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二》模块课程纲要

ths****5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68KB
约4页
文档ID:44102775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二》模块课程纲要_第1页
1/4

最新最新】】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二必修二》》模块课程纲要模块课程纲要【【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高中地理必修二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程类型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教学材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时数教学时数】】 3232~~3434 课时课时【【授课对象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高一年级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4、能运用实力,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5、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6、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分析农业、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其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8、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 影响;9、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归纳人类所面的主要环境问题;10、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 版的德《高中地理必修(2)》课程呢国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章节标 准课时第一节 人口数 量的变化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 区分布2第二节 人口的 空间变化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2第一章 人口 的变化第三节 人口的 合理容量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1第一节 城市内 部空间结构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 释其形成的原因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 响1第二节 不同等 级城市的服务 功能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 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2第二章 城市 与城市化第三节 城市化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 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第一节 农业的 区位选择1第二节 以种植 业为主的农业 地域类型2第三章 农业 地域的形成与 发展第三节 以畜牧 业为主的农业 地域类型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 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2第一节 工业的 区位因素与区 位选择1第二节 工业地 域的形成1第四章 工业 地域的形成与 发展第三节 传统工 业区与新工业 区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 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 性和主要方式3.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2第一节 交通运 输方式和布局1第五章 交通 运输布局及其 影响第二节 交通布局变化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 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 影响1第一节 人地关 系思想的演变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 要环境问题3.联系“21 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 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 的主要途径2 第六章 人类 与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第二节 中国的 可持续发展实 践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 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 具备的态度和责任2课程实施建议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式:(一)教学方式:作为一门基础性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1、对于课程中的基础知识一部分必须通过课堂传授的形式进行教学2、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或南部比较大的内容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问题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二)学习方式(二)学习方式: :1、基础知识以课堂听讲为主,结合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等各种形式,提高学 习的兴趣.2、应用性知识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3、信息窗等则以自学,小组合作,结合实践进行学习.(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安排具体参见课程内容合计约 32~~34 课时(四)课外拓展性练习(四)课外拓展性练习1、课后练习主要是任课教师利用课后习题和自编练习结合,分基础部分和 提高部分.2、部分学生地理程度比较好,可以指导他们进行一些课外拓展性的练习,如 地理兴趣小组或推荐学生自主学习符合心课程理念的辅助教材。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 (一一) )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1. 学生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课堂积极参与情况.2.课后作业上交情况,作业质量及平时练习情况3.探究作业,小组合作的参与情况4.平时测验与其中考试情况5.期末考试与教师综合评定等 (二二) )评价方式与结果处理评价方式与结果处理. .1、每一课程模块评价总分 100 分,学生得分 60 分以上(含 60 分)者都可 认为本模块修习合格,授予 2 学分;2、 每一课程模块评价由两部分构成,即终结性评价(模块考试)和过程性 评价,各占总分的 60%与 40%若模块考试得 100 分,则记其模块终结性评价 60 分,余类推而过程性评价则由模块课时学习 10%、课业表现 10%、书面作 业情况 15%、平时测验成绩 5%根据其各项评价得分按此比例记入总分以确定 其是否修习本模块课程合格,并获得相应学分,是否需要重考。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