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心灵之上的写作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176400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心灵之上的写作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构心灵之上的写作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构心灵之上的写作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构心灵之上的写作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构心灵之上的写作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构心灵之上的写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心灵之上的写作(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建构心灵之上的写作内容摘要:今天,我们中小学生的写作现状是内容空洞无物,情感苍白无力,思维僵化雷同,空话、假话、套话比比皆是,模拟抄袭成风。为此我们呼唤一种能摇动学生心灵,唤醒学生觉悟的写作方式。在摸索、探求中寻得三方面粗浅做法:一是以生活为底蕴,让学生常写点小玩意,以此带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多触摸细节,以此来摇动学生写作的兴趣;三是通过想象改写课文,以此来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关键词:建构 心灵 写作科 目:语 文单 位:广西兴安第一小学姓 名:鲁桂香邮 编:541300时 间:2009 年 10 月(呼唤)建构心灵之上的写作兴安县第一小学 鲁桂香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最能集中体现语文素质的,

2、可算是“写”了;可是,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的学生最厌倦最畏惧的就是写作。每次布置作文,都会招来大家的一片“哇哇”叫苦声。这项本应最有创造性的工作,得到的却是学生敷衍塞责的态度。丰富多彩的生活在学生的笔下显得索然无味:内容空洞无物,情感苍白无力,思维僵化雷同,空话、假话、套话比比皆是,模拟抄袭成风。对此,我们时常会感到一种困惑,为什么学生写出的生活都是平面的,千篇一律的,就好比千人一面,没有真情实感,没有生动的细节,更没有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情感的依托。为什么学生没有自己的“生活” , 无米下锅,总是复制别人的感受,克隆他人的思想,而凋零自己的思维之花。我们也常常奇怪:他们的生命个体原本就

3、在生活的源泉里浮游着,浸泡着,无时无刻不在有意无意地“观察感受”着生活,为什么他们的写作总是游离于生活之外?在很多名家作品中,我们看过的很多优秀的经典的文章里都有着作家自己的情感载体,而且是独特的、惟一的,带有个人色彩的,比如三毛乡愁中的“风铃” ,史铁生合欢树中的“合欢树” 。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 ”此话妙极,他道出了为文的真谛:真情出至文。那么怎样才能让真情喷薄而出,这就是我们要在教学中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寻找记忆中富有自我个性的,包含自我特有的情感体验的情感载体。歌德曾经说过:“只有对自己所表现的东西满怀深情的时

4、候,你才能淋漓尽致地去表现它。 ”前苏联作家冈察洛夫曾说:“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长在一起的东西。 ”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该致力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挖掘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写出一篇篇佳作。作家冷冰川曾说过:“任何平凡的东西只要你用心灵抓住了,它就能现出珍珠的光辉来,看梵高”是啊,梵高用心灵挥洒向日葵太阳般的热情;达芬奇用心灵洋溢蒙娜丽莎幸福的微笑;朱自清用心灵感受年迈而潦倒的父亲的背影;史铁生在地坛用心灵体悟生与死的意义。他们的作品之不朽,是因为他们用心灵“写作”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说学生游离于生活之外,是因为他们

5、缺乏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缺乏心灵的写作。孙绍振老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许多学校里大多数教师的作文教学实际上是在“辛辛苦苦地做着扼杀学生才情的蠢事” 。他们虽然也强调作文反映生活,以为只要客观地观察,贴近生活,生活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文章。其实这种观察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只是浏览生活的表象。殊不知, “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的心灵,把生活的特点和自我心灵的特点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创造。 ”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关于“写作”第一条就明确提出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各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 “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

6、和兴趣自主写作” 。黄克剑教授也曾提出教育的三个维度,即“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 。因此,拥抱生活,用心感受,梳理思维,滋养心灵,力求有创意、有个性地表达,这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写作有可教和不可教者,形式与技法可教,情感态度、人文情怀不可教。前者为显性,是枝末;后者为隐性,是根本。重枝末,轻根本,实为本末倒置,写作之树必会枯萎。故写作的课堂应该是教可教,更“教”不可教。可教者易,不可教者难。不可教者如何“教”?借用雅斯贝尔斯的话就是“摇动”与“唤醒” 。摇动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觉

7、悟。那么,如何才能让写作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感动呢?在作文教学中,我认为老师首先要创设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写作的兴趣,有表达自己情感的欲望。为此,仅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粗浅做法。一是以生活为底蕴,让学生常写点小玩意,以此带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这里说的“小玩意” ,指的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时入写的状态,使他们没有当这个是写作练习,实际上又是有利于语文能力提高而完成的细小片段。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我们,平心而论,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在于他高超的写作技巧,而决定于他的“三悟”能力:“感悟生活、感悟阅读、感悟写作” ,对于生活的感悟,贵在“五官开放,心官激荡” ,后者尤为重要。而要

8、让后者实现,又必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有目标、有依托、有触点,因此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生日时,试着写一张请柬;搞班级活动时,试着写一张邀请书;看到一个商品,试着写一个广告;创设“姓名新解” ,即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特性,让学生尽量从文学的角度(如古诗文或民间熟语等)来介绍或阐释自己(或名人)的姓名等。在学生习惯了这些小玩意,不把它们作为写作负担时,第二步就引导学生写生活日记,即写一写一个星期里看到的最有印象的事、场景或自己最有感触的事、人甚至一句话。中学生都是热血青年,最爱“指点江山”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第三步就是让学生写新闻时事评论文章,并事先强调不必拘泥于别人怎么看,自己想发表什么

9、看法就写什么看法,没有限制,没有顾忌,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写作文无非就说说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感想,不仅不会再把写作当负担,而且能写出来的都是出自学生的肺腑。许多事实表明,我们作文教学中长期以来的困惑、苦恼实际是源于我们自己的急功近利,我们为考而教写作,学生也就为考而写作,试想这样恶性循环下的写作又怎能激发学生心里的表达热情呢?所以作文以激活学生心灵热情为契机,从生活入手、从片断开始,学生就不会为任务而作文,为作文而造情,至此,我们收获的又哪里只会是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呢?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的同时,还会让学生在捕捉现实、感悟现实中促进人格完善、情感纯然。二是多触摸细节,以此

10、来摇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艺术起于至微” ,我们也经常说“于细微处见真情” 。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学生不会写记叙文,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真情实感,而这种真情实感的缺乏又源于对生活细节捕捉不够。我让学生试着提取名作中的细节,通过品味,从中得到更多的感悟。例如孙犁的荷花淀中“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 ,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是我们课文中的典型细节。作者用“震” 、 “吮”两个动作,揭示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的感情突然听到丈夫参军的消息,因事先无思想准备,她心里“一震” (手指震动实际上是心里震动) ,有些舍不得分离,又不无担心,可谓百感

11、交集。 陈奂生上城中对陈奂生住在旅馆中两次“坐沙发”的描写,体现了陈奂生的自私狭隘。在读本中,老舍的断魂枪里沙子龙“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正表现了沙子龙“不传”的复杂心情各无悔的决心。类似的细节材料的搜集和品评、揣摩,能使学生发现其实这些细节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于是,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动情物” ,寻找情感的“触发点” 。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细节练习:有学生提到生病的母亲开车送他上学时的动作神情:“突然妈妈的身子一个前倾,车子也颤动了一下,但她很快就又把稳了方向盘,并且似乎很随意地说了句车轮绊到了一颗小石子 ,可是,她的脸上分明写着虚脱和紧张。 ”

12、有些学生写到与父亲同骑自行车:“在我右边骑着的爸爸忽然落后了一下,但又迅速赶上来,靠在了我的左边。我这才想起,平时每次和爸爸一起骑车上马路,都是他在左边的。他这是为了保护我啊。 ”有学生写到同父亲吵架时父亲生气:“爸爸脸色一沉,霍地站起,把手中的烟蒂捏个粉碎,使劲掷在地上,两眼血红,但又变为失望的神色,深深地叹了口气,又慢慢地坐了下来。 ”这些细节都分别表达了各自的父母之爱以及儿女对父母之爱的浓浓的感激之情。它们之所以写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写的是真人真事,寻找到了动情之物,并抓住了细节,于是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字。可见,生活中的真诚是进行写作活动最可宝贵的品质。它同样带动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三是通

13、过想象改写课文,以此来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想象作为一种重要的写作心理素质,在写作活动中发挥掩上其他素质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想象是一个神奇的魔棒,它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滋不味;在写作当中运用想象,它能达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使得文章绚丽多姿。我们的这就是说课文,有不少都是能让我们心动的。如,读了雷雨以后,以鲁侍萍的身份写一篇题为我总算看透了你的文章,痛斥周朴园的丑恶嘴脸,看谁最符合鲁侍萍的性格;读了失街亭后,代马谡写一篇我的检讨 ,看谁最深刻最合课文原意,等等。大家动脑、动手、动口,学生对课文更熟悉了,理解更深刻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得到了练习,写作的

14、兴趣也更浓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 ”作文教学也要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把学生的心摇动起来,易于感动、善于感动、喜欢感动。白岩松说:“我们应该让心时时感动;感动之于心,犹水之于花。 ”让学生在感动中听到花开的声音,感觉到小草的力量,感受到落叶的凄凉;让学生在感动中体味美妙多彩的人生,发现平凡的点滴生活中的伟大,寻找司空见惯的事物中闪光点。使学生从感动中真正地体验到文思泉涌的快乐,尽情表达自我心情的喜悦。学生的创造力其实是很旺盛的,有时往往由于各种因素而使之处于压抑状态。我们如果真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大家把写作当作一种趣味活动,让思想之花自由开放,恐怕也能多打开一扇创造之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