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协会的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110704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协会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协会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协会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协会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协会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协会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协会的实践与思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协会的实践与思考来源:资源网 作者:半山雨 发布时间:2008.12.0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 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随着这项重大决定的实施,农村土地 流转的规模和速度必将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在当前土地流转日益加速的大趋势下,如何 创新流转形式,使土地流转更趋于规范、合理和高效,值得深入研究。近年来,为了探索 农村土地健康流转的实现形式,广西博白县径口镇茶根村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建立 了农村土地流转协会,积极探索推进土地规范、合理和高效流转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取得 了显著成效。茶根村的土地流转协

2、会,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找到了一条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范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路子,有力促进了农村土地的健康流转, 为新形势下探索土地健康流转的新路子提供了有益实践。 一、茶根村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协会的实践 茶根村从 2004 年 4 月份起开展组织土地流转协会工作,本着“制度先行、讲求实效、 开拓创新”的原则,在制度建设和发挥协会作用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其主要做法是: 1、建立年会制,确立协会地位。该村协会主要由 15 名年富力强、在群众中威信较高 的经济能人、群众代表、退伍军人、退休干部等组成。协会组建工作一开始,该村就建立 了协会年会制,年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自 2005 年

3、起每年年初都召开协会年会,并邀请全 体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参加会议。在年会上听取、审议协会的工作报告;审议和决定全村土 地流转的总体规划、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讨论和决定土地流转的重大问题。年会制的建 立,从制度上巩固了协会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 2、建立协会定期向村民代表报告、通报制度,切实发挥村民代表的监督作用。根据村 委的组织部署,协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以上工作例会,由协会全体成员有针对性地组织部分 群众代表列席,分别听取协会的工作报告、通报,参与相关工作讨论。列席会议的群众代 表在工作讨论时充分发表意见或建议,使协会的工作措施更加切合实际,更具民主化、科 学化,立得住,推得开,行得通,见实效。 3

4、、创新土地使用制度,促进土地的市场化运作。如何在保证土地流转数量的同时,发 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现代农业,是当前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茶根村土地 协会主动顺应这种时代要求,通过协会的组织协调,使农村土地进入市场,依法、自愿、 有偿、规范流转,既实现了土地的市场价值和保障功能,又实现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实现了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创新,达到了“稳制活田”的目的。据了解,该村在创建农村 土地流转协会初期,土地流转费一般每亩 300 至 400 元,通过 4 年多的市场化运作,目前 土地流转价值成倍增加,一般每亩 600 至 800 元,最高达 1300 多元,建成了法国豆、蔗糖、 西红柿

5、、杂交水稻等 8 个农业规模化生产基地,协会中介费也由过去的每亩 20 元左右上升 到了每亩 50 元左右,协会组建以来全村没有一起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的上访案件。 4、坚持土地流转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协会2大力引入土地市场化流转机制,鼓励土地流转大户不再从事传统的粮食种植,而是通过技 术、资金投入,集约发展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以实现其经营目的。如该村党员蓝伟通过出 租、互换、转让共流转土地 630 亩,建成了优质糖蔗种植基地,年收益 10 万多元。土地的 规模化流转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了标准化的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与基地经营业主签订合同, 基地业主按合同约定进行标准

6、化生产,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利益联接体。 2007 年,该镇农业龙头美通公司企业通过“订单农业” ,大力发展法国豆种植,带动农户 1000 多户,涉及经营流转土地面积 1000 多亩,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 进了农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制约当前农村土地健康流转的问题分析 茶根村通过组建农村土地流转协会,使种植大户经营着农村的大量闲置耕地,形成了 初级的规模耕地市场,在促进农村土地健康流转方面积极了积极的探索。但从现实的情况 来看,制约当前农村土地健康流转的因素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 一是土地流转受耕地条件左右,真正实现大规模流

7、转难度较大。从当前的情况看,土 地流转从一开始就伴随着耕地条件的制约,流转接收户对耕地的基础设施和灌溉条件要求 苛刻,往往喜欢自然条件好的耕地,种植差地就意味着生产纯收益降低,导致出现了“好 地争着要,差地没人要”的怪现象,小农经济和农民的现实思维左右着土地流转的方向。 二是土地流转涉及群众多,大规模土地成功流转的难度较大。在大规模的土地流转中, 由于每个“买地者”的要求都不一样,和农民之间的意见分歧较大,往往不容易达成一致。 作为投资者的种植大户投资农业,多是高端的农业项目,如新型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 业、休闲农业等,其要求不太容易满足。此外,农村土地流转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群众,外 出务工农

8、民由于个体差异,需要流转的农户和自己耕地的农户相互交织,造成流转耕地很 难集中连片,不便进行规模经营,对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形成制约。 三是土地流转期限长短不一,流转方式还不够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中,往往是短期多, 长期少,一些土地流转后掠夺性经营现象比较突出,不少土地流转大户随意改变土地经营 性质,破坏了土地基础结构和地力水平。耕地流转过程中,有很多的农户只存在口头协议, 没有文本合同,易发生矛盾和纠纷,政府监管很难到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三、对促进农村土地健康流转的几点思考 针对当前农村土地健康流转中的存在问题,结合茶根村的实践,笔者对如何实现农村 土地的规范、合理和高效流转,有如下

9、几点思考: 1、促进农村土地健康流转,必须着力进行制度建设,深化土地流转的内涵。制度建设 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远性。只有坚持制度先行,才能保证土地流转健康有序 地进行。如茶根村土地流转协会在推进土地流转中,通过建立年会制和协会定期向村民代 表报告、通报制度等,不仅从制度上巩固了协会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还使协会的工作措 施更具民主化、科学化,从而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为此,在土地流转中,我们应借鉴茶根 村的实践,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把制度化建设确立为土地流转的首要任务,通过 制度建设明确土地流转的特点、内容、方式以及各项流转程序,使土地流转更具指导性、3规范性和操作性。 2、促进农村

10、土地健康流转,必须注重解决流转中的各种难题,增强土地流转的生机与 活力。纵观茶根村土地协会的工作实践,无论是对土地的市场化运作,还是通过土地流转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等等,都与当前“三农”工作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密不可分。可以说,只 有把土地流转的“痼疾”解决了,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土地“健康流转” 。因此,在土地流转 中,必须注重创新载体,通过载体和方法的创新推动问题的解决。如针对“好地争着要, 差地没人要”的怪现象,可以通过改善耕种条件、建立有效的价格调节机制等方式,以确 保“差地有人要” ;又如土地流转涉及群众多,大规模土地成功流转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就 可以通过发展“订单农业”的方式,让千家万户的群

11、众连片发展高效优质农业的方式进行 解决;又如土地流转期限长短不一,流转方式还不够规范的问题,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可 以通过适当提高流转价格、健全流转制度等诸多方式进行解决。总而言之,只有土地流转 中的各种难题得到了妥善解决,才能真正确保土地流转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3、促进农村土地健康流转,必须处理好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群众参与流转的积极 性。茶根村组建的农村土地流转协会,深受广大群众和广大党员的欢迎,其成效已初步彰 显。究其原因,与其每半年召开一次以上的工作例会密不可分,在例会上可以自由听取协 会的工作报告、通报,参与相关工作讨论,使群众在工作讨论时能充分发表意见或建议, 这样在土地流转中更加

12、符合群众意愿。因此,促进农村土地健康流转,要高度重视并认真 处理好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调动好群众参与流转的积极性。 新仓镇大利村新仓镇大利村 土地流转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土地流转工作的实践与思考2007 年第 1 期 2008-08-25 14:28:14 印文彪 大利村位于新仓镇区的西北部,部分区域属规划镇区范围。其南靠石路、红光村,北接杨 盛村,东于中华、秦沙村接壤,西临广陈镇泗泾村。全村现有 18 个村民小组,875 户, 3295 人。村域总面积 5.2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5211.4 亩。 2000 年底开始,大利村针对农民种田效益低下、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对农民不愿耕种的土地

13、 由村委会与农户签订委托转包协议,对外统一发包经营,签约面积 934.2 亩,称为首轮土地 流转。2006 年底,首轮土地流转合同陆续到期,由于农民种粮效益的大幅增长和其它诸多 原因,农民纷纷要求收回土地、自主经营,同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也对土地流转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特点,大利村深感新一轮土地流转压力很大、困境很多。 2006 年 6 月以来,在大利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期间,以新一轮土地流转工作为抓手,在 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与村干部一起,深入调研,积极谋划,在全村推行土地经营 制度改革,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工作上有了新的突破。 新一轮土地共流转户数 460 户,占全村总户数的

14、 52.6%,流转土地 1077.1 亩,占全村耕地 面积的 20.67%,分别比上一轮增长 12.6%和 15.3%。流转形式主要有股份合作和分季流转 2 种,其中股份合作流转户数 420 户,流转面积 939.4 亩,流转期限 5 年;分季形式流转户 数 40 户,流转面积 137.2 亩,流转期限半年。 一、主要经验 41、深入调研,获取流转依据。大利村在新一轮土地流转工作开展前,通过问卷调查、召开 会议、分组走访等方式深入调研,使整个土地流转工作做到有据可依,心中有底。2006 年 8 月至 12 月,全村累计发放问卷调查表 160 多份,召开各种座谈会 8 次,走访农户 900 多

15、户次,重点在土地流转的期限、形式、标准等方面了解群众的看法,征求群众的意见,掌 握了第一手资料。比如在调研中了解到,39.13%的农户要求的最低补助标准为 200300 元/亩/年,10.86%的农户要求为 400500 元/亩/年,4.34%的农户要求为 500 元/亩/年以上, 3.26%的农户要求低于 200 元/亩/年,这些调研结果为流转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2、股份合作,创新流转机制。大利村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新一轮土地流转工作中 引入股份合作制度,创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为股份开展合作经营,建立平 湖市大利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制定了合作社章程 ,建立了社员代表大

16、会、董事会、监事 会等组织机构,使流转工作制度透明,运作规范,得到了农户的认可。一方面充分调动了 农户的积极性,在当前农民种粮热情普遍提高的情况下,流转户数、流转面积均比五年前 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也对经营管理者产生了压力和动力,促使他们千方百计提高土地收入, 2007 年平均每亩土地租金由上一轮的 200 元提高到了 350 元,增收近 12 万元。 3、多元形式,提升流转活力。大利村在通过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中长期土地流转的同时, 也积极探索分季流转等短期流转形式,推行多元化的流转机制。针对当前农民秋粮效益较 高,而春花效益低下的现状,大利村在地理位置优越的 3 组、5 组等村民小组率先实行土 地分季流转,首期流转面积 137.2 亩,流转期限为 2006 年 12 月 1 日至 2007 年 6 月 20 日。 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发展出口蔬菜洋蓟种植,农民无须投入便可获得每亩 150200 元的收 益,平时还可帮经营业主打工或外出务工,获得其它收益。分季流转制不影响农民秋粮生 产,农民易接受,操作方便实用,是促进土地集约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好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