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176359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数学学生预习习惯养成农村小学数学学生预习习惯养成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来,学生的“课前预”是落实这 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经过实际调查与学生的访谈,我了解到学生之所以不能认真的完成“课前预”的原因主 要有: (一)学生在思想上对“课前预”的良好习惯缺乏足够的认识。大多数同学对数学知识链间 的相互联系和沟通不清楚,拓展质疑提不出,认为学好数学,只要脑子聪明就行,而与“课前预” 没有直接的联系。认为“课前预”是多此一举、只要上课时能做到认真听讲,课下完成作业就足 够了,不懂得学习的过程是一个

2、自己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学会独立学习的过程。 (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自主学习的思想意识。“课前预”流于形式,碰 到看不动的内容就干脆不看,认为反正老师上课是会讲的,没有必要去弄懂,懒于动脑思考,懒于 动手操作,缺乏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预习的意义:预习的意义: 课前预习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前就针对不同学习材料或课型提出不同的课前预习要求,使学生为 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课前预习可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前预习中学 生对上课内容提前进行思考,甚至收集相关信息,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扩大他们的 知识面,提高他们收集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预习对

3、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意义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之一。数学 课前预习是指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 也许有的老师认为:“预习有什么好研究的,就是布置学生明天老师要讲什么内容,今天你们回去 看书预习什么内容”。象这样的预习我们说是流行于形式,是徒劳的,严重的来说甚至是自欺欺人。 认真分析一下,老师布置预习内容出发点是好的,但听话好的学生乖乖地回去后把书认认真真看一 遍,懒的连书都没翻过,有的看了但都不知道讲什么。这样的预习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流于形式, 老师不能准确得到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与效果,缺乏了

4、一个监测作用,走进了一个“预习误区”。 (二)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方法: 本文所讲的预习是指学生在老师教学新课之前,预先了解学习内容。摸清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和 疑难问题,这样就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还可以发现知 识上的薄弱环节,抓紧时间及时弥补,听课起来就可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理解和思考重点问题上, 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特别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 学中,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 习习惯。 1、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 对于概念性

5、的知识,他们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划一划、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 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例如预习圆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就把关键词划起来、 把重点词圈起来:先在纸上确定一点作为圆心(打上),把圆规的两只脚分开,使两脚之间的长度为 r r ,再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圆心上,把另一只装有铅笔的脚 绕圆心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通过预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画圆的过程。2、巧用预习方式,理解主要数学知识。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消化”这些知识。(1)列举身边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让

6、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例如对“约数和倍数”的理解,课本上只有一句话:“如果整数 a 能被整数 b 整除,就 a 叫做 b 的倍数,就 b 叫做 a 的约数。”学生就可以举出这样的例子:6 能被 2 整除,6 就是 2 的倍数,2 就是 6 的约数;15 能被 5 整除,10 就是 5 的倍数,5 就是 10 的约数等。表面上看,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实际上学生是在用具体的例子理解概念。当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就会有质的飞跃。(2)动手实践来感受数学。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

7、式”。学生在预习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圆的初步认识中对“圆心”、“半径”的预习,我带领学生到操场,给他们绳子和细木棒等,让他们自己想办法画圆,让他们感知什么是圆心、确定圆心的意义,以及绳子的长短与所画成的圆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画一画、做一做,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求知欲。(3)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不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样的内容,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读完题后看答案的想象。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

8、的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4)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此。如预习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时,可以指导学生将它与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进行对比。再如预习分数基本性质时,可以指导学生将商不变的性质与它进行对比。使用对比不仅可以揭示两个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及新知;还能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3、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

9、疑点,这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例如:在教“商不变的性质”时,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进行标注的: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相同的数(零除外零除外),商不变。他的疑惑是为什么要“零除外”,如果不要这三个字,可以吗?在课堂里,针对自己的疑惑,他听课越发仔细了,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也因为是有了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试做练习,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

10、。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做了练习,既巩固了预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又达到了自我检测预习效果的目的。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会的地方,可以采取三种办法:仔细读题,直到弄懂题意;再读与题目有关的内容,尤其是例题,直到弄明原因,在前两种方法失效的情况下,将题目记下来,这样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四)培养学生预习的一般模式:为了不要让学生的预习无从下手,就要给学生一个预习的方向,

11、即预习的模式。让学生根据表格的内容,在预习的过程中完成,这样教师可有效地把握预习的情况。预习小报告预 习 内 容第 页 例课本的方法方法 1方法 2方法 3我的方法方法 4我的发现:我的问题:我的例子 :“课本的方法”-是要求学生把例题的解法独立再现一次,有困难的学生可按原题照写一遍。“我的方法”-即要求学生思考除了例题的算法外,你还想到什么算法,并把它写下来。“我的发现”-即要求学生通过认真的观察与思考,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发现写下来。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只会写出一句或半句,甚至所写的都是错的,但我们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在“我的发现”里,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应重点从哪些方面去“发现”

12、。例如在预习计算方面,我们应教会学生从计算方法、计算顺序,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等方面进行“发现”;又如:应用题的预习,我们可让学生从题目的结构特征,例题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以及解法等方面进行。“我的问题”-经过个人的预习如果还有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可让学生记在“我的问题”,在探究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共同自主地来解答。“我的例子”-是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根据自己的理解举出相应的例子,并进行解答。1、开展数学课前预习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已不再视预习为简单的看书、做题。而是能够在预习时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一定的、恰当的方法来理解和分析知识。使得学生经过这样的练习,能够

13、主动高效的学习新知识。2、开展数学课前预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预习时,对自己不懂的内容都做了标记。听课时,就会主动的、有重点的听课;教师在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教学时也会有针对性的施教。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3、开展数学课堂预习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例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课前预习使学生经书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用底高2 这个结论,这就给学生推导公式的形成提供了时间前提。在课堂上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验证这个公式,从而透彻地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从表面上看,好像为了一个公式的推导花费了一节课的时间。但实际上,学生

14、在充分活动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感觉了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对学生学习面的知识作了铺垫。实践证明,正是由于学生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积累了经验和方法,轻而易举就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了。4、开展数学课前预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预习,学生掌握了一些新知识,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学生就愿意上数学课。当课上老师提问他回答对了时,他会很有成就感。在预习中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会促使他更愉快地、主动地学习。5、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提高。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会促使其养成认真听讲以及按时完成作业等其他

15、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我发现初步培养小学生预习能力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指导学生预习要落到实处。预习要求或预习题目的设计是否明确、是否有可操作性、是否能让学生“踮一踮脚够得着”,直接影响着学生预习的效果。因此,在指导到学生预习时要具体、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要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在设计预习题目时要有针对性、集中性、发现性,不要出现“预习课本第 x 页第 x 页”这样的预习要求。2、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兴趣。“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会终身受益。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预习,不仅对预习数学的方法不知道,更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及时对好的预习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问题等方法来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调动起预习的兴趣。甚至可以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自己设计预习问题。3、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预习效果。“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