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学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300589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原微生物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病原微生物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病原微生物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病原微生物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病原微生物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原微生物学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1020092010 学年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学年病原微生物学论文【提名】 细菌性痢疾与中医的联系【摘要】痢疾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兼性菌,所有痢疾杆菌均能产生内毒素 细胞毒素 肠毒 素(外毒素),痢疾杆菌对结肠粘膜上皮细胞有吸附和侵袭作用。临床以发热,腹痛,腹泻, 脓血便,里急后重为特征。本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 17 岁儿童为多见,夏秋季最易 发病。本病属中医“痢疾”范畴,又称“滞下” “肠澼” 。 分为湿热蕴结型,疫毒壅盛型,热毒内闭型,脾肾阳虚型,阴血亏虚型五种类型。【关键词】细菌性痢疾 中医辨证分型 中药治疗 针灸疗法【引言】 痢疾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属肠菌科。是由日本细菌

2、学家志贺洁(1870 1957)首先发现,故名。根据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可分为四个群:A 痢疾志贺菌 B 福氏 志贺菌 C 鲍氏志贺菌 D 宋内志贺菌 。A 群致病力最强,D 群最弱。病原菌由口进入,在结 肠壁中繁殖,引起结肠壁炎症,溃疡与出血。病愈后免疫时期仅几个月。【正文】 细菌性痢疾的中医辨证论治病因病理外感时邪疫毒,侵入肠胃,湿热郁蒸,腑气壅阻,气血阻滞,结化为脓血,常见湿热 痢、疫毒痢,若素有寒湿壅塞肠中,肠中气机受阻,使气滞血瘀,而成寒湿痢;由于饮食 不节,或食不洁之物,湿热内郁不清,又易伤及阴血,而成虚热痢;迁延日久,脾气虚弱, 或阳气虚惫,则发展的虚寒痢。 辩证分型 1.湿热痢

3、症状: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赤白,小溲短赤,苔薄黄,脉滑数。证候分析:湿热之邪内蕴肠胃,影响气机升降,故腹痛不适。湿热蕴滞肠胃,蒸腐气 血,热迫于下,故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热灼津液,故小搜短赤。苔薄黄,脉滑数为湿热 内蕴、灼伤津液之象。2.疫毒痢症状:发热急骤,高热,烦躁,神昏,反复惊厥,痢下脓血,气味腥臭,青 苔黄,脉细数。证候分析:湿热疫毒内伏肠胃,熏蒸肌肤,而见高热。疫毒化火,内陷厥阴,蒙闭心 包,则烦躁神昏。热扰肝经,肝风内动,则四肢抽搐。3.寒湿痢症状: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里急后重,纳呆,神疲乏力,苔白腻,脉 濡。证候分析:寒湿积肠,阻碍气机,则痢下赤白粘冻,里急后重。脾

4、虚则神疲乏力。苔 白腻,脉濡均为寒湿之象。4.虚热痢症状:痢下赤白脓血,食少形瘦,心烦口干,午后低热,口腔糜烂,看质红绛,舌苔光,脉细数。证候分析:湿热蕴阻日久,伤及阴血,阴不制阳,虚火上炎,故心烦口干,低热 口糜。舌红绛,苔光,脉细数,均为伤及阴分之象。5.虚寒痢症状:下痢稀薄,带有白沫,甚者滑脱不禁,腹部隐痛,面色(白光)白,食 少,神萎,四肢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候分析:脾胃虚弱,阳气不足,固摄无权,故有痢下滑脱不禁,神萎,四肢不温等 症。细菌性痢疾的中医治则中药治疗1.湿热痢治则:清热解毒,化湿和中。主方:葛根芩连汤加减。加减:腹痛,里急后重,加香附 10 克、生大黄 6 克

5、(后下);发热烦渴,加马齿觅 30 克,银花 10 克;恶心呕吐,加工枢丹 0.9 克(吞服)。主方分析:本方用于表里俱热,以湿热为主所致的湿热痢。方中葛根发表解肌,升阳 止泻,黄芩、黄连清热燥湿,甘草解毒和中。处方举例:葛根 10 克 黄芩 10 克 黄连 3 克 黄柏 10 克 香附 10 克 马齿苋 30 克 银花 10 克 地榆 10 克 赤芍 10 克 甘草 6 克。2.疫毒痢治则:清热凉血解毒。主方:白头翁汤加减。加减:昏迷惊厥,加钩藤 10 克(后下),水牛角 30 克(先煎),安宫牛黄九 1 粒 (吞服);无泄痢出现,加玄明粉 10 克(冲);壮热不退,加寒水石 15 克、紫雪

6、丹 1.5 克(吞服)。主方分析:本方重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秦皮清 热燥湿,收涩止痢;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处方举例:白头翁 10 克 黄柏 10 克 黄连 3 克 秦皮 10 克 水牛角 30 克(先煎)钩藤 10 克 (后下)赤芍 10 克 丹皮 10 克 生大黄 10 克(后下)甘草 6 克 安宫牛黄龙 1 粒(吞服)3.寒湿痢治则:温中散寒化湿。主方:胃芩汤加减。加减:纳呆食少,加谷麦芽各 10 克、焦山楂 10 克、焦六曲 10 克;恶心呕吐,加姜半 夏 10 克、陈皮 6 克。主方分析:方用胃苓汤温中散寒,健脾化湿。胃苓汤为五苓散合平胃散而成

7、,五苓散 通阳利水,平胃散燥湿健脾。处方举例:苍术 10 克 厚朴 10 克 陈皮 6 克 白术 10 克 桂枝 6 克 茯苓 10 克 白芍 10 克煨木香 6 克 炮姜 6 克 甘草 6 克4.虚热痢治则:养阴清热,凉血收涩。主方:驻车九加减。加减:口渴少尿,加麦冬 10 克、石斛 10 克;肛门灼热,加黄柏 10 克、秦皮 10 克。主方分析:本方为清肠热,养阴血,止泻痢的方剂。方中黄连清热解毒治痢,当归、 阿胶养阴和血,炮姜温中止血。处方举例:黄连 3 克 当归 10 克 白芍 10 克 阿胶 10 克(烊冲)黄柏 10 克 乌梅 10 克 山药 10 克扁豆 10 克 石斛 10 克

8、 甘草 6 克5.虚寒痢治则:温补脾胃,收涩固脱。主方:真人养脏汤加减。加减:浮肿,加附子 10 克(先煎)、冬瓜皮 10 克;纳呆,加山楂 10 克、神曲 10 克。主方分析:本方为补虚温中,涩肠固脱的方剂。方中人参、白术甘温益气,健脾补中;肉豆蔻、肉桂温肾暖脾,散寒止泻;罂粟壳、 河子涩肠止泻;当归、白芍养血和阴;木香调畅气机;甘草和中健脾。处方举例:河子 10 克 白术 10 克 党参 10 克 肉豆蔻 10 克 当归 10 克 肉桂 6 克(后下)白 芍 10 克木香 6 克 赤石脂 10 克 甘草 6 克 中成药 1.香连丸 每日 3 次,每次 3 克口服。2.抗炎灵片 每日 4 次

9、,每次 3 片口服。 简便方1.黄柏 10 克,白芍 10 克,木香 3 克,水煎服,每日 l 剂。 2.鲜马齿苋 30 克,或鲜凤尾草 30 克,水煎服。 验方单方:1. 冬青叶方:新鲜冬青叶 1000 克,水煎至 500 毫升,每日 3 次,每次 2030 毫 升。适用于急性菌痢。2. 香参丸:苦参 1000 克,广木香 600 克,生甘草 150 克,研成细末,水泛为丸,日 服 3 次,每次 6.5 克。适用于血痢、热痢。3. 苍耳草煎:取新鲜苍耳草全株 2030 克,捣碎,水煎服。适用于红白痢疾。4. 生萝卜汁 3 杯,生老姜汁半杯,生蜂蜜 1 杯,陈细茶 6 克(水浓煎 1 杯),诸

10、药和匀 后,即可慢慢服用。适用于噤口痢。5. 西洋参(另煎冲)、石斛各 3 克,炒白术、白芍各 4.5 克,炙甘草 2.4 克,怀山药、 麦冬、茯苓、扁豆各 9 克,水煎服。适用于湿蒸热壅,气机失调,纳谷不化,痢下五色, 且兼体虚气弱,形体消瘦,气短,舌红,脉沉微数。 6. 萝卜汁 2 酒杯,米汁半酒杯,生 蜜 1 酒杯,浓茶 1 杯,和匀温服。适用于赤痢。7. 隔年冬萝卜叶 15 克,仙人掌花(捣细)10 克,蜂蜜 6 克,调服。适用于赤痢。8. 白鸭子血 1 小杯,酒适量,鸭血用滚酒冲服。适用于白痢如鱼冻色。9. 蚕豆花 6 克(阴干),沙糖 3 克,煎汤服,1 日 3 次。适用于久痢。1

11、0. 鸦胆子 49 粒,椿白皮 10 克,先将鸦胆子打破去壳,用其仁分装 7 个大号胶囊内, 或用 7 个桂圆肉包裹,用椿根白皮煎水送下,吞服。适用于休息痢。外治法:1. 白头翁、苦参、银花、黄柏、滑石各 60 克,加水浓煎成 200 毫升,先给患者 作清洁灌肠,每日 1 次,连续 3 天。适用于湿热痢、疫毒痢。2. 淫羊藿 15 克,附子、乌药、刺猬皮、降香各 10 克,煨肉蔻 15 克,五倍子、石榴 皮各 10 克,加水浓煎 200 毫升,先给患者做清洁灌肠,每日 1 次,连续 3 天。适用于虚寒 痢、休息痢。3. 黄芪、防风、枳壳各 50 克,清水煎汤,将药汁倒入盆内,先熏后洗肛门,每日

12、 1 次,连续 35 天。适用于虚寒痢。4. 牙皂 6 克,细辛 27 克,大葱 100 克,田螺 2 个,神曲 12 克,将牙皂、细辛、神曲 烘干,研为细末,再和大葱、田螺肉共捣成膏,用药膏适量,纱布包裹,压成饼状,敷神 阙穴,胶布固定,药干即换。适用于噤口痢。 5. 吴萸 20 克,研为细末,过筛,醋调成膏, 敷神阙和双涌泉穴,每日 1 次。适用于疫毒痢、湿热痢。注意事项1.隔离、治疗患者和带菌者。凡接触者应观察 7 天。托幼机构患儿用药 57 天,停药 3 天,再作大使培养,连续 3 次阴性,方可入托。2.供给足够的水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3.疫毒痢应及时进行抢救,并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

13、化针灸疗法:1. 湿热痢:取穴:合谷 LI4,上巨虚 ST37,天枢 ST25,内庭 ST44,曲池 LI11。热邪偏盛配大椎 GV14,湿邪偏盛配阴陵泉 SP9,兼卫表证者配风池 GB20。毫针刺,用泻法。2. 寒湿痢:取穴:天枢 ST25,气海 CV6,足三里 ST36,阴陵泉 SP9。胃脘痞闷配中脘 CV12,内关 PC6。毫针刺,补泻兼施。3. 疫毒痢:取穴:尺泽 LU5,委中 BL40,内庭 ST44,合谷 LI4,天枢 ST25,上巨虚 ST37,十二井。神昏配人中 GV26,劳宫 PC8,虚脱配关元 CV4,神阙 CV8,口噤不开配颊车 ST6,痰浊 上涌配丰隆 ST40。毫针刺

14、,用泻法。4. 阴虚痢:取穴:间使 PC5,太溪 KI3,天枢 ST25。心烦不寐配神门 HT9,后重者配白环俞 BL30。毫针刺,太溪用补法,间使用泻法,天枢用平补平泻。5. 虚寒痢:取穴:脾俞 BL20,肾俞 BL23,关元 CV4,天枢 ST25,足三里 ST36。滑泄脱肛配长强 GV1,百会 GV20。毫针刺,脾俞、肾俞、关元用补法,针后可加灸;天枢、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6. 休息痢:取穴:足三里 ST36,关元 CV4,天枢 ST25,大肠俞 BL25。湿热明显配曲池 LI11,寒湿明显配阴陵泉 SP9。毫针刺,足三里、关元用补法;天枢、大肠俞用平补平泻。耳穴疗法:取穴:大肠、小肠、直肠下段。口噤不能进食者配贲门。用毫针行强刺激,每日 1-2 次,连续 3-7 天。电针疗法:取穴:足三里 ST36,三焦俞 BL22,天枢 ST25。针刺得气后,用电针机通电 3040 分钟,每日 12 次。上肢与腹背诸穴采用抑制作用 较强的脉冲电源,下肢穴位采用具有兴奋作用的感应电源。灸法:取穴:足三里 ST36、天枢 ST25,上巨虚 ST37。热甚配曲池 LI11,寒甚配关元 CV4,湿重配阴陵泉 SP9,阴虚加照海 KI6,里急后重加 中膂俞 BL29。用艾条灸,每穴灸 5-10 壮,每日 2-3 次。【参考文献】 相关中医药网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