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重点,求创新,重落实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111382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重点,求创新,重落实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抓重点,求创新,重落实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抓重点,求创新,重落实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抓重点,求创新,重落实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抓重点,求创新,重落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重点,求创新,重落实(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抓重点,求创新,重落实抓重点,求创新,重落实镇江高职校示范校建设经验交流镇江高职校示范校建设经验交流示范校建设已进行近一年,回顾一年的建设历程。我们以“创新和质量”为核心,重点做好转变观念、广泛调研、创新培养模式、开发课程体系、组建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岗位聘任机制、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打造数字化校园等具体工作,全面落实示范校建设项目的总体任务和要求。一、示范校建设经验与思路一、示范校建设经验与思路1 1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一是建立全员学习机制,对教育规划纲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 年等国家政策组织经常性地全员学习,对实施方案和任务

2、书提出的建设目标、重点内容进行全员培训,实行述学考学。二是构建科研引领机制,以科研引领教师去了解各专业的前沿动态信息,提高教师思考问题的前瞻性。三是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机制,将专家讲学与个人自学、外出取经与校本培训、高校基地与国外基地相结合,培养多元视角,拓展国际视野。2.2.抓住重点,稳步推进抓住重点,稳步推进一是进行广泛调研。一是进行广泛调研。扣准产业行业企业发展需求脉搏,将组织社会调研作为推动示范校建设的逻辑起点。学校将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单项与整体衔接、点上与面上合作”方法,组织广大教师围绕专业人才需求、培养目标和规格对镇江及周边地区产业、行业、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借助座谈了解、实地考察、

3、网络查询和专题调研进行分析论证。调研职业领域最前沿的发展动向、产业需求变化的基本走势、行业一线的实际需求、企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将工作任务详细分解,将工艺流程的规范操作和工作情境的调整组合融入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同时,形成对接职业领域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建设思路。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示范校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是专业建设,而专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根据不同服务面向的职业领域要求,4 个重点建设专业在今后的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建设目标,明晰发展定位,力求体现职业性、实践性

4、与开放性的培养特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将通过构建“校企联动、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在全国及区域学校中,在办学特色和综合能力、培养成效和高就业率等方面逐步达到一流水平;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将通过构建“全过程全维度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逐步形成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区域特色鲜明、综合实力位居前列;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将通过构建“全程式嵌入,三阶段对接”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提升在全国相关专业中的地位;会计专业将通过构建“双证融通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在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位置。三是开发专业课程体系。三是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将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集中展现人才培养模式的“项目包”,在“项目包”

5、中重点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我们组织广泛调研,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形成体现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方案,并将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到课程领域中。在课程设计、课程标准制定环节上,采取“重点专业引导,逐一进行评审,说课授课结合,提高整体水准”的办法,力求“水流到头”。通过这种大面积的说课,推进教师对传统课程的变革,使得所有课程均能不同程度地体现依照职业领域的实际要求,进行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艺流程、顶岗实习等不同模式的课程设计与组织实施;使课程改革能达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任务相匹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融合、职业领域与专业课程相吻合的设计要求。四是组建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四是组

6、建专兼结合教学团队。这是学校在示范校建设项目中的关键性任务。学校首先在 4 个重点建设专业上,采取开放式的方法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强化制度建设,强化制度建设,从机制上保障教学团队的组织建设和激励机制;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从团队职业经历和职业素质方面奠定能力基础;优化结构组合,优化结构组合,从柔性引进和弹性使用方面发挥兼职教师的重要作用。同时制定相关聘任管理文件,把示范校建设任务纳入到教师岗位职责及考核中,多方法、多手段的提高教师课改实施能力,强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五是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五是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强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立项管理、

7、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三个环节。强化项目立项管理。强化项目立项管理。学校将实训基地建设作为项目包,严格立项审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立项内容包括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的建设。审批过程中,组织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设备使用及管理人员参与论证。严格项目申请、组织论证、产品遴选、验收把关等环节。强化项目过程管理。强化项目过程管理。立项后,通过项目进度检查、阶段检查推进、过程环节调整等工作,掌握项目进度、变化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控,保证项目正常进行。同时,注重创新校企合作、以产养学、多方投资等机制的建设。强化项目绩效管理。强化项目绩效管理。通过岗位聘任工作,把教师与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将建设项目

8、成效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形成示范校建设与教师工作任务结合的考核项目。示范校项目进度成效、资金管理等均与相关管理部门业绩挂钩,进行综合管理与考核。六是创新岗位聘任机制。六是创新岗位聘任机制。全员岗位聘任,为示范校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动力基础与激励机制。 围绕示范校建设任务要求,学校出台了相关管理文件,把示范校建设任务分解纳入到教师、管理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中。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推动、制约和激励重要作用的保障机制。同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和兼职教师。鼓励专任教师参加相应职业资格考核,到企业生产一线参加实践锻炼,由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参加的 4 个专

9、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全部承接实践性教学任务,行业企业生产一线“能工巧匠”兼职教师按照不同任务,分别承担着职业技能训练、职业资格培训等实践性教学任务,并承担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辐射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实训项目开发、生产实习指导等多方面工作。七是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七是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刚性管理、柔性实施,适应不同领域的人才培养需求。为保证示范校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我校修改、调整了外聘教师管理暂行规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条例、教学工作考核细则 等 6 项教学制度,新建了关于制定(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关于制定(修订)课程标准的规定、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等 8 项教学制度

10、规定,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提供了具有刚性管理、柔性适应,体现刚柔并举特征的教学管理制度,适应了不同职业领域要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八是开展实践研究。八是开展实践研究。围绕示范校建设,开展课题研究。根据人才培养类型、规格与规律,依照学校人才培养现状,结合社会需求及发展趋势,学校将立项教育规划与教改等不同类型的课题,以形成和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同步运作、共同促进的良性循环态势。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建设一支职业教育的专兼结合研究团队,营造一个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研究氛围。九是九是 营造文化氛围。营造文化氛围。“推进”与“提升”衔接,形成职教文化建设新视点

11、。作为学校师生共同价值观最集中的体现,我校从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三个方面着手,大力进行文化建设的调研与规划。其基点是:瞄准时代发展脉络,科学定位,突出内涵建设;对接企业文化,全面考量;根据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实行总体规划,逐步实施。其主题是:职业、开放、实践。充分体现职业特征、职业环境、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等职业教育文化的丰富内容。二、示范校建设初步成效二、示范校建设初步成效1.1.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逐渐成熟。主要举措有:强化实践教学,促进教师技能的提高;积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为“双师型”教学团

12、队施展才干提供舞台;开展科技服务与开发,为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创造条件;制定扶持政策,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提供多方面的保障等;并对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保障。(二)青年教师培训效果显著。我校与江苏大学合作,对青年教师实施了“教师发展工程”培训,从理论素养、教学能力、师德素养、班主任工作能力、科研素养等方面使青年教师在职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素养等方面显著提高。(三)先进教育理念不断引领教师成长。去年,我校与加拿大签约,对部分骨干教师实施国外培训。

13、他们与加拿大教师同住同行,融入生活,深入课堂,真实感受了加国职教的先进教育方法和理念并带回国,对校内教师进行第二次培训。教师收益颇丰。(四)通过工作室的建设,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我校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教学团队如:九点工作室、创智工作室、电子项目创新工作室、图文动漫工作室等。他们在国家、省、市级各类比赛中,成绩斐然。2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各专业在省协作组的领导下,广泛进行企业调研,针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状况与企业的岗位要求,对毕业生面向的就业岗位进行岗位能力需求分析,进而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制定该专业统一的毕业生职业素养标准、毕业生专业技能标准、专业

14、实训室的建设标准等系列标准体系。二是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我校在全省协作组层面的“课程体系以工作体系为基础、课程结构以工作结构为逻辑、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地方特色与我校实际相符合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指导性意见。作为江苏省协作会会长单位,我校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积极探索以“226”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改革实践。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学生职业(岗位)的适应度以及社会、行企的满意度。学生在 2011 年国家、省各类大赛中也大显身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1 个、二等奖 2 个;中芬(江苏)职业院校

15、技能比赛获三等奖;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16 个、二等奖 37 个和三等奖 38 个,总分及奖牌总数名列全省第一;省创新大赛一等奖 1 个、二等奖 1 个、三等奖 3 个;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一等奖 1 个、二等奖 3 个、三等奖 8 个;7 名学生被评为省“三创”优秀学生。3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的精品课程建设进展顺利。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的精品课程建设进展顺利。在省协作会统一领导下,各专业协作组选定 68 门课程,建设精品课程。首先建设本专业精品课程网,搭建共享的网络平台,然后分工协作建设立体化教材(含出版的教材、配套的电子教案、主讲视频、配套的多媒体课件、配套习题集、项目教学案例库)、自测

16、与考试电子题库(平台)和专业实训与测试软件。精品课程的建设,完全立足于校企的紧密结合,将企业的真实生产项目引入到教材中,引入到教学实践中,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接轨。4.4.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断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断创新。我校一直在积极探索、拓展校企合作新途径,积极实施校企共育人才、共培教师、共建基地,逐渐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运行机制。项目立项建设以来,新增合作企业 56 家,投入约 6000 万元进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形成建筑面积约24000 m2 的公共实训场所,新增约 1000 万元实训设备设施,全面服务于人才培养、生产研发和社会培训,发挥了基地的强大功能。2011 年,成为“教育部欧特克职业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中心”、 全国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训网络培训中心、“镇江市职业培训基地”;对外年培训总量近万人次;校内中、高级考工一次通过率达 98%以上;为企业研发项目 12项,与企业合作生产加工约 500 万元。三、示范校建设反思三、示范校建设反思示范校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对教育部政策文件的不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