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涵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945365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书法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书法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书法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涵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书法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涵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法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涵分析摘 要:书法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演变中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国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本文深入分析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内涵之间的关系,找到了书法艺术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为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扬中国文化、发扬中国书法艺术提供了更好的借鉴。 关键词:书法;中国文化;内涵 中国的书法艺术发展源远流长,是与中国的文化发展相伴相生的。在现代社会,中国的书法艺术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蕴藏在书法艺术中的文化内涵也逐渐被人们所遗忘。重新发起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思考,研究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于深入领会书法艺术的文化魅力,推动中国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1 人

2、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中国的文化之中,亲近自然、讲究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文化思潮源远流长。而书法则是用来记录这种思想观念,用来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主要载体。早在魏晋时代,一些有文化却不得志而归隐田园的文人们就喜欢通过书法创作来寄托情思,对于当时的文人来说,用书法来排解烦恼忧愁、抒发情怀、寄托各种情绪是最好不过的;在那个时代也诞生了数不清的书法艺术精品。也是在那个时代,中国山水田园诗人和辞赋大师们开启了中国文人纵情山水、归隐自然风光的思潮。 时至今日,在历朝历代的发展之中,总会有大批的文人墨客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或归于田园,或纵情山水,在自然风光之中静思人生真谛,感受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书法也成

3、了唯一有效而普遍的传递这种思潮,记录这种情怀的方式。可以说,没有书法的记载与展现,文人墨客不会有机会深入领会大自然的美好;没有书法艺术的寄托,中国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文化可能根本无法推而广之并延续至今。 2 刚柔并济与阴阳相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立与统一的思想根深蒂固。如果说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两相对立与平衡互补则是对中国文化的另一重解读。中国人的对立统一、对立互补的思想以周易最具代表性。所谓阴阳调和,在建筑艺术、风水格局、人体健康、除病治病、武术、绘画等很多方面都有体现。而在书法中,字体构架与格局、字体的形态与情绪等,都可以体现出这种阴阳相合的思想观念。 中国书

4、法艺术在笔法上,大致分为两种,也就是苍劲有力的硬派与温婉可人的柔派,无论是颜筋柳骨的刚猛还是以儒雅著称的孙过庭草书,又或者气势张狂而率性洒脱的草绳张旭,怀素之流,其书法之中表现出来的无外乎阴阳二气的多寡之势。可以说,在中国古代书法文人的作品中,书法本身的表现力已经深入的解读了阴阳调相合的思想观念。 3 文以修身,文以养性 中国人关于修身养性的观念也早已有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向来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人之根本,无处修身则不能成家立业,更不必谈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向、大胸襟。而修身养性的方式,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书法的修炼。 例数中国古代胸怀大志者,普遍有一手好的书法功底,这就是因为

5、在古人眼中,识文断字是最基本的,会书法、懂书法、能欣赏书法,才能锻炼成博大的胸襟,才能培养良好的品格和心性。通过学习书法、运用书法,可以发表见解,可以抒发情怀,可以制定规范章程,可以记录得失,可以传递消息,书法在古代是有大志向、大追求者、大才德者必备的素质。 可以说,古代书法艺术所起到的作用比现代人需要学习的九年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更加重要。古人用书法来做修身养性的必要条件,确乎有着重要的用意。 4 穷则变、变则通的文化再现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系辞传 ,乃是易经的哲学思想的整体阐述概括。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穷则变、变则通的思想根深蒂固,特别是在面对朝代更迭和事态发展演变时候,古人普

6、遍持有这种态度。譬如在秦朝,人们深受秦始皇嬴政的残酷统治,然而大部分民众逆来顺受,不思反抗,其中的思想之一就是相信穷则变、变则通;认为暴政专权发展到极致必然会产生新的变化,因此没有人愿意去以身涉险寻求反抗。 纵观中国书法历史的演变,最初的几种简单的书法形式普及到全国的时候,人们刚开始接触,发展势头迅猛;后来这几种书法被人们学精了、学全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书法艺术的需要,不能满足人们的研究热情,这个时候就到了“穷则变”的关键时期。大批文人墨客醉心书法研究,不断推陈出新,在魏晋、唐宋时代迎来书法艺术的另一个顶峰,这就是“变则通”的阶段。自唐宋至明清甚至民国时代,上千年的历史发展之中书法文化长盛不

7、衰,这也验证了“通则久”的道理。而从民国到现在,书法文化再一次面临着低谷,这不妨看作又一个“穷则变”的循环开始。 5 总结 书法文化作为中国古代记录历史发展和文化演进,记录古代各种思想文化、实地场景、人物言谈等内容的主要形式,与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紧密相连。通过研究书法中的文化内涵,唤醒人们对中国书法文化的深入理解与领悟,对于推动中国文化在变化中不断发展进步有重要意义。书法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在现代依然可以“穷则变、变则通” ,重新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彭一超,林岫,严学章,陈联合,田树苌,孟繁锦,叶培贵,王家新,秦永龙,李克.书法创作呼唤艺术空间专家、学者、书家纵谈“艺术书法”J.东方艺术,2006(08). 2 李廷华.中国文化与书法的现状和前瞻刘正成李廷华昆山对话J.青少年书法,2008(16). 3 王岳川,龚鹏程.文化书法与文人书法关于当代书法症候的生态文化对话J.文艺争鸣,2010(04). 作者简介:柯学刃(1974) ,福建莆田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为福州画院专职画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