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博弈,苏宁出局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097048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方博弈,苏宁出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方博弈,苏宁出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方博弈,苏宁出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方博弈,苏宁出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方博弈,苏宁出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方博弈,苏宁出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方博弈三方博弈, ,苏宁出局苏宁出局12 月 12 日晚,苏宁发布公告宣布退出大中并购;12 月 13 日,国美发布公告参与并购大中;12 月 14 日晚,国美发布公告宣布以 36 亿元人民币的代价借助第三方曲线收购大中;12 月 16 日下午,国美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双方的整合最晚在 25 日前完成。有如一部跌宕起伏而又酣畅淋漓的大片,家电连锁三巨头为我们演绎了一部精彩的中国式商战传奇,让业内外人士连呼过瘾。故事的精彩之处在于,与大中谈判数月之久、势在必得、在外界看来大局已定的苏宁却在最后一刻放弃了到嘴的肥肉,而与大中有颇多恩怨的国美后发制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一击而得,横刀夺爱。热

2、闹归热闹,热闹之余,我们不禁要问,苏宁为什么放弃大中?国美付出高额成本值不值?苏宁、国美为什么做出了截然相反的抉择?谁又是真正的获胜者?苏宁说不在中国家电连锁业, “美苏”争霸的格局已经无人可以打破,能够吃下大中的也只有“美苏”两家,大中的选择并不多,但曾经遭过国美暗算的大中显然倾向于选择苏宁作为下家。在大中与苏宁的实质谈判中,大中和苏宁甚至提前约定:哪怕苏宁的出价比国美低 2 亿元,大中都会选苏宁而弃国美。在这场对苏宁更为有利的三方博弈中,苏宁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苏宁为什么放弃?通过苏宁高管的一些公开评论,我们可以总结出两条原因:其一,苏宁没有通过资本手段并购过强势地方连锁企业的经历,因而对

3、并购以后能否成功整合心存疑虑;其二,苏宁通过进入大中实质性考察后,感觉大中 30 亿元的要价有些太高了,孙为民不止一次对外界表态:“大中的并购价值在 20 亿元左右,30 亿的要价太高了。 ”苏宁的第一条理由充分不充分,我们不好评说,那毕竟是将来的事情,但是因为害怕而放弃,总是值得商榷的。与此相对应的是,国美曾经参与了十多起行业并购,还没有失败过,由此看来家店连锁行业的并购整合难度并不高,在外界眼中苏宁的管理水准还略高于国美。在笔者看来,这只是一条能够拿出来的理由而已,真正的原因恐怕还在于,苏宁认为大中的价值不值 30 亿元。苏宁怎样进行价值评估的,以什么样的标准进行价值评估的,我们不得而知,

4、但一个客观事实是,资本市场并不这么认为,在苏宁宣布放弃收购大中的第二天,苏宁股价大幅低开。同样,国美也并不这么认为,于是国美出手了,以 36 亿的代价,以高出苏宁 20%的报价将大中揽入怀中,在短短三天之内。国美的选择很多人士将国美并购大中称之为“闪电婚配” 。的确,从发布收购公告到签约,只用了短短不到的三天时间,这在中国企业并购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甚至,国美在签约前没有查帐去核实大中的资产与负债状况,就报出了 36 亿的高价,这一收购金额超出了大中目标的 20%,可谓是代价不菲,单纯按照国美所公布的 2007 年前 9 个月利润 7.77 亿元来计算,国美需要付出 3 年半的全部纯利润才能

5、抵回成本。国美为什么这么急迫?在闪电收购成功之后,国美现任总裁陈晓在新闻发布会上坦言:“这是一次战略性的成功,我们考虑更多的是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 国美的其他高管也在不同场合进一步阐述了国美的战略与理念:国美电器通过并购整合的方式实现快速扩张,符合国美电器的利益,目前家电卖场的饱和度已经很高,如果再开新店,不单单是杀伤对手,还会伤害自身,从国美电器打造全球最大家电连锁企业的远景看,通过兼并整合是实现该目标最快速的途径。从战略角度而言、从未来竞争格局的演变来看,笔者认为国美付出的代价并不算高,对于特定的市场,机会只有一次,时间成本的节约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也许过不了几年,我们能够看得更加清楚

6、。任何一个家电连锁企业都无法忽视北京这个核心市场,虽然经过几年疯狂的扩张与努力,国美、苏宁二者在北京的市场份额加起来也不到大中的 90%,大中电器一家就握有北京市场超过五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年销售额超过 80 亿元,是北京这一中心市场毫无争议的领先者。并购大中之后,国美正式拿下北京市场超过 70%的市场份额,直接改写了北京市家电市场零售格局,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格局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不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甚至随着国美规模的遽然增大,对整个中国市场家电零售格局的变化也会产生重大影响。苏宁错失了机会。竞争之道现在看来,苏宁对大中电器的价值并没有从战略高度去认识,没有从未来行业竞争格局的角度去认识大中;或

7、者说,苏宁认识到了并购大中的战略价值,但在具体操作时,由于战术策略的不当而成全了对头国美。总之,苏宁错失了机会。在未来,也将为此付出代价。我们知道,对于家电零售行业而言,规模、门店的位置是最为核心的两个竞争制胜的关键要素。目前,甚至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价格仍然是家电零售企业之间的主要竞争手段,家电零售企业的主要利润也来源于向上游家电企业收取的各种费用(或者称之为返利) ,规模越大,同上游制造企业议价能力越强,相应的,获取利润的能力也就越强,同业之间的竞争能力也就越强。并且,规模的延伸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戴尔首次在中国尝试直销以外的商业模式选择同国美合作,微软宣布和国美进行零售渠道推广策略合作,

8、很大程度上看中的是国美的规模优势。并购大中之后,国美在除南京以外的所有一线城市超越了苏宁,二者之间的差距显然是越拉越大了。很多家电制造商,在国美并购大中以后,表示不同程度的担忧就是一个明证。门店位置在零售业态的竞争中是一种稀缺资源,由于位置所带来的竞争优势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逆转的。大中之所以能够在国美、苏宁双重打压之下依然能够在北京市场保持住领先位置,门店位置是一个直接的因素。苏宁放弃并购大中,也意味着苏宁放弃了这种位置优势所带来的销售能力与盈利能力,未来要想在北京市场赶上国美的份额,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推而广之,在全国市场会是怎么样?不可否认的是,苏宁自身有着强劲的异地扩张能力,凭借这种能

9、力,苏宁依然可以保持高速的成长,但是,如果苏宁坚持这种成长路经,而国美毅然频繁采取并购策略,国美因门店位置所带来的竞争优势会不会更强?北京市场的故事会不会重演?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苏宁后悔了吗?苏宁的失误对于行业制胜的关键,苏宁当然是一清二楚的,否则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江湖地位,对于大中的现实与潜在价值,苏宁也应该是心知肚明的。苏宁与大中失之交臂,很大原因在于判断的失误,在于一厢情愿的错觉。想要以最低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但在技术上的操作上出现了失误,对大中判断的失误,对国美判断的失误。以我的臆测,苏宁一定悔痛了肠子。今年 4 月苏宁和大中的谈判开始深入,国美却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冷漠。黄光裕曾公开

10、表示:“国美对大中的态度是,能并购最好,如果不能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黄光裕的表态不排除有很大的情绪成分,毕竟大中开出的谈判条件对于国美来说太苛刻了,甚至带有某种程度的排斥。当然,更不能排除这是国美在放烟雾弹,毕竟在生意场上,情感是靠不住的,利益才是第一位的。从最后的结果看,国美似乎演绎了一场暗度陈仓、虚晃一枪的好戏,而这场戏主要是演给苏宁看的。苏宁果然“中着”了,一厢情愿地相信,大中别无选择,非自己莫属。而大中电器的一些表现也让苏宁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张大中在遭受永乐“暗算”之后,无心再战江湖、急于将大中电器出手是不争的事实;张大中倾向于将一手经营起来的大中电器“托付”给苏宁,也是内心真实情感的反应;但是,张大中是有自己底线的:只要能卖一个好价钱,谁是买方并不是那么重要;其二:大中电器是只正在下蛋的金鸡,只要保证了这一点,主动权就会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主动权在手,自己是等得起的。一方面误会了国美,一方面误会了大中,苏宁想当然地开始压价,并通过一些公开的媒体向大中施压。于是,在一场三方博弈的游戏中,占据有利位势的苏宁出局了。(本文刊登于销售与管理杂志 2008 年 01 月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