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案例解析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527300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案例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案例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案例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案例解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案例解析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案例解析小城镇建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大多数农民转化 为城镇居民的基本模式。山合水易认为旅游地产的兴起,是旅游小城镇特别是 旅游城市开发的一个主动力。将旅游区域开发与城市经营全面结合起来,是能 够形成政府资金来源和企业利润构成的关键。旅游小镇开发,实际上,就是以 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建设。一、旅游小镇的特点一、旅游小镇的特点 (一)环境优美。山合水易认为对旅游小镇而言,环境是一张王牌。正是 有别于大城市的喧嚣,景区周边的小镇能给游人平时无法感受到的自然环境, 使其具有大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本地特色。任何一个旅游小镇均有当

2、地的一个独有特色,彰显本地 的民俗文化,推广本土风情和当地特产。 (三)历史文化。文化是最能引起的共鸣的产品,浓厚的文化张力无限。 (四)旅游服务。建设旅游小镇, “旅游”的开发固然非常重要。一套完整 的旅游服务体系既是方便顾客,也能规避各方面对旅游小镇的“破坏” 。二、旅游小镇的分类二、旅游小镇的分类(一)资源主导型旅游小镇(一)资源主导型旅游小镇 即自身拥有旅游资源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小城镇。这类小镇为特色镇,主要 为古镇,特别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具有非常好的古镇风貌,形成了旅游吸引 力,古镇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古镇的特色建筑、风水情调、民俗文化等,都 吸引着观光和休闲游客。 (二)旅游接待型

3、旅游小镇(二)旅游接待型旅游小镇著名自然风景景区,一般都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在这些旅游目的地的周边, 形成的人口聚居地,就是旅游小镇。这一类小镇,本身不是景区,但是自然生 态环境都很好,最重要的在于,这里是旅游集散地,是接待建设的重点区域, 这就是接待型旅游小镇。这类小城镇通常为远离旅游中心城市的著名风景区重 要门户和游客主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小城镇依托地理优势,开展旅游 接待工作。接待型旅游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开发的最佳区域,既可以开发旅游 商业房地产,又可以开发旅游度假房地产。(三)生态人居型旅游小镇(三)生态人居型旅游小镇 最为大量的旅游小镇,是生态环境非常好,以生态人居为特色发展的小

4、镇。 这类小镇一般处于中大型城市周边,距离城区较近。这一区域内的生态小镇, 是旅游房地产发展的极佳目标,是旅游休闲小镇最广泛的目标。此类小城镇以 接待城市休闲居民,开展农业观光等乡村为主,进一步发展为生态休闲小城镇。旅游小镇规划设计之青海湟源古城镇改造案例旅游小镇规划设计之青海湟源古城镇改造案例核心规划:核心规划:湟源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河上游,隶属西宁市。至西宁市区 45 分钟, 至青海湖 1 小时。湟源县内有多处旅游景点,面积约 36.71 公顷,以河湟文化、 古城文化等地域文化为特色,其中以丹噶尔古城为县内重点景区之一。在湟源 县内的众多古城中,丹噶尔古城地理区位优越,而且规模最大,文

5、化渊源最深, 同时,还兼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在此次的旧城改造中,山合水易机构尊重古 城原有风貌,将现代时尚元素融合其中。 规划改造设计: 改造前,旧城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古城内主要道路路幅较窄,应局部拓 宽;古城内现状为人车混行,道路级别不清晰;集散空间不足,不能满足游人 的使用;业态形式单一,以纪念品销售为主,并且分布散乱。 山合水易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尊重古城原有道路结构,改变局部空间尺 度,将横二巷和大什字街路幅拓宽。在古城南北两侧设置三处停车场,古城内 不允许车辆通行。局部拆除现有民居,形成集散空间,方便游人休憩、等候等 需求。 改造前,旧城的建筑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路面需要进行平整

6、后进行铺 装设计;缺乏照明设备,需要增添路灯及草坪灯活跃街道气氛;立面建筑入口 过于小气,缺少引导性;整体风格过于住宅化,门和开窗整体死板,缺少商业 气氛;立面设计上元素过于杂乱,无秩序感(体现在店招摆设太随意化) ;景观 绿化与人之间的互动太小,缺少休息活动空间。 针对该问题,山合水易主要提出修改的应对策略是以“改造,拆除”为主 的整治措施。 改造:针对历史风貌有较小冲突的建筑,和风貌协调质量较好功能不能满 足要求的建筑,进行改造,使其高度、体量、建筑风格、材质等与传统建筑相 协调、谦和自然,反映衬托历史建筑 拆除:风貌极差、质量极差的不协调建筑和阻碍开放空间形成的建筑。景观改造设计 改造前

7、,古城内绿化极少,应加大绿化面积,软化建筑。标识体统和服务 设计较少,不能满足游人需要。景观小品布局分散,设计不具特色。铺装形式 单一。古城入口不具备集散休闲功能。 针对该问题,主要进行了三大方面的改造: 空间布局改造:结合节点所处位置、节点功能,设计符合游人使用,突出 节点效果的空间布局。 植被绿化改造:增加绿化面积,在建筑周边设置地被、灌木类植物,软化 建筑;增加高大乔木类植物,并设置树下座椅,方便游人休息。 服务设施改造:在适当位置加设垃圾桶、座椅、指示牌等服务设施。标识系统设计 标识系统具备识别性和传达性。在标识系统的设计中提取当地文化符号, 体现景区特色。 标识系统以使用红、灰、赭石三种颜色为主,与景区建筑主体颜色统一, 但使用更高的对比度,使其更加醒目。标识的设计强调标识的视觉性,充分展 现了景区的形象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