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自考】2014自考本科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老师划重点(押题资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3194551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6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自考】2014自考本科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老师划重点(押题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自考】2014自考本科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老师划重点(押题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自考】2014自考本科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老师划重点(押题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自考】2014自考本科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老师划重点(押题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自考】2014自考本科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老师划重点(押题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自考】2014自考本科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老师划重点(押题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自考】2014自考本科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老师划重点(押题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部矛盾尖锐化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 度和资产阶级统治斗争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伟大任务 时代需要本身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2.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 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明为代表的近代科学新成就 思想理论来源 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 3.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哲学过程中,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采取的

2、态度是批判地继承(吸收唯物主义) 。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科学前提: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转化定律 与生物进化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巨大影响。 理论来源: a、德国古典哲学 b、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c、英国古典经 济学 d、19 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主义 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6.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7.树立科学人生观的意义:科学的人生理想对现实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理想是人生 前进的灯塔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理想是人生是精神支柱 8.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树立正确的

3、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工具。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工人马克思主义修养。 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章 1 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的基本形态,说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 答:唯物主义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 C、现代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观点:A、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B、哲学上认识论的问题分为:a、可知论 b、不可知论 唯心主义形态: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现

4、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4.什么是一元论、二元论,在世界统一问题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有何不同? 一元论:指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观点。承认世界统一 二元论:指认为世界有两个独立的本原(物质和精神)的哲学观点否认世界统一 在统一问题上,一元论有两种: 1)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统一于精神 2)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5.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机械性:用机械、力学解释一切 不彻底性:不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去 形而上学性:不把事

5、物理解为运动发展的 直观性:缺乏实践 6.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答: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是标准客观实在的哲 学范畴) 意义 它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7.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离不开物质 8.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指出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运动观的错误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和运

6、动不可分 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物质无一不是处在运动中 2)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主体,一切运动的 都是物质的运动 3)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形而上学主张没有运动 的物质,唯心主义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9.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含义及二者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相对静止:一、一个事物对于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二、事物的质没 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物质相对稳定。 二者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 绝对运动,静止是

7、运动的特殊状态 10.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12.时间是物质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13.时间的特点:一维性(不可逆性)如:时光不可倒流 机不可失 失不再来 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关系:物质运动离不开时空,时空离不开物质的运动。 试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论述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 义?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在无限持续的时间、无限延伸的空间中,按照固有的 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世界的事物尽管纷繁复杂,但都在物质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辩 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切

8、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 学依据。 第一、因为物质是本原,所以必须从实际,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 第二、因为物质是运动的,所以必须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而不能固步自封,僵化不 变; 第三、因为运动是有规律的,所以必须注重规律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而不能违背规 律,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把社会主义建设搞好。 在实际工作中的一切主观主义都是错误的;教条主义者只从书本出发,而不从实际出 发是错误的,应该加以反对;经验主义者只从个人狭隘的经验出发,而不从实际的经 验出发,也是错误的,都是必须加以反对的。 14.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15.实践的基本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

9、社会历史性 16.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试验 1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18.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和发展的关系:联系构成了发展(运动、变化) ;发展(运动、变化)体现了联系。 19.唯物辩证法:事物有联系,有区别。 形而上学:有区别无联系。 相对主义:有联系无区别。 20.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如:旧中国的覆灭和新中国的诞生) 21.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23.论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分歧,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 答:一、对立表现在:

10、 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唯物联系 形而上学孤立) 发展变化和静止不变的观点(唯物发展变化 形而上学不变的观点) 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二、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24.对立统一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A.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 1)两者相互区别:两者是每一个矛盾的两个相反的基本属性。 2)两者相互联系: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离不开 同一性,没有脱离同一性的纯粹的斗争性。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质转化为量:质变巩固、体现量变的成 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11、。 B.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量转化为质: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趋势和道路 C.肯定和否定的关系: 1)肯定之中包含着否定,一定意义上的肯定是否定。 2)否定之中包含着肯定,一定意义上的否定式肯定。 25.简述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政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他们的钥匙 矛盾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是事物发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和斗争焦点 26.(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辨证关

12、系 答:矛盾对立和统一的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包含两方面的的含义。 1)矛盾双方互相依存 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 位是不同的,矛盾的统一性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2)矛盾的同一性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 3)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 27.(04 年论述)内因和外因含义及

13、其意义,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意义。 1)内因:指事物的内部矛盾 2)外因:指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和根据 B.外因是事物变化的作用 C.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试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争取外援结合起来的正确性。 答: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指事物的外部矛盾;因和外 因的辩证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 起作用。 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独

14、立自主、自力更 生为主,对外开放、争取外援为辅结合起来的哲学原理。因为内因是根据,所以必须 坚持独立自主为主;因为外因是条件,所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争取外援为辅;因 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必须把独立自主和争取外援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2 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在内因和外因关系问题上的形而上学观点是错误的。 外因论只讲外因。不讲内因, 在实际工作中是盲目引进的错误;只讲内因,不讲外因,在实际工作中是盲目排外的 错误,都是应该加以反对的。 28.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体现共性。 2)共性统摄个性,共性离不开个性。 29.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是

15、矛盾问题的精髓。 30.简述 度的含义及其意义 度:指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 把握度的意义: 1)在认识上,只要把握了度,注意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认识事物的质。2)在实 践上:只有把握了度,才能提出知道时间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 或“不及” 。 3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对立统一 对立(因就是因、果就是果) 统一 原因和结果 A、相互依存 B、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C、相互作用 32.(常考 单选)一果多因:多种原因影响下。造成一种结果。 33.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辨证统一的,把二者割裂开来,就会导致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或 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一切必然,否定偶然。 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一切纯粹偶然,否定必然。 34.说明本质和现象辨证关系原理,以及认识这原理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指导(考 3 次论 述 2 次简答重点题) 答:一、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一)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表现在: 1.现象是事物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暴露于事物外部,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 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藏于事物内部,是不能感知的,只要通过理性思维才 能把握。 2.现象是个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