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命运交响曲鉴赏论文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71KB
约3页
文档ID:43350277
命运交响曲鉴赏论文_第1页
1/3

伟大的杰作 --------贝多芬 c 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赏析(1804-1808) , Op.67(1804-1808) ,Op.67最终他战胜了自己的意志,他没有被不公平的命运所击退,他战胜了自己在这个绝望、 思考、反省、胜利的斗争过程中,贝多芬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喉咙”的口号,他感觉自 己不能屈服于命运,而应该勇于发起挑战! ------摘要贝多芬 c 小调命运交响曲,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 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 《命运》的构思、创作周期是比较漫长的,据文献记载,贝多芬最 早是从 1803 年开始有意写作这部作品的那么这部作品的主旨是什么?贝多芬创作他的意 图又在哪里呢?那是贝多芬被疾病所困之后,所发出的心灵呼唤!好在,最终他战胜了自 己的意志,他没有被不公平的命运所击退,他战胜了自己尔后,重新回到维也纳继续自 己对音乐的追求在这个绝望、思考、反省、胜利的斗争过程中,贝多芬发出了“我要扼 住命运喉咙”的口号,他感觉自己不能屈服于命运,而应该勇于发起挑战! 贝多芬在 1808 年 11 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 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 1798 年所作《c 小调钢琴奏 鸣曲》的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 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 《热情 奏鸣曲》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 《降 E 大调弦乐四重奏》等一系列作品中。

可 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 罗曼·罗兰对《命运》交响曲有过一段出色的描绘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而在这神话般的战 斗中,被砍碎的巨人像洪水前的大蜥蜴那样重又长出肩膀;意志的主题重又投入烈火中冶 炼,在铁砧上锤打,它裂成碎片,伸张着,扩展着…… 不可胜数的主题在这漫无边际的原野上汇成一支大军,无限广阔地扩展开来洪水的 激流汹涌澎湃,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在这浪花中到处涌现出悲歌之岛,犹如丛丛树尖一 般不管这伟大的铁匠如何努力熔接那对立的动机,意志还是未能获得完全的胜利……被 打倒的战士想要爬起,但他再也没有气力;生命的韵律已经中断,似乎已濒陨灭……我们 再也听不到什么(琴弦在静寂中低沉地颤动) ,只有静脉的跳动……突然,命运的呼喊微弱 地透出那晃动的紫色雾幔英雄在号角(法国号)声中从死亡的深渊站起整个乐队跃起 欢迎他,因为这是生命的复活……再现部开始了,胜利将由它来完成 ” 在很多人心目中, 《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 《命运》 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 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

《第五“命运”交响曲》代表了贝多芬的精神、代表了人类永不向自身妥协的精神!大家也许会误解,当时是不是因为贝多芬的耳疾有所改善,他才重新鼓起了生存下去的勇 气?其实并非是这样,从作曲家自己写的许多日记、信件中可以看出,贝多芬的耳聋是逐 渐加重的,其间并非单纯的听力减退,而且还会伴随着严重的杂音干扰,让他苦不堪言 所以贝多芬对自己重拾信心完全是其精神上的胜利,来自于对“命运的挑战” 所以在自己 对生命有了重新认识之后,作曲家企图用一部大型的交响乐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歌颂 这一自我斗争的主题自此《命运交响曲》的主题渐露雏形在介绍上一部作品的时候, 我就提到过, 《命运》的第一乐章是在《第四交响曲》创作以前就已经写好的,后面三个乐 章则是在 1807-1808 年之间完成的第一乐章开头是由三短一长的四个音符构成的短句,即命运的敲门声,这个动机非常简洁, 但它包含了极大的气势,而且悬念极强整个乐章带着动荡感向前发展,是音乐史上人们 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 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 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 的主题一览无遗。

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 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 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 刀弄剑、奋勇拚杀!你可以把主角想象成贝多芬乃至任何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或革命斗争 史实但我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听众而言,主角应该是你自己!那么敌人是谁, 很明了——命运!因为我想,每个人都有面对命运考验的时候主题在重复着,恐怖的声 音依然在回荡,似乎斗争者并没有征服这个强大的“命运对手”!我想很多听众在这里会 感到一丝精神上的疲乏正在这时,第二乐章舒缓的旋律传来了,第二乐章乐曲带有宗教色彩,略带悲凉而坚强 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温柔、起伏宽广而平顺的第一主题,似乎是一位母亲伸出了双手来 抚慰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儿子,也好像是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之后对敌人、对未 来进行交流、思索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是内在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默默力量,好像在 不断的鼓动战士继续前进在经历了第一乐章激烈的挣扎之后,听众们在这里得到了片刻 的休息,好似是一剂疗伤药仿佛赞美诗式的对比主题在管乐声中辉煌地响起,将人们的 心灵照亮。

第三乐章和第一乐章是对比的如果说前面的“命运”是一个历史和现实的遭遇,严峻、 真切,具有压迫感的话,那么这里的“命运”就是鬼鬼祟祟,影影绰绰,颇具幻想性了 第三乐章是快板谐谑曲,但是却听不到任何“幽默、谐谑的成分” 在这里战士重新拿起了 武器,回到了阴云笼罩的战场,音乐的气氛也突然从平和转为阴暗好像战士脚踏着牺牲 者们的血迹在一步一步朝命运之神逼近,不断积累着力量和勇气紧接着,在这虚幻的, 几乎无声的“命运”之中,骤然爆发了第四乐章的胜利欢呼,将人们的卑微和怯懦一扫而 光四个乐章听下来,该抚平的都抚平了,该牵挂的,依旧是人类精神的永久牵挂在此大家可以注意一下, 《命运交响曲》的第三、第四乐章是连续演奏的,从第三乐章最后 一部分那平静、忧郁的缓慢突然跳跃到第四乐章一开始那突如其来、如同山洪暴发一般的 合奏其实这个手法来自于《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从引子转到正题的那一部分正是由于成功写下了《第四》的首乐章,才给《命运》的终曲乐章带来了灵感我想任何 一个听众面对着如此汹涌而来的凯旋之声,心中应该无不感觉激荡——黑暗被打破了、命 运被征服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战士在庆祝自己的胜利、人群在欢唱胜利的颂歌!听众 也可以送一口气,甚至为作品的伟大而感到一丝快慰和激动。

我想这正是为什么几百年来, 有许多人可以从《命运交响曲》中获取力量、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人生挑战的重要原 因!年近 40 岁的贝多芬,在这时候用他那炙热的感情以及独特的个性风范,以其特殊的人生经 历和音乐天赋,为后人留下了这部永远不会过时的经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