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4。10学案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3035498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4。10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经济生活4。10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经济生活4。10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经济生活4。10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经济生活4。10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4。10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4。10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外仙林分校高三政治学案 主备人:李振荣 12经济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高二( )班 姓名:_【高考考点高考考点】考点 47: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考点 4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考点 49:说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如何实现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考点填空一、考点填空 知识储备:知识储备:科学发展观 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考点考点 4747:

2、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的必然性国情发展: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加。不足: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 、 、 的小康。国策应对: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内涵):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

3、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具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书 P86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人均 GDP 到 2020 年比 2000 年翻两番。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考点考点 484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重要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 。2、内涵:坚持 ,树立 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第一

4、要义义是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第一要务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主旨是 。 。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本核心(也是本质质)是)是 。要始终把 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基本要求是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根本方法是 。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

5、展、国南外仙林分校高三政治学案 主备人:李振荣 13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考点考点 4949:说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说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 。1、提高 能力,建设 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关键。2、加快转变 ,推动 优化升级,走 道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 、 拉动向依靠、

6、 、 协调拉动转变转变,由主要依靠 带动向依靠 协同带动转变转变,由主要依靠 向主要依靠 转变转变。 (一道路、一方针、三转变)3、统筹 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 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4、加强 和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5、推动 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深入推进 大开发,全面振兴 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 地

7、区崛起,积极支持 地区率先发展。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宏观调控体系,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补补充充 8、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是深化改革。二、自主复习二、自主复习 构建体系:(请根据考点中的核心概念为中心,尽量按书本体系,建议:课题构建体系:(请根据考点中的核心概念为中心,尽量按书本体系,建议:课题-框题框题核心概念核心概念-具体知识点的顺序画出本课的知识体系。具体知识点的顺序画出本课的知识体系。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5 个“成为的国家”增强发展协调性 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 贯彻的必

8、要性:重要指导方针、重大战略思想第一要义(发展) 、核心:以人为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科学内涵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A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B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任务) (具体 措施:一道路、一方针、三转变) C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义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 (具体措施: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 道路,建立 机制,形成 格局) D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国策、建设 型社会) E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西、东、中、东北)拓展对外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措施又好又快发展

9、的具体措施 生产的指导思想生产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南外仙林分校高三政治学案 主备人:李振荣 14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三、误区点拨三、误区点拨 问题思考:问题思考:1.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社会该如何区别。 2.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平衡的发展过程。3.经济发展就是 GDP 的增长。 4.GDP 增长速度越快越好5.发展经济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6.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是又“高”又“深” 。7.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主导地位。 8.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发展。9.新农村建设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首要任务。10.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0、。四、巩固训练四、巩固训练 提高能力提高能力1 (2012 温州联考)某镇政府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口号的引导下,提出建设全市“第一个别墅式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所有村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积极实现跨越式发展。上述做法( )曲解了小康社会的本质 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没有认识到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追求速度和效益的统一,符合科学发展观A. B. C. D.2 (12 江苏)目前,我国稀土开采的吨回收率国有企业只有 60%,大型的民营企业仅为 40%,一些私采乱挖的矿山甚至只有 5%。2011 年江西省稀土企业的利润仅为 64 亿元,而赣州一地矿山环境恢复性治

11、理费用就高达380 亿元。面对稀土行业的上述问题,我们必须(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功能A B C D3(12福建)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下建议符合上述要求的有( )重点发展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兴产业 实验区建设以开发为主,注重经济效益 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风力资源,发展风电产业 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A B C D4 (2012南通模拟)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下列举措有利于促进

1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企业管理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 继续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体战略A B C D5(2012湖北武昌区调研) 2011 年 7 月 29 日,我国首次发布 GDP 质量指数,并进行排名。GDP 质量指数采用了“经济质量、社会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管理质量”五大子系统。这一指数的发布是对以往以 GDP 为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的完全否定 说明我国实现了人口、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A B C D62012开封二模 2012 年是“十二五”(20112015 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这一规划的主线。为确保“转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要坚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 )按劳分配向依靠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转变 国有企业推动向依靠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协调推动转变 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南外仙林分校高三政治学案 主备人:李振荣 15A B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