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4177388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关中央企业、行业协会:为落实国务院中国制造 2025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发挥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指导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 年版),现予发布。联系人及电话: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 张荣瀚 010-68205624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二部 孙

2、维 010-82262634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5 年 12 月 29 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 年版)2015 年 12 月目录目录一、总体要求.1(一)指导思想.1(二)基本原则.1(三)建设目标.2二、建设思路.4(一)智能制造系统架构.4(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11(三)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13三、建设内容.15(一)基础共性标准.15(二)关键技术标准.18(三)重点行业标准.28四、组织实施.30附件 1:智能制造相关名词术语和缩略语附件 2:已发布、制定中的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1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实施中国制造 2025

3、的主攻方向,是落实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制造强国的战略举措,更是我国制造业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当前,“智能制造、标准先行”,为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以及交叉重复等问题,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根据中国制造 2025的战略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 年版)。一、总体要求( (一一) )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制定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聚焦智能制造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创新领域,建成覆盖大类基础共性

4、标准、大类关键技术标准及 10 大领域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加强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加强标准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建立动态完善机制,逐步形成智能制造强有力的基础支撑。2( (二二) )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分类施策。统筹规划,分类施策。统筹标准资源,优化标准结构,系统梳理国内智能制造相关标准,以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为目标。聚焦中国制造 2025提出的 10 大重点发展领域,兼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结合不同行业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形成智能制造重点行业应用标准,构建相互衔接、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跨界融合,急用先行。跨界融合,急用先行。根据智能制造跨领

5、域、跨行业及高度集成、系统融合等特点,针对当前推进智能制造工作中遇到的数据集成、互联互通等关键瓶颈问题,优先制定数据接口、通讯协议、语义标识等基础共性标准。立足国情,开放合作。立足国情,开放合作。结合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基础差,行业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充分考虑标准的适用性,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制定与产业化,加强与先进制造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沟通,适时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同时,将适合我国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国际标准适时转化为国家标准,建立兼容性好、开放性强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三三) ) 建设目标建设目标根据当前制造业发展现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将在年内建成并逐步完善,共分

6、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2016-2017 年)主要解决标准体系融合贯通和基础标准缺3失的问题,第二阶段(2018-2020 年)主要解决标准体系完善及标准在全制造业领域推广应用的问题。具体是:到 2017 年,初步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定 60 项以上智能制造重点标准,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立项原则,制定参考模型、术语定义、标识解析、评价指标等基础共性标准和数据格式、通讯协议等关键技术标准,探索制定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并率先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推动智能制造国家标准上升成为国际标准,标准应用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到 2020 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

7、系。制修订 500 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实现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全覆盖,智能制造标准在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验证,在制造业全领域推广应用,促进我国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升,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4二、建设思路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按照“三步法”原则建设完成。第一步,通过研究各类智能制造应用系统,提取其共性抽象特征,构建由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功能组成的三维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从而界定智能制造标准化的内涵和外延,识别智能制造现有和缺失的标准,认知现有标准间的交叉重叠关系;第二步,在深入分析标准化需求的基础上,综合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各维度逻辑关系,将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的生命周期维度和系统

8、层级维度组成的平面自上而下依次映射到智能功能维度的五个层级,形成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五类关键技术标准,与基础共性标准和重点行业标准共同构成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第三步,对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分解细化,进而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指导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及相关标准立项工作。( (一一) )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智能制造系统架构通过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功能三个维度构建完成,主要解决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和框架的建模研究。如图 1 所示。5图 1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1. 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是由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活

9、动组成的链式集合。生命周期中各项活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不同行业的生命周期构成不尽相同。2. 系统层级系统层级自下而上共五层,分别为设备层、控制层、车间层、企业层和协同层。智能制造的系统层级体现了装备的智能化和互联网协议(IP)化,以及网络的扁平化趋6势。具体包括:(1) 设备层级包括传感器、仪器仪表、条码、射频识别、机器、机械和装置等,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2) 控制层级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等;(3) 车间层级实现面向工厂/车间的生产管理,包括制造执行系统(MES)等;(4)

10、企业层级实现面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5) 协同层级由产业链上不同企业通过互联网络共享信息实现协同研发、智能生产、精准物流和智能服务等。3. 智能功能智能功能包括资源要素、系统集成、互联互通、信息融合和新兴业态等五层。(1) 资源要素包括设计施工图纸、产品工艺文件、原材料、制造设备、生产车间和工厂等物理实体,也包括电力、燃气等能源。此外,人员也可视为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2) 系统集成是指通过二维码、射频识别、软件等信息技术集成原材料、零部件、能源、设备等各种制造资源。7由小到大实现

11、从智能装备到智能生产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乃至智能制造系统的集成。(3) 互联互通是指通过有线、无线等通信技术,实现机器之间、机器与控制系统之间、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4) 信息融合是指在系统集成和通信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协同共享。(5) 新兴业态包括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和工业云等服务型制造模式。示例解析智能制造系统架构通过三个维度展示了智能制造的全貌。为更好的解读和理解系统架构,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工业机器人和工业互联网为例,分别从点、线、面三个方面诠释智能制造重点领域在系统架构中所处的位置及其相关标准。(

12、1)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8图 2 PLC 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的位置PLC 位于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生命周期的生产环节、系统层级的控制层级,以及智能功能的系统集成,如图 2 所示。已发布的 PLC 标准主要包括:GB/T 15969.1 可编程序控制器 第 1 部分:通用信息应用和实现导则 IEC/TR 61131-9 可编程序控制器 第 9 部分:小型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单量数字通信接口(SDCI)(2)工业机器人9图 3 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的位置工业机器人位于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生命周期的生产环节、系统层级的设备层级和控制层级,以及智能功能的资源要素,如图 3 所示。已发布的工业机器

13、人标准主要包括: GB/T 19399-2003 工业机器人 编程和操作图形用户接口 GB/Z 20869-2007 工业机器人 用于机器人的中间代码正在制定的工业机器人标准主要包括: 20120878-T-604 机器人仿真开发环境接口10 20112051-T-604 开放式机器人控制器通讯接口规范()工业互联网图 4 工业互联网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的位置工业互联网位于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生命周期的所有环节、系统层级的设备、控制、工厂、企业和协同五个层级,以及智能功能的互联互通。已发布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主要包括: GB/T 20171-2006 用于工业测量与控制系统的 EPA 系统结构与通信规范11 GB/T 26790.1-2011 工业无线网络 WIA 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