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内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873794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内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内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内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内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内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内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内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内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内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东兴中心小学 数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数学课内作业是作为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转化为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在班级授课制的实际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现状却并不容人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作业设计中训练的目标单一,缺乏系统、多学科的整合,教师追求的是学生的解题过程是否正确;二是题型单调,在作业训练中,教师出示给学生的数学作业题型单调,缺乏多样化的习题;三是题意狭窄。数学作业的题目不够开放,只停留在层面上的练习;四是习题量把握不到位,部分教

2、师只注重大量的练习,认为学生数学只能通过训练才能取得效果。如果教师一直以来都把布置作业的最终目的看作是为考试服务,总是不厌其烦地布置、批改,其中夹杂了不少重复性的作业,以及用于填充时间的作业,学生必然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作业是无可奈何的负担。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活动中逐步对“优化作业设计”的理念进行认识、体验、内化,转换成教学行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以上分析所得,我们过去的数学作业布置形式与内容选择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面向未来的数学教师必须讲究作业设计的艺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富于思考、探究性的作业。二、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因此,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共同参与学生的探索,引起学生间的交流、质凝,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构清晰、完整的认识结构。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

4、帮助者、促进者。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 2 -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3、 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构建“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新课程目标体系,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强调教学中的“民主、交流、互动、对话” 。强调“经历与体验” ,重视“过程与方法” ,提倡课堂开放,努力把

5、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4、关于“优化”的理论。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将系统论、控制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进教学论的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既在规定限度的时间内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数学作业(包括课内作业、课外作业、阶段性检测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优化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 以主体理论为指导,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作业形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6、。 2. 突破过去形式单调、结构封闭、缺乏应用、以个人模仿操作为主的传统作业方式,确立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使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小学数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并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把完成数学作业变成愉快的活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个性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3. 通过研究,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使广大教师积极地将新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

7、 3 -四、课题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的主要方法(一)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认真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等一些相关理论或文件精神,摘录对课题研究有借鉴和指导作用的理论知识,供学习和研究借鉴,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存档工作。2、行动研究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3、个案分析法 重视对问题情境案例及典型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4、经验总结法 认真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最后以总结形式完成课题

8、研究。 五、五、课题研究的成果课题研究的成果(一)明确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练习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而练习的设计必须符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要求,要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2)层次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3)针对性原则。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去考虑,要克服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作法,做到有的放矢。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4)灵活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有

9、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5) 多样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到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机械重复性的练习,枯躁乏味,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数学课内作业设计的一些策略:1、设计童趣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

10、就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 4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在设计作业时,应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事实上,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为了扩充设计作业的主题,结合童话故事设计相关的数学作业是课内作业设计的的形式之一。如在阅读了坏狐狸和三角形这个数学故事之后

11、,学生们产生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借助故事进行了续编:鸡妈妈孵出了四只小鸡,孵一只小鸡需要 20天,那么孵四只小鸡用了多少时间呢?孵出小鸡后,她又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四只鸡宝宝个个欢蹦乱跳,真是惹人喜爱;担心的是坏狐狸会来偷吃鸡宝宝。鸡妈妈生 了几只小鸡高兴极了。鸡妈妈生了 4 只小鸡,鸭妈妈生了 15 只小鸭,鸭和鸡一共有多少只?鸡妈妈买了一袋大米,这袋大米有 100 千克重,把它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有多少千克?平均每只小鸡每天吃 1 千克米,几天才能吃完这袋米?秋天来了,老母鸡要给小鸡们每人做件衣服穿。需要买 3 米布,每米布 1.4 元, ,一共多少元? 这样把知识寓于趣味之中,让生动有趣

12、的作业取代单调乏味的作业,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作业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采,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作业的乐趣。2、设计层次性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这就是说,数学课程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要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因此,利用每一个学生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开拓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作业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班上学生人数大约在 50 人左右,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这一差异随着学习的深度、广度的增加而日渐突出。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得要充分考虑到好、中、

13、差三种不同程度的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水平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要求,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一)不同的作业要求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可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比如,学生在学习表内乘法(一)后,要求能背出 26 的乘法口诀。在初背口诀阶段,提出了三种不同的作业要求:(1)能够比较顺利地背出乘法口诀;(2)能够很流利地背出乘法口诀;(3)在熟练地背口诀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口诀中蕴涵的规律。这样,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体现了作业要求的自主性。- 5 -(二)不同的作业内容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和

14、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设计或选择一组有层次的课外作业习题,让学生任选其中几道解答。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后,设计如下作业,要求学生任选 6 道以上。(1) 76687632 (2) 57394339(3) 20173 (4) 25401(5) 12588 (6) 97101(7) 32799327 (8) 58102582(9) 98798 (10)6930169(11)88117888 (12)489624这样的作业,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明显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分层作业有利于因材施教。作业“一刀切” ,过难或过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差生与优等生的

15、发展。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注意照顾到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既让差生跳一跳能搞到“桃子” ,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 其重点是怎样设置数学作业,便于学生“以练促长”,同时便于教师“以评促学”。在分组作业的实践中可采取三种设置作业的方式:(1)、选择布置课后练习作业。教材中每一章节后都配有相应的习题,而且难易的梯度把握的很好,只需要根据各组情况选择布置即可。但是这种做法的不足是评讲时的工作量较大,相当于分组前近三倍的工作量。自编练习题恰好可以弥补这个遗憾。(2)、自编练习题。数学习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可以从不同难易程度出发考查同一知识点。在编题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层层递进。例如在一年级(下)复习“比多比少”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给各组编题为:A 组,笑笑身高是 95 厘米,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