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3369913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心理学考试题型:选择题:题,每题分,共分;填空题:题,每题分,共分;判断题:题,每题分,共分;简答题:题,每题分,共分;论述题:题,每题分,共分。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1. 心理学研究内容心理学研究内容 P1-3: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动力含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心理过程含认知、情绪和意志,其中,认知过程含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心理状态: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含能力、气质和性格。2. 心理学流派心理学流派 P4-6:a.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研究无意识现象,通过自由联想和分析梦境等

2、手段,达到治疗目的;b. 行为主义派: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人物斯金纳,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可观测的行为,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S-);c. 认知心理学派:将行为主义学派的S-R 改成了 S-O-R;d.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是马斯洛,后期人物是心理咨询和改革教育家罗杰斯,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了解人,揭示人性的本质, “以人为本”, “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既主张“人化”,反对把人“神化”、 “兽化”、 “病态化”。3. 教育教育对对象和教育活象和教育活动动的特殊性的体的特殊性的体现现 P6:a. 人有区别于其他物质或产品的心理状态,进行因心施教;b. 不同年龄、

3、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征,进行因龄施教;c. 男女学生具有不同的性别特征,进行因性施教;d. 同年级、同年龄、同性别的学生还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有不同的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理想、价值观等,把握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4. 前前苏联苏联教育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维维果茨基果茨基的的“最近最近发发展区展区理理论论” P7:将学生发展水平分为: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其中,可能发展水平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者水平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5. P7-8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了教育心理学的产

4、生;其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6. 教育、学教育、学习习、 、发发展三者关系展三者关系 P9:联系: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教育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区别: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学科侧重研究, “教育”由教育学研究,“学习”由教育心理学研究, “发展”由发展心理学研究;三者主体不同, “教育”主体是教师, “学习”和“发展”主体是学生。 7. P11 教师威信包括职业威信和人格威信,教师威信由个人资历、声望、才能与品德等人格特征所决定。8. 教教师师威信威信对对教育效果的影响以及教育效果的

5、影响以及对对我我们们的启示的启示 P12-13:a. 威信效应: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启示是提高各方面水平与修养;b. 名片效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启示是揣摩学生心理,以投其所好吸引学生,达到教学目的;c. 自己人效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有相似点,启示是要多和学生交流沟通,零距离接受;d. 好感效应:要建立好感,不等于无条件迁就学生。9. 教教师师智力智力 P 14:敏锐观察力、准确记忆力、丰富想象力、优良思维品质、注意分配力。10. 教教师师教学水平教学水平 P17-18:尝试式教学、因循式教学和策略式教学。第二章第二章 学学习习基本理基本理论论1. 学生学学生学习习特点特点 P2

6、7:a. 内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与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不完全相同;b. 形式: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c. 性质: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被动性;d. 领域: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涉及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2. 大学生学大学生学习习基本特点基本特点 P27-28:学习内容特点(两高一实践):a. 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b. 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c. 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学习方式特点(两自一结合):a. 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b. 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c. 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3. 学学习类习类

7、型型 P29: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学习以及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4. 桑代克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尝试错误说 P29:学习律含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5. 巴浦洛夫巴浦洛夫经经典条件反射典条件反射说说 P31:条件反射规律性现象有强化、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化和高级条件反射。6. 布布鲁纳认鲁纳认知知发现说发现说 P34-35:a. 内容: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b. 过程: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c. 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反馈原则;d. 提倡发现学习(发现法好处:提高学习者智慧并发挥其潜力;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机;学会发现的试探法;巩固

8、对知识的记忆);e. 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7. 奥奥苏苏泊泊尔认尔认知接受知接受说说(有意接受学(有意接受学习习) )P36-37:学习方式分类: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亦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学习实质: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而被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其结果一方面使新知识被学习者理解,获得心理意义;另一方面使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增加新内容,建立更广泛联系。有意义学习内部条件:a. 学习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愿望;b.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c. 学习者积极主动使这种具有

9、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最终使学习者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获得心理意义。 教学原则: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8. 建构主建构主义义学学习习理理论论 P41: :知识观: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它不是对现实纯粹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特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解释、假设、它不是绝对的、惟一的答案,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学生观: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生的协作活动对意义建构起重要作用。学习观:a. 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b. 学习过程是双向建构的过程;c. 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

10、变化的两种途径方法(同化:学习者把外界环境中的新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强调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顺应:外部环境变化,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的信息,引发原有认知结构调整,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第三章第三章 学学习动习动机与教育激励机与教育激励1. 学学习动习动机构成机构成 P49: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期待与诱因和外部要求与外部压力。 2. P51 内部内部动动机机: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3. P52 奥奥苏苏伯伯尔尔动动机机类类型型:认知动机、自我提高动机和附属动机(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

11、高内驱力:由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4. 学学习动习动机与学机与学习习效率关系效率关系 P 54-55: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相关:任务易水平高,任务中等水平适中,任务难水平低,故教师应根据学习任务难度的不同,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5. 学学习动习动机理机理论论 P58-62: :动机期望理论:激励力量效价(目标价值)期望值(实现目标可能行)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将个体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 50%的任务是他

12、们最有可能选择的;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机率大约是 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认为,3 维度 6 因素(3 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归因;6 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自我实现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6. 学学习动习动机的激励措施机的激励措施 P63-67: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

13、借分数给学生);利用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团体赛、自我赛);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第四章第四章 知知识识、技能学、技能学习习1. 知知识识学学习过习过程程 P68:学习准备、知识感知、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和知识应用。2. 促促进进大学生知大学生知识识有效感知条件有效感知条件 P71-72: :灵活运用多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在感知实际事物基础上,通过观察实物和标本、实地测量、参观访谈等方式为知识的理解和保持提供感性材料)、模象直观(模象是实

14、际事物的模拟品。又称教具直观。通过图片、模型、幻灯、录像等方式)和言语直观(通过教师书面或口头的描述、比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论述题,结合教学体会加以解释):a. 强度律:感知的事物(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学生清晰的感知到; b. 差异律:感知的对象必须与它的背景之间有所差异,对象从背景中突出来; c. 活动律: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所感知; d. 组合律: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态上相似、颜色上一致,教学内容应力求在时间、空间上组成有意义的或有规律的系统,以便于学生整体知觉; e. 对比律:凡是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它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

15、能使学生对它们差异的感知变得更清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 促促进进大学生大学生有效理解知有效理解知识识条件条件P76: :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称为肯定例证,指包括知识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称为否定例证,指不包括或只包括极少部分知识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 提供丰富的变式(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科学地进行比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区别);启发学生自觉概括。4. 德国心理学家德国心理学家艾艾宾宾浩斯浩斯遗遗忘曲忘曲线线P83:用无意义音节字表作为记忆试验的材料,将学习成诵后相隔时间作为横坐标,以重新学习比初学达到同样记忆水平所节省的时间百分比(记忆保存量)作

16、为纵坐标,将实验数据作图,按顺序用线段连接得到的曲线;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在学习结束的较短时间内,遗忘的速度很快,遗忘的内容也很多;接着,这种下降的趋势就变得较为缓慢,遗忘速度有所减慢,数量有所减少,最后则在很长时间内基本不再变化,遗忘进程简述为先快后慢。启示:遗忘是一种普遍的和自然的现象,对机械学习的材料和具体事实应及时复习,否则遗忘迅速且量大。5. 知知识遗识遗忘原因忘原因 P84:衰退说(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干扰说【遗忘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它无关刺激的干扰而造成的,经典证据是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和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同化说;动机说;提取失败说。6. 促促进进大学生大学生知知识识巩固有效复巩固有效复习习P85:及时复习;复习时间适宜;复习次数适宜与过度记忆法;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多种感官协同参与)。7. 知知识应识应用的基本用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