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拍卖专业人员考试古陶瓷复习内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403084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9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物拍卖专业人员考试古陶瓷复习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文物拍卖专业人员考试古陶瓷复习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文物拍卖专业人员考试古陶瓷复习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文物拍卖专业人员考试古陶瓷复习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文物拍卖专业人员考试古陶瓷复习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物拍卖专业人员考试古陶瓷复习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物拍卖专业人员考试古陶瓷复习内容(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文物拍卖专业人员考试陶瓷部分复习1.夏代陶器 夏代陶器以早期二里头文化陶器为代表。因发现在河南偃师二里头而得 名,距今约二千多年, 二里头文化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二个部分,分布范围和豫西 龙山文化相同和稍大,陶器特征也略相同。 早期二里头文化陶器的质料仍以砂质和泥质灰陶(深灰或黑灰)为多。 并有一些黑陶 (包括黑皮陶) 棕灰陶与红陶, 白陶与硬陶很少。 成型技术基本是 轮制,兼有一些模制或手制,器表多装饰有划纹, 弦纹, 篮纹, 绳纹,方格纹与附 加堆纹,并有一些回纹,云雷纹,涡旋纹,叶脉纹,圆圈纹,花瓣纹和人字纹。2.商代陶器 商代陶器主要是指中原地区的商代文化,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2、 商代早期陶器以晚期二里头文化陶器为代表。陶器的质料仍以砂质和泥 质为主,黑陶(包括黑皮陶)棕灰陶与红陶很少,并有一些白陶与硬陶。陶器 为轮制,兼有一些模制或手制,以满饰绳纹和兼饰划纹,弦纹与附加堆纹为主, 并有一些双勾纹, 云雷纹等条状的图案装饰, 也有手量刻画的鱼纹, 夔纹和蝉纹 等. 商代中期陶器以郑州二里岗遗址出土的为典型, 主要特征有 : 陶器以砂质和泥质的灰陶为主, 以及极少量的红陶 , 白陶与硬陶 , 制法均 为轮制 , 并有一些轮模兼制和手制的附件, 器表除表面磨光外 , 绝大部分陶器的腹 部和底部 , 都使用了比商代早期印痕稍浅的绳纹, 并加饰一些划纹 , 附加堆纹 . 镂

3、刻纹等 , 部分胎质细腻器表磨光的 , 还印饰饕餮纹 , 夔纹, 云雷纹 , 回纹, 旋涡纹 , 方 格纹, 人字纹 , 曲折纹 , 花瓣纹 , 连环纹 , 乳钉纹 , 蝌蚪纹, 圆圈纹和火焰纹等图案组 成的带条装饰 , 其中以饕餮纹数量最多。 商代中期陶器以河南安阳殷墟为中心, 遍布河南 , 河北 , 山东, 山西, 陕西, 湖北, 湖南, 江西, 安徽, 江苏等地 . 商代中期陶器仍以泥质灰陶和砂质灰陶的数量最多, 并有少量红陶 , 白陶, 硬陶与黑皮陶 , 制法以轮制为主 , 兼有模制和手制 . 器表主要装饰印痕稍浅的绳纹 为主, 兼施一些划纹 , 弦纹, 附加堆纹与刻画的三角纹, 人字

4、纹 , 云雷纹 , 方格纹 , 并 有少量的精美的饕餮纹 . 3.西周陶器 西周陶器的品种与形制特征是以平底袋状三足器和圈足器居多, 陶质仍 以泥质灰陶和砂质灰陶的数量比较多, 并有一些砂质红陶 , 泥质红陶与黑陶 ( 包 括黑皮陶 ). 仍然以轮制为主 , 器表多满饰绳纹 , 兼施一些划纹 , 弦纹. 三角纹 , 曲 折纹与附加堆纹 . 只有部分磨光的陶器表面, 才施用一些云雷纹 , 回纹, 曲折纹等 图案组成的条带纹装饰 . 4. 东周春秋时期的陶器 各地东周春秋时期的陶器, 基本特征仍以平底器和袋足器为多, 并有一些 圈足器与喇叭形座器 . 陶质与陶色因地区不同也不完全一样, 但多数地区

5、仍然是 以夹砂灰陶与泥质灰陶为主, 夹砂红陶与棕色陶比较少 , 并有少量灰皮陶与黑皮 陶, 制法仍是轮制 , 大型厚胎的陶器采用泥条盘筑法, 器表主要装饰粗绳纹 , 兼有 一些划纹 , 弦纹, 附加堆纹与暗纹 . 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专用随葬的陶制明器, 主要是仿制当时的陶器和青铜2 礼器的 , 多为素面 , 也有一些饰印划纹 , 弦纹, 圆圈纹 , 暗纹的 , 有些还施有彩绘 , 彩 绘一般用红 , 黄, 白等色面的 , 也有在涂有白或者黄的地色上, 再用红 , 黑或. 5.战国秦汉陶器概说 战国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在陶器制作上 , 也出现了如 陶 灶, 陶仓, 陶井台 , 陶

6、猪圈 , 陶楼阁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陶器和各种仿实物 的人俑 , 兽俑, 技乐俑等新器形 . 在陶瓷历史上值得重视的事, 是西汉起 , 出现了低温铅釉 , 以铜为着色剂的 绿釉陶器 , 以及原始瓷在东汉中晚期发展成为瓷器。 战国秦汉陶器可分为 日用陶器和墓内随葬明器两大类 : (1)日用陶器 战国早期的日用陶器形制和春秋晚期的陶器形制极为相近, 到了中期 , 形 制才有明显的变化 , 陶质仍然以砂质灰陶和泥质灰陶最多, 并有少量的砂质红陶 和棕陶 . 在战国时期的日用陶器上, 还刻印有文字 , 这种刻印的文字一般称陶文, 其中有些陶文是在制作陶坯时打印的戳记, 有些是地名 , 有些是窑场名

7、 , 工匠名 . (2)墓内随葬明器 这些陶器有的是实用器 , 但大多数是专门为随葬烧制的陶明器, 器表以素 面和磨光者居多 , 也有饰印划纹 , 弦纹, 绳纹的 , 施用暗纹和彩绘的比较以前明显 增多而且盛行 , 暗纹的纹样有带条纹 , 斜方格纹 , 锯齿纹 , 栉齿纹 , 水波纹 ,S 型纹, 方连纹 , 云雷纹 , 柿蒂纹, 龙凤纹 , 双勾纹 , 和蟠夔纹等 , 其中有直接绘制在陶器表6. 秦代陶器 真正被确定为具有秦代标准特征的陶器, 主要是出土于关中地区的秦俑 坑和墓葬内 , 其中有些陶器形制还和当地的战国晚期相近, 还保留着战国晚期的 陶器特点 , 秦代陶器主要有如下特征: 日常

8、使用的实用陶器 , 主要以砂质和泥质的灰陶为多, 也有一些红陶 , 茧形 壶是秦代具有代表性的陶器, 器表除印绳纹外 , 还施有一些划纹 , 弦纹和彩绘 , 制 法均为轮制 , 体型比较大的容器 , 也有采用泥条盘筑法制成的。 在秦代随葬的陶器 , 大部分是实用物 , 也有专门为随葬烧制的明器, 器表 除饰绳纹与弦纹外 , 也有一些彩绘陶器 , 部分器表髹黑漆或褐漆 , 漆衣上彩绘出云 气和变形鸟头纹 . 7.汉代陶器 汉代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 砂质灰陶比较少 , 并有一些红陶与黑皮陶. 汉 代烧陶工艺吸取了原始陶瓷器表着釉的经验, 又创烧了以铜为呈色剂的低温铅 釉陶器 , 为我国后来各种不同

9、颜色低温铅釉陶器的发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代随葬陶器数量与品种都超过以往各代的陶器, 除实用器外 , 绝大部分 均属仿商周青铜器和漆烧制的, 有灰陶 , 红陶, 铅釉陶 , 和硬陶等 . 器表多装饰宽窄 弦纹, 划纹. 印纹, 绳纹与彩绘 , 划纹中可分为斜方格纹 , 断线纹 , 连环纹 , 栉齿纹 , 点纹, 鱼纹等 . 印纹中有回纹 , 弧形纹 , 树纹, 三角纹和铺首 . 熊形雕塑等 . 特别是陶壶的彩 绘数量比较多 , 通常是在腹部先涂粉和墨底, 再绘出青龙 , 白虎, 朱雀, 玄武为主体 的“四神“ 形象, 兼并绘云气纹 , 直线纹 , 曲折纹 , 锯齿纹, 三角纹 , 交叉纹 ,

10、 圆点, 弧 纹, 圆圈纹等各种几何图案纹饰, 色彩绚丽美观 , 有比较高的艺术价值 . 黄等颜色进行绘制的 , 有比较高的艺术价值 . 3 8.商周时期的原始瓷 原始瓷属于瓷器生产的早期和低级阶段,与以后的成熟瓷相比,烧成温 度低,胎体没有完全烧结,吸水率和显气孔率都比较高。釉层薄而容易脱落, 制作工艺比较原始。 原始瓷和陶器相比,主要区别是: (1)原始瓷用瓷石做坯料,与陶器用易粘土不同,因氧化硅和氧化铝含量 高,提高了瓷坯的烧成温度,减少了烧造过程中的变形,原始瓷胎多数呈灰白 色或淡黄色。 (2)原始瓷表面施釉,有光泽,透明洁净,釉色呈青,青黄和褐色。长无 釉到有釉,是瓷器工艺的一项巨大

11、的进步。 (3)原始瓷烧成温度高,新石器时代和商代的陶器烧成温度极大多数在 1000度以下,胎质松软,原始瓷的烧成温度达到1200度,烧结坚硬。 9.商代原始瓷 商代原始瓷胎色以灰白为主,也有灰褐色和淡黄色的,成型技术都用泥 条盘筑法,器形不甚规整,胎壁厚薄不均,烧结坚硬,釉层厚薄不均,常有流 釉现象。 釉色深浅不一,有青,青黄,青绿,黄绿,绿褐,或者茶叶末青色,没 有形成中间层,容易脱釉。 商代原始瓷的肩腹部常拍印各种花纹,如蓝纹,绳纹,人字纹,羽毛纹, 方格纹,圆圈纹,粗方格纹, S 形纹,弦纹,水波纹和云雷纹等, 线条比较粗犷。 10.周代原始瓷 周代原始瓷是从商代发展而来, 装饰花纹仍

12、然以方格纹, 人字纹,锯齿纹, 弦纹,水波纹, S形纹,乳钉纹,曲折纹,和席纹,蓝纹,但蓝纹少见,圆圈纹 与绳纹消失,线条比商代浅而纤细。 东周原始瓷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吴越境内,春秋时期原始瓷所见纹饰尚 有水波纹,弦纹,编织蓝纹,器耳往往做成陶纹,纽的式样很多,还有S 形和鸟 形纽,这时期的原始瓷釉层稍厚, 釉面光亮, 制釉和施釉工艺有了提高。胎质细 腻,呈灰白色或土黄色, 成型方法由原来的泥条盘筑法,改变为拉坯成型,胎壁 厚薄均匀, 器形规整,器壁都留有双手手指拉坯时的明显的一圈圈的螺旋纹,外 底留有一道道线割或刀割的痕迹。 表面施一层氧化铁为主要呈色剂的灰釉,釉层薄。常凝聚成芝麻点状,

13、呈 青色或青黄色,少数器物表面无纹饰, 只有一部分划纹 S 纹,栉齿纹和水波纹等。 这时期的原始瓷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品种减少,与陶器(印纹硬陶 )在使用上 有明显的分工,原始瓷以碗,盘,盅等饮食器为主,印纹硬陶则以罐,罈,钵等 盛贮器为主。 11.秦汉时期的原始瓷 秦汉时期的原始瓷无论从品质还是工艺都出现了退化现象,虽然有部分瓷 胎断面呈灰色, 细腻坚硬, 但是大部分胎呈灰和深灰色,胎质疏松。 秦汉时期的 原始瓷只能称为“釉陶” 。 秦汉时期的原始瓷所施釉仍属灰釉,采用刷釉法。釉层较厚,呈青绿, 青黄或黄褐色。胎表无釉的部位露紫色或赭色。东汉早期开始用浸釉法,器物 近底处无釉。釉层均匀,胎釉结合

14、较好,脱釉的情况很少。 在东汉还生产一种酱色釉原始瓷,烧成后胎呈暗红, 紫或紫褐色, 使釉呈 紫褐或黄褐色。 东汉原始瓷装饰比较简单, 普遍的是在器物的口沿, 肩部划一道或数道弦4 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双系罐和盘口壶的腹部满布弦纹,通称“弦纹罐”, “弦 纹壶” 。初期弦纹比较粗,以后越了越细密,其次是水波纹,还有一种比较普遍 的纹饰是在罐,盆的胎部贴铺首。 12.青瓷与黑瓷 汉代瓷窑生产青瓷与黑瓷,以青瓷为主 ,黑瓷很少 ,质量是越窑为最好。 早期越窑青瓷, 胎质细腻坚硬, 达到正烧, 胎骨坚实呈灰白色, 上釉用浸 釉法,外壁施釉不及底,釉层均匀,淡雅文静,胎釉结合紧密,纹饰有弦纹,水 波

15、纹,铺首,兽头足等。 青瓷与黑瓷都是以铁为主要着色剂,其区别仅仅在于釉料中的含铁量,含 铁量 3%以下的烧成青瓷,在4%-9%以上的烧成黑瓷,黑瓷的胎质不及青瓷细 腻。但黑瓷也有粗细之分, 碗,壶类的饮食器和酒器胎质比较细,呈灰白色或浅 灰色,器型比较大的容器,胎质比较粗,呈灰或深灰色,色泽较深,并有较多气 孔。 器物表面施一层透明发亮的黑釉, 釉呈绿褐色及至黑色, 上釉普遍不到底, 器底无釉处胎呈紫色, 釉层厚薄不匀, 常常有一条条蜡泪在器物的低凹部位集聚 厚釉,薄釉处釉色比较淡, 呈绿褐或黄褐色, 厚釉处釉色比较深, 作黑褐色或者 黑色,有的黑釉瓷,釉层丰厚,精光毕露,黑如乌金,胎釉之间也

16、没有明显中间 层。(即胎釉相互渗透的层次 ) 东汉瓷窑分布在广大的长江流域南岸,其中以浙江最多 ,是我国瓷器的主要 发源地和东汉的主要瓷器的生产区,后来这些瓷窑分别发展成为我国历史上有名 的越窑,瓯窑,德清窑与岳州窑。 13. 越窑:越窑是“越州窑”的简称,主要窑址在越州的余姚。上虞境内。 三国越窑青瓷的胎质,釉色与东汉相同,胎质细腻,呈灰白色,烧结坚 硬。西晋时期,胎色加深,作灰色和深灰色,普遍施青釉,釉层均匀,上釉的 部位根据器物不同用途有差别,碗,盏,盆等都是内部满釉,外部施釉至近底 处,壶,罐等容器一般是口沿内外以及外壁施釉,内壁露胎不上釉。三国越瓷 的胎色淡,釉呈青色,西晋以后,胎色呈灰或深灰色。 在堆塑罐上堆贴龙,熊,凤凰,麒麟,狮子,羊,狗,鸟,鼠,鱼,蛇, 龟等动物纹和各种人物纹等,是当时一种时尚的审美特征,除动物纹饰外, 出现 了斜方格网纹, 到吴末又在网纹上下加饰联珠纹,成为由网纹, 弦纹和联珠纹组 成的花纹带,再配以铺首衔环,龙虎和佛形像等,使器物更加稳重端庄。 西晋时,联珠网纹带成了越窑的主要装饰,另外有禽兽纹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