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思品第二单元第五课练习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3947186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思品第二单元第五课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下思品第二单元第五课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下思品第二单元第五课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下思品第二单元第五课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下思品第二单元第五课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思品第二单元第五课练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个人尊严维护我们的个人尊严练习练习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个人隐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就是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包括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领域等 就是不让别人知道的不光彩的事 只要是与个人有关的事都是隐私 A、 B、 C、 D、 2. 下列内容属于个人隐私的是:( ) 与朋友往来的信件 与友人交谈的短息 心中念念不忘那个人 长在身上外人看不到的胎痣 在自己卧室里做化妆美容 个人的财产状况 A、 B、 C、 D 、 3.下列人员拆看他人信件的行为属于合法的有 ( )

2、 A、公安人员拆看邻居的信件 B、父母拆看未满十周岁儿子的信件 C、老师拆看学生的信件 D、你的好朋友拆看你的信件 4.下列行为属于合法搜查的是 ( ) A、司法机关为了执行任务,出示搜查证依法进入公民住宅搜查 B、保安人员的搜查 C、有的学生丢失了东西,老师搜查了部分学生的书包 D、派出所为清理流动人口的夜查 5.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 的权利。 ( )私人生活安宁 私人信息保密 私人信息收益 个人人格独立A、 B、 C、 D、 6.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这体现 了我国保护公民的 ( ) A、姓名权 B、人身自由权 C、名誉

3、权 D、隐私权 7.某校初三学生张某为了集邮,竟然大量私拆、毁弃他人信件,张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人( ) A、人身自由 B、隐私权和通信自由 C、名誉权 D、社会经济权利 8. 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有 ( ) 某网站开设“身份证服务核查业务” ,向人们提供详细个人信息父母以关心子女为由私自查看子女的信件 海南某男大学生偷拍女生在宿舍的换衣镜头并上传到网上公安机关因追查犯罪分子刘某的需要,对其电话进 行监听 A、 B、 C、 D、 9.9. 如果你的同学忘了收起个人日记,你会如果你的同学忘了收起个人日记,你会 ( ) A A、瞧一下没关事、瞧一下没关事 B B、不看别人的隐私、不看别人的隐私

4、 C C、把它藏起来捉弄同学、把它藏起来捉弄同学 D D、把它拿到班上公开、把它拿到班上公开 1010、下列属于不尊重他人隐私或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有、下列属于不尊重他人隐私或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有 ( ) A A、在银行柜台前设置、在银行柜台前设置 1 1 米线。米线。 B B、小林的妈妈偷看他的日记。、小林的妈妈偷看他的日记。 C C、警方为尽快抓捕犯罪嫌疑人,将某通辑犯的照片、姓名及相关信息,通过媒体进行公开。、警方为尽快抓捕犯罪嫌疑人,将某通辑犯的照片、姓名及相关信息,通过媒体进行公开。 D D、网站将其注册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整理成册,卖全信息公司。、网站将其注册会员

5、的照片、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整理成册,卖全信息公司。 1111、生活中,有些人借口关心别人,把别人不愿意向外透露的家庭情况到处散布,这种行为是(、生活中,有些人借口关心别人,把别人不愿意向外透露的家庭情况到处散布,这种行为是( ) A A、侵犯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也是不道德的行为、侵犯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也是不道德的行为 B B、无意行为,不必计较、无意行为,不必计较 C C、不懂法的情况下发生的,可以原谅、不懂法的情况下发生的,可以原谅 D D、引起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和的行为、引起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和的行为 1212、小文同学无意中照到他家对面一个青年的在卧室里的生活照,很得意地把它挂到网上与网

6、友交流,并加上、小文同学无意中照到他家对面一个青年的在卧室里的生活照,很得意地把它挂到网上与网友交流,并加上 一段很不雅的评说。该行为一段很不雅的评说。该行为( ( ) ) 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 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 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权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 A A、 B B、 C C、 D D、 13.13. 在一次调查中,在一次调查中,45.8%45.8%的人称自己曾的人称自己曾“被朋友出卖隐私被朋友出卖隐私” ,43.8%43.8%的人的人“信件曾被偷拆信件曾被偷拆” ,39.3%39.3%的人的人“日记曾日记曾

7、被偷看被偷看” ,29.3%29.3%的人认为自己的的人认为自己的“个人信息曾被随意公开泄露个人信息曾被随意公开泄露” ,这些表明(,这些表明( ) A.A.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的发达,使得隐私保护成为不可能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的发达,使得隐私保护成为不可能 B.B.我国法律对公民的隐私缺少保护我国法律对公民的隐私缺少保护 C.C.不少人缺乏对隐私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少人缺乏对隐私的自我保护意识 D D . .不少人缺乏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不少人缺乏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 14.14. 我们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我们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

8、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比如比如 ( ) A A、与他人交往时,不要敞开心扉、与他人交往时,不要敞开心扉 B B、在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知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扩散、在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知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扩散 C C、自我封闭,与世隔绝、自我封闭,与世隔绝 D D、不要写日记,以避免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要写日记,以避免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15.15. 据新华网报道,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据新华网报道,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 务信息系统务信息系统 个人信息保个

9、人信息保 护指南护指南于于 20132013 年年 2 2 月月 1 1 日起正式实施。这主要保护了公民的日起正式实施。这主要保护了公民的 ( ) A.A.受教育权受教育权 B.B.隐私权隐私权 C.C.劳动权劳动权D.D.平等权平等权 16.16. 近年来,近年来, “X“X 卧底卧底”窃听软件、窃听软件、CIQCIQ 偷窥用户隐私、偷窥用户隐私、CSDDCSDD 等网站用户账户信息泄露等一系列的隐私泄露事件,等网站用户账户信息泄露等一系列的隐私泄露事件, 频频发生,令人堪忧。上述行为频频发生,令人堪忧。上述行为 A.A.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人们可以置之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人们可以置之

10、不理不理 B.B.是一种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要依法整治是一种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要依法整治 C.C.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权,是严重违法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权,是严重违法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 17. 下列行为属于侵犯我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是 ( ) A、父母查看子女储存在电脑上的电子邮件 B、班主任老师长期扣留学生信件 C、公安人员因国家安全的需要对出境信件予以检查 D、村干部拆阅劳教人员寄给家属的信件 18.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以下属于隐私的是( )。 A个人身体状况 B行李、书包 C财产状况 D家庭地址 19. 某校女生王某因忌妒同寝室的李某,用手机偷拍

11、了李某在寝室内的各种生活照片,并贴到互联网上,还配 上一些诋毁性的文字,对李某精神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王某的行为侵犯了李某的() A 生命健康权 B 肖像权 C 隐私权 D 名誉权 20.20. 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 意识。意识。 ( ( ) ) A A权利权利 B B荣誉荣誉 责任责任 信誉信誉 21.21. 当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当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 ( ) )。 A.A.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 B B拿起法律武器,请求司法保护拿起法律武器,请求司法保护 C.C.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

12、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D D若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的,可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若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的,可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22.22. 温家宝总理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中提出的“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尊严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尊严”引进社会热议。而当前,与引进社会热议。而当前,与 人民的尊严直接相关、正在引起社会重视的一项权利就是个人的隐私权。关于隐私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人民的尊严直接相关、正在引起社会重视的一项权利就是个人的隐私权。关于隐私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个人隐私权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个人隐私权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 B B隐私权包含在荣誉权之中,侵害隐私权等于侵害隐私权包含在荣誉权之中,侵害隐私权等于侵害 荣誉权荣誉权 C C个人隐私权是公民可以不公开一切个人信息和私事的权利个人隐私权是公民可以不公开一切个人信息和私事的权利 D D尊重个人隐私权是我国政府规定的公民尊重个人隐私权是我国政府规定的公民 必须履行的义务必须履行的义务 三、问答题 23. 阅读剧本拆信风波 ,然后分析并回答问题。 时间:星期天早晨 地点:女儿的房间 人物:妈妈、女儿(某校八年级的学生) (妈妈气呼呼地将几封信摔在女儿面前) 妈妈:你还有心思搞好学习? 女儿:(惊讶地)你有什么权利私拆我的信! 妈妈:你是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