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晃游者舒国治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3155893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4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的晃游者舒国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的晃游者舒国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的晃游者舒国治(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源 本版编辑院钟华 校对院么辰圆园10年10月14日星期四 Tel:010-82619191转8168 E-mail:精神生活张枣的诗 , 张枣著, 人民 文学出版社 2010 年 7 月出版, 定价: 20.00 元本报记者 钟华而如今, 在北京常常能看到年 轻的上班族捧着已成为台湾最有 名气的旅行文学作家舒国治的 流 浪集 在拥挤的地铁里阅读。 他们, 有一天也会挣脱藩篱, 向流浪的路 上走去吗? 尽管之前已经看到过舒国治 的照片, 当记者在北京今日美术馆 见到他时, 还是有些惊异, 一身休 闲打扮的他, 瘦瘦高高, 清癯却显 得十分有活力, 坐椅旁边放着一个 黑色的双肩包。这样的背包,

2、 早已 成为这个城市晃游者最为典型的 标志了。关于流浪著名作家朱天文说:“如果只 读一本舒国治,就是这本流浪 集 。 ” 大约是因为这部 流浪集 将 “流浪文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 次, 尤其是书点题的一篇 流浪的 艺术 , 将 “流浪” 上升为一种生活 哲学,一种独特和让人艳羡的态 度。 “当你什么工作皆不想做, 或人 生每一桩事皆有极大的不情愿, 在 这时刻, 你毋宁去流浪。去千山万 水的熬时度日,耗空你的身心, 粗 砺你的知觉, 直到你能自发地甘愿 地回抵原先的枯燥岗位做你身前 之事。 ” 流浪, 成为了困于都市的人 们心向往之的事情。 1983 年, 舒国治的小说 村人 遇难记 赢得台

3、湾文坛瞩目, 一片 大好前程正在眼前的时候, 他毅然放弃这一切, 流浪美国。7 年里, 从 一个小镇到另一个小镇, 每到一处 打点零工, 攒点小钱, 然后再上路。 从美国回到台湾后,没有职 业, 至今租房。在台北一个没有冷 气和电视的房子里, 他怡然自得地 一边和朋友在高档餐厅喝昂贵的 葡萄酒, 一边过着被大多都市人认 为 “赤贫” 的日子。 有人将舒国治奉为掀起都市 流浪运动的革命者, 他自己却不这 么认为:“我从来没有办法在真正 的生活上做什么革命。 我们那个时 候没有什么赚钱的机会, 也没有什 么投机的行业, 不是做什么事情都 能使自己赚钱安身立命的。 我觉得如果 20 岁出头的时候,找

4、一份工 作, 贷款买一套房子, 把每个月的 钱省下来付贷款。 那么你们的年轻 岁月, 那种摇摇晃晃, 像阳光灿烂 的日子里的那种轻浮岁月就完全 丢失了。” 而那时候, 他发现很多外国人 喜欢到处玩, 露营, 到海滩边上晒 太阳。被这种生活方式所吸引的 他, 也想试试过这样的生活。他将 自己归为“时代的产物” :“上世纪 80 年代会让有些人觉得,省一点, 就可以自己不用去特别忙地赚钱, 还能过, 还可以晚一点再去顾虑怎 么去赚到钱。” 谈到 流浪集 , 他说:“用流浪 这个词来说明我那一段生活状态, 然后把我知道的一些流浪的状态 写出来, 集成这个集子。” 那么, 如 今的年轻人, 是否能把

5、流浪集 当 成他们的流浪指导书呢?舒国治 说:“假如也想像我这样, 可能他们 有些难度。 可能很多人会要先去追 逐财富, 然后才去享受。 但是, 我觉 得,这个社会的诱惑会有很多, 看 你挑哪一个。”关于文字“能够走路, 是世上最美之事。 何处皆能去得, 何样景致皆能明晰 见得。当心中有些微烦闷, 腹中有 少许不化, 放步走走, 十分钟, 二十 分钟, 便渐有些抛去。若再往下而 走, 愈走愈到了另一境地, 终至不 唯心中烦闷已除, 甚连美景一一奔 来眼帘。” 这是舒国治在谈走路。而关于看似平常的喝茶、 睡 觉, 乃至烧饼豆浆, 他亦能谈出雅 趣来。读者喜欢他的书, 除了艳羡 向往这种生活状态,

6、 对他文字的喜 爱, 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他对文字的驾驭来源于早年 受到过的很规范的古典文化教育, “很优质的文字熏陶,就像音乐的 熏陶, 人格的熏陶一样, 类似太极 拳的这种老拳家,随着岁月的增 长, 增加对宇宙和人生的体悟。” 怎么恰如其分地运用中文? 怎 么讲事情让读者更容易接受? “我 只是想怎么把它讲得让人读着很 轻松, 很舒服。有的人是要读者拜 服于他的学问, 有的人是要拜服于 他的风趣,我都不全然是要这样, 我只是要讲我的人生体会, 像看风 景和游玩一样。社会、 世道要当风 景来看、 玩, 你在这里停留, 在这里 耗用着时间,在这边里发掘趣味, 这些都是玩。” 舒国治说。 从

7、 20 多岁开始流浪,人生不 同阶段累积出的痕迹表现在文字 中, 而愈发老道醇厚。他说:“我写 的很多都是我 20 多岁就有兴趣但 现在并没因年龄的增长而不能再 写的东西。 我不是要写年轻体的东 西,有些题材年轻人未必能写, 比 如写睡觉,年轻人可能很同意, 但 是可能我想, 就是要老一些才能写 出这些思考来。”关于家50多岁的舒国治常常自嘲说, 老了, 已经不太走得动了。 他现在将生活的大多数时间放在了台北。 但即使在台北, 他也常常在行 走中。 每天, 到中午时间, 舒国治会 出门在外面吃午饭。 而一个礼拜中 必须要干活的一两个下午, 他就会 在饭后回家花大概两个小时写作, 然后在趁着黄昏

8、以前再出去外头 晃晃。 这时, 正好外边也不再炎热, 还能够看到落日的那种金黄颜色。 而那些不需要干活的下午, 他 午饭吃完后会在附近几个店家串 门, 喝两杯茶, 讲讲话, 再回家工 作。多年来的流浪生活, 使饭馆成 为了他的厨房, 而他对饭馆的定义 则是一贯的舒式幽默:“总会有很 多不靠谱的菜搭配几个靠谱的菜 成为一个饭馆。” 晚饭他常常要接待客人, 或者 是很多很熟的朋友聚在一起吃饭。 大家常常对生老病死的事情探讨 得最熟练, 谁讲身体不好, 那你应 该找哪个大夫,去哪里检查身体, 如何进行身体锻炼 而对于家的认识, 舒国治则是 一种古朴的回归, 他认为家就是用 来睡觉, 墙面书架用来摆书

9、, 仅此 而已。 “我只在家里做这最重要的 几件事情。我最讨厌家里的沙发、 茶几、 电视, 这样一个宗法的格局。 家本来应该是开阔而自然, 孩子在 家里打滚, 父母在家里跳舞, 爷爷 打太极拳,家里本来应该是这样 的。” 舒国治说,“我能看到这些本 质, 是因为我天天在大自然中。”张胜友以文学的方式 “抚摸岁月” , 乃 人生之一大乐事。 一部近 70 万字的鸿篇巨制, 出自一位客家妹子之手, 抚摸往昔 的岁月, 追思伟大的母亲, 品味幸 福的人生, 浓缩两代人的命运及一 个家庭曲折动人的故事, 所映证的 是与时代同行, 折射出乐观进取的 境界与品格。 何英并非一位职业作家, 繁忙 公务之余,

10、 秉持对文学的挚爱及感 恩于生活, 潜心读书、 写作, 终于为 社会为读者奉献了一部厚实的颇 具生活质感的长篇纪实文学 抚摸 岁月 。 独特的视角。同样是爱情、 婚 姻与家庭这个文学创作永恒的主 题的演绎, 作品从农村姑娘内心世 界的细微观察, 以及从一个底层的 纯洁的农村姑娘, 到国家干部成熟 的评判力, 全方位的描述, 我们不 由得受到两代主人公的曲折人生 的震憾: 一个传统的、 善良的、 受 尽磨难的母亲忍辱负重、坚忍不 拔的生活理念;一个山村姑娘对 真善美的钟爱,对新的生活的渴 望,以及追逐理想与现实碰撞的 勇气, 可以说, 生命的意义得到了 升华和释放。特别是从中又极强 地感受到作者

11、刚正的性格,疾恶扬善、 以德报怨的宽广胸怀, 同时 我们又欣慰地看到作者风雨兼程 的人生搏击终成正果,艰苦奋斗 赢得的春华秋实。 作品脉络清晰。亲、 情、 义, 两 代人, 从城市到农村, 又从农村到 城市。 在娓娓诉说的篇章中徐徐凸 现。不管我们来自城市或者农村, 不论我们是作者的长辈、同一代 人, 抑或是 “80 后” 、“90 后” , 书中 描摹的恢弘画卷,鲜活的人物, 纤 细的场景民俗,丰富的人情世态, 都让人耳目一新。 作品文笔流畅, 平实无华。虽 然是第一次创作长篇小说, 但笔法 娴熟, 这基于她深厚的生活积累和 长期锲而不舍的训练。 比如讲到幼年的逃难母亲: “母亲就随着一大群

12、往 客顶 走的 队伍,日夜兼程地往前走着挪动 着。 母亲的印象中, 在这支庞大的、 缓慢挪动的队伍中,有年长的、 有 中年的、 有年轻的、 有年少的, 也有 年幼不会走而被人用箩筐挑着的, 黑压压的一大群,从头看不到尾。 路上, 不时会看到, 逃难的队伍中 实在是走不动的人坐在那里, 这是掉队的人,有的就再也没能站起 来了。 她属于能走几步, 之后又有 人用箩筐挑着的。 不知过了多久, 这支队伍人数在明显地减少。实 际上是有的被卖给了别人,有的 被人收留了。 当然, 有不少是在那 挪动的路上失踪甚至失去了生命 的。 又不知过了多少天, 母亲也被 一户人家收下了。这时有人用家 乡的潮州话告诉她:

13、“你留在这 里, 有 呷梅(吃稀饭) 。 实际上是 自己被别人给卖了”这就是 母亲苦难的开端。 比如讲到开圩场:“以前常听 老人们传说关于开圩场的习 俗。 说的是开圩日之前, 由长者择 一吉日, 出门前必须焚香沐浴, 到 周边最为热闹的圩场,悄悄地从 人群最为集中的中央拾起一粒 卵石 揣入怀中, 带回本地。 又于 选择好的本地开圩日的吉 时 , 再悄悄地将这粒 卵石 放在 街中人群最集中的地方。特别要 注意的是, 这时一定要悄悄地, 不 被任何人知道。 否则, 这个 圩场 就会开不成功。 ” 一幅栩栩如生的 乡村风俗画卷。比如讲到回家:“好不容易 我被挤上了火车, 站在车厢门边 不能转身。还好

14、, 我的行李不多, 靠在车厢的门站着,半闭着眼 睛, 姑且权作休息。火车启动后, 我一直原地站着, 动弹不得。当每一站临时停靠时, 我又得挪动 身子, 让旅客上下车。就这样一 直拥挤地站到了 来舟站 , 站得 腿脚麻木。过了来舟站, 才能挪 动脚步。 永安站 过后, 才找到 坐位。第二天早晨到漳平站 后, 改乘公共汽车到龙岩, 到龙 岩后再乘公共汽车到上杭的官 将, 家中弟妹们非常高兴地来接 我, 再步行十几里路到家就天黑 了。在官将下车时, 虽然天不早 了, 但是我们一群弟妹们, 一路 又说又笑地回到了家。身上的疲 劳早被抛在了九霄云外。这一次 回家, 从福州上火车后, 一路巅 簸, 连水都

15、没有喝上一口。在官 将回家的路上, 看到路边的山泉 水, 趴下去就喝了个够。这第一 次远道回家, 记忆特别地深。” 作 者的欣欣然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戊子岁,福建客家土楼群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 遗产名录, 闽西诸县的客家土楼依 山就势,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多姿 多彩, 其古朴、 雄浑、 美丽的景观, 陶醉了千万中外游客。 抚摸岁 月 , 犹如古老而又清新的土楼, 真 诚无华, 却震憾人心, 让人感受到 了道德的力量, 心灵的陶冶, 情感 的净化。 (本文为 抚摸岁月 序, 标题 为编者所加)忆往昔岁月稠苏笠2007 年 9 月的一天,法国左 翼思想家安德烈 高兹与妻子多莉 娜在巴

16、黎郊区家中双双自杀身亡, 高兹 84 岁, 多莉娜 83 岁。此前一 年, 高兹生平最后的作品 致 D (D 即多莉娜的简称) 出版, 这本薄薄 的情书把二人的爱情婚姻历程公 之于众, 也把思索与感动留给了世 人。读完此书, 我想他们所选择的 看似惊世骇俗的结局, 其实最最自 然不过, 甚至, 这才是人生最圆满、 最幸福的结局。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 生, 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我们在 戏里听过这种宣誓,在高兹夫妇, 这是现实中平静的选择。 行动总是 比誓言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其背后 的故事也更耐人寻味。 致 D 就是 高兹夫妇爱情结局背后的故事。 致 D在男人为了向心爱的 女人表白而写的情书中, 无疑是个 异数。它既不是热恋期的炽热之 作,也不是身处两地的相思之作,而是两人共度婚姻生活五十八年, 坚信了爱人在生命本质层面的意 义之后, 一个老头写给一个老太的 绝笔之作。 这情话不似年轻人的恋 语那般有明亮的灼热, 他们的爱情 在岁月的磨砺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