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热电厂冷态通风试验措施-09-6-24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526762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钢热电厂冷态通风试验措施-09-6-2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包钢热电厂冷态通风试验措施-09-6-2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包钢热电厂冷态通风试验措施-09-6-2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包钢热电厂冷态通风试验措施-09-6-2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包钢热电厂冷态通风试验措施-09-6-2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包钢热电厂冷态通风试验措施-09-6-2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钢热电厂冷态通风试验措施-09-6-2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包钢热电厂冷态通风试验措施1锅炉设备概况包钢热电厂 6#锅炉是武汉锅炉生产的 WG-130/5.82 型中温、中压、自然循环固态排渣煤粉炉 。制粉系统为中间储仓式钢球磨煤机热风送风制粉系统,采用角置煤粉燃烧器、正四角切园布置,每组燃烧器由三个二次风喷嘴,两个一次风喷嘴 和一个三次风 喷嘴组成,一、二次风间隔布置 。锅炉参数:额定蒸发量: 130t/h额定蒸汽压力: 3.82Mpa额定蒸汽温度: 450给水温度: 104空气预热温度 :350排烟温度: 150设计燃料:烟煤 +掺烧高炉煤气2.试验目的及内容按照部颁调试条例, 对#6 锅炉进行冷态通风试验, 以了解锅炉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和炉内空

2、气动力场情况,为解决锅炉结焦问题提出方案,试验内容:2.1 一次风风 速(量)测定和风速(量)调平2.2 二次风风速(量)测量2.3 三次风风速(量)测定2.4 一次风阀门特性曲线的测定2.5 二次风阀门特性曲线的测定2.6 炉内空气动力场试验3.试验依据 3.1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3.2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 3.3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4.试验前应具备的条件 24.1 现场整洁、烟风道内清干净、无用的架子拆除。4.2 现场照明充足。4.3 磨煤机本体、排粉机 、引风机、送风机 试运合格, 处于待运状态 。 4.4.烟风道和风机的所有挡板调整完毕。要求各风门轴头有指示标迹,否则如对某

3、挡板开关位置有异议,要进行风道开孔检查。4.5.在风量测孔附近搭设架子,要求测量时上下方便,并能承受200kg 的载荷。4.6 试验用的测速工具准备完毕。4.7.试验时要配备辅机巡检人员和维护人员。4.8.试验期间运行人员要上岗熟知烟风系统启动程序以便能及时的为试验调好工况。4.9.在炉膛内搭设架子,要求不影响气流,完成此工作应在试验人员指挥下执行。并接有充足的照明。5 试验方法及步骤 5.1 测点位置:分为炉内喷口测量和炉外管段测量5.1.1 炉内喷口测量:在炉膛内搭设架子在喷口测量各个喷口的风速。5.1.2 炉外测点位置 根据实际现场考察确定如下:一次风测点为喷嘴前圆 管 2m 长的直管段

4、上,二次风测点为二次风 箱后喷嘴前的圆管 1.7m 长的直管段 上,三次风测点为喷嘴前圆管 2m 长的直管段 上。测点位置由等截面方法确定。各个截面测点位置的说明:一、二次风管内径相同,都为 300mm,所以截面测点布置相同,三次风管内径为 257mm,测点位置如图 1 所示1一次风管每个风道设测点6 个,共642=48 个测点2. 二次风管每个风道设测点 6 个,共 643=72 个测点r1r2r3图 1:风管截面测点位置3测点半径 r1=61mm,r2=106mm,r3=137mm,测点沿半径对称布置,共 6 个测点3. 三次风管每个风道设测点 6 个,共 64=24 个测点测点半径 r1

5、=53mm,r2=91mm,r3=117mm,测点沿半径对称布置,共6 个测点5.2 一、二、三次风 风速(量)试验由于包钢热电厂 6#锅炉是中间储仓式热风送风系统,送风机同时输送一、二、三次风,将送风机开启后, 即可测量一、二、三次风。风量测定: 按照风机启动程序 启动引风机、 送风机和排粉风机 ,保证炉膛负压在 0-50pa,调节风机的挡板,使 一次风管内的 压力为2.5kpa、2.8kpa、 3.0kpa 四个工况 ,待系统稳定后, 在每个工况下,分别在炉外和炉内 同时测定四角一、二、三 次风管内的风速 。5.3 锅炉故障烟花试验在风量测定之后,先对燃烧器进行烟花实验,清楚了解锅炉 实际

6、运行炉内的空气动力场5.3.1 四角直流燃烧器安装质量检查: 由于热电厂的燃烧器已经固定好,所以检查燃烧器是否活动。 如果没有活动,则燃烧器角度没有改变,可认为燃烧角度没有发生改变。5.3.2 炉膛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 采用测量法对喷口风速进行实际测量 ,在满足冷态模拟相似条件下,确定喷口风速,施放烟花进行空气射流轨迹示踪,利用摄影、摄像技术,将该过程记录下来,以便观察、分析炉内的空气动力工况。5.3.3摄像机的拍摄位置在炉膛中心,标高 (炉膛正上方) 18.4 米处。为了更好地观察炉膛中心气流轨迹,在炉膛标高(底层燃烧器稍下不超过1m 的位置) 9 米处,设置 9 盏 25 瓦的定位灯。布置

7、图见附图2。5.3.4.一次风火花试验逐层在每个一次风喷口隔板的中心处,一次捆绑安装2 支火花, 试验时按实测一次风速,引燃火花,进行模拟试验,纪录、观察切圆半径及气4流射流的情况。5.3.5.二次风火花试验安装要求如上,在每个二次风喷口上安装2 支火花,按 实测二次风速分层进行火花模拟试验,纪录、观察切圆半径及气流射流5.3.6.三次风火花试验安装要求如上,在 三次风喷口上安装 2 支火花,按 实测三次风速 分层进行火花模拟试验,纪录、观察切圆半径及气流射流5.4 阀门特性曲线的标定5.4.1 一次风阀门特性的测定:按照风机启动程序启动引风机、 送风机和排粉风机,保持一次风管内压力为2.8k

8、pa,分别调节一次风门(由于刻度已经不准确,按圈数进行调节),测量风门开度(20%,40%,60%,80%,100%)位置时,一次风的风量 。5.4.2 二次风阀门特性的测定:按照风机启动程序启动引风机、 送风机和排粉风机,保持一次风管内压力为2.8kpa,调节二次风门(由于刻度已经不准确,按圈数进行调节),测量风门开度(20%,40%,60%,80%,100%)位置时, 二次风的风量 。5.4.3 根据测定的速度值,可绘制一、二次调节门特性曲线5.5 风量调平试验: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同台磨的四根输粉管走向、行程都不同,造成阻力偏差,这一偏差若不予以消除,将造成同层四只燃烧器出口流速、煤粉均

9、匀性的偏差,从而影响炉内正常的空气动力场及燃烧情况。风量调平:按照风机启动程序 启动引风机、 送风机和排粉风机 ,待系统稳定后保持一次风管内的压力分别为2.8kpa 和 3.0kpa,调节一次风门进行风量的调平 ,使风量偏差控制在 10%以内。5.6 锅炉风速调平后 烟花试验5.6.1摄像机的拍摄位置在炉膛中心,标高 (炉膛正上方) 18.4 米处。5为了更好地观察炉膛中心气流轨迹,在炉膛标高(底层燃烧器稍下不超过1m 的位置) 9 米处,设置 9 盏 25 瓦的定位灯。布置图见附图 2。5.6.2.一次风火花试验逐层在每个一次风喷口隔板的中心处,一次捆绑安装2 支火花, 试验时按模拟风速 3

10、4m/s 调平一次风速,引燃火花,进行模拟试验,纪录、观察切圆半径及气流射流的情况。5.6.3.二次风火花试验安装要求如上,在每个二次风喷口上安装2 支火花,按模拟风速27m/s 调平二次风速,分层进行火花模拟试验,纪录、观察切圆半径及气流射流的情况5.6.4.三次风火花试验安装要求如上,在每个二次风喷口上安装2 支火花,按模拟风速47m/s 调平三次风速,分层进行火花模拟试验,纪录、观察切圆半径及气流射流的情况通过两次烟花试验,比较调平前后炉膛内的空气动力场,了解炉膛的情况对结焦提出建设性意见。6.试验时间安排及分工 6.1 试验时间6.1.1 风量测定试验 (10 人,2 天 )6.1.2

11、 锅炉故障烟花试验 (10 人,2 天 )6.1.3 阀门特性曲线的测定 (10 人,2 天)6.1.4 风量调平试验 (10 人,1 天)6.1.5 锅炉风速调平后烟花试验 (10 人,2 天 )6.2 分工6.2.1 所有测试项目,测试仪器准备由调试单位负责。 6.2.2 所有临时架子、测量元件加工、测点安装和设备维护,由调试单位负责。6.2.3 试验期间的设备操作应由电厂负责。7.试验所需仪器及物品 67.1 靠背管 4 支 7.2 毕托管 4 支7.2 乳胶管 81 50 米 7.3 “U”型管压力计 4 支7.4 对讲机 10 个 7.5 火花(定做) 48 支7.6 摄像机 1 台7.7 口罩、防尘帽 各 10 套 7.8 风镜 10 个 (可省)8费用8.1 设备费用物 资 名 称型号、规格单价数量金额(元)用 途靠背管SLS3-28108448041920现场测速毕托管TPL-03-10041041640现场测速U 型压力计26041040现场测速火花定做3004814400现场试验总价 19000 说明:除了火花,其它试验设备有现成的,可省。图 2:定位灯布置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