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材研究所张大昌老师在线交流部分内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329685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教材研究所张大昌老师在线交流部分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程教材研究所张大昌老师在线交流部分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程教材研究所张大昌老师在线交流部分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程教材研究所张大昌老师在线交流部分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程教材研究所张大昌老师在线交流部分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教材研究所张大昌老师在线交流部分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教材研究所张大昌老师在线交流部分内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教材研究所张大昌老师在线交流部分内容作者:人教网 文章来源:转载第1问问:学物理有什么用?答:这是学生常问的一个问题,有的老师也讲不清楚。“用”有三层意思。一、最低层次,例如,物理对我自己是有用的,因为它使我有了职业,能够养家糊口。对于很多技术人员也是这样。二、较高层次,学了物理能够发展我们的科学技术,报效祖国、造福人类。这样的境界高了一些。三、更高层次,学习物理使们接触了一类重要的人类文化,提高了我们的文化修养,打开了又一个心灵的窗口,能够更好地、更深刻地享受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方面其实是最重要的,有很多话,开会跟大家见面时可以多说一些。第2问问:关于学生的兴趣?答:兴趣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2、重要内容。过去我们说有了兴趣可以更好地学习知识,落实在知识上,现在呢,兴趣本身也是课程目标的一部分,是健康的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不过今天这里要强调的还是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学好。很难想像你能掌握你所憎恶的一种技能。怎样才能保持学生的兴趣?(这里用的是“保持”而不是“培养”,因为人生来就对外界存有浓厚的兴趣。)最重要的不是搞什么“花活”而是让学生学懂学会!所以,尽管教师要研究各种教育思想之类的问题,但最要下功夫的是怎样让学生比较容易地“学懂、学会”。提高兴趣可以有一些技巧,但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你要问问自己,作为物理教师的你,你自己对物理有没有兴趣?它是否只是谋生的一种工具?将来退休了,不再教书

3、了,是不是像学生毕业了一样要把物理书抛到九霄云外去,还是因为时间充裕了,要想一想过去一直没有想明白的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难以通过纸笔考试来检查,但对科学的丰富情感、科学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真的会使你的物理学得更好,这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前提。第3问问:科学探究是不是全新的东西?答: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不同全新的东西。多年以来,大家一直认为带有探究性质的课是好课。我自己在高中时(1960年前后)的物理老师是公认好教师,他在教学中总是引导学生去探究。给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他对我们说,试电笔中为什么要串联一个兆欧级的大电阻?为的是保证通过的电流很小,不伤人。这个事实说明很小的电流就能使氖管发光。但是把氖

4、管直接接到低电压上,它却不亮,这是为什么?老师当时并没有给出答案。后来我们自己找书、商量,有人还做了实验,自己就认识到了气体导电的特点(当时气体导电是教学内容):要高电压击穿才能开始导电,而维持电流只需要很低的电压。这个例子说明,将科学探究引入教学不是新鲜事,过去一直有人在这样做,近年来做的人更多,大家公认这样做是好的,不过没有提“科学探究”这个词。这次课改是时机成熟了,我们的认识也深入了,明确把科学探究放入了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这是一个飞跃!第4问问:科学探究不只是教学方法?答:科学探究有三重意思。第一,它可以指一种教学方法,这点不必多说。第二,它也是一个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要学

5、会怎样进行探究,学会怎样认识新事物,我们强调它在科学方法上的意义。这是新课程与过去的课程的不同之处。第三,科学探究是一种精神,这是要特别注意的。我认为不应该说某节课是探究课,某节不是,因为科学探究并没有一定的模式。课程标准给出了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某个教学过程具有其中的一两个要素,这个教学过程就具有了探究的精神。例如,科学探究的本意是指对未知自然规律的探索,但我们也应该以探索的精神去学习仪器的使用。又如,学习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时,可以这样问学生:“质子带正电,但质子(与中子一起)却能聚在一起构成原子核。根据你的推测,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会想:“对呀,同性相斥,为什么质子与质子能结合在一起?也许

6、还有其他的力使它们吸引在一起?也许”它具备了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的要素,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与论证,所以这就是一个科学探究。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并不神秘!第5问问: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不一定都要做实验?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不一定也不可能都是完整的,所以不一定都要在课上或课下做实验。前面关于强相互作用的教学例子中,人类要认识这个规律是离不开实验的,但学生不必做实验,也部分地参与了这个探究。又如,学过向心力之后,教材中有这样一个思考题:“地球可以看做一个巨大的拱形桥,桥面的半径就是地球半径。地面上有一辆汽车沿着赤道行驶。根据前面的分析,汽车速度越大,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就越小。

7、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速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零?这时驾驶员与座椅之间的压力是多少?他这时可能有什么感觉?”提出问题之后,学生根据以往拱形桥的经验就会想到:“速度越大,越可能离开地面;但半径越大,越不可能离开。地球半径很大,要离开就要非常快”这也是一种猜想与假设。他们甚至还能算出汽车离开地面所需的速度。学生经过自己的研究就能认识第一宇宙速度、失重现象而不是听老师讲给自己的。所以这个例子也是一个科学探究,但学生不需要亲手做实验。这样的认识使我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不那么狭隘,等于给我们的思想松了绑。第6问问:什么是猜想与假设?答:经常听到老师教训学生:不要胡猜;在其他场合也有人说:这还

8、算什么猜想,几乎是板上钉钉的结论(例如前面关于拱形桥的例子)。猜想(假设)与“胡说八道”及“确定的结论”之间有什么区别?“猜想与假设”是根据不充分的事实(要有事实)或不严格的推理(要有推理)而得出的结论!猜想与假设不能没有根据,例如前面关于强相互作用的例子,根据是“同性相斥”;也不能不合逻辑,这个例子是合乎逻辑的。但是,也还有其他可能:存在未知粒子,它与质子的作用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而非质子之间的力使它们不分离,还可能因此,“存在强引力”的结论是不确定,但有根据。所以它是猜想或假设。既然猜想与假设是不确定的,它的不确定性就不会一样。拱形桥例子中的不确定性较小,而强相互作用例子中的不确定性就很大了

9、。第7问问:中学物理教师怎样提高自己?答:有一种说法,认为有了大学本科学历再教中学,在物理内容方面是不成问题的,只需在教育理论方面提高就行了。可是根据我的体会和与教师的接触,中学物理教师需要提高的主要还是在物理学修养方面。这里不是说物理学的内容教错了,而是对科学内容的理解有时十分肤浅,因而也就难以恰当地做教学处理,往往只是照本宣科。在教学生涯中要不停地学习物理学,不只是读一些科普书籍,而且要学真正的物理学,要定量、要算。这样做还有一层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不断地体验、重温和享受学习的过程,保持对未知事物的新鲜感和激动的心情。自己有这方面的体验,才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方面受到熏陶。与教育理论

10、同样重要(如果不是更重要)的是对科学哲学的思考。科学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是科学的方法,科学与人的关系是什么现在很多老师已经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例如,吴加澍的对物理教学的哲学思考、续佩君的文化视角下的高中新课程、都值得仔细阅读。此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关于理查德费曼的一套书也很好,如费曼讲物理入门费曼讲物理相对论物理定律的本质发现的乐趣等,还有施大宁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与艺术,作为中学物理教师都应该读一读。我自己感到这些书对编写新课程高中物理教材时的指导思想有相当大的影响。还要再次强调,要认真学习真正的物理学,定量地思考一些教学以外的物理学问题,否则科学哲学的思考会被架空,成为无本之源

11、。第8问问:张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已教物理20多年,现在我越来越教得没底了,有几个问题想请你帮助解答,1初中物理教材有很多个版本,但我们不知选哪个版本好?2现在的教材看起来内容不多,知识也不算难,可是学生学了过后总适应不了考试,不知是我们这里的升学考试题难了,还是学生没学好?这些出题人只知道出新鲜题,但不知道我国大部分农村学校学生的实际水平。3现在的教材中增加了与现代科技发展相结合的知识,如:信息的传递等,这些知识学生好难理解,究竟对学生有一个什么学习要求,这些知识要纳入升学考试吗?4新教材练习太少,学生参加实践机会又不多,这个矛盾怎么解决?答:1综合来讲,我自然认为人教版的课本

12、最好,不过其他版本都有各自的优点,教学中应该“博采众长”。老师绝对不能只看一本书。过去教学以课本为依据,书上有什么教什么,没有的不教,书上怎么写的就一定要怎样教,其实,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学生以及教师本身的特点来灵活处理教学内容,课本只是一个参考。教学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劳动。2这是因为升学考试比教学内容难。如果大家把教学水平提上去了,升学考试就得更难,要使相当的批学生做不出来,不然怎样“选拔”学生?不要怪出题的人,出新鲜题以难住一批学生,这是他们的职责。3关于现代科技知识,按照人教版的写法,不难理解,不要拔高,知道就行。课程标准对现代科技知识有要求,所以不能把它们排除在升学考试之外,但这里出不了

13、太多、太难的题。4对于课程本身的要求,教材上的练习题已经够了,但为了在升学考试中比别的学生更好,大概就是要比别人多做题。难度、负担等问题就是这样上去的。第9问问:教材的作用?答:要“用教材”而不能“教教材”。那么教材(教科书、课本)的作用是什么?1现在有5种课程标准的教材,都是教育部审定通过的,所以尽管作者的身份不同,但从整体上都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都可以在全国使用,没有国家教材与非国家教材之分。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从编者对内容的处理看到新课程的理念。编者有责任把课程引导到课标的理念上。这方面有很多实例,这里就不举了。2教材应该是教师的好帮手。教学中怎样突出重点?怎样分散难点?怎样让学生通过自

14、己的探究获得真知?编者尽其所能考虑了这些问题,想了一些解决办法。编者力求通过自己的书来帮助教师。教师可以采用其中合适的处理办法,但它们不是必须执行的。3教材能提供许多教学资料。教学中用的图片、历史材料、新科技知识,教材都有一些,教师工作很忙,有了这些,就不必事事自己去找,要充分利用。一句话,教材是为教师服务的,教师不是教材的奴隶。4许多老师问,哪套教材最好?综合地看,我自然认为人教版的教材最好。但是客观地讲,其他几个版本的教材都有各自的优点,教师上课不能只看一套书,要博采众长。另外,用人教版的新教材时最好与现行教材对照,因为我们编写时不会怕人说是“抄袭”而为变而变;凡是变了的,一定是按新课程的

15、理念有所思考的,为什么这样变,老师们想一想就会有收获。第10问问:怎样才能上好课答:有的老师总想问具体的某节课应该怎么上,恐怕很难做出一般性的答复。因为尽管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一个问题怎样讲,要看学生的情况,特别是还要看教师本人的长处与短处。可以说,好课是不能复制的。这里谈的都是原则,但有实例,教学中要根据这些原则,结合这些实例,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我在若干年前刚刚参加教材编写的时候,不知道怎样写,一位同事对我说,你不是会教课,而且还教得不错吗?把你要讲的写出来就行了。这给了我很深的印象。现在就要对大家说,不是不知道怎样讲课吗?当过学生吧?假设你是学生,你认为老师怎样讲你就能明白,你就怎

16、样讲。对学生不要居高临下。大家的思维规律都是类似的。有时候教书时间长了,不学习了,就不知道学习是怎么一回事了,所以教自己要不断地学习。这就要转到关于教师提高的问题了。在与老师们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不是什么课程理念的问题,而是教学基本功的问题。作为教师,千古不变的道理是头脑要清楚、语言要有条理,高一点的要求还有肢体语言等。做到这些并不容易。要有意识地锻炼。练练绕口令等都是有用的。学学表演,也有好处看起来是说远了,其实不远。教师的表演要有感染力。第11问问:张老师,您好!我感觉教材没有最好,追求的最高目标应该是最适合的。现在的教材从全国来说很是混乱,今一个版本,明又换一个,素质教育诞生以后,

17、教材由原来很多例题忽一下子一个也没有了,我现用的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力学、电学的计算例题几乎没有,可是考试的时候又不是人教社出题,就有计算类的题目,学生步骤就写的不全。我感觉教材就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资料,一个学生走路的拐棍,让学生通过看教材就可以明白所学的重点难点,可以有的放矢,教师起到一个帮忙的作用,那里走不通了扶一把,可是现在教材到是简单了,除了大量图片,剩下的就一点精髓,学生看不明白啊!即使都背下来,考试也不会出成绩。所以,教材要从实际出发,大量的事例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匮乏,大量的例题稳固学生格式的标准,大量图片提高学生的兴趣。年少胡言请张老师说一下怎么用我们的教材最有效果。答:1教材多

18、样化是一个进步,因为学校、学生、教师是多样化的。2你大概指的是初中的教材。义务教育有意识地“不以学科为中心”,物理课对计算的要求降低了,所以书上的计算的例题也少了一些。3你所指的问题是教学与考试的矛盾,而且不是校内的考试,是升学考试。这个矛盾反映的问题不是课程内部能够解决的,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在前面已有表达。我们也在努力寻求一个平衡,但要事先就明确,升学考试的难度永远要高于教材、教学的难度,这样的升学考试才有意义。第12问问:张老师您好!想请教一下新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以往大纲中的德育目标有没有区别?如果有,主要是区别在哪几个方面?我想做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方面的课题,是否感

19、应研究下课程与教材改革,我觉得课程与教材的制定要以目标为依据的。答:德育目标肯定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含义更广泛些。过去的教学大纲里德育目标主要是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讲得也比较空泛。现在的提法在课标中有深入的论述,也有落实的途径。第13问问:张老师,您好!您曾经提到新课程的理念有两个:一是强调课程的三维目标;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过去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练”,现在希望“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师生互动”,虽然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什么新的观点,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是碰到了很大的问题。现在在课堂上,我花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多了

20、,与学生互动的时间多了,学生协作的时间多了,相应的让学生练习的时间、做题的时间就很少了。但我常常怀疑这样的做法是否值得,因为在知识的建立上花的时间多了,知识的应用上花的时间就少了,学生课后的作业不会做了!教书也有几年了,我也知道过程和方法对一个学生的重要性。请问张老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新课传授与做好练习之间的关系?谢谢!答:必须考虑教学效率,这不仅是为了应付高考,“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至于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多了,与学生互动的时间多了,学生协作的时间多了”怕是形式产主义的东西在作怪。怎样又提高教学效率、又能让学生经历科学的过程,这正是我们搞第一线教学的同志要研究的。在我看来

21、,极端情况下,教师即使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也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关键是要剖析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角色要转变,由传授知识的圣人变为学生的同学。你当初学习时碰到的障碍极有可能也是学生现在的障碍,要把它展现给学生。教书时间长了,正确的知识在你的头脑中积淀了,至于方法?你就忘了。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真正的、自己过去没学过的物理,不断体会学习的过程与乐趣。一句话,改变学生学习方法的问题根本上是教师提高的问题,不是教学策略的问题。以上看法不知能否得到各位的认同。第14问问:张老师,您好!还有一个问题:现在提倡探究性学习,教材相关的内容也多了,那么还提不提倡学生进行课

22、前预习?通常认为课前预习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但如果课前预习了、知道结果了,课堂上教师再带领学生去探究还有意义吗?为了便于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究,开始时我在教学中是不要求学生去预习的,但后来有少数女生反映上课有时听不懂,后来我改变了要求:如果上课能听懂课就不要预习,如果上课不能听懂就要求课前进行预习,这样可行吗?答:如果学生通过预习就能懂了80%,还要在课上装模作样地“探究”吗?这只能说是形式主义了,害死人。探究的形式多种多样。明确了要学习的问题,通过阅读,进行思维上的一次次尝试,想明白了,这本身就是一种十分好的探究过程,它的心理活动与课堂上伸着脖子静候老师的灌输是完全不一样的。不一定要求学生一定预

23、习,也不要禁止学生预习。顺其自然。有人预习了,有人没预习,怎么办?一个班集体,的确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但更要紧的是教师的驾驭能力,包括驾驭所教知识的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没有一个普适的药方。第15问问:张老师:您好!我是湖北宜昌的王卫,感谢您多次对我们的指导,这次有机会能参加和您的在线交流,我感到很高兴,我们在教学和指导中感到很困惑的是“科学探究”的评价问题,在课堂和学业考试中如何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还请您多加指导!谢!答:科学探究并非完全不能通过纸笔考试来评价,这方面可以参考中国和平出版社的物理套餐,这本书写得很好。但是不得不承认,通过纸笔来评价科学探究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我这里要说的是,

24、如果做个对比实验,一个班用完全灌输式教学,另一个班在教学中尽力体现探究精神,教学进度一样;两三年后按现在的方法考试,后一个班的成绩会更好。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体现探究精神,目的是把物理学好,而不是让学生学了探究之后物理就学得不好了(这样岂不成了笑话)。教材中的探究都是本着这样的精神处理的。以上担心都是把科学探究看成了一种形式。第16问问:张老师,您好!我想问在具体的习题课教学怎样体现科学探究?答:解习题就是一种探究。习题把问题提出来了,思考几种可能的结果,先是定性的分析,做出推测,这是对结果的猜想,然后设法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其中必然包含着尝试和纠错如此反复,这就是探究精神。如果上课来就说,告诉你

25、,这类题应该怎样怎样做,记住了没有?记住了?好,做一个这样的题巩固一下这里就缺少探究精神。第17问问:新课程似乎只适用于大城市?答:不是的。如果只从形式上看也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但实质上,新课程强调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师生互动来主动地学习。可以说,即使是过去的私塾,可以是灌输式的,也可以是与新课程的精神一致的。我小的时候认识一位老先生(如果活着也该100多岁了),现在回想起来,他很留恋他的私塾老师,讨论式的,从来不打手板。班额大,有班额大的办法,关键是教师要剖析自己的思维过程,要回想当时自己学习的时候是怎么思维的,把它展示给学生人的认识过程都是相似的,教师的物理知识水平差,没关系,与学

26、生一起学,教学相长不要在学生面前假装圣人。可能这样学生会学得更好些。第18问问:张老师,您好!有一点是人人不可回避的:教师都是教育制度的奴隶,分分也是教师的命根。新课程的确有很多不适应当今农村现状的地方,比如各科都需要探究,第一次探究不一定成功,那么还有时间来第二次吗,各科要求的探究都完成需要最短的时间之和是多少根本就是个未知数,不过多数老师们现在认为学生的时间是不可能够用的。即使能完成课余的探究,课余的探究时学生的安全由谁负责,又由谁能负得了责,再就是经济问题,其实也给学生变相带来许多得开支,家长根本就不买单。身为农村的教师,我们对新课程真是望洋兴叹,无可奈何啊!答:现在对“科学探究”多在形

27、式上认识。其实科学探究是一种精神,它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现在好像一提科学探究就要摆开架式,摆上好多仪器,遵循僵死的步骤去“探究”。这样当然对客观条件的要求就会很高了。关于探究,请参考我随这个帖子上传的一篇文章,也许会有些启示。顺便说一下,以初中教材为例,新教材虽然有较多的实验探究,但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并没有用什么新的器材,相反,更重视用身边的东西来做实验。如果原来的实验都能做,现在的实验也能做。第19问问:新课程改革最难的是班额太大,这可能是课改的最大的困惑。我希望学生人口高峰期早日度过!要不然,怎样开展科学探究呀?怎样走进学生心灵世界?虽然老师的教学境界很高,责任感很强,但也很难驾驭课堂,老

28、师力不从心! 苏霍姆林斯基也没有带过这么大的班额呀!张老师,也许这不是我们要谈论的话题,但它确实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干扰因素,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谢谢!答:这位网友提出了实施新课程时“班额大”、“评价方式单一”等困难。还可以补充其他的困难,如“实验器材少”、“学生不主动”,等等。正是由于存在这些困难,才需要我们去工作。教师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不同于流水线上的操作员,后者只是按照工艺师设定的程序去操作。别人的、外地的经验、专家的建议,不是要我们去模仿,这些是实例,通过这些实例要体会新课程的理念。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听到谁说新课程的理念不好。既然理念好,我们就要设法在自己的条件下来实现,就像马克思主

29、义来到中国后要以中国的特色来落实。这是我们这一代科学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要有使命感。举例来说,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从教育的角度看科学探究的实质是什么?是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是质疑,是不做思想懒汉。明白了这个实质,班额大有班额大的做法,未必都要课上大家齐动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极端地讲,大班额下教师的独角戏也能体现这样的理念,关键是教师能剖析自己的思维。教书时间长了对知识掌握得好了,但你当时获得知识的感受却淡漠了。其实,你当时走过的弯路极可能是学生也要走的,你当时的疑问极可能也是学生的疑问。你现在板着面孔把标准版本陈述给学生,学生去理解、去记忆,就不如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这就是新

30、课程的理念要研究,不要模仿,要防止形式主义。要抓两头,一头是新课程的实质,另一头是自己的教学实际。在两者的结合上前进一步就是一个科研成果。第20问问:张老师您好,我认为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一直左右并束缚着教师的行动。如有的教师认为,我在这所学校工作了近十年,甚至几十年,而且一直是非常优秀的,也习惯了传统的一套方法,我为什么要改呢?这题海战术、这教师主角,不仅没有影响我的教学成绩,而且还受大多数领导和家长的支持,因我带的班升学率高!如何让老师们思考新课程背景下的行为和策略,如何让他们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努力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把我们鲜活可爱的孩子从题海和苦海中救出来,是当务之急!救老

31、师,救孩子,我们的基础教育就有前途和希望了!我们尽管努力寻找这种途径和办法,但太难了。只要能看到一缕阳光,我们都为此乐此不疲,心旷神怡!张老师,怎样才能让老师们早日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答:似乎不必把新课程的理念与现在的教学观念完全对立起来。我认识几位升学率高的教师(不都是物理的),他们也不赞成题海战术,认为机械操练是教师无能的表现。他们有一套套的原则,我看也是有利于学生学好物理的,只是对解题能力的提高更有效,对其他方面的提高,例如,创造性,作用小一些。我们现在的工作是要在现况之上做出补充,而非推翻现有的东西。要对大家做的事情进行分析,许多教学行为其实对应试也是益的。“一直非常优秀”的教师(包括能创造高升学率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活动的主流一定是与新课程合拍的。要对其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当然,已经有了成就的人要再提高可能比一张白纸更不容易,最难的事是超越自己!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