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大典资料(洛阳部分)

上传人:n**** 文档编号:43101087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湖大典资料(洛阳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河湖大典资料(洛阳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河湖大典资料(洛阳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河湖大典资料(洛阳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河湖大典资料(洛阳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湖大典资料(洛阳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湖大典资料(洛阳部分)(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湖大典资料(洛阳部分)河湖大典资料(洛阳部分)目 次一、 (2)黄河 二、 (2.8)畛河 三、 (2.9)大峪河 四、 (2.10)小浪底水库 五、 (2.11)蟒河 六、 (2.11.1)南蟒河 七、 (2.11.2)白墙水库 八、 (2.12)伊洛河 九、 (2.12.1)洛河 十、 (2.12.1.1)故县水库 十一、 (2.12.1.2)大沟口水库 十二、 (2.12.1.3)渡洋河 十三、 (2.12.1.4)莲昌河 十四、 (2.12.1.4.1)龙脖水库 十五、 (2.12.1.5)韩城河 十六、 (2.12.1.6)寺河水库 十七、 (2.12.1.7)范店水库 十八、 (

2、2.12.1.8)涧河 十九、 (2.12.1.8.1)段家沟水库 二十、 (2.12.1.8.2)金水河 二十一、 (2.12.2)伊河 二十二、 (2.12.2.1)小河 二十三、 (2.12.2.2)明白河 二十四、 (2.12.2.3)陆浑水库 二十五、 (2.12.2.4)重渡沟 二十六、 (2.12.2.5)青沟水库 二十七、 (2.12.2.6)陶花店水库 二十八、 (2.12.2.7)刘窑水库 二十九、 (2.12.2.8)九龙角水库 三十、 (3.4.2)北汝河 三十一、 (3.4.2.1)南河 三十二、 (3.4.2.2)马兰河 三十三、 (3.4.2.2.1)玉马水库 三

3、十四、 (4.1.3)老灌河 三十五、 (4.3)白河1(2) 黄河一、基本情况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 4500 米高程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 9 省(自治区) ,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全长 5464公里,流域面积 79.5 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流区 4.2 万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 580 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 1774.5 立方米/秒,多年平均输沙量 16 亿吨,平均含沙量 35 公斤/立方米,是世界著名的多泥沙河流。二、水系组成按自然地形,黄河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从河源至内蒙古的河口

4、镇为上游段,河道长 3472 公里,落差 3496 米,平均比降 10%,汇入支流(流域面积大于 1000 平方公里)43 条,流域面积 38.6 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年来水量和年来沙量分别占黄河总量的 51.3%、54%和 8%,水多沙少,是黄河的清水来源。河口镇至郑州以北的桃花峪为中游段,河道长1206 公里,落差 890 米,平均比降 0.74%,汇入支流(流域面积大于 1000平方公里)30 条,中游地区流域面积 34.4 万平方公里,占总流域面积的45.7%,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 42.5%,增加的泥沙量占全黄河泥沙量的 92%,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段,河道

5、长 786公里,落差 93.6 米,平均比降 0.12%,汇入支流(流域面积大于 1000 平方公里)3 条,下游地区流域面积 2.3 万平方公里,占总流域面积的 3%,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 3.5%,下游河道是黄河泥沙的淤积区,河床普遍高于两岸地面。黄河支流是黄河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入黄河的一级支流中,流域面积大于 100 平方公里的有 220 条,流域面积 62.7 万平方公里,占总流域面积的 75.2 平方公里的 83.4%,其中流域面积大于 1000 平方公里的有 76 条,流域面积 58 万平方公里,占总流域面积的 77%。黄河支流中,2流域面积大于 1 万平方公里或年径流

6、量大于 10 亿立方米、或年输沙量大于 1 亿吨的支流共有 14 条,分别是白河、黑河、湟河、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这些河流的情况对黄河水系影响极大。三、地形地貌据地学家研究,距今 100 多万年的早更新世,黄河流域分布着许多古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水系,后来经过长期溯源、侵蚀、夺袭,各湖盆逐渐连通,终于形成了横亘于中国北方的万里巨川。黄河流域位于北纬 3242、东径 96119之间,地势自西向东逐渐下降,大致分为三个阶梯。最高一级阶梯为青藏高原,海拔在 4000米以上,有一系列西北东南向的山脉,如巴颜喀拉山、啊尼玛卿山、祁连山等;第二级梯为内

7、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海拔 10002000 米,分为河套冲积平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和崤山、熊耳山、太行山等自然地理区域;第三级阶梯为太行山以东至海滨,分布着海拔 1000 米以下的丘岭和海拔 100 米以下的平原,包括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鲁中丘岭和黄河河口三角洲。四、气象水文气温。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从南到北分属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流域南北部温差冬季为 710,夏季为 46。兰州以西青藏高原范围属高寒地带,年平均气温由东向西从 8逐渐降低到 4以下。流域气温 1 月最低,7 月最高,西部地区较低,东部地区较高。年平均最高气温 20等温线出现在洛河流域

8、,最低气温-10等温线出现在黄河河源区。降水。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 466 毫米,由东南部的 800 毫米以上逐渐降至西北部的 150 毫米以下,800 毫米以上的高值区分布于秦岭一带和太行山、六盘山、泰山山区,150 毫米以下的低值区位于内蒙古后套灌区一带。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69 月份降水量占到全年降水量的3608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强度大,历时短,极易形成洪水。洪水。黄河洪水按其成因可分为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两大类。暴雨洪水发生在 7、8 月份的称“伏汛” ,发生在 9、10 月份的称“秋汛” 。冰凌洪水下游河段多发生在 2 月份,在宁蒙河段多发生在 3 月份,一般统称“凌汛”

9、 。宁蒙河段冰凌洪水流至下游,适值桃花盛开季节,故叫“桃汛” 。黄河下游洪水威胁严重,调查历史最大洪水发生在 1843 年(清道光二十三年),河南陕县站洪峰流量 36000 立方米/秒。实测最大流量发生在 1958 年,花园口站洪峰流量 22300 立方米/秒。建国以后黄河发生的几次典型洪水:1954 年 8 月,花园口实测洪峰流量 15000 立方米/秒;1956 年 7 月,花园口实测洪峰流量 22300 立方米/秒;1977 年 7 月,潼关站实测洪峰流量13600 立方米/秒;1981 年 9 月,兰州站实测洪峰流量 5600 立方米/秒(还原值 7090 立方米/秒) ;1982 年

10、 8 月,花园口实测洪峰流量 15300 立方米/秒。泥沙。黄河是世界著名的多泥沙河流,其泥沙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水少沙多,黄河天然径流量 580 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 16 亿吨,平均含沙量 35 公斤/立方米,水量不及长江的 1/20,泥沙量为长江的 3 倍;二是水沙异源,径流主要来自上游,而泥沙主要来自下游,上游来水量占54%,泥沙占 8%,中游来水量占 42.5%,泥沙占 92%;三是时间分布不均,水沙年际变化主要表现在年沙量的变幅大于年水量变幅,年内分配不均主要表现在汛期输沙量占全年的 6080%,而汛期又主要集中在几次洪水过程中。黄河多年平均输水量 16 亿吨,有 4 亿吨左

11、右淤积在下游河道内,河床平均每年抬高 35 厘米,有的年份高达 10 厘米左右;有 8 亿吨左右淤积在利津以下的河口三角洲和滨海地区,平均每年填海造地约 23 平方公里;其余 4 亿吨被输入深海。泥沙问题是黄河的症结,是黄河复杂难治的主要原因。从 2002 年开始,黄河每年主汛前利用小浪底、三门峡、万家寨等水库进行调水调沙,对冲刷下游河道,减缓河床抬高起到了明显的作用。4水资源。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 580 亿立方米。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自 1972 年至 1998 年,黄河有 21 年出现断流,最严重的 1997 年,山东利津站全年断流 13 次,330

12、 天无水入海,断流起点曾溯延至开封柳园口附近。2006 年 8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国务院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条例 ,对黄河 580 亿立方米水量进行了初始水权分配,其中流域内山东 70 亿立方米、内蒙古 58.6 亿立方米、四川 0.4 亿立方米、青海 14.1 亿立方米、甘肃 30.4 亿立方米、宁夏 40 亿立方米、山西 43.1 亿立方米、陕西 38 亿立方米、河南 55.4 亿立方米,流域外的河北和天津 20 亿立方米,剩余 210 亿立方米用于河道内输沙等生态用水。水力资源。黄河河川径流不多,但比降陡,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干支流水能理论蕴藏量 4051 万千瓦,可开发建设 1 万千瓦

13、以上水电站 104座,总装机容量 3344 万千瓦,年发电量 1239 亿度。五、水旱灾害由于黄河“善淤、善决、善徙” ,黄河下游及受影响的地区水灾频繁,公元前 602 年至 1938 年间有 1590 多次决溢,每次都要淹没大量农田、房屋,许多人在洪水中丧生。755 年黄河决口于河北沧县、河间一带,淹死100 多万人。1410 年 8 月,洪水冲入开封城,4 万多户受灾,46.6 万公顷农田受淹。1761 年 8 月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发生大洪水,洪水淹没河南、山东、安徽 3 省共 28 个州县,尤其是偃师、巩县、沁阳、修武、武陟县城也进水或灌水。1843 年河决中牟,河南、安徽两县 40 余

14、州县受灾。1933 年,黄河淹及当时的河南、河北、山东、江苏 4 省 30 县,受灾面积6592 平方公里,受灾人口 273 万人,死亡 12700 人。1938 年国民党政府在花园口人为掘堤使淮河流域 44 县受灾,391 万人外逃,89.3 万人死亡。黄河下游凌汛早有发生,有文献记载的为公元前 168 年。在 1875 年至1955 年的 81 年中,凌汛决溢的有 29 年。1955 年 1 月 29 日,山东利津五庄决口淹没耕地 5.9 万公顷,受灾人口 17.7 万人,死亡 80 人。黄河上游的兰州河段、宁夏河段、内蒙古河段及黄河中游的渭河下游也有洪水灾害,51946 年宁夏河段因洪灾

15、淹没农田 1.33 万公顷。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频繁而又严重。公元前 1766 年至 1945 年的 3711 年中有大旱成灾记载的达 1070 年。16281641 年,黄河流域发生 3 次连年大旱, “民饥死者十之八九” 。1877年至 1879 年,晋、冀、鲁、豫 4 省连续 3 年大旱,死亡人数达 1300 万人。近 50 多年,中、上游黄土高原区,平均每年成灾面积在 80 万公顷以上。六、治理开发建国以后,黄河治理方略大体经历了“宽河固堤” 、 “蓄水拦沙”和“上拦下排、两岸分滞”三个阶段,在干支流修建了一大批水库、堤防、灌区以及水土保持等水利工程,取得了显著的

16、兴利除害效益。防洪方面。对下游河道堤防进行了 3 次全面加高培厚,并开展了放淤固堤和河道整治工作,干流上修建了三门峡、万家寨、小浪底水利枢纽,支流上修建了伊河陆浑和洛河故县水库,开辟了北金堤滞洪区和东平湖滞洪水库,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下游防洪标准提高到千年一遇。水土保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已初步治理 15.4 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35%,其中兴建基本农田 517 万公顷,营造水保林 788 万公顷,种草 235 万公顷,建成淤地坝 10 万多座。特别是在重点治理区,进行了一大批小流域综合治理,使其治理工程度达到 70%以上,已成为当地农林牧副业的主要生产基地。灌溉供水。目前流域内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 3000 多座,引水工程4500 处,提水工程 2.9 万处以及其它引黄灌溉、供水设施。黄河流域及下游沿黄地区灌溉面积达到 700 多万公顷,每年为工业和城乡供水 30 多亿立方米,为两岸工业基地及大中城市提供了宝贵的水源。水电开发。在黄河干流上建成了龙羊峡、刘家峡、盐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水利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