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一政治笔记_政治第七课第八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874702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一政治笔记_政治第七课第八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海高一政治笔记_政治第七课第八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上海高一政治笔记_政治第七课第八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上海高一政治笔记_政治第七课第八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上海高一政治笔记_政治第七课第八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高一政治笔记_政治第七课第八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一政治笔记_政治第七课第八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第七课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1. 市场的定义:只要有商品的买卖关系存在,客观上就形成了市场。市场,从最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指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由买卖关系引发出来的卖方与卖方之间的关系以及买方与买方之间的关系。2. 市场的分类:按交易存在形式来分 有无形市场和有形市场按交易对象来分 生产资料市场,消费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按交易范围和区域来分地方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按交易数量来分 批发市场,零售市场3. 我国正在建设能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市场4. 现代市场的特点:1)统一的市场:统一,是指各类市场在国内区域之间应是一个统

2、一的整体。使消费者在商品的价格品种服务上能有更多选择,也使企业在购买生产要素和销售产品时有更好的选择。2)开放的市场:开放,指市场同时向所有的商品生产经营者、购买者敞开,不看“级别” ,不问所有制,没有地区封锁,只要有力量并愿意。使企业之间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展开竞争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3)竞争的市场:竞争,指各经济主体为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利益采取的各种自我行为和扩张行为。必须努力在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品牌等方面创造优势。使经济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分为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4)有序的市场:有序,指有完备的市场运行规则,进入市场的每一经济主体都能自觉维护和遵守它们,以此使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

3、利益得到协调。保证平等竞争和公平交易,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效惩治和减少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5. 市场行为准则=市场交易原则6. 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互利、诚实守信7. 维护互利的最有效的办法:从长期看,维护互利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每一个商品生产经营者都能时时考虑市场的需要,通过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占有市场和扩大市场。这样,在使别人得到好处的同时,自己的利益也增加了。真正有远见的生产经营者,是不会采取捞一把就走的短视行为的。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9. 资源配置问题:资源的分配和使用10.为何要合理而有效的配置资源:任何社会,都存在着为类

4、需求无限性与经济资源相对稀缺性这一对矛盾。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和使用各种有限资源,生产出更多和更好的产品来满足人们多样的需要,成为每个社会都要追求的目标。11.资源配置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资源在社会生产的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问题2)资源分配其使用的有效性问题12.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计划的方式和市场的方式13.市场经济的定义:一个社会如果主要通过市场来配置各种经济资源,即把市场作为资源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那么这个社会选择的就是市场经济。14.市场经济的功能(优越性):1)合理而有效地配置资源:在不同的行业之间,资源通过流动,会逐渐趋于一个较优的配置比例,这一过程是在市场的价格供求和竞争

5、这三者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其中,市场价格的变动,是调整资源分配比例最直接的信号。在同一行业内部,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资源会流向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企业。2)自动调节供求关系的平衡:这一作用,通过市场价格和市场竞争实现的。价格上涨 获利增加 生产扩大 供过于求 供不应求 生产缩小 获利减少 价格下降3)为各类经济信息的传递提供广阔的“平台”:4)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进入市场的各类经济主体:投资者,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市场的评价过程,即优者胜出利益增加、劣者利益减少甚至淘汰出局的过程。5)择优汰劣:这一作用,通过企业的竞争实现的。总结:在市场经济中,供求机制、机制和竞争机制三者

6、交互作用,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 ,自发调节着资源的配置。15.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条件(为什么需要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1)首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用法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市场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是企业,所以主要规范企业行为。(企业的投资生产销售分配盈利,产权关系,财务关系,企业间经济关系等)例:企业法,公司法,破产法用法律规范市场秩序:制止违反诚实信用的行为,限制各类垄断行为。例:证劵交易法,房地产交易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用法律规范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是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调控者,其自身行为也需置于法律的规范之下。例:预算法,信贷法,

7、投资法用法律规范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健全各类法律服务中介机构:例:律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专利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2)其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建设:树立自我负责的道德意识:不仅对自己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对家庭、对相关他人的负责。笃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培养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首先强烈的自信心,其次永不言败不畏挫折的勇气,最后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16.宏观调控的定义: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

8、协调、健康发展。17.为什么在市场经济中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经济具有其固有的弱点和局限:(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2)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国家通过科学的预测,并运用有效的手段,对经济发展进行适度干预,避免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严重失衡,大大减少经济资源的浪费,从而保证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3)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体系、基础设施、国防、良好的环境和生态保护等)4)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国家通过税收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途径,对国民财富进行再分配,缩小差距,保证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5)在保护公平竞

9、争和限制垄断方面,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和优化社会产业等方面,国家宏观调控也都具有其特殊作用。18.我国优化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的意义:任何国家都有宏观调控,我国是一个 13 亿人口大国,又处于经济社会迅速变化的时期,加强宏观调控尤为重要。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国家代表着全体人民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因此,不但可能也必须在宏观调控方面做得更好。坚持并不断优化国家队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可靠保证,也是这回主义市场经济建房发展的重要条件。19.宏观调控的四个主要目标:1)促进经济增长:要体现经济总量的增长,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能源消耗率的下降和生态环

10、境的保护。2)增加就业:收入增长内需扩大经济繁荣就业增加收入增长3)稳定物价: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0.通货膨胀:由于市场流通的货币量过多而引起的商品价格普遍和持续上涨、货币本身贬值通货紧缩:由于市场流通的货币量减少而引起的商品价格普遍和持续下降、货币本身升值21.我国宏观调控的常用手段:1)计划(规划)手段 2)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22.计划手段:定义:计划、规划师政府调节宏观经济平衡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一种手段。体现:对于重大基础设施等公共项目(青藏铁路) ,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可谓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对经济发展的区域部署,合理布局生产力,通过计划手段创造条件,突破地域自然条件的限制。

11、建设开发资源、缓解经济建设瓶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项目。23.财政政策:指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政策,来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变动,最后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基本平衡。24.国家如何运用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1)供过于求:减少税收,扩大财政支出(扩张的财政政策)当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社会总供给大大超过总需求时,国家就会把这只“有形之手”放得松一些,即减少税收,扩大财政支出。减税使得企业和百姓手中的货币增加,这样,促进百姓消费、企业增加投资,原来疲软的需求被拉起起来。扩大的财政支出,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从而进一步拉动社会需求,使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趋于平衡。2)供不应求:增加

12、税收,缩减财政支出(紧缩的财政政策)当社会总需求过热、社会总供给严重不足时,国家就会把这只“有形之手”捏得紧一些,即增加税收、缩减财政支出。过程与上述相反,结果与上述一样,趋于平衡。25.货币政策:指国家的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流通量来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变动,最后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基本平衡。26.影响货币流通量的一个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银行的利息率27.利息率如何影响货币流通量:1)供过于求:下调利率,增加货币流通量(扩张的货币政策)当社会总供给大大超过总需求时,国家就可以采取下调利率,增加货币流通量的货币政策。以此增加百姓的消费需求和企业的投资需求,使供大于求的过剩缺口逐渐缩小,最终达

13、到基本平衡。2)供不应求:上调利率,减少货币流通量(紧缩的货币政策)当社会总需求过热、供不应求缺口过大时,则可上调利率,减少货币流通量的货币政策,使百姓消费需求和企业投资需求减少,让总需求降温,最终实现基本平衡。第八课第八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 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经济全球化是在现在高科技条件下全球性的经济融合的体现,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世界市场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向 全 球拓展的必然结果。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由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国际分工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人类经 济 活动开始大规模地突破国家、民族界限,各国经济融为一体的历史过程。 2. 经济全球化的基

14、本内涵:生产要素流动的全球化、市场规则的全球化、金融运作的全球化、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 3. 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标志:全球化市场体系的形成 4.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国际间的商品流、资本流、技术流在数量上以空前的速度增长: 2)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全球经济合作走向新的起点: 3)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生产的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 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动力。 5.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客观过程。它大大加快了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进程,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15、。同时,加剧了世界经济的动荡和不稳定,使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一步扩大,加了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6.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全球化):机遇:为我国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更多的借鉴和选择。 有于我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挑战:它使我国身处一个更加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 它使我国经济遭遇动荡的可能性增大。 我国面临如何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严峻考验。 7. 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加入 WTO 8. 世界贸易组织的性质:能够处理世界经济事务、协调世界经济关系、

16、具有权威性的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最重要的世界性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9. WTO 的目标:各成员国(地区)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贸易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 利 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国(地区)的经济发展。 10.WTO 成员国(地区)间实行的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公平竞争原则。1)最惠国待遇原则:非歧视原则。基本内容是缔约国双方相互给予不低于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优惠待遇。 它是各成员国(地区)间平等地进行贸易的重要保证,也是避免贸易歧视、贸易摩擦的重要基础。2)国民待遇原则:基本内容是国民待遇的标准是外国人和本国人的待遇相同。 它是作为最惠国待遇原则的补充和延伸。3)透明度原则:基本内容是要求 WTO 成员的经济政策、法令及条例都必须公布,以保证各成员政策和措施的充分透明。它是实现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的保证。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