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芳 结题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835385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建芳  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吴建芳  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吴建芳  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吴建芳  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吴建芳  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吴建芳 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建芳 结题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小学语文“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模式研究报告语言文字的模式研究报告 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枣元头小学校 吴建芳 (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 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从而逐步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整体提升。”这 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目前,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是我们农村语文教师确实对朗读知识积累 不多,似懂非懂,朦朦胧胧,因而不敢涉足于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在多次公开 课上,一些老师对学生拖腔拿调、极不自然的词语朗读不予正面纠正,学

2、生还 没有真正地进入课文,老师硬是引导学生把一个个词语都读出感情来,这引起 了我们的思考,读词语真的都需要读出情感来吗?好多词语只有到了具体的语 境中,它才富有更强烈的情感。难怪学生只能装腔作势地读着这一个个词语。 这样的装腔作势难道就是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吗?这并没有发挥朗读在课堂教 学中的作用。 因此,从 2011 年 3 月到 2012 年 5 月,由学校课题组共同申请,由我承担 主要实验任务,进行小学语文“在朗读中感悟”的教学研究。实验中,我根据 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引领我校语文教师全方位实施方案,大胆进行改革。通 过集体教研、互听课、互评课、写教学反思等环节,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 准

3、,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要求,有指导,有评议的训练,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文 本对话,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抒发,从而逐步提高学生朗读感悟 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整体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二)课题的理论课题的理论( (政策政策) )依据依据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也就是说学习语 言的方法离不开对语言的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与语言的直接感受,读的多 了,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等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不 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 吟。 ”

4、正是因“读”能使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可以促进学 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 “读悟式”阅读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读”为主 线,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 “读”,在“悟”中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读书的能力。 (三)(三)课题界定课题界定 在朗读中感悟,具体地说,就是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词语句子的准确含义、 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篇章布局的逻辑思路、语法修辞的规律特性,以及声调 韵律的搭配布置等。从朗读中感悟,可以引发学生充分感知;可以触发学生的 真情实意;可以让学生进

5、行句式的训练,领悟写法特点。朗读是理解语言、积 累语言、培养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说和写的基础,是语言 文字训练最常用的方法。学生通过朗读,在鲜活的语言环境中自主地去感知理 解、体验领悟、积累运用,这正是如今学生在课堂阅读实践中落实语言训练的 重要方法、有效途径和得力保障。(四)(四)研究的目标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培养学生较好地掌握朗读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 氛围中进行朗读,诱发学生感悟朗读的热情。 2. 通过研究,进一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 的熏陶,从而更快地促进孩子朗读能力的提高。 3. 通过研究,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师

6、的教科研能力。 (五)研究主要过程(五)研究主要过程 (一)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观察、实践、研究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 积极探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性策略,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 段: 第一阶段:学习准备阶段(2011.3-2011.4) 1.申报课题。 2.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学生要达到的培养目标。 第二阶段:实时操作阶段(2011.5-2012.1)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接受教师学校专家关于个人课题研究的辅导。 3.制定课题研究实验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及时调整,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7、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12.2-2012.5)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展示研究成果。3.召开结题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二、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研究前准备工作从申报了课题,由我承担主要实验任务,结合我校实际,进行小学语文 “在朗读中感悟”的教学研究。制定了研究方案,并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 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 (1)加强对素 质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以及朗读训练方面的理论的学习研究,更新教育观 念,教育思想,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多读少讲,加强学生朗读训练,培养学生 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素质。 (2

8、)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教学设计等(3) 加强现代教育手段的学习、运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2.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吸取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研究水平这次工作得到了太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及市教研室 的高度重视,一年里市、区教研室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课题培训和研 讨活动,对如何做好科研课题做了细致地指导,还有专家对我们在科研工作中 遇到的困惑进行耐心的解答,同时也为我们科研教师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使我 们互相取长补短,有效防止我们走入误区。每次活动我都积极参加,虚心学习, 并做好记录,以便更好的指导下一步的工作。通过培训学习,我们的视野开阔 了,经验丰富了,研究水平提高

9、了,更让我们这些整日埋头工作的一线教师感 到以前遥不可及的教科研变得如此亲切,使我们逐步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 师转型。3.植根于课堂,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学生要达到的培养目标上,使我更深地认识了以读 为本,读中感悟的道理。因为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起到基石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 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体,怎样才能把阅读能力提高, 并在读中有所感悟,善于思考。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要从多方面入手,可以是课堂阅读,也可以是课外 阅读。关键是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根据小学语文课文的类型 来进

10、行,小学语文分为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阅读前先创设一 定的情境,让学生有想了解课文内容的欲望。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 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可以让学生犹如身临其 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促学生的阅读兴致。在读中 感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学生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学 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引导学生质疑,可以边读边 思考。 新课开始,出示课题后,让学生看了课题提出想了解的几个问题,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鸟的天堂一文时,出示课题后,要求学生说说看了 课题后,你想了解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纷纷质

11、疑,“天堂”是什么?为什 么文中鸟的天堂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引号,自然而然地引发人们的思考。然后 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中,选出重要的问题以促读。我就在课题的边上画出 一个大问号,而其余的几个问题则用画小问号的形式告诉学生是不难解决的, 一下子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老师把握时机继续引疑:你们想知道这 些问题的答案吗?请大家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看看谁能解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大家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朗读课文。课题引疑激发了 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为下面能够让学生更好地 理解课文。引导质疑,以疑导读,读中感悟这是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语感训练、进 行“情感

12、、态度、价值观”熏陶感染的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对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学习,使我感到读中感悟的重要性。学生 通过读书,思考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 习惯。 4.积极参加市、区、校组织的公开课教研活动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载体,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 手段,激发学生想读、多读、读好,采取多种形式,在“读”字上下功夫,加 强朗读训练,努力提高朗读能力及学生综合素质。因此我多次参加市、区、校 的教研活动。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语文朗读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以形 成更好的教学策略。5.广泛搜集,扬长避短由于初次个人承担科研课题的工作,为了避免片面性,我

13、通过阅读教学杂 志,上网浏览教育网站,搜集了大量的有关课题研究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 以及同类课题已经形成的经验,进行细致研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 短,使我在研究中少走了很多弯路,加快了我的研究步伐,同时也使我的研究 工作步步深入。(六)研究的成果(六)研究的成果一年来,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实验效果。(一)学生朗读方式多样化了,朗读能力提高了。朗读兴趣和朗读习惯也逐 日形成。广泛地开展朗读活动,对学生学习语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培养了学生个性化朗读兴趣。尤其第一阶段,表现更为突出。教学过程 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课始的启发谈话、生动的情景创设等引起

14、 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激发其阅读动机。通过画一画、说一说、议一议、做 一做、演一演、写一写等形式促使学生保持对文本的阅读兴趣,调动其阅读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不断积累,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创新、提高; 2.加强学生读中感悟、乐于交流能力的培养。“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 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的过程”。学生是阅读过程的主体,是对话的中心。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 过程中自行发现、建构起来的。因此,首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主动权, 还给学生读书感悟的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潜心会文,涵泳体味,获得带有 个性化

15、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其次要组织好关于对文本感悟的交流,通 过师与生、生与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完善对文本的解读,达成阅读主体对文本 意义的自我建构。 3.发挥了教师辅导作用,加强朗读指导,形成朗读技巧。 (1)教师采用引读、 导读、领读、范读等方式示范。认真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诵读好每一 篇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重音、停顿,运用适当的 语调速度,表达自己的情感,灵活掌握声音变化的四种调型:(庄重、平静、 冷淡的陈述句,说明性句子用平调;疑问、反诘、号召、惊讶的句子用升调, 表示坚决、赞扬、祝愿、恳求的陈述、描写议论等句用降调;表现讽刺、夸张、 幽默、怀疑、惊讶

16、的句子用平调的技巧) 。使有声语言呈现主体、变化态势。 (3)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作用。引导学生通过 朗读培养语感,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4)教会学生美读,设身处地 尽情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与作者情感相通,有感情朗读。 4.一边缓缓朗读,一边慢慢思考,将“读” “思” “悟”有机结合起来,可 以更好地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对那些优秀篇章、名言佳句,反复诵读,做到 “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 ,乃至愈读愈有味,趣味无穷。(二)提升了教师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团队精神。 1.一年多的研究实验中,我把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的点滴感触,通过案例、 反思、论文等方式记录下来,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2.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老师们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借阅订阅 教学教育杂志的教师队伍壮大了,互相听课的现象多了,办公室里围绕的话题 变了,参加各种比赛的教师多了久违的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