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浙江大学毕业诸生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3429864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赠浙江大学毕业诸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赠浙江大学毕业诸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赠浙江大学毕业诸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赠浙江大学毕业诸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赠浙江大学毕业诸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赠浙江大学毕业诸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赠浙江大学毕业诸生序马一浮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六月,(按:即 1938 年。时抗战军兴,马先生由杭州避寇南迁至江西泰和,应浙大校长竺可桢礼聘,以大师名义为浙大师生公开讲学。 )浙江大学三院诸生毕业者九十余人。先是大学因避暴日之乱,辗转徙江西之泰和,在颠沛流离中,未尝一日辍学,及是乃举行毕业式于上田村萧氏宗祠横舍所假地也。校长竺君嘱以一言为诸生勖,既固辞不获,因为来宾亦有致词之例,仆虽于学校为客,重校长之“讠垂”诿而言之,(按以事相属累谓“言垂”诿。 )亦庶其可念。诸生于肄业时,其熟闻校长暨各院院长、各系教授、诸先生之训迪详矣,仆之言又岂能有所增益?无已则请诵古训以献。夫今之所谓知识分子,古之所谓士

2、也。今大学毕业人目之为知识分子,论其资可服务于社会矣。事其事之谓服务,士者事也,即能为社会服务之称,然则诸生既卒所业,可以当古之士矣。经籍中凡言士行者不可胜举,其最约而要者,莫如大戴礼哀公问五义篇。哀公问曰:“何如斯可谓士矣?”孔子对曰:“所谓士者,虽不能尽道术,必有所由焉,虽不能尽善尽美,必有所处焉。是故知不务多而务审其所知,行不务多而务审其所由,言不务多而务审其所谓。知既知之,行既由之,言既顺之,若性命肌肤之不可易也。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若此则可谓士矣。 ”夫道术甚广,学问之事无穷。诸生今日之所知勿谓其已尽也。今所见为美善者稍进焉,则知其尤有至者,勿遽谓止于此也。虽然诸生学业之所就

3、是其所知也,其将求自效而见诸用也。将言之必可行焉,行之必可言焉,不务多而务审,则其知也察,其为言行必也谨而有度,择之精而守之笃,乃有以自足乎已而弗迁。故曰:“若性命肌肤之不可易也。 ”如是则富贵贫贱不足以挠其志,推而至于夷狄患难皆有以自处而不失其所守,由是而进于道术,以益臻乎美善之域,不难矣。所贵乎士者,不惟用而后见其所学。虽曰:弗用其学之足以自立者弗可夺也。故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人之不己知,求为可知也。今毕业于国之大学者众矣,国家方当危难之时,其需材也亦亟矣,诸生思求服务之志亦勤矣。诸生但求无负其所学,而不期于必用,斯在己者重而在人者轻,无失志之患而有进德之益,在艰苦蹇难之中,养成刚

4、大弘毅之质,其必有济矣,此今日凡为士者所当勉也。幸与诸生有一日之雅,甚愧无以益之,举斯言以为赠,言虽约,其爱诸生之心则无已也。 对毕业诸生演词诸君学业终了,便是事业开始,将来行其所学,对于国家社会能尽其在己之责任,这是学校全体师友所期望的。某以校长之属使,向诸君贡献一言以相勉励,写得一篇小文奉赠,不用赘言。如诸君不以老生常谈为厌,其间所引大戴礼孔子之言“知不务多而务审其所知,行不务多而务审其所由,言不务多而务审其所谓”这三句话的意义,今略为申说,或者于诸君不是无益的。国家生命所系实系于文化,而文化根本则在思想。从闻见得来的是知识,由自己体究能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成立一个体系名为思想,孔子所谓知即

5、是指此思想体系而言。人生的内部是思想,其发现于外的便是言行。故孔子先说知后说言行,知是体,言行是用也。依今时语便云思想、行为、言论,思想之涵养愈深厚、愈充实,斯其表现出来的行为言论愈光大,不是空虚贫乏。今时国人皆感觉物质之贫乏而思求进,至于思想之贫乏须求充实,似乎尚少注意,关于此点今略为分疏。孔子说不务多而务审者,多是指杂乱而无统系,审则辨别分明之称,所知是思想主要点,所由是行为所从出的动机,所谓是言论之意义。此本通三世说今为易于明了,故不妨以三世分说之。吾人对于过去事实,贵在记忆判断,是纯属于知;对于现在不仅判断,却要据自己判断去实行,故属于行的多;对于未来所负责任较重,乃是本于自己所知所行

6、,以为后来作先导,是属于言的较多。故学者须具有三种力量。、 认识过去历史之演变只是心理之表现,因为万事皆根于心,其动机往往始于一二人,其后遂成为风俗。换言之即成为社会一般意识。故一人之谬误,可以造成举世之谬误;反之一人思想正确,亦可影响到群众思想,使皆归于正确。吾人观察过去之事实,显然是如此。所以要审其所知,就是思想要正确,不可陷于谬误。、 判别现在近来有一种流行语,名为现实主义,其实即是乡原之典型。乡原之人生哲学曰: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他只是人云亦云,于现在事实盲目的予以承认,更不加以辨别,此种人是无思想的。其唯一心理就是崇拜势力,势力高于一切。遂使正义公理无复存在,于是言正义公理

7、者便成为理想主义。若人类良知未泯,正义公理终不可亡,不为何等势力所屈服,则必自不承认现实主义而努力于理想主义,始因现实主义即是势力主义,而理想主义乃理想主义也。所以要审其所由,就是行为要从理性出发,判断是非,不稍假借,不依违两可,才有刚明气分,不堕柔暗。宁可被人目为理想主义,不可一味承认现实,为势力所屈,尤其是在现时,吾国家民族方在被侵略中,彼侵略国者正是一种现实势力。须知势力是一时有的,有尽的,正义公理是永久的,是必申的。吾人在此时,尤须具此坚强之信念,以为行为之标准,这是审其所由。、 创造未来凡自然界、人事界一切现象,皆不能外于因果律,决无无因而至之事。现在事实是果,其所以致此者必有由来,

8、非一朝一夕之故,这便是因。因有远有近,近因在十年、二十年前,远因或在一二百年以上。由于过去之因,所以成现在之果,现在为因,未来亦必有果。吾人于现实社会如已认为满意,则无复可言,如或感觉其尚有不善或不美,必须发愿创造一较善、较美之未来社会,这不是空想,是实理。未来之果如何即系于现在,吾人所造之因如何,因果是决不相违的,此种思想表现出来的就是言论,所以要审其所谓。 易传曰“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就是审其所谓之意,所之即是所向往的。吾人今日言论皆可影响未来,故必须选择精当,不可轻易出之,因其对于未来所负之责是最重的,这是审其所谓。诸君明此三义,便知认识过去要审其所知,判别现在要审其所由,创造未来要审其所谓。具此三种能力,方可负起复兴民族之责任。 易曰“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是审其所知之至也;“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王弼注曰:极未形之理曰“深”,适动微之会则曰“几”)是审其所行之至也。诸生勉之如此,不独为一国之善士,可以为领导民众之君子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