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乌镇,在历史和自然的交汇点》 》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406039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在乌镇,在历史和自然的交汇点》 》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在乌镇,在历史和自然的交汇点》 》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在乌镇,在历史和自然的交汇点》 》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在乌镇,在历史和自然的交汇点》 》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在乌镇,在历史和自然的交汇点》 》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在乌镇,在历史和自然的交汇点》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在乌镇,在历史和自然的交汇点》 》(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在乌镇我在乌镇, ,在历史和自然的交汇点在历史和自然的交汇点 我在乌镇,在历史和自然的交汇点 -访桐乡市旅游局长、乌镇古镇保护与开发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向宏上海新民周刊 秋日阳光从防火墙黑色的瓦片上滑落,轻轻地铺撒在东栅的石板路上;阳光下,周围民居被百年风霜浸染成了深棕色的门板的条条缝隙,木格窗棂上的浅浅灰尘,还有门上大梁精细雕刻深幽处的故事,都从历史的“里面”走了出来-于是,乌镇几千年文明史的每一条皱褶都被勾勒得分外清晰这些年来,江南众多的古镇成为了闲暇人们的游览、徜徉之地。位于江、浙、沪三地交界处的乌镇,自然也进入了旅游者的眼眶 。来到此地的人们,感受着与其他古镇的些许不同。不过,一般的旅游

2、者是说不太清楚这些“不同” ,究竟是些什么的。为此,记者二赴乌镇采访了桐乡市市长助理、市旅游局局长、乌镇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向宏。 记者:让一位旅游业的圈内人士,来评论一下同行业内的欠缺,大概不符合你们的规矩;所谓“好坏自有人心在” 。圈内人是不说这些“是非”的。不过,我的职业还是要我发问,为什么现在的游客对某些古镇开始产生了“不满” ,主要是哪些“不满”?陈向宏:你有点为难我了。我还是谈点旅游从业者的感想,不包含评价他人的意思。我们先来给江南古镇做个定义 :就古镇整体而言 ,没有一个被国家有关部门定为是历史文物的;古镇也不是“名胜” ;那些宣传纸讲的“江南名胜”什么的,都是自己说说的;古

3、镇也就是个历史街区;这个名称已经把事情讲得很清楚了-历史,就是有些年头了,而且年头还比较长;街区是什么呢,就是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历史街区,就是很早就有人住的地方,于是就有了些以前年代的特征 ,有了些先前人物的传说 ,有了些与今天人们生活不一样的东西。文明人总是要追溯自己的由来的,这由来包括血缘的、经济的、文化的,等等;游客们要看、要把玩的,也就是这些与今天生活不同,却又有着渊源的“东西” ,这就是旅游业的资源。记者:我有些明白了,要把旅游业做得好、做得,就是要保护好自己特有的这个旅游业资源,而不是损坏它,甚至破坏它。 陈向宏:是的,尽管这些损坏不是有意的绝大部分是从业者身不由己的。我先顺着自

4、己的思路说。我们现在的游客到-些个旅游古镇去,还没进入景点呢,路的两旁就开满商店,而且不是卖旅游商品的商店,卖服装的、卖家电的、卖百货的,糟糕的是这些商品不是这里的特产,而是别的地方都能买到的那游客有什么必要非得到你这儿来买呢?再者,来到景区里面,沿街也都是商店。当然这里卖旅游商品了。我们国内的旅游点有个大毛病 ,除去少数民族地方的旅游点,绝大部分卖出来的旅游商品 ,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我在东北、我在山东、我在云南,看到的几乎都是一样的东西,毫无新鲜感觉,这就大大地倒了游客的胃口。有的古镇有自己的特产,但当游客看到镇里到处都在卖这个东西的时候,感觉也就完了。记者:古镇里卖一只牌子的蹄膀,还

5、有点新鲜感,搞得到处都是蹄膀,古镇就变成“熟食店”了。陈向宏:这些都是太具体的事情(记者插话:形而下了)。我的想法是,一个历史街区,从实质上讲都是“三合一”的,就是保护区、居住区和景区的三位一体。比如我们乌镇的茅盾故居。这当然是保护区,但是同处在东大街上,附近就是老白姓的居住房屋,你隔不断分不开。而这两者义同属乌镇景区,游客是大大要来参观的。这三者关系怎么处理?现在江南古镇出现的许多问题其实就是如何处理这三者关系的问题。而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说到底是两个内容,即如何保护古镇,又怎样发展旅游。专家的要求,基本原则是“原封不动” ;普通一点的话来说就是静态的绝对保护,什么都不准动,一动“就是对历史的

6、犯罪” 。什么人都不准进去,进入就是毁坏建筑:从保护历史街区的个性来讲这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对搞旅游的来讲,这就行不通,不让游客到被保护的景点里去,人家到你这里来干吗?游客到这里来,不就是为厂让自己与历史、与自然有个交汇点么?所以这个“三合一”的问题,具体的就表现在“三种人”的身上:专家、居民和旅游点的操作者。从历史街区的老建筑来讲 ,这都是些衰落的建筑了 。但游客到这里来,要看的就是这些,游客到古镇来,不是来看现代化建筑的,这些衰落的老房子里,现在还住着居民,这就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怎样“处置老建筑”?游客看着这些“木头排门板”很有味道,但是到天冷的时候,风呼呼地吹进屋子,那人是很难住下

7、去的,木头窗也有着很大的缝隙。老百姓要求装铝合金窗,还要求装空调,你能让他们装么?记者:不能吧,装了这些,就像上海居住小区了,还是古镇吗?陈向宏:从生活质量来讲,老建筑都是些下岗建筑,但从旅游而言 ,又必须是上岗建筑。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老建筑基本不能动,部分适当的也得动。比如,我们镇政府出钱,每户 600 元,帮助老百姓装了抽水马桶。自然,还有污水处理设备。还有,就是将一些居民迁到景区外边来,我们乌镇的东街第一期改造就是这样做的。以后还要这样做,我们现在特地安排了 500 亩地,为保护老镇,我们就要造一个新镇,比较彻底地来解决老居民的安置问题。第二个问题接踵而来。就是还住在老房子的居民,怎

8、样办。老百姓的想法很自然,要开办旅游点了,我自家的门面开个小店,就做生意了;“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一些国内旅游景点也是这样子做的;但是,这样的“自然主义”的做法,依我的看法,一般来讲是三部曲:一是老百姓自己开店;二是老百姓出租开店,既省心又挣钱,何乐而不为;三是外来户头泛滥开店;现在有些游客有意见的旅游点,已经是这样的一个摊子了。所以,我去年就守了一年,坚决地不能让居民“自由”开店。明年是否守得住,以后是否守得住,我不知道,至少我能够守一天,我就要坚守一天,能守一年我就守一年。随意开店,这可不是利用旅游资源,而是在破坏旅游资源啊。开一家就是破坏一个建筑:我坚决不搞这样的短期行为。我宁可先让

9、部分老房子空着“没有效益” ,要知道维持住这个资源,就是长期地维持住了旅游点的经济效益。记者:不过有两点,居住在景点内的老百姓毕竟要让他们有点事情做,二是景区内还是要有点商店卖东西的,还有餐馆,游客是要吃饭的。陈向宏:这就要有规划地布置,有的地方松散一点,有的地方集中“点我的乌镇里面就有很幽静的老街,也有集中的卖旅游纪念品的热闹地方,也有分散的饭店等等。在这些商业设施里,我优先地招聘这里画的居民,这比较好地“集中”解决了一大部分人的问题。你不知道啊,我不允许居民自由开店,就曾经有一个居民拿着把菜刀,爬到屋顶上去,要和我拼命。当然,拼命是讲讲的,在全镇人的面前做给我看是真的。但我还是不妥协。后来

10、我的做法,居民们也认可了,挺好的么。还有,我就是不喜欢一个历史街区搞得闹哄哄的。如果说有 5个江南古镇,其他 4 个是热闹的古镇,那我就搞一个幽静的古镇我就相信,有喜欢热闹的,就一定会有人喜欢幽静的。人家趋同,我就存异么。不见得热闹的地方去的人就多,我这里幽静一点的,人来得就少么?记者:上面谈的两点,其实还是一个旅游点办起来的“先期工作” 说到底,这是一个“旅游产出机制”的大问题,涉及的方方画面太多了。我们还是顺着往下说。部分老房子腾出来了,人员安排了,可并不是老房子就“等于”是风景了。陈向宏:说得对。历史街区的房子是风景的一个部分,而更主要的部分是如何保护当地人们的“生活形态” ;而这个生活

11、形态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生活形态这个风景也不是绝对的“依照原样”:这就要看我们怎样来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内涵了。因为风景是分类的,有历史的自然遗产,也有文化遗产。现在国家更注意到厂“非物质遗产” ,比如昆剧。 名人效应当然是自然风景和文化风景的一部分:比如我们乌镇的茅盾故居,还有他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但这不是乌镇的全部从一个景区而言,它还必须反映出这个区域曾经的生存方式。所以,我们就在镇上开办了“百床展览”(记者说,我去看了,非常有内涵)。一百张不同的床,有夫妇结婚的鸳鸯床,有兄弟姊妹的昆仲床,还有各种材质的床;一个人生命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的。这些床当然不全是乌镇的,是从附近的各处收集来的

12、但是这就是农耕年代江南民俗的最详尽表述啊还有蓝印花布,现在已经成为了居室里很好的装饰物件;我们就搞厂一个染坊。还有三白酒。我们利用老建筑,搞成了这些个民俗博物馆,还是很成功的。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也许距离普通游客更近些,只是有的已经近似消失,比如,过去的镇上,有很多茶馆的,茶馆的旁边就是“刨烟”的小店。这刨烟就是卖烟丝:过去老百姓早出来卖菜,茶馆里一坐,顺手就到“隔壁”买点烟丝来,抽早烟。这是非常生动的生活场景。但是随着生活的进化,以后的人们烟丝抽得少了,改抽纸烟了,这刨烟的店就消失了。但是,作为景点你就得有这个东西,给游客们作一种“消费” 。自然,这不能多。总之,建筑是静态的,我们就要用文化来

13、“激活”它。记者:我在西街的外边,看到收集来的很多石料,乌镇的第二期工程也快开始了?陈向宏:对于乌镇的旅游开发,我们有长期的打算。所谓长期,就是非常辩证地、协调地和有特色地开发各个景区。东街是第一期,西街是第二期,资金是 35 亿人民币。在江南古镇 ,有两个特征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我们要在第二期工程里将它体现出来。一是当铺。当铺是什么?当铺是这个地区市场经济发达、资金急需流转的标志,他要用钱,一时没有,他就以典当换得流动资金做生意。二是油坊。油坊是一个地区城镇化程度高低的标记。从过去讲,老百姓吃油多,那就是生活水平高。油坊应运而生。油坊设在镇上,老早老百姓是吃菜油的,他们把自己种的油菜籽收上来

14、,背个几斤到镇上来,如果榨出个 5 斤油来,他自己就拿 4 斤,一斤他就留下来,给这个油坊当工钱。我们在第二期工程里,就要把这两个东西恢复起来。这是江南小镇非常形象生动的生存景象啊。记者:再说了,某个地域农村里节日也是很热闹的。陈向宏:我到日本的北海道去考察,如果从效果突出这一点说,我认为,人家组织的那个节日,要比当地的建筑什么的,给外来游客的印象深刻。我们乌镇也一样,我们镇上就有一个“香市节” ,茅盾的作品里也写到过的,其实那就是个乌镇的狂欢节。这样的节日往往会将这个地域人们的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我们的旅游文化要发扬的一大方面。江南一带的古镇旅游究竟怎么搞,没有一个模式。人家有人家的考虑

15、,我有我的做法。一切要通过实践;不过我总以为,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建筑特性、生存状态的特性和文化的特性,千万不能弄得千人一面,都是一样的,到过一个古镇就等于到过了所有的古镇,那这个历史街区旅游还有什么前途呢?不要我弄一个水乡婚礼,你也到河里面去搞条船“结婚” ,比如南浔,那个镇的特征就是中国民族资本的发源地,他搞这个就行了。记者:做法应该通过实践,不过从管理的角度考虑,似乎应该是有个“法规”什么的,更利于对旅游点做通盘的考虑,以及有依据的制约。陈向宏:这一点对我们来讲实在是太重要了。别看现在的古镇旅游那么多,可就是没有一个相应的法律法规。文物有文物的法律,但对于历史街区就没有相应的规矩我们桐乡已经起草了一个古镇保护条例 ,想经过讨论对一些事情“做个规定” 。否则,很多时候就是靠行政的“手段” ,在社会越来越多元化的情况下,是有问题的。凡事要有个“规矩” 。也是对我们正确做法的一个正式承认么。 记者:问题谈了那么许多,我的观点是,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正确的方针就是要保护这个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而不能去破坏这个资源 、削弱这个资源,甚至消火这个资源。陈向宏:还有,旅游资源是非常脆弱的资源,是碰得重一点就要粉身碎骨的资源。开发旅游吃的是祖宗饭,可我们不要弄得子孙却没有饭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