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共案(附答案)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100241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共案(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共案(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共案(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共案(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共案(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共案(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共案(附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共案导学共案 (附答案)(附答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品析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 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品析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学习难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一、了解 闻一多,臧可家 1.闻一多本名家骅, 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出版过诗红烛、 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中年时代致力于古典文学

2、的研究。抗战期间,他积极参加反对 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 士。在李公朴追悼大会上,横眉 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在回家途中,遭反动派暗杀,英勇牺牲! 2.臧克家是的学生和知己,两人友情深厚。著名诗人,代表作老马,诗集烙印,被誉为“农民 诗人”。2000 年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2003 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 诗魂金奖”。2004 年 2 月 5 日去世,享年 99 岁。3.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闻一多和臧克家 1930 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 20 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 新

3、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 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 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 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 1933 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这 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臧克家于 1930 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 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 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

4、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 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 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发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 介绍。40 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 家赞扬他的信后,于 1944 年 9 月 11 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 年 10 月 12 日”那封信,是答复臧 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二、字词积累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臧克家( )慷慨淋漓( )心会神凝( ) 衰微( )赫然( )迭起( )窥视(

5、)酗酒( )无暇( )疏懒( ) 弥坚( )校补( )诗兴( )地壳( )仰之弥高( )兀兀穷年( )炯炯( ) 锲而不舍( )家骅( )沥尽心血( )炯炯目光( )函寄( )群蚁排衙( )漂白( ) 目不窥园( )迥乎不同( )警报迭起( )气冲斗牛( )潜心贯注( )一反既往( ) 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线字 目不窥园 诗兴不作 一反既往 衰微 潜心贯注 赫然慷慨淋漓 兀兀穷年: 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 锲而不舍 群蚁排衙 沥尽心血: 心会神凝 3、填空简答。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题为 。作者 ,被誉为 ,1932 年开始发 表新诗,以一篇 成名。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 、 、 。 闻一多,原名

6、,著名 、 、 。湖北浠水人。著作收在 中。 三、合作探究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2、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3、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 4、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 (引用原文) 5、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 6、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7.体会下面句中加点的“说”的含义: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

7、说,只有昆明的青 年听得到。8、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9、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作为学者: 作为革命家: 10、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划横线部分的意思。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 年到 1932 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展示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 3

8、0 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 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 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 年到 1932 年, “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 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 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

9、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 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 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主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文章自然段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2.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

10、何作用?3.段中和自然段中“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 “精神食粮”:“这”:4.自然段中“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主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巩固拓展】(一)(一) 最后一次讲演最后一次讲演(节选)闻一多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 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 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

11、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 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 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 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 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 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

12、 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 日!(热烈的鼓掌) 1.选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2.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一句话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这一选段中“黑暗”和“光明”的含义各是什么?4.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闻一多先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了例子,正面的例子和反面的例子分别是什么?5.这段文字体现了闻一多先生 (填“说”或“做”)的方面,即作为 的 方面。从中可以表现闻一多 的精神和 的感情。6.“现在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有何含义? (二)(二)丰子恺丰子恺

13、 平时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 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 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 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 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 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 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

14、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 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 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 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 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1、用“ ”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2、文中记了三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三件事的内容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_ 第三件事:_ 3、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 答:过渡句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