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文本文档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295819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汉语文本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古汉语文本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古汉语文本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古汉语文本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古汉语文本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汉语文本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语文本文档(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汉语文本文档古汉语文本文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09-2010 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古代汉语(1) 试题2010 年 1 月一、填空(18 分)1.六书是分析汉字形义关系的基本理论,其具体的名称是_、_、_、_、_、_。2.古今汉语的词义差异可以从_、_、_、三个方面来考察。在词义范围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方面 。3.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的主要区别_、_。4.通假字和假借字的主要区别是_、_。5.从语音形式看,古代汉语以_为主,_ 居少数。二、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10 分)1.入幄中闻酒臭而还。2.射其右,毙于车中。3.星队木鸣,国人皆恐。4.齐国虽

2、褊小,吾何爱一牛?5.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三、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 还是假借义(10 分)1.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2.此小大之辩也。3.故不能推车而及。4.天行有常。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四、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在句中的意义(10 分)1.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2.魏文侯燕饮。3.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4.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5.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五、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其意义(12 分)1.从左右,皆肘之。2.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

3、之幼,天下可运于掌。4.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5.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六、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属于哪种类型(10 分)1.日月逝矣,岁不我与。2.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3.臣实不才,又谁敢怨?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5.无乃尔是过与?七、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30 分)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倾,复

4、弹其剑铗,歌日:“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曰:“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2. 初 ,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参考答案2010 年 1 月一、填空(18 分)1. 每项 1 分,共 6 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 每项 1 分,共 6 分。词义程度、词义范围、词的感情色彩。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3. 2 分。词 类 活 用是临时改变词性,偶然用为别的词;词的兼类是词

5、固有的用法。(意思对了即可给分)。4.2 分。通假字是本有其字;假借字是本无其字。意思对了即可给分。5. 2 分 。单音词。复音词。二、每字 2 分(句中的意义和今义)各 1 分.共 10 分。1. 臭:气味;不好的气味。2. 毙:倒下;死亡。3. 国:国都;国家。4. 爱:吝惜;爱。5. 池:护城河;池塘。三、每字 2 分,说明句中义与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各 1 分,共 10 分。1.挖掘;假借义。2.不同;假借义。3. 追赶上;本义。4. 运行;引申义。5. 尖端;引申义。四、指出通假字和说明在句中的意义各 1 分,共 10 分。1. 减;收藏。2. 燕;宴会。3. 辩;分

6、辨。4. 蚤;早 。5. 错;放弃。1.肘;用肘撞。2.惊;使受到惊吓。3.老(1);尊敬。幼(1);疼爱。4.大;认为伟大。5.贱;认为低贱。六、指出前置宾语和说明属于哪种类型各 1 分,共 10 分。1. 我。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2. 是。 用“之”复指前置宾语。3. 谁。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4. 之。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5. 尔。 用“是”复指前置宾语。七、第一段共 10 个给分句,每句 1 分,意思对了即可给分;重点词10 个,每个 1 分;第二段共 5 个给分句 ,每句 1 分,意思对了即可给分;重点词 5 个,每个 1 分;译文中的错别字酌情扣分。 共 30 分。原文 1:

7、(1)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2)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3)左右以告。(4)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5)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6)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车客。 ”(7)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倾,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8)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9)孟尝君问曰:“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 (10)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参考译文:(1) 孟尝君手下的人因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拿粗劣的食物给他吃。 (2)过了不

8、久,冯谖靠着柱子弹他的剑,唱道:“长铗啊,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 (3)手下的人把这事告诉孟尝君。 (4)孟尝君说:“给他鱼吃,照门下鱼客一般对待。 ”(5)又过了不久,冯谖又弹他的佩剑,唱道:“长铗啊,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 (6)孟尝君手下的人都笑话他,又把这事告诉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准备车马,照门下有车坐的人一般对待。 ” (7)于是冯谖坐着他的车,举着他的剑,访问他的朋友说:“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对待。 ”此后不久,又弹他的佩剑,唱道:“长铗啊,咱们回去吧!没有用来养家的东西!(8)孟尝君手下的人都厌恶他,认为他贪心并且不知足。(9)孟尝君问道:“冯公有亲人吗?”手下的人回答说

9、:“有老母亲。 ”(10)孟尝君就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的用的,不让他母亲缺乏生活用品。于是冯谖就不再唱了。原 文 2:(1)初,宣子 田于首山,舍于翳桑,(2)见灵辄饿,问其病。(3)曰:“不食三日矣。 (4)食之,舍其半。问之,(5)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参考译文:(1) 当初,宣子到首山打猎,住在翳桑, (2)看见灵辄饿得要死,问他有什么病。(3)灵辄回答说:“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4)给他食物吃,灵辄留下食物的一半。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5)灵辄回答说:“做奴仆已经三年了,不知道母亲还在不在世上。现在离母亲近了,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母亲吃。 ”第一题:填空

10、1.1教材认为说文解字所说的“六书”中的 “象形” 、 “会意”等属于造字法,假借、转注是属于_用字_法。2.2许慎给六书下的定义中, “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 ”说的是_指事_ 字,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指的是_会意_字。3.3 说文解字解释“術”的本义是“邑中道路” ,从造字方法来看这个字表示意义的是_行_ ,表示读音的是_术_ ,这说明“術”是一个_形声_字。4.4.许慎给六书下的定义中,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指的是_假借_字。5.5. “画成其物,随体诘曲,日月是也。 ”是许慎对六书中_象形_字的解释。6.6.汉字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中以_音同或音近_字代替本字的

11、用字现象,而且指的是_上古音_音。7.7.用字通假与六书假借相比较,用字通假的特点是_本有其字_,六书假借的特点是_本无其字_。8.8.在先秦古籍中“是”的词性一般是_代词或指示代词_。9.9.“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的“奉”是_俸_的古字, “宰夫胹熊蹯不孰的 “孰”是_熟_ 的古字。10.10. “外连衡而斗诸侯” ,句中用作使动的词是_斗 _。11.1日 象形12.2采 会意13.3刃 指事14.4河 形声15.5马 象形16.6解 会意17.7益 会意18.8甘 指事19.9木 象形20.10问 形声第 2 题、判断汉字的:A 本义、B 引申义、C 假借义1.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城A. B. C.参考答案: 1A城墙 B城墙 C本义 2.2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夜涉。益A. B. C.参考答案: 2A水漫出来 B涨水 C引申义 3.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莫A. B . C.参考答案: 3A日落、黄昏时候,暮的本字 B没有谁 C假借义 4.4故不能推车而及。及A. B. C.参考答案: 4A追赶上 B追赶上(被追赶上) C本义 5.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A. B. C.参考答案: 5A丝断 B横渡 C引申义 6.6宰夫胹熊蹯不孰。孰A. B. C.参考答案: 6A熟(熟的本字) B熟 C本义 7.7 (冯谖)驱而之薛。之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