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在文言文教学和诗歌教学中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921782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验在文言文教学和诗歌教学中的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体验在文言文教学和诗歌教学中的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体验在文言文教学和诗歌教学中的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体验在文言文教学和诗歌教学中的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体验在文言文教学和诗歌教学中的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验在文言文教学和诗歌教学中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验在文言文教学和诗歌教学中的(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体体验验在文言文教学和在文言文教学和诗诗歌教学中的歌教学中的实实践策略践策略授授课课教教师师:楼:楼红红2目 录教师简介 3 3专题简介 4 4第一讲 5 5第二讲 7 7第三讲 8 8第四讲 1414第五讲 1717相关资料 31313体验在文言文教学和诗歌教学中的实践策略体验在文言文教学和诗歌教学中的实践策略楼 红教师简介教师简介楼红楼红,女,1970 年 3 月出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现任杭州二中树兰实验学校初中部校长。联系电话:13386517091、0571-89197722(办)。电子邮箱:研究方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科研成果:主持了“初中语文学科能力型教学模式的

2、实践与研究”课题,并获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杭州市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近几年积极开展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体验对话”课堂教学研究,有 9 篇文章、案例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6 篇论文获杭州市级以上奖项。获得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中小学教坛新秀、浙江省春蚕奖、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余杭区首届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曾参加浙江省“5522”名师培训,是浙江大学高级访问学者。4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根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文言文、诗歌的文学特质,重点探索课堂教学的创新之路。结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性提出“体验”这个教学的概念。通过对“体验”的特点和基本原理研究,探索文言文教学和诗歌教学

3、中的实践策略。 文言文教学实践旨在改革文言文教学方式,突出对“文”的感悟、体验,提高文言文阅读的多元发展。实施“体验”的三条策略是创设宽松愉悦情境,唤起学生情感的需求;给予充足时间,珍视学生独特体验;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设计语文实践活动。 诗歌教学重点研究最具诗性的阅读方式体会。具体实践策略是以乐配诗,以画绘诗,以想会诗,以吟明诗,以演解诗,以文诠诗。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学习”的幸福。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体验”在教学中的地位,研究“体验”的基本原理。2、交流“体验”在文言文、诗歌教学中实施的具体策略,从而推动“体验”教学策略的研究。3、实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突出

4、对文学作品的感悟、体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知识框架:知识框架: 一、教学现状的反思 二、“体验”的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三、文言文教学“体验”的实践策略 四、诗歌教学最具诗性的阅读方式体会的实践策略 五、典型课例分析(附湖心亭看雪教学录像) 学习建议:学习建议: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具体课例进行反思性学习。修改教学设计,在实践中完善、提高,积累有效的可操作的“体验”策略。 对学习内容进行争议性探讨。教师特长不同,学生情况不一样,围绕“体验”的话题针对性的开展讨论,从而指导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考核要求:考核要求: 突出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针对课堂教学片断进行“体验”教学特点的分析。5

5、第一讲第一讲 对教学现状的反思对教学现状的反思 现在不少学生认为:上学是一种负担,学习是一个苦差事,考试是对心灵的折磨。教师也同样感叹:现在的学生真难教,做老师真累。如何改变这种现象,能否像米卢所信奉和追求的“快乐足球”那样,让学生在学习中也享受一下“快乐学习”呢?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学习是学习的最高追求,在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快乐即是幸福。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文课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美才能体验到快乐。课堂是学习的重要场地,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快乐课堂学习环境,使他们

6、的课堂学习快乐起来。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文言文难教,学生比较“厌学”,教学中就来个“低调”处理:内容仅仅局限课文规定篇目,决不课外扩展;教法单一,不去研究课堂教学形式。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逐字逐句翻译,黑板上密密麻麻;学生昏昏欲睡,一头雾水。教师讲得唇焦舌敝,学生也飞书疾笔,课本的字里行间插满了参考书的翻版,而学生的脑袋里仍然是空白一片。这种“满堂灌”解经式的教学方法,把古代文化的瑰宝、文质兼美的篇章、内容丰富多彩的教材定格成了生产流水线,教学内容变得支离破碎,不重视与现代生活联系,为教文言文而教文言文,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

7、迷,课堂气氛压抑,教学没有情趣和活力,桎梏了学生能力的拓展。 究其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言”的掌握取代“文”的鉴赏。教师关注文章中的字、词意思和句式、语法的落实,把一些文情并茂的古典名作讲得枯燥无味,学生被引入一个封闭、狭窄的学习状况,学生根本无法体味文言文的文学情趣,复杂丰富的阅读过程简单化、直截化。教学方法上,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教师讲解占用了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钻研教材讲细讲透,缺少过程的指导。学生作为有感情的生命个体,处于无知、被动的地位,思维价值降低了,体验情感的过程被剥夺、被取缔,失去了自己对知识的内化、整合、建构的过程,丧失自己体验、享受、领会教学情境的

8、过程。教师讲得再好,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体味始终借助于教师的理解,不能触动学生的情感。教师越俎代庖、大包大揽代替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必然导致学生被动学习,文言文教学效率低。 文言文教学也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课本上的文言文作品,无一不是作家情感的结晶。学习文言文不单单是了解古文的语法现象,不只是记一些名句片段,更重要的是领悟古人伟大的思想,6了解古代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文学修养。所以文言文教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面临着挑战。重新审视文言文教学现实,根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融会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认知的基础上领略文言作品蕴含的

9、丰富情感,从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培养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和成功动因,使文言文学习成为一种栩栩如生的互动体验。因此,文言文“体验式”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二)诗歌教学现状(二)诗歌教学现状 传统的“注入式谈话单项训练”的灌输式的教学,把古诗教学变成连续不断的积累知识和训练记忆;内容极为丰富的古诗,被教师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没完没了的重复抄写,各种名目繁多的习题以及不求甚解的机械背诵所代替,这好比是将“宝马跑车拆碎了卖”,完全偏离了诗歌教学的根本任务,造成了语文古诗词教学呆板、繁琐 、片面低效的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结果学生会厌恶原本最喜欢的东西。 诗歌是文学作品的艺术瑰宝

10、,具有独特的文学样式,也具有独有的文学特质。诗歌往往是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它往往是诗人最直接、最深刻的瞬间表达,诗歌也是最纯、最真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言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言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诗歌永远是未完成时的,给予读者的空间是广阔的,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对读者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会直接撞击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在不断的撞击与积累中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诗歌语言上有着多义性、跳跃性、凝练性、形象性、音

11、乐性的特点。从表面上看会让人觉得诗歌难以理解;但也是诗歌的这些特质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同时对加强学生审美教育、提高文学的鉴赏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为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诗歌应回归其最根本的阅读,那就是“体会”。在阅读时,需要读者的积极参与,需要读者的真切体会,将自己忘我地浸入文本,与诗人的情感进行碰撞,碰撞而后交融,而后重合。7第二讲第二讲 “体验体验”的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的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取

12、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独特感受、体验、理解的重视程度。 “体验”教学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的开放教学过程。这个“体验”是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质为道具,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直接感受,留下深刻印象的教学活动。它打破了封闭的教学环境,教师的工作更重要为学生做好体验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觉投入学习,在亲身体验中掌握语言。(一)“体验”教学的特点。 1、民主性。传统上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地位确定了教师高于学生之上,“体验式“教学改变教师高高在上的角色意识,教师是“倾听者”、“参与者”、“合作

13、者”,与学生平等相处,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情趣和意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会使学生形成愉悦心境,树立学习自信心,有利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发现教师忽略或想不到的问题和见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的的灵性就会披露,个性就会展现。 2、主体性。传统上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需要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即可。而“体验式”教学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究,在情感态度上由消极等待转变为积极求知,学生享有充分的参与权、选择权、评价权,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课文的意义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生成的,这就决

14、定他们对作品理解的不同。发挥学生主体精神,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产生真实的体验。3、过程性。传统上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体验式”教学重在激发学生不断反思,不断提高,不断超越,并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实现自我价值。元认知理论告诉我们:人是积极主动的机体,他能够计划未来,监视现在,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只有充分的阅读体验,才能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才能发挥学生的能力。 4、延伸性。“体验式”教学不仅仅是简单学习语言材料,它体现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还体现在随着个体阅历、体验丰富而延伸,同一作品有不同的感受与体验,更着眼于“人文”教育。 (二)“体验”教学策略构建的基本原理。

15、 1、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原理。 从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来看,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教育必须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实施过程的基本原则,“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上”,给学生体验成功,不仅注重学生的主动性,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促进学生个性、潜能、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2、建构主义教学原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对当前所学知识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意义建构的过程是指当前所学知识被原有的认知结构整合、同化;或原有知识不能同化时,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所以,知识是由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并借助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