用“神奇的魔盒”,结合问题的牵引,有效地让学生亲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概括的过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了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结果,也表示关系”这一教学难点。最后诱导学生尝试用代数语言表示数学

7、关系,从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符号化思想。伴随教学过程,季老师主动地、形象地与学生一道,初步再现了从用符号表示数发展到有意识地、系统地用字母表示数的历程,并结合介绍人类 1200 年来逐步“发明”用字母表示数的发展过程,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性,在这里传承!在教学过程中,季老师的 “你真不简单!” “你真是好样的!” “大胆的猜测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很高兴你做到了这一点!” “说得好,数学就是在千变万化中寻找不变的关系!” 等等对学生及时的鼓励语,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二、课堂,因二、课堂,因“做中学做中学”而更显精彩。而更显精彩。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做”中学习数学,它适应了小学

8、生求知、好玩、好表现的心理特征,同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浙江杨凯明老师执教毫米、分米的认识一课,教学“毫米”时,教师先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米、厘米”动手测量一根长 5 厘米 3 毫米的小棒时遇到困惑:比 5 厘米多一些,怎么办呢?由此引出“毫米”。通过让学生寻找长度、宽度、厚度是 1 毫米的物品,测量教科书的厚度等,深化了对毫米的认识。教学“分米”时,杨老师换一种“做”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不用尺子,尝试画一条 10 厘米长的线段,然后用尺子验证,并交流误差情况,加深对“10 厘米”的感知,再郑重告知学生:这“10 厘米”就是“1 分米” ! 这样,学生对“1 分米”就是“10 厘米”有了自己

9、深刻的体验。这一教学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操作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参与观察、操作、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中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江西王慧老师执教1000 以内数的认识一课,通过分小组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个一百个地摆(绑)小棒,数小棒,到全班集体数小棒,使学生充分感知了“10 个一是十,10 个一百是一千”的道理,学生在“做”中感知,“做”中思维,“做”中创造。当然,“做”的难度要符合学生实际,以促进学生获得成功,进而使学生的内心体验到“做”的快乐,体悟到学习的快乐。江苏李连峰老师执教找规律 一课,让学生通过有趣的为木

10、偶娃娃配帽子的多样化选配操作过程,从中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了学生符号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堂,因三、课堂,因“生成性生成性”而更有智慧。而更有智慧。课堂教学应该是动态生成的。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意见或新问题时,教师仍应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教师的相机诱导,促进学生在不断的、和谐的生成中得到发展。如,福建张德强老师执教用分数表示可能性一课,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地展示足球赛前两队队员争着开球的画面,引导学生探讨:裁判是怎么解决的呢?利用学生提出的“用投硬币的方法”与学生探讨:用投硬币的方法公平吗?具体怎么做?把学生引入小实验:小

11、组每个同学动手投掷 5 次硬币,并进行统计。对于各组的统计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为什么有的小组正面多一些,而有的小组反面多一些呢?是不是“出现正面或出现反面的可能性都是 1/2”这个观点有误?于是有的学生提出:把各小组的正面、反面都加起来试试看。结果发现,全班统计硬币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基本一样。科学家的试验是不是也是如此?教师自然地引入科学家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学生从中明白了:尽管在抛一次硬币的时候,人们事先无法确定它是哪一个面朝上,但当人们实验次数越多,出现正面或反面的可能性就越接近 1/2。又如,上海王瑛老师执教约数和倍数一课,课中结合学生个性化的对“算式”的分类

12、,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这些算式是有整除关系?整除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接着从学生所举例子中引出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水到渠成。 课末,王老师别具匠心地设计了根据学生学号进行倍数和约数的“找朋友”的游戏,抓住学生发现的“真有意思,1 号同学每次都有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知道了“1 是所有自然数的约数,所有自然数都是1 的倍数”这一知识,将课的学习推向高潮。此外,浙江王红宇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抓住学生“用字母表示数”改编儿歌时出现的“N 只青蛙 N 张嘴,N 只眼睛 N 条腿”这一错误资源诱导学生交流、比较,让学生互帮互学,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里,教学因“生成性”而更有智慧。四、课堂,因四、课堂

13、,因“生活性生活性”而更有活力。而更有活力。“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本次观摩会,教学的“生活性”得到多方面的体现:(一)借用学生的活动资源。(一)借用学生的活动资源。充分发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已建立起来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的学习活动的良好基础,利于学生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山东管恩霞老师在执教平均数一课时,巧妙创设了活动情境:两班篮球赛,上半场结束,老师任教练的六(4)班落后 8 分,下半场要怎么办呢?谁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呢?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引出:要调换上场人员,从两名替补队员 7 号 8 号选

14、择一人上场。选谁比较合适呢?(7 号 8 号运动员小组赛成绩如下)学生经过深入的自主思考、讨论交流,并运用不同方法的计算后明白,由于 7 号 8 号参加比赛次数不同,如果比总分不公平,应该比较平均每场的得分情况,自然地引入平均数。(二)活用教师的生活资源。(二)活用教师的生活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教师的生活资源,往往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江西刘庆华老师执教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通过自己家中的地面、墙面、茶几面等的观察和摸数学课本的封面、桌面、手掌心的面等活动,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对不封闭图形的面积的不确定性进行生动地展示,使学生深刻地明确面积的含义。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源。江苏李连峰老师在

15、教学中,介绍了自己的衣服配裤子、眼镜框配镜片、领带配领带夹等的选配情况,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渐江杨凯明老师课前让学生试猜老师的身高,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三)巧用社会的现实素材。(三)巧用社会的现实素材。如果说能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是理论到实践的第一次飞跃,那么能运用数学眼光来看待、分析生活问题就是由实践到理论的第二次升华了。山东何仲秋老师执教平行与相交一课时,巧妙从学生常见的大桥面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如果桥面两边不平行、相交了,那会有什么后果?学生们尝试着用自己的理解把握了平行的实质:中间宽度一样;两条线永不相交;两条线直直地平行下去第一场第二场第三

16、场第四场第五场7 号911138 号713128五、课堂,因五、课堂,因“真实性真实性”而更有神韵。而更有神韵。当前,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也常会出现一种不良的倾向:不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特点,盲目追求热热闹闹、形式多样、多媒体完全取代了文本,等等。本次观摩会上,大多数教师因追求课堂的真实性而为与会者所称道:(一)扎实的指导。(一)扎实的指导。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新知的探究时,教师扎实的指导,能使教学更有效。福建的黄荣楣老师执教的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一课,课中,为了让学生有效探究“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重点分为两步指导:第一步,猜测问题:你认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可能和分数的哪个部分有关?第二步,尝试求证:以 1/8 为例,展开探究:1、如果分母不变,分子变化,所得的分数还能化成有限小数吗?这说明了什么?2、如果分子不变,分母变化,所得的分数还能化成有限小数吗?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较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了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