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失衡与通货膨胀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130143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失衡与通货膨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际贸易失衡与通货膨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际贸易失衡与通货膨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际贸易失衡与通货膨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际贸易失衡与通货膨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失衡与通货膨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失衡与通货膨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全球贸易不平衡与通货膨胀一、导论 贸易失衡一直存在,只是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已经发展到必须调整的程度,它不仅在一 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祸及全球的经济危机,也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结构性失衡。当前的 失衡由覆盖实体经济领域的贸易失衡与覆盖虚拟经济领域的金融失衡共同组成,其中贸易 失衡根源于世界经济格局及国际生产分工体系的演变,它受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发展 模式等因素的限制,调整难度更大、周期更长,对世界经济整体结构的影响也更为重要。 二、贸易失衡与通货膨胀 1.从国际贸易失衡与均衡的角度看国内通胀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理解通胀问题的重要背景。经济全球化 给世界带来了巨大

2、而深刻的变化。包括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贸易发展,以及国际分工格局 变化。这些变化时导致世界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也是推动世界经济从是失衡走向均衡的 重要力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国际资本流动和 国际贸易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国内制造业大量外移,其产业 链延伸到世界各地。通过在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来降低生产资本。同时,在国内大力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达到 80%左 右,而工业产值在美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仅 20%左右,其消费和制成品大量依 靠进口。与此同时,亚洲等发展中国家成为制

3、基地和各类制成品出口基地,出口能力不提 高,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也就是说,在新的分工体系中,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有时,积极 参与国际分工,出口竞争力不断提高,形成经常项目顺差。这些顺差主要为美国市场吸收, 表现为美国的贸易赤字。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其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和金融市场优势, 吸收国际资本流入,弥补了贸易逆差。这样,在全球化提供的更加广阔的平台,世界经济 想着均衡的方向变化。也就是说,在发展中国家外部创造了一个不断增长的巨大需求,不 断提升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内通胀的发展。 三 当前全球贸易失衡的表现为 1 全球经济放缓和通货膨胀并存

4、 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笼罩在衰退的阴影之下。2007 年第四季度美国 G D P 增 长率仅为 0. 6% ,全年 G D P 增速为 2. 2%,是 2002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新的经济数 据表明,次贷危机的影响已经从金融市场传导到实体经济部门。欧洲的金融机构大量持有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债券,所以在次贷危机爆发后也遭到重创,使欧洲的信贷活动受到限制。 加之美国是欧洲重要的出口市场, 美国经济降温, 特别是消费需求下滑, 使欧洲外部 需求减少。 去年第四季度,欧盟经济由三季度的 0. 8% 放缓至 0. 5% 。从 2007 年下半年开始美国通胀压力不断加大,2007 年 11 月美国 CP

5、I 同比上升 4. 3%, 创一年来的最大升幅,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月度 CPI 同比升幅保持在 4% 以上,表明高 通胀有长期化趋势。欧洲的通货膨胀形势也日益严峻。受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影响,自 2007 年 9 月以来 CPI 涨幅已经连续数月高于欧洲央行 2%的警戒线,并在 2008 年 1 月份 达到 3.2%,为 1999 年欧元启动以来的最高纪录。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货膨胀形势也很严峻。俄罗斯通胀率已经从 2007 年 8 月的 8. 6% 上升到 2008 年 1 月的 12. 6% 。进入 2008 年后, 受国际能源和农产品价格急剧上涨的影响,印度通胀率也再次上涨,到 2 月份已 经

6、达到 4.35% 。 2 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之所以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放缓并存的局面,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 衡,以及与之相关的供需不平衡。简单的讲,就是一方面,由于金融资产过度供给和需求 不足,导致美国和欧洲经济明显放缓,另一方面,由于投资和内需增长强劲,新兴市场国 家经济继续快速增长,造成初级产品需求旺盛和供给不足,形成持续的通货膨胀压力。2.1.新兴市场经济增长 近年来世界经济扩张有两个主要原因,即建立在资产价格上涨之上的美国经济增长和 建立在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之上的新兴市场经济增长。 2001 年后,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各国中央银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泛

7、滥, 房地产、股票以及其他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上涨,使华尔街的实力空前壮大,获得了巨额会 计利润。 美国的金融机构利用这次机会实现了一次在业务规模和利润水平上的大飞跃, 从而使金融服务业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与此同时,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上 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刺激了私人消费,直接拉动了经济增长。 在美国经济高增长的同时,新兴市场国家也经历了一次经济快速扩张。以中国和印度 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的崛起, 意味着近 30 亿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大规模的基础 设施建设、消费升级、能源和农产品等大宗商品需求猛增。与美国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资 产市场不同,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实体经济,特别是

8、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能 力扩张。 客观地讲,究竟这两个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哪一个对近年来的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更大 很难量化。因为美国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已经非常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经济运行的复杂 性超越一些表面的统计数据。但很显然,新兴市场国家投资和生产能力的扩张,以及基于 此之上的经济增长,对非洲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为明显。例如, 非洲经济增长 能够达到数十年来的最快水平,主要是因为新兴市场国家需求的增长。从这个角度看,新 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的广度是空前的,已经超越了发达国家。2.2 初期产品价格上升带来通胀压力 近期初级产品价格的上升及其带来的通胀压力主要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增

9、长美国 经济的高增长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高增长都增加了对初级产品的需求量, 但是从增量 部分看,后者无疑大大超过了前者。在经历了制造业转移后,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上主要 依赖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人均物质消耗绝对量较大,但增量较小。而且发达国家的消费 结构近期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对初级产品的需求量基本稳定。但新兴市场国家则完全 不同,经济增长意味着对更多的初级产品需求。 首先,新兴市场国家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很多国家还处于“重化工化”阶段, 所以经济增长必然意味着物质消耗量的提高。 其次,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意味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建设新的道路、市政工 程和公共设施,对矿产品和能源的需求

10、大幅度提高。 最后,新兴市场国家消费结构升级增加初级产品需求,例如亚洲国家居民逐渐改变以 谷物为主的饮食习惯,增加了食物中的肉类的比重,这些国家居民的汽车保有量也在增长, 增加了对石油的需求。 总的来说,建立在金融资产价格上涨基础上的美国经济繁荣,并不是近期世界初级产 品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而建立在实体经济扩张基础上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则对初级 产品价格上涨起到了主要推动作用。 贸易失衡是动态的,经常性的,均衡才是短期现象,是相对的。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 从来就是不完全平衡的,即使经济全球化对各国贸易流量的分布会产生一定的均衡效应, 各国也不可能同时形成完全平衡的贸易格局。在全球化加速推进过程

11、中,国际贸易不完全 平衡经常表现为“总量逆差” 。从较长的时间来看,一国对外贸易的情况在一个时期表现为顺差,而在另一个时期则可能转为逆差。由于全球需求结构的变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也 呈现以农业和工业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而且,随着全球自由化进程的加速,国际资 本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也在加快。在这种形势下,衡量各国之间的贸易是否平衡不 能沿袭传统的贸易思维,不能只看货物贸易流量的变化,还要看服务和资本贸易流量的变 化。从长远看,只要一国的对外贸易失衡可以通过国际收支账户的其他项目弥补,并没有 导致整个国际收支的恶化,或者带来恶化的潜在风险,也不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安 全带来隐患,这种失衡

12、就是可以接受的。或者是一个国家具备应对外部负面冲击的能力, 完全可以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保持贸易收支盈余或赤字的状态。也就是说,判断贸 易失衡是否危险,关键不在于失衡本身的规模,也不在于失衡时间的长短,而是要具体分 析一个国家的国情。有的国家可以长时期、大规模保持对外贸易失衡的状态,而不影响整 个国民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有的国家短期、少量的贸易失衡就可能引发金融和经济危机。 由此可见,对一个国家贸易平衡的分析,必须全面的考虑一国的国内情况和该国所处的外 部环境。 国际收支是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相联系的。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则会出现国内信 贷的增加,或者是货币供给量的减少。从短期看,货币供给

13、与需求之间的差额反映在国际 收支的储备项目变化上。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均衡就是储备项目不发生变化。在自 由浮动汇率制下,货币供给和需求的相应变化可使国际收支自动平衡。 总之,对一个国家贸易平衡的分析,必须建立在对该国基本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制 度环境变迁的深刻了解上,必须明了该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并把握影响其贸易平衡变动的 具体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四 当前全球贸易失衡的机制 当前的全球贸易失衡不是单由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失衡所导致,而是当前全球生产 分工体系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美国贸易模式”与“东亚贸易模式 ”冲突的结果,是发达国 家全球产业转移与新兴市场经济体加速工业化发展共同作用的结

14、果,是世界经济运行的系 统失衡,有其发生的必然性。 4.1 “美国贸易模式” 与“东亚贸易模式”冲突引发贸易失衡 “美国贸易模式”是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全球 生产分工体系的演进过程中,逐渐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转移其成熟产业,国内产业结构逐渐软 化,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此时,发达国家贸易领域微观经济主体以跨国公司为主,大量跨国 公司在逐利思想的指导下,借助经济全球化过程及全球生产体系分工格局,将生产基地转移 至拥有丰富物质资源或人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形成了“ 海外生产 海外销售” 或“ 海外生产 返销” 的贸易模式。在美国贸易模式下,美国国内资本海外投资,追求较高回

15、报率,造成 国内产能不足,而美国消费者长久以来形成的高消费低储蓄传统导致国内需求旺盛,美 国只有通过扩大进口以满足国内消费,因此美国贸易逆差必然存在。加之美国政府为缓解 网络经济泡沫带给经济的冲击,执行低利率政策,鼓励金融衍生品创新与发展,金融市场一 时间欣欣向荣,而金融资本的生息能力远远高于产业资本,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消费者的消 费欲望空前高涨,美国的贸易逆差增长之快也就可想而知了。 与之相对应,“东亚贸易模式”应用于经济发展上升期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尤其是以制 造业为主的东亚各国。为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各国纷纷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大量吸引 外资,鼓励出口。由于东亚各国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与丰

16、富的劳动力或自然资源,使其成为 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目的地的良好选择。大量外资流入东亚各国,使其国内生产能力日益提 高,加之东亚各国低消费高储蓄的传统使得国内消费水平相对不足,贸易顺差的存在显得非常自然。而在东亚各国之间,中间品贸易规模激增,中国成为众多中间品最终组装并出口的 终点,由此逐渐形成“东亚中国美欧 ” 的垂直三地贸易模式,即“东亚贸易模式” 。 在这种贸易模式下,中国从东亚各国进口大量中间品,加工组装后出口到美国等发达国家, 导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规模巨大。而实际上,在如此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背后,是东亚各 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的累积,中国演变成“美国贸易模式”与“东亚贸易模式”冲突的焦 点。所以,中美两国巨额的贸易差额并不是中美两国的事情,而是两种贸易模式冲突的集中 体现。4.2 物质资源、资本资源配置失衡引发危机隐患 根据经济学规律,一国经常账户出现逆差,将使本国货币贬值,出口增加,从而缓解逆差。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一国经常账户出现逆差,则本国收入减少,消费减少,进口减少,从而缓 解逆差。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分析当前的世界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