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各市(县)名字的由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343434 上传时间:2017-08-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各市(县)名字的由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浙江各市(县)名字的由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浙江各市(县)名字的由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各市(县)名字的由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各市(县)名字的由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浙江各市(县)名字的由来(转载) 来源: 郑贝贝的日志 杭州市:杭州古称钱唐。隋朝开皇九年(589 年)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南宋建炎三年(1129 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 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 140 余年。民国元年(1912 年)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民国十六年(1927 年),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上城区:南宋皇城居南,后习惯以南为上,故名。1949 年置上城区。下城区:1949 年建下城区,在故皇城北,以南为上北为下习称得名。西湖区:以境内有西湖而得名滨江区:位于钱塘江南岸,以濒临钱塘江而得名江干区:因

2、地处钱塘江北岸,故名江干。拱墅区:以境内有拱宸桥、湖墅而得名。萧山区:因县治西部有萧山而得名。汉书地理志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余杭区:太平寰宇记卷 93 杭州余杭县引郡国志云:夏禹东去,舍舟船登陆于此,乃以为名。建德市:建德县名因封建德侯而来,取建功立德之义。富阳市:古称富春,东晋太元十九年(394),为避简文帝生母太后郑阿春讳,更名为富阳,富阳之名始于此。临安市:据太平寰宇记卷 93 杭州临安县:“临安山,县取此为名。”桐庐县:方舆胜览卷 5 建德府山川载:桐君山“在桐庐。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

3、姓,指桐木示之,因山名桐君,郡曰桐庐”。淳安县:明嘉靖淳安县志卷 1风俗称:“兹邑旧以淳而易安得名” 宁波市:宁波古称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贸阝、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公元 821 年,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明洪武十四年(公元 1381 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江北区:因地处甬江、余姚江北,故名。海曙区:因区内有一座建于唐代的鼓楼 “海曙楼”而得名。江东区:因地处奉化江、甬江东岸,故名。北仑区:因北仑港得名,北仑港是以港中一小岛北仑岛而命名。镇海区:唐元和四年(公元 809 年),在鄮东甬江口建望海镇,为镇海建制之

4、始。后梁开平三年(公元 909 年)改望海镇为望海县,未几改为定海县。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 1688 年)定海县改名镇海县。鄞州区:据读史方舆纪要卷 92 宁波府奉化县:鄞城“县东五十里。志云,夏有鄞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堇,草名也,加邑为鄞”。县以赤堇山为名。余姚市:水经沔水注:余姚县“因句余山以名县,山在余姚之南、句章之北也”。据越绝书卷 8 载:“越人谓盐曰余。”余姚亦为古越语地名。史记五帝本纪正义:“顾野王云,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姚姓,故云余姚。”慈溪市:宋乾道四明志卷 16慈溪县志水载:“慈溪县南三十里,与大隐山接,本曰大隐溪。里有董黯,生后汉时,性笃孝。母寝疾,好饮此溪水,每思之,恐

5、不常得,黯遂筑室溪滨,板舆就养,厥疾乃痊,因名溪曰慈溪,后乃以名县。”。奉化市:据大明一统名胜志浙江宁波府志胜卷 5 载:奉化县以其民淳,易于遵奉王化,故名。象山县:读史方舆纪要卷 92 宁波府象山县:象山“在县治北,形如伏象,县以此名”。宁海县:西晋太康元年(280 年)置宁海县,由于沿海之地饱受海浪不宁之苦,取海静境宁之意。温州市: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贤宰乡(今永嘉县瓯北镇)。是为温州建县之始。公元 323 年,东晋明帝设永嘉郡,“永嘉”两字是水长而美的意思。置永嘉郡的同时,郭璞选城址建城,称“斗城”。相传建城时有白鹿衔花而过,故又称“白鹿城”,简称鹿城唐高宗

6、上元二年(公元675 年),改称“温州”。取虽隆冬季节仍很温暖,故名温州.鹿城区:相传东晋太宁元年(公元 323 年)置永嘉郡筑城时有白鹿御花之瑞,故名。龙湾区:1984 年 12 月并近郊状元镇、龙湾乡及瓯海县永中镇 2村置龙湾区,以境内龙湾乡得名。瓯海区:温州古称瓯,瓯江口习称瓯海,1981 年析原温州市郊5 区置瓯海县,1992 年 3 月 9 日设立瓯海区瑞安市: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 239 年),建县之始,县名罗阳,吴宝鼎三年(268 年)被更名安阳县,晋太康元年(280 年)改称安固县,清乾隆浙江通志卷 8建置载:“唐天复三年(902)有白鸟栖县之集云阁,以为祥瑞,遂改名瑞安武肃王

7、闻于朝,诏改今名。”乐清市:传春秋周灵王太子晋乘鹤至箫台山上吹箫,“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因以名县。民国乐清县志卷 1邑里志:“邑取大乐正造士,小成七年,大成九年之义,因名乐成。”后梁钱氏以避梁祖讳改名乐清。洞头县:因洞头山(岛)得名。永嘉县:公元 323 年,东晋明帝设永嘉郡,“永嘉”两字是水长而美的意思。民国永嘉县志卷 2舆地志山川:瓯江“在府城望江门外,一名永宁江,一名永嘉江,一名蜃江”苍南县:因处于玉苍山之南,又由江南(垟)平原,故名。浙江省最年轻的县。平阳县:公元 283 年(晋武帝太康四年),析安固南横屿船屯地置始阳县,这是平阳单独建县的开始。后也称罗阳县。不久,“取横屿及横江之义

8、”,改名横阳,五代十国时,吴越王统辖全浙,横阳既平,改名平阳,一直沿袭至今。1981 年析鳌江以南7 区 1 镇另置苍南县。另太平寰宇记卷 99 温州平阳县:“邑有平阳岭”,故名.文成县: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南田(今属文成县)人,死后追谥“文成”。县名即由此而来.泰顺县:明景泰三年(1452 年)置县,景泰帝以“国泰民安,民心归顺”之意赐名“泰顺”. 嘉兴市:春秋时,此地名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战国时,划入楚境。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吴黄龙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

9、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242)改称嘉兴。南湖区:以境内有南湖得名.秀洲区:1999 年 6 月,郊区更名时将古秀州的“州”字上加了三点水,称为秀洲区.平湖市:据明天启平湖县志载:谓平湖者以治即武原陷为湖处,土脉坟起,坎陷底平,故名.海宁市:郡县释名浙江卷上:海宁县“取海涛宁谧之意也.桐乡市:以昔多梧桐,有“梧桐之乡”称号海盐县:汉书地理志会稽郡海盐县“故武原乡,有盐官”。大明一统名胜志浙江嘉兴府志胜卷 2:“县地广斥,盐田相望,故汉改名海盐。”嘉善县:清光绪嘉善县志卷 1:“因旧有迁善六乡,俗尚敦庞,少犯宪辟,故曰嘉善。”湖州市: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 2

10、48 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隋仁寿二年(公元 602 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吴兴区:民国元年(1912 年),乌程县、归安县合并为吴兴县,吴兴一名由此而来.南浔区:以驻地南浔镇得名.长兴县:乾隆湖州府志卷 2城池载明顾应祥重修长兴县城记说:“城始创于吴夫差,厥形长,故邑名长城。钱缪有国,避朱温庙讳(其父名朱诚),改为长兴。”安吉县:据吴2兴记:“光和末,张角乱,此乡守险助国,汉嘉之,中平二年,分故鄣之南乡置安吉县。”德清县:据郡县释名浙江卷上:“邑东有余不溪,其水清澈,余则不,故曰余不。邑临是溪,因名德清。”安吉县:建县于东汉

11、中平二年,至今已有 1800 多年历史,汉灵帝赐名“安吉”取之诗经“安且吉兮”。绍兴市:绍兴从秦汉时代起,置会稽郡,唐代时称越州,至南宋康王赵构避难南渡,官绅上表,乞赐府额,赵构题“绍祚中兴”(绍,即继承,祚,即国统)遂改为绍兴府,这也就是“绍兴”地名的由来。元代废府为路,明清二代复称绍兴县,今为绍兴市。越城区:以历史上曾为越国、越州之都城、治所而得名.诸暨市:据梁载言十道志:“诸暨县有暨浦、诸山,因以为名。”嵊州市:南宋嘉泰会稽志卷 12 嵊县:“东有簟山,南有黄山,西有西白山,为县之秀峰,嵊山在北,乃四山为嵊之义”.上虞市:水经渐江水注载:“晋,太康地记曰: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

12、,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禹与诸侯会,事讫,因相虞乐,故曰上虞。”新昌县:又清乾隆浙江通志卷 24城池引吕光洵修城记说:“新昌盖剡之东境,梁开平间,析其十三乡为县,以其创建也,因名新云。”绍兴县:南宋建炎四年(1130 年)高宗以越州为临时首都,题“绍祚中兴”额,升越州为绍兴府;翌年改元为绍兴,绍兴由是得名.金华市:金华又称婺州,春秋时属越国。秦、汉为乌伤县,属会稽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置郡名东阳,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东、长山之阳得名。金华设立郡府建置自此始。“金华”这一名字由来相传于金星婺女争华之地。另一说“金华”这一名字由来于城外南、北对峙的金华山。婺城区:隋开皇十三年(公元 593

13、 年)置婺州,金华为其州治。今金华改简称婺,由此得名.金东区:以其位于金华市区东部而得名.义乌市:水经渐江水注载:“异苑曰:东阳颜乌以淳孝著闻,后有群乌助衔土块为坟,乌口皆伤,一境以为颜乌至孝,故致慈乌,欲令孝声远闻,又名其县曰乌伤矣。”(此为传说).兰溪市:东阳记载:兰溪县治西南 6 里有兰阴山,“其上多产兰,故名兰阴,以其横截大溪,又名横山大溪,即兰溪也”.永康市:传孙权之母曾来上浦乡进香,祈求“永保安康”,故名永康。郡县释名浙江卷上:永康县“三国吴名,以地有永康溪也.东阳市:大明一统名胜志浙江处州府志胜卷 8:“三国吴宝鼎元年置东阳郡,以其地在金华山之南,谷水之东,因以为名。”.武义县:

14、郡县释名浙江卷上:“时天下郡邑多以武名,始武安、武隆之类。曰武义者,凯以仍义乌而加武名耶。”疑武义县名与武则天有关.浦江县:据太平寰宇记卷 97 婺州浦阳县;“浦阳江在县西三十里,县取此江为名。”磐安县:1936 年设大盘山区绥靖专员办事处,驻榉溪;1939 年置县,以大盘、安文两地名中取一字音,为“磐石之安”义,命名“磐安县”. 衢州市:一说以路通三越(闽越、扬越、吴越)命名。多数者较为可信。首先从地名角度分析,“衢”字的含义,尔雅释宫称“四达谓之衢”。楚词天问谓九交道之意。太玄经作衢,也有“衢周九路”之说。从地理位置看,俯瞰衢州,川陆所会,四通八达,南际欧闽,北抵歙睦,东达沪杭,入于大海,

15、由江山港、常山港、乌溪江汇合衢江,构成发达的水陆交通网络。在以水陆交通为主的古代,三水冠之为“三衢”,对此,大明一统专便作出定论:“衢州之地,以路通三越因”。柯城区:以境内有柯城乡得名.衢江区:以衢江而得名.江山市:郡县释名浙江卷下:江山县“以邑有江郎山也”.常山县:元和郡县志卷 26 衢州常山县:“因县南有常山为名。”龙游县:元和志:唐改太末县为龙丘,因龙丘山为名”。同卷古迹载“太末故城“在龙游县治。旧志:吴越时,以丘名近墓不祥,乃改为龙游”开化县:北宋乾德四年(966 年)吴越分常山西境的开源、崇化、金水、玉山、石门、龙山、云台七乡析置开化场,以开源、崇化二乡名各取一字而得 舟山市:“舟山

16、”和“定海”是现今舟山市覆盖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地名,这两个地名均直接、间接地产生于明初以防倭为目的的“海禁”。根据地方史志的记载,舟山群岛的主岛舟山岛及群岛本身,在宋、元时代还没有产生独有的称为,均以“昌国县(州)”名称来涵盖。至明洪武“禁海”之后,“昌国”地名随政区的消失而逐渐隐退,从而孕育了一个新地名舟山。对此,舟山市志载:“此后,史书始称昌国为舟山。”定海区: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 1688 年)置定海县,取“永定海疆,展复舟山”之意.普陀区:以境内普陀山得名.岱山县:因岱山为名.嵊泗县:1949 年 10 月置嵊泗县,县名取嵊山、泗礁两岛名首字组合而成,因嵊泗列岛得名。“嵊泗列岛”由嵊山岛和泗礁岛首字取名. 台州市:台州、天台之名天上来。“台州”、“天台”的起名同出一源天台山。天台山之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