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只是开始,“发展”才是目的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713146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喜欢”只是开始,“发展”才是目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喜欢”只是开始,“发展”才是目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喜欢”只是开始,“发展”才是目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喜欢”只是开始,“发展”才是目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喜欢”只是开始,“发展”才是目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喜欢”只是开始, “发展”才是目的山东省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55100)张良朋时下,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上,我们总能听到教师对学生说这样一些话:“喜欢学哪段就学哪段”, “喜欢用什么方式学习就用什么方式学习”, “喜欢做哪题就做哪题”于是乎“喜欢就”俨然成了新课改中的“流行语”乃至“标志语”。难道“学生喜欢”就能做到“万事大吉”吗?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没有什么弊端呢?结合实例谈谈我的看法。弊病一:“喜欢就”降低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一位教师教学四季的脚步这首诗时,问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这个季节的美丽吗?”学生有的唱起了春天的歌,有的吟起了夏天的诗,有的画起了秋天

2、的丰收景,还有的跳起了儿童舞蹈“铃儿响叮当”。教师和学生还兼任评委,承担着对同学们的表现发表看法的任务。课堂上热热闹闹,高潮迭起,掌声、笑声不时响起,一节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然而,40 分钟的教学时间里,学生几乎都游离在文本之外,并没有真正地走进文本、学习文本、融入文本,没有体味到作者笔下四季的美丽,感受到作者真挚温馨的情怀,从而达到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的目的。这样的课堂,学生是喜欢,但教学的有效性实在令人担忧。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考虑的。一味追求学生“喜欢用什么方式就用什么方式学习”,课堂呈现出的只是“散乱的活跃”,极

3、有可能白白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损害教学的内在发展功能,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缺失的是学生个体素质的有效发展。弊病二:“喜欢就”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位教师教学“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在从现实的情境中引出了 169 这个算式后,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进行探究。交流汇报时,全班总共出现了 6 种方法,从“数数法”、 “破十法”到“想加算减法”等一应俱全。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练习,同学们乐在其中,参与的热情十分高涨。单元学习结束了,教师在班内举行了一次口算比赛,结果竟有超过 50%的同学达不到课标上规定的最低标准。老师大惑不解:学生的思维挺活跃的,怎么口

4、算水平较之往届学生却大大下降了呢?经调查发现,这个时候同学们采用的口算方法仍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接近 20%的学生还在采用自己喜欢的“数数”的老办法。事实上,因为缺少了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比较、优化这一环,学生体味不到究竟哪种方法好,好在哪里,不少学生的思维还是在原来的低水平上徘徊,口算能力自然提高得十分缓慢。喜欢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方法,为的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算法多样化的“多样”最终应该为走向“深刻”服务。所以,停留于“肤浅”的个人喜好,只会助长学生思维惰性的滋生蔓延,阻碍了学生思维继续发展的步伐。弊病三:“喜欢就”助长了学生的浮躁心理

5、如今的课堂上,思维敏捷、能说会道的学生特别受老师的喜欢,因为他们的即兴发挥常常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精彩纷呈,令讲课老师、听课老师都倍感欣慰和满足。老师上课最怕冷场,为了鼓动学生快想、多说、多做,便常把“你喜欢怎么说就怎么说”、 “你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于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回答渐渐升温,争强好胜、随心所欲的表现不断发生,试问:如此充盈活力的课堂是我们所要追寻的理想课堂吗?其实,学生的表现与其思维方式密切相关。有些学生属于“深思型”,思考问题的速度往往比“冲动型”的慢许多,尽管他们对问题的解答会更完善、更全面,但在充斥着“喜欢就”的课堂上,“冲动型”学生拥有着话语霸权, “

6、深思型”学生难以找到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的这种教学偏好,无意中促成了学生盲目地求快、求新、求异。更有害的是,学生认为学习是非常简单、轻松、不过如此的事情,不需要长久的思索,不需要执着和努力。就我看到的情况来说,愿意踏踏实实学习的学生少了许多,学习上的浮躁之风刮得十分厉害。让我们一起重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段话:“我觉得重要的教育任务就是要让孩子在脑力劳动中感受到什么叫困难。如果孩子在学习中觉得什么都容易,他就会逐渐滋长思想上的惰性,这种惰性会腐蚀人,促使它对生活持轻率的态度。说来也怪,有才能的孩子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相当的困难需要他去克服,那么他们往往就会滋长思想上的惰性。 ”这对于我们反思、改善时下流行的这种教学现象具有指导意义。说了“喜欢就”这种教学现象的三个弊病,并不是要完全否定这种教学现象存在的合理性。我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喜欢”只是学习的开始,是基础,但仅有“喜欢”远远不够,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层次走向“发展”的新境界,因为“发展”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