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北齐徐显秀墓保护设计方案-a3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591987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保护设计方案-a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保护设计方案-a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保护设计方案-a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保护设计方案-a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保护设计方案-a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保护设计方案-a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北齐徐显秀墓保护设计方案-a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原市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保护设计方案- 1 -第一章第一章 设计背景和依据设计背景和依据一、设计背景一、设计背景徐显秀墓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王家峰村,墓葬于 2000 年 12 月被盗,及时上报山 西省文物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 考古队(附件一) ,对该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2003 年 10 月打开墓室,墓志记载 为北齐太尉、武安王徐显秀墓,墓葬保存了目前已知北朝最为完整的墓室壁画,总面积约 为 330 平方米。2004 年 6 月 4 日被公布为山西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件二) 。按 照山西省文物局对该遗址进行原址保护的意见,受

2、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对徐显秀 墓进行保护方案的设计。二、设计依据二、设计依据(一)(一)国家法律、法规与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 (1997)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2004)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2003) (二)(二)地方法规与文件山西省实施办法 太原市文物保护和管理办法 (三)(三)国际宪章、公约与文件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征的建议 (1962)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 (1964)保护考古遗产的欧

3、洲公约 (1969)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72)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 (1990) (四)(四)相关专项研究资料 1 1、 文物 (2003 年 10 月) (附件三) 2 2、 文明 (2004 年 7 月) (附件四) 3 3、 文物天地 (2001 年第 6 期、2002 年第 1 期、2003 年第 1 期) 4 4、 艺术史研究 (第五辑) 5 5、 中国文物报 (2003 年 1 月 1 日)6 6、 光明日报 (2001 年 8 月 17 日) 7 7、 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 (郑岩著;文物出版社;2002 年 12 月) 8 8、 古墓丹青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

4、 (贺西林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 年 10 月) 9 9、 建筑设计资料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章第二章 遗址专项评估遗址专项评估一、遗址概况一、遗址概况( (一一) )地理位置 徐显秀墓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王家峰村东梨园内,东经 1123642.2,北纬 375011.8,西南距晋阳古城遗址约 16 公里。该地为太原市东山西麓的山前坡地,海 拔 900 米,气候干燥,地下水位较低,土质为湿陷性亚黏土。 (图 1) ( (二二) )遗址现状 该墓地表尚存高大夯筑封土堆。墓道及四壁保存有 330 平方米北齐壁画。墓葬为穹隆 顶砖券单室结构,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五部分

5、组成。东西长 6.65 米、南北长 6.3 米、墓底距墓顶 8.1 米。墓室平面呈弧边方形。 二、价值评估二、价值评估徐显秀墓被评为 “2002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附件五) ;获得了国家文物局颁 发的田野考古发掘奖(附件六) ;2004 年 6 月 4 日公布为山西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并于 2004 年 8 月申报国家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一一) )历史价值 太原自古就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东魏、北齐 是晋阳城发展的高峰时期,东魏权臣高欢在晋阳建大丞相府,坐镇并州,遥控东魏,时称 “霸府” 。其子高洋篡魏立齐,都于“邺” ,并将晋阳城

6、列为“别都” ,晋阳城成为北方民族 交往、融合中心,也是北方的军事要塞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太原东山一带是 晋阳古城的重要墓葬埋藏区之一。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是目前在这里发现的同时期墓葬中 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壁画墓。完整的墓室壁画的发现,为研究这一时期墓葬的营制以及对隋 唐墓葬制度的影响、墓葬壁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 ( (二二) )文化艺术价值 徐显秀墓建于武平二年(571 年)十一月,墓内壁画总面积约为 330 平方米,画有各 类人物 200 余个,是目前已发现的北朝壁画墓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对中国绘画史的研究具太原市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保护设计方案- 2 -

7、有重要价值。 徐显秀墓壁画分为墓道和墓室两部分。墓道壁画为白灰水涂壁,壁上作画,内容为出行仪 仗队,96 个青壮年士兵,面目俊朗,服装统一而色彩各异。有执三旒旗者,有举鼓吹长号 者,有佩剑带弓者,还有执缰牵马者,神态各异,散聚成组,顾盼传神,前呼后应,威势 逼人。墓室壁画以常见的白灰泥层作地仗,分上下两层。上层是天象图,下层壁画环绘四 壁,高 4 米许,是墓主生前的生活图景。正面北壁为宴饮图(图 2) ;西壁是墓主准备出行 的场面(图 3) ;东壁是墓主夫人即将出行的场面(图 4) ;南壁门洞两侧各有七八人(东侧 壁画有损坏)(图 5) ,执 3 面三旒旗,为墓道壁画的仪仗队,画面实际上是东西

8、两壁的延 伸和继续;门洞上方画一朵硕大莲花,两只威武的神兽(方相氏)头朝下凌空飞翔,镇守着 墓门。 遍布全墓的彩绘壁画气势恢宏,形象生动,色彩艳丽,内容丰富。画家以简练的笔触 准确捕捉人物的动态造型,已经达到唐人论当时画作时所说的“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的 水平。墓道壁画尤其如此,在粗糙的墙面上,用笔如行云流水,画家对造型的把握和线条 的控制,可谓娴熟。中国古代绘画很早就有疏密二体之说,而关于两者的界定和例证,美 术史界向来众说纷纭。徐显秀墓壁画的发现,使古代疏体绘画的概念更加明晰。 由于墓先后五次被盗,扰乱严重,因此出土器物大多残碎,经初步整理,共计 550 件。 其中骑马俑(图 6)和一枚宝

9、石金戒指等比较罕见(图 7) 。图 6 辫发骑俑 图 7 镶嵌蓝宝石金戒指 出土墓志一合,墓志底座带四脚,长 0.710、宽 0.720、厚 0.213 米。志盖篆书: “齐故太尉公太保尚书令徐武安王墓志” 。徐显秀墓在营建和表现题材上有一些比较特殊的 地方: (1)(1)该墓壁画在内容布局上没有受墓道和墓室结构的限制,将墓道、甬道和墓室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家居和出行仪仗图。墓门两侧和甬道的执短鞭仪卫形象 为研究北齐的丧仪礼制提供了新的资料。 (2)(2)墓道北部土过洞券门上方绘门楼形象。它与墓室的石门、两边的壁画共同构成当时 北齐建筑的形制。在北齐墓中属首次发现。 (图 8)

10、墓室上部表现天象部分,分成灰黄两色, 墓室顶部正中悬一铁镜。 (图 9) (3)(3)壁画和出土器物中的外来文化信息,正是当时太原地区和西域交往频繁、胡人聚居 的真实写照。三、现状评估三、现状评估( (一一) )墓葬建筑结构现状评估此墓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五部分组成。墓道为斜坡式,在墓道西壁,南 距墓道口 8.87 米、上距墓道顶部 1.6 米处,被一现代土洞墓破坏。墓道北接过洞。过洞顶 部塌陷,残高 2.5 米。过洞处有一盗洞,直径约 0.700 米,由过洞顶部斜穿天井而达甬道 口。天井北接过洞。过洞顶部部分坍塌。甬道南北口各有一道封门墙。因盗墓人破坏,发 掘时两道封门上部垒砖已被

11、取掉。发掘时,石门扇已不在原位置,而是倒在甬道内。在门 扇下清理出一根已残朽的木段,木段上有铁锈痕迹。此木段应当横置于甬道口两壁的方形 孔洞内。墓 室西部有砖砌棺床。棺床西部紧贴墓壁,棺床北侧边缘砌砖大部分残缺,底部留有砖 砌痕迹。在墓室顶部盗洞五处,其中一处对壁画破坏严重。 (图 10) 徐显秀墓过洞已塌陷,墓室有下沉现象,边缘铺地砖因墓室下沉而倾斜,一边翘起。 东南角、西北角较严重,下沉 0.200 米,东北角下沉 0.100 米、西南角下沉 0.180 米。 (图 11) ( (二二) )墓葬壁画现状评估及其病害分析 徐显秀墓是我国现存同时期最完整的壁画墓。共清理出壁画面积约 330 平

12、方米。按照 该墓壁画制作采用的方法可分为三部分:墓道、过洞、天井部分;甬道口与两壁部分;墓 室部分。图 10 墓室顶部盗洞 图 11 墓室地砖起翘 1 1、墓道、过洞与天井部分壁画 墓道、过洞、天井部分壁画是在两侧土墙壁上粉刷一层厚约 1-2 毫米的白灰水,形成 白灰层,于其上直接作画。画面凸凹不平,还留有原来的工具痕迹。出土时保存状况极差。 并存在诸多病害,其中以植物根系的破坏最为严重。东西两壁从地表到 1.5 米深,壁画灰 皮层与墓壁之间的草木根系,有如窗纱,而且鼠洞和昆虫洞穴沿墓壁和回填土结合部位纵 横交错,使土壁酥松,壁画层剥蚀,这部分壁画已难以看清画面的线条和颜色,只能辨认 大致轮廓

13、。2 米以下鼠洞和昆虫洞穴的破坏逐渐减少;植物根系仍然很多,一直延伸到 8 米许;这部分画面保存较好,但最大的问题是壁画层与墓壁分离,反而与夯过的填土紧紧 粘接。太原市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保护设计方案- 3 -过洞和天井部分的壁画,除了上述存在的病害,另外还有特殊情况,由过洞顶部盗洞 进入的污水,在壁画表面形成黑淤泥膜,很难分辨壁画画面,即是隐约可见的画面也难以 分辨线条和颜色,淤泥层紧紧附在颜料层上,如果按常规方法清理,颜料层即随着淤泥而 掉。此处壁画特别难处理。 过洞口上方墓道北壁部分,由于当时过洞内填土未夯实,过洞顶部留有空隙,导致自 然塌陷,使墓道北壁断裂,壁画错位残损。 2 2、甬道壁

14、画 甬道南口券顶部分,因长期受压,墙壁变形,致使壁画与墙体分离、脱落;甬道内因 盗墓者人为破坏,壁画亦大面积脱落。 3 3、墓室壁画 墓室壁画有厚约 0.010 米的白灰泥做地仗层,出土时外观尚好,但存在诸多病害和隐 患。墓室的不均匀沉降, (墓室南壁沉降约 0.020 米,东、西、北壁 0.0500.100 米不等, 甬道沉降 0.050 米左右。 )造成白灰泥地仗与砖壁分离,产生大面积空鼓;南壁墙体与甬道 沉降差别较大,致使南壁墙体撕裂,壁画大面积脱落;盗洞口流入的污水对壁画表面造成 污染;壁画表面的有机物在潮湿环境中变质,同时壁画受气候、温度等外部条件影响,部 分壁画表面颜料层霉变、粉化

15、。第三章第三章 设计原则、目标和策略设计原则、目标和策略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正确处理文物 保护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一)保持徐显秀墓整体布局和壁画原貌,全面地保存。 (二)保持徐显秀墓本体和相关历史环境的完整性,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 (三)对徐显秀墓本体的干预要控制在最低程度。 (四)保证徐显秀墓本体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性。 (五)充分考虑徐显秀墓保护的可持续性。三、设计目标三、设计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在对北齐徐显秀墓墓葬建筑结构和 现存壁画出现损

16、坏和病害的情况进行治理后,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实施建馆封闭保护。四、设计依据四、设计依据(一)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二)建筑工程交通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DGJ08-7-2006) (三)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 (四)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五)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六)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七)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五、基本对策五、基本对策(一)对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实施原址保护。 (二)把壁画保护作为保护工作的重点。 (三)所有保护措施与设施均不得损害文物原状,在徐显秀墓四周划定保护范围,防止各种 人为破坏因素和自然破坏因素。 (四)徐显秀墓保护措施所用的材料既要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