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论文(共8篇)(共32767字)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3859681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5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作文教学论文(共8篇)(共32767字)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中学作文教学论文(共8篇)(共32767字)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中学作文教学论文(共8篇)(共32767字)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中学作文教学论文(共8篇)(共32767字)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中学作文教学论文(共8篇)(共32767字)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作文教学论文(共8篇)(共32767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作文教学论文(共8篇)(共32767字)(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作文教学论文(共中学作文教学论文(共 8 8 篇)篇)( (共共 3276732767 字字) )第一篇:作文教学问题的理论辨识和实践分析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多年了,但是很多地方的作文教学依然犹如一辆沉重的老车,在缓慢地碾着自己的那道辙!诚然,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作文教学的核心问题均已制定了原则性标准,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 ,而且近年来的高考、中考作文命题也在不断优化改革,这些都对作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但是,不得不承认作文教学现状依然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广大农村薄弱学校尤其如此。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作文教学的有关理论问题作进一步辨识,对作文教学实践作进一步反思。一、作文课程的本

2、质性作文是什么弄清“作文是什么”这一本源问题,是我们探讨作文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一般地,写作被解释为“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学生作文包含于这一范畴,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性。首先,学生作文的目标主要是学习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其次,学生作文的体裁范围有所侧重,主要包括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说明文及简单的应用文;再次,学生作文的过程有课时限制,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写作内容和字数。这三个特点既确定了作文教学的“写作基础训练”的特性,同时又为作文教学明确了目标、任务、方案。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的目标常常被聚焦于应试作文,作文教学的任务

3、就是让学生在中、高考中拿高分,作文教学的方案就是不惜一切地搞应试技法训练。这样的作文教学看似紧密结合考试,学生作文的水平短期内也看似有所提高,但以发展的眼光看,这对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因为,这样的作文教学已经偏离了作文课程的本质性,学生的思维火花没有被点亮,文字功夫没有得到真正训练,情感态度价值观没有得到升华。叶圣陶先生说过,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生活中间包含许多项目,作文也是一个” 。我们不应该把作文“看作一件特殊的事情” ,并且有理由认为,开口说生活、提笔写生活就是作文,作文的本质就是生活的表达与沟通,

4、学生作文就是在练习这种表达与沟通。这就是作文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脱离这一点必定是南辕北辙。二、作文教材的系统性教师依托什么教、学生依托什么学自近代以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此颇有研究,也有过不少“作文教程”问世。但现实的情况是,除人教版高中语文的文章写作与修改等作文专门教材外,几乎没有哪一套作文教程被广泛推行。在文选形式的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的内容零散地分布在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模块中。这些训练内容与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要求缺乏对应关系,在生活认知基础、语言表达能力、文体训练方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缺乏单元之间、学段之间的层级性和连续性。相对于阅读教学而言,作文教学在总体上一直处于有纲无本

5、的状态。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一线老师来说,仅凭课程标准中的纲领性表述去高效地实施现有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内容是比较困难的,更不必说去开发校本课程了。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2013 年 5 月第 3 版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改编。以七年级上册为例,教材将学期写作训练具体化为“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 “说真话抒真情” 、 “文从字顺” 、 “突出中心” 、 “条理清楚” 、 “发挥联想和想象”六个专题,循序渐进,这的确是从教材建设高度对作文教学作出的大力改进。三、作文内容的确定性教师教学生写什么王荣生教授指出, “我国语文教学的问题和困难,主要出在教学内容上,而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上。 ”如果连“教学内容还没有着

6、落、还稀里糊涂、还有扭曲错漏,还一个劲地研究怎么教” ,那么, “即使不是缘木求鱼,也一定是越研究越糊涂 ,越糊涂越费事” 。由于缺乏系统的作文教材,老师不得不自行规划教学内容。对于优秀语文老师来说,作文教学设计或许比较容易。但是,对于大多数的普通语文老师来说,这项工作难度极大。特别是在广大农村薄弱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未能充分发挥组织作用,作文教学事实上处于一种“散兵游勇”状态。一个学期之中的十几次习作、一个学段之内的几年习作,其训练内容常常是教师临时拍脑袋的结果,缺乏层级性和连续性,即作文教学内容的序列性。不少学校尚未实现循环教学,语文老师无法“跟班走” ,这也在客观上导致作文教学内容的不连

7、续性。课内作文尚且如此,课外练笔则更是随意、盲目甚至缺失。总之,作文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使得教师难以进行科学有序的教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被大打折扣。因此,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制定明确的作文教学内容序列,是当前许多学校亟待实施的作文教学工程。四、作文教学的目的性教师为什么而教、学生为什么而写从作文的社会功用看,作文是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表现理想的需要,是生活的表达与交流。从语文教育的角度看,作文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归根结蒂,作文教学应该是以人为本的。遗憾的是,在作文分值占据语文试题“半壁江山”的严峻现实面前,

8、作文教学的目的性被严重功利化。教师为什么而教作文?学生为什么而写作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不能获得能力发展和人格完善?我们对这些关乎“人”的因素考虑得越来越少。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短期速成”不重”习惯养成” 、重“范式标准”不重“多元个性” 、重“应试分数”不重“素养能力”等急功近利的倾向。试想,如果老师所教的作文、学生所写的作文,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考完了也就一无所用,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古人说, “文如其人” ,这体现了为文与做人的统一。倘若我们不能或不愿坚守纯正的作文目的,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最终只会“文害其人” 。五、作文指导的有效性教师怎么教学生写巴班斯基说过,

9、 “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法,而不是其相反” 。如前所述,由于作文教学内容不确定性较大,作文教学目的功利性极强,由此会“选择”出什么样的作文教学方法呢?有两种极端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不作为的作文指导。主要表现如下:备课缺少优质的作文指导教案,教学设计实际上等于空白;上课缺少指导过程和方法,老师只是把题目往黑板上一写,然后“看堆儿” ;批改与评价缺少科学性,恰当的评价和修改建议太少;作文课时、课内作文次数、课外练笔量严重不足;学段之间、学年之间、学年之内的作文训练缺少系统性,无序低效。另一种是应试至上的作文指导。这一类老师擅长并热衷于指导学生对付考场作文,审题迅速、立意高远、取材新颖、构思精巧、

10、表达优美等所谓“考场作文技法” 、 “秘诀”被广泛推行。于是乎,学生就忙着背范文、套结构、摹开头、仿结尾、搬事例、引名句希望用这些雕虫小技同命题者和评卷者博弈。再放眼社会, “简快作文”之类的各种辅导班比比皆是,生意火爆。网络上,作文软件更是横空出世,史无前例地实现了作文自动化生产。我们不禁想问,是这些作文指导方法科学先进还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已误入歧途?我们是否意识到,这种杀鸡取卵、唯利是图的作文教学才是导致学生作文水平普遍较差的症结所在?要除此顽疾,切实提高作文指导的有效性,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让作文教学回归到指导学生观察感知、阅读吸收、思维建构、语言表达等基本功训练的正道上来。六、作文评价的科学

11、性采用什么评价标准和方法由于作文是一种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个性化的语言实践活动,所以作文评价的科学性至关重要,科学的评价体系既是对作文教学价值的评判也是对作文教学方向的引领。根据作文性质,姑且将作文评价体系分为考场作文评价和习作训练评价两个子系统。考场作文评价注重测试结果,突出标准性、选拔性。2000 年以后,高考作文主要依据“内容”和“表达”设定“基础等级”分,依据“特征”设定“发展等级”分,缺题目、字数不足、错别字、用错标点等相应减分,这些标准较客观地体现了作文好坏的三六九等。机器阅卷后,专家们又规定了误差在 5 分以内的加权平均确定得分,误差超过 5 分的由组长重新批阅。这些方法为准确评价、

12、规避风险尽了最大的努力,体现了评价的科学性。当然,具体操作过程中也有一些待改进之处,如评卷者对标准的理解程度、阅读爱好等因素直接影响分数高低,再如评卷者因怕出纰漏而打“保险分” 。相比之下,我们对习作训练评价子系统研究很少。习作训练评价应注重能力培养,突出过程性、针对性。由于学段层次、训练目标、学生基础等因素的差异,习作训练评价的标准也必须是相对、具体、动态的。好习作的标准上不封顶,下有底线。这条底线应与具体教学目标相配套,与具体学生作文能力的“最近发展区”相一致,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相互动。在教学中,我们固然应该鼓励学生极力追求文章的完美,但我们更应该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学

13、生都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好作文,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长远发展。然而,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忽视了这一点,或者虽然意识到了但也没有认真做。相反,我们却常常粗暴地把许多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强加给了学生,把习作训练推向了绝路!七、语文教师的专业性教师有多少水平教作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作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的专业性要求最高,优秀的语文老师是搞好作文教学最宝贵的人力资源。虽然很多语文教育前辈都不止一次地阐述过这一问题,虽然老师们也都知道自身的写作水平对搞好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能自觉践行的人不是很多。不少语文老师平时不爱读书,懒得动笔。久而久之,肚子里从前的那点墨水渐渐干涸了,写作素养

14、渐渐枯竭了。阅读课上讲起名篇佳作来似乎还可以滔滔不绝,实在不行也能照本宣科,但一上作文课便不知所云,因为连自己都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了,这样还有什么底气和水平去教学生写好作文呢?所以,在作文教学现状令人堪忧的事实面前,语文教师真的需要尽快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读书和下水作文做起,在积累生活阅历、磨练文笔功夫的同时,不断学习研究作文教学规律,科学地指导学会生作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程度地、科学有效地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作者:董杰 单位:睢宁县第二中学第二篇:有效作文教学特征及实施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核心问

15、题。余文森教授认为,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 1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和一般课程的教学比较,作文教学有着明显的特殊性。怎样的作文教学才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路在何方?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只有既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又符合写作自身的规律,才能有效,才能提高质量。那么,有效作文教学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要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及研究实践,尝试归纳、总结有效作文教学的基本特征以及实施策略,从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实现对有效作文课堂的追求。一、有效作文教学基本特征(一)情境性情境性是有效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的情境性是指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活

16、动的内在需要,创设与习作内容相吻合的典型场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实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对于文学创作的源泉,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在明诗篇中写道“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2 ,在诠赋篇中指出“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 3 ,阐明了“情志”与“感物”之间相互能动作用的辩证关系,以及“情”在“物情辞”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经过长期的改革与研究,创造、构建了“情境教学”理论体系,提出“物”激“情” , “情”发“辞” ,“辞”促“思” , “思”又深化对“物”的认识的观点。该理论运用于作文教学,即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作文题材。“情境所显示的鲜明形象,对于正处在表象思维阶段的儿童来说,恰恰能引起语言的迅速理解和运用。 ” 4可见,作文教学的情境性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心理特征以及语言表达的特征,有利于增强作文教学的效果、效用以及效率,促进儿童整体和谐发展。(二)自主性自主性是有效作文教学的核心。作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