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数学课堂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已发表)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378978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数学课堂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已发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构建数学课堂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已发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构建数学课堂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已发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构建数学课堂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已发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构建数学课堂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已发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数学课堂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已发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数学课堂和谐平等的师生关构建数学课堂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系【内容提要内容提要】和谐产生美,和谐教育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要求。一个和谐的数学课堂,最重要的标准是学生是否乐意上这堂课,是否乐意参与探索、交流等;二是学生得到了什么?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只有做到学生乐学,能够有所获得,那么一个美好、和谐的课堂才会得以构建。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 新课程标准要求实现“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师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观。也就是要求教师重视在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关键词关键词】 构建 和谐课堂 平等 师生关系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 ,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在很多名人传记里都记载着这样的故事:在自己成长的年代里,是某一位恩师的教诲,甚至他(她)与自己的某一次谈话,更甚至是某一句话拨高了自己理想的火花,激发起自己奋斗的勇气与毅力。那么,如何构建平等、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呢?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总结出: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站在学生的立场

3、,才能真正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什么时候教师与学生的眼光平视了,学校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一、创设平等的数学课堂,保证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创设平等的数学课堂,保证和谐的师生关系1 1、微笑与耐心、微笑与耐心用微笑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信息,学生会受到更大的鼓励。前不久,有位学生给我写过一张小纸条,纸条的内容是:“希望上课时老师能多些微笑”。 这让我记起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有一节课我拿着一张刚考完的数学卷子阴沉着脸走进了教室,因为我认为这一次学生考得非常差,我课堂要求学生去做的,学生没有认真完成,才会考得如此差。我记得整节课,我都是绷着个脸讲课,对学生说的话全是批评的,没有一句是夸奖的。学生在下面也搞得

4、非常紧张,大气都不敢出。一节课下来,我也不知道是怎样讲完的,反正就觉得讲课没有心情。课后,一学生对我说:“你那一节课让我们好害怕。我们还是习惯你微笑着给我们讲课。 ”真是一语道破梦中人。我仔细地回忆那节课,我的态度的确是过火了一点,直接影响了课堂气氛,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随后的下一节课,我在班里向全班同学保证:“以后每节课都尽可能带着微笑进教室,如果老师做不到这点就请同学先提醒老师,然后再让老师进教室。”如此一来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亲切,从而使学生更加相信老师,以最佳的主体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去,给予老师积极主动的反馈。微笑还能帮助学困生克服畏惧心理,一同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这里的微笑还包括教师

5、亲切的笑脸、优美的语言、宽容的眼神、和蔼的举止等等。对待不服管的学生需要教师拿出更多的耐心,付出较大的努力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2、平等与宽容、平等与宽容在课堂中,学生往往会冒出许多出人意料的“高见”,有的和学习内容毫无关系,有的看起来有悖常理,但只要不是故意捣蛋,只要学生是在动脑,教师都要学会倾听。教师如果善于倾听,就会捕捉到学生的灵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位美术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共同称道:有一次,美术老师讲评“画苹果”的作业,发现有位学生画的苹果是方的,教师没有马上斥责学生观察不仔细,态度不端正,而是亲切地询问:“大家画的苹果都是圆圆的,你画的为什么是方的呢?”学生说:“我在家看见爸爸

6、把苹果放在桌子上,一不小心,苹果就滚到地上滚烂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的,就不会掉下来了。”教师听了以后,连声赞许:“你真会动脑筋,希望你早日培育出方形苹果来。”在课堂上,自我表现是学生普遍具有的心理倾向。在我教的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两个特别好自我表现的学生,他们往往在老师还没说完一个问题时就迫不及待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发言有时打扰了课堂的正常教学秩序,是批评制止?还是鼓励表扬?如果不处理好就有可能打击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时, 教师要以平等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再大胆发言。在课堂中,总会有许多状况,令教师始料不及。这时,教师更要用宽容的态度来处理事件,并要善于运用教学的机智。3 3

7、、鼓励与表扬、鼓励与表扬“赞许犹如阳光”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吝惜表扬,教师的一个赞许,一个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要大大的高于你的剖析,你的训斥。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给予的及时表扬:“你真棒!” 、 “你的想法真有创意!” 、“你思考得很有深度,令我赞叹!” 、 “同学们,鼓励他(她)!”等等,都能使学生获得极大的自信,这为创造良好课堂气氛,作好了铺垫。即使学生回答有误,出了错,我也会选择合适的语言鼓励、启发学生,比如:“你说得已经很接近答案了,如果你仔细思考肯定能做出更精确、更出色的回答!”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属性是想得到别人的赞赏。”比尔盖茨的母亲在回

8、答记者的提问时,也曾非常肯定地说:“我能给孩子最大的帮助就是赏识。”因此,对学生要不断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关注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用真诚的激励,浓浓的爱心,激发孩子内在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体态语言,拉近师生距离,融洽师生关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学生成功时,用掌声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拍拍他的肩膀,摸摸他的头,会产生“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二、创设和谐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创设和谐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代在改变,学习的主体也在改变,那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本身也必须与时俱进,而不能只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应注重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去学,这就需要创设良好教学

9、情境。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经常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现数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1、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谐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平台,给学生提供探索和创新的机会。新课标告诉我们,学生获取一种数学结果,远远比不上他获取这个过程重要,应该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的基本方式不应该是“授予” ,而是“引导” ,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给学生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例如,在教学“嵌镶”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许多各种形状的正多边形纸片,在课堂

10、上先与学生一起回忆正多边形的特点,然后分组让学生自己研究探索用同一种或不同种正多边形组合,能得到哪些嵌镶的图案。绝大部分学生很快通过自己的摆、拼、观察、推理得出了正多边形嵌镶的规律,在对他们的方法作出肯定以后,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有了喜悦的表情。这是因为他们体验到了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知识的快乐。2 2、关注学生的数学体验、关注学生的数学体验数学是丰富多彩、生气勃勃、光彩照人的。它绝对不只是简简单单的计算、公式、法则的问题。数学家或数学史的故事,会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谁对圆周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吗?” (学生充满好奇,急切地盼望老

11、师继续讲下去。 )那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早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前,他就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 3.1415926 和 3.1415927 之间,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 (此时,学生惊叹不已,自豪之情自然流露。 )此时此刻,再无需老师多讲,学生已深深地沉醉在骄傲的情感中,这是一种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会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问题的解决会教会学生很多思维方式在和谐的数学课堂里,我们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的体验,让学生不仅爱老师,爱同学,爱数学活动,更爱数学本身。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影响人的艺术,作为数学教师要把

12、握学生心理,关爱,尊重,欣赏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创造和谐的数学课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我们的数学教学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让我们的每一节数学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张桂明. 弘扬师德依法治校 创建文明和谐校园环境 J.科技经济市场 . 2007(3). 2陈军. 创造一个多元的世界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3 .3 郭戈. 树立促进社会和谐的教育理念N.中国教育报. 2006-12-8. 第 1 版.4 杨汉正,侍杏华,王 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0:25,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