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870834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中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中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为了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的要求,根据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方案(试行)和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结合四川省高中地理教学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特制定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课程理念与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一、课程理念一、课程理念(一)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一)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满足时代发展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和形成学生终身

2、学习的学科基础,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精选学科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生活的联系,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公民的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一方面提供现代公民所必备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和区域发展问题,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了解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进一步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

3、学习需要按照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普通高中课程的总体要求,建立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了解现代地理科学应用技术与方法等不同需要。在统一要求学生共同学习必修模块的基础上,不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的需要,在课程标准规定的选修模块中自主选修,还可以利用研究性学习的学时和学校自主开设课程的学时进行相关地理内容的研究和学习。(三)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三)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必须突出开放性和实践性。高中地理课程的实施应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加强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

4、实践活动。除了课堂学习以外,高中地理教学必须组织学生开展充分而必要的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讲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的恰当选择与合理应2用,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四)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四)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扩展了地理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另一方面,也进一步丰富了地理学习的途径和手段。因此,应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重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地理课程资源,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

5、境,加强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五)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五)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要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必须改进高中地理课程的既有评价方式,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综合评价要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效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以及反思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的结合。二、课程目标二、课程目标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

6、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总目标的三个方面囊括了基础性学习的全部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和做人的必备基础,是今后适应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为了使总目标更具体,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了分解,三个维度构成了高中地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机整体。(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1)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地球作为宇宙中的天体,其运动和变化受到其他天体的影响。地球上发生的许多地理现

7、象与宇宙环境息息相关;同时,人们把宇宙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后备资源和后备空间来源。(2)(2)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许多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组成的。这些要素并不是简单汇集或在空间中的偶然结合,而是通过地壳物质循环、大3气环流、水循环等一系列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之间发生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因此,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物质能量系统。课程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3)人文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是由许多

8、要素如人口、聚落、城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文化、旅游等组成的。地理课程应当反映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要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此,课程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4)(4)区域差异的基础知识区域差异的基础知识教学要突出区域差异和区际联系,强调不同尺度区域在各种地理要素综合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区域差异,从中寻找制约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因素。因此,课程目标规定学生要“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5)(5)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地理信息技术

9、的基础知识地理信息已成为规划和管理、宏观决策、微观生产、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空间支撑信息,特别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许多领域的技术支撑。地理课程对地理学的这些新发展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强调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引导学生直观地、感性地认识“3S”技术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原理。2.2.技能目标技能目标(1)(1)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和地理调查的基本技能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和地理调查的基本技能地理实践是学生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与地理规律的主要途径,也是获取地理信息、学习地理知识、研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手段。在地

10、理实践中,联系生活,可以丰富地理知识内容;接近生活,可以涉及学生本人生活的诸多方面。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2)(2)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基本技能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基本技能地理图表既能形象地显示地理事物的特征、空间位置和发展过程,又可把数据具体化、形象化、规律化,它不仅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地理课程的重4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运用地理图表及地理数据,可以获得有关地理事象的空间位置、联系及动态变化,地理事象演变,地理原理等信息。课

11、程标准采用以技能带知识,以活动带技能的方法,将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有机结合。(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强调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形成地理表象。倡导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分析、判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从而体验学习的过程和学会学习的方法。1.1.获取、整理、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的过程与方法。获取、整理、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搜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例如:收集家乡某条河流的资料,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河

12、流的综合治理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用电子地图(网络或光盘形式)查询城镇、交通、旅游等信息;收集有关资料,写一篇关于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影响的小论文等。2.2.发现、探究、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发现、探究、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例如:连续五天以上观测学校操场正午旗杆的影子变化,记录并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3、模拟“选房购房”活动,通过上网浏览、收集广告资料、实地调查考察等多种途径,对几处商品房的区位、布局、设施、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3.3.表达、交流探究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表达、交流探究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例如:观看介绍海洋的影像资料或参观海洋科普场馆,以“21 世纪是海洋世纪”为主题,举办一次演讲会;联系本地实际,撰写一篇有关环境问题的地理小论文,并参与宣传环境保5护的活动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4、(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包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人地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1.1.培养学习兴趣、科学态度和审美情趣。培养学习兴趣、科学态度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例如:模拟设计某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布局方案,简述设计理由;收看相关电视节目,如“DISCOVERY”(探索)等,了解在野外考察中 GPS 的功能;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亲身体验;选择一种形式(如写一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段动画等),向

15、家人或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2.2.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例如: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城镇建设实际,讨论城市化过程对于区域发展的推动力,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收集世界和中国旅游景区的各种资料,在班级进行展示交流。3.3.树立国际合作和全球意识。树立国际合作和全球意识。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区域联系与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突出。培养具有世界观念和责任感的公民,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教育新理念。在这方面,地理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通过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全球的环

16、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例如:举例说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4.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不断增强学生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参观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园区、清洁生产的工厂、污水处理厂等,写一篇观后感;举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制定本班爱护环境的守则;针对本地区某一突出的环境问题,开展调查,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6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一、高中地理课程及内容结构一、高中地理课程及内容结构选修 1宇宙与地球选修 2海洋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选修 4城乡规划选修 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 6环境保护选修 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必 修 模 块选 修 模 块高 中 地 理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