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案设计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3034479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教案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 曹刿论战授课时间:授课时间:20122012 年年 1212 月月 1010 日日20122012 年年 1212 月月 1212 日日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曹刿论战是初中语文教材传统的经典篇目,记述了齐鲁长勺之战这一史实。 它既是一部史学名著,有时一部文学名著,实在是文史相融,难以割舍。特别 是从文学的角度看其围绕中心剪裁内容的取舍艺术、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简 洁精练的春秋笔法以及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都称得上是一篇语文学习的典范 之作。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能正确翻译疑难语 句。 2、学习本文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剪裁得当的叙事特

2、点和简洁精练的春 秋笔法。 能力目标 1、理解文章大意,培养正确、流畅地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2、引领学生赏析鲜明地人物形象曹刿和鲁庄公。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曹刿“位卑未敢忘国忧”的优秀品质和卓越的军事才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赏析鲜明的人物形象曹刿和鲁庄公。 难点 1、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2、体会课文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和简洁精炼的春秋 笔法。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入 导入一:围绕课题,导入新课:看到“曹刿论战”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会 浮现出哪些问题来? 预设学

3、生的回答基本围绕三个问题:曹刿和谁论战?论的是哪一次战役? 论述了关于战争的什么问题?激活学生的兴趣后,顺势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导入二:(“十面埋伏”音乐响起) 师:在“十面埋伏”音乐声中,我们一起走进春秋,走进古战场。春秋初 期,齐襄公政令无常,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逃到鲁国和莒国, 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取王位,他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春秋 五霸之一-齐桓公。公子纠也在鲁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国抢夺王位,但被齐桓公打败。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借口鲁国曾帮助过公子纠,举兵攻鲁,弱 小的鲁国在长勺打败了入侵的齐国。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鲁国史官左 丘明在左传中解释了春秋记载的这

4、次著名的“长勺之战” 。下面我们了 解左传 。 二、资料助读 1左传 左传左传又称又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或或左氏春秋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 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史书。史记和 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左丘明所作。书中保存了 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 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5、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 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 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 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 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3长勺之战背景简介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 十年(前 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春秋初期,齐襄公政令无常,他

6、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逃到鲁国 和莒国。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 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 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 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 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 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 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 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4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7、中对长勺之战的评价 春秋时期,鲁与齐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 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制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 创造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1、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注意节奏、语气、语速。同 时把生字词写在黑板上,并注音。 生字词:曹刿生字词:曹刿(gu) 又何间又何间(jin)焉焉 肉食者鄙肉食者鄙(b) 弗弗(f )敢加也敢加也 小惠未小惠未 (bin) 小信未孚小信未孚(f) 公与之乘公与之乘(chng) 战于长勺战于长勺(sho) 下视其辙下视其辙(zh) 彼竭我盈彼竭我盈(yng)

8、望其旗靡望其旗靡(m) 夫(夫(ff)战)战 牺牲玉帛牺牲玉帛 (bb) 2、听朗读录音,学生跟读。跟读一遍后,学生自由朗读。全班齐读。 3、分小组,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完成课文内容理解。记下疑难点,师生共 同讨论。(朗读环节,可做次安排:(朗读环节,可做次安排:读准音,读顺文,读懂意读准音,读顺文,读懂意师:下面我们学习师:下面我们学习左传左传中这篇解释中这篇解释“长勺之战长勺之战”的的曹刿论战曹刿论战 ,我带领大家进入第一个环节,我带领大家进入第一个环节录音棚。录音棚。录音棚录音棚读准音,读顺文,读懂意读准音,读顺文,读懂意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句子停顿和字的发音。,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

9、清句子停顿和字的发音。2,学生互相听读。学生同位之间,我读你听,互相纠正句子停顿和字的发音错误。,学生互相听读。学生同位之间,我读你听,互相纠正句子停顿和字的发音错误。3,师生合作朗读。一男同学读文章叙述性的语言,教师、女生和男生分别读乡人、曹刿和鲁庄公的语言。,师生合作朗读。一男同学读文章叙述性的语言,教师、女生和男生分别读乡人、曹刿和鲁庄公的语言。) 4、师生合作,完成课文内容理解,逐句逐段解决疑难点,重点实词、虚词 内容的理解,文言知识点的积累。 (1)重点实词(提前板书,让学生解释):(2)成语: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辙乱旗 靡(形容军队溃败之状) (3)文

10、言知识: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五、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师:通过对课文的翻译,大家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大意,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地探索了。我国古代的历史著作不仅仅是为了记事,更多的时候是在写人。就拿本课来说,大家对文中的人物还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大家对文中的人物还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1 1、谈谈你对文中的哪位人物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谈谈你对文中的哪位人物印象最深刻,为什么?与学生展开讨论:答案预设:对曹刿的印象很深。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谋略的人,这次战役能够以少胜多,全是靠他的指挥。 曹刿是一个爱国的人,国家有难,他主动要求出战。 鲁庄公是一个没用的人,他对打

11、仗的战术完全不了解,就连胜利了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鲁庄公也有可取之处,他能好好断案,这是最好的战争准备,他还比较得民心。2、同学们是怎么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的?这篇课文又是怎样刻画人同学们是怎么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的?这篇课文又是怎样刻画人 物的?物的?讨论:从人物的对话中讨论:从人物的对话中看出来的。第三段曹刿说的那些话不但说明了胜利的理由,更说明了他是一位军事家。 第一段中曹刿说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表现出了他对那些达官显贵的蔑视。鲁庄公在第一段说的话也表明,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战争的根本,平时为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战争的根本,平时为政政也有不少缺点。也有不少缺点。 从人物的动作中从人物的

12、动作中看出来的。第二段中曹刿在追击敌人之前,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说明他做事十分小心。 3、我们能否用文中词语来概括曹刿这个人物形象?(曹刿远谋。政治上深 谋远虑,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4、鲁庄公是一个明君还是一个昏君,他身上有没有闪光点? 讨论:昏君战前鲁庄公不知道凭什么可以和齐国开战?战时又急躁草 率,战斗胜利了,还不知道取胜的原因。 鲁庄公是位明君,虽然他不懂打仗,但他能广开言路,虚心听取曹刿的建 议,不独断专行,战后虚心向曹刿请教。 师:是啊!鲁庄公最大的优点是善于用人,他能听取一个普通百姓的建议,师:是啊!鲁庄公最大的优点是善于用人,他能听取一个普通百姓的建议, 真是了

13、不起!想当年,孔明遇上后主刘禅,刘禅非但不侍之如父,而且在孔明真是了不起!想当年,孔明遇上后主刘禅,刘禅非但不侍之如父,而且在孔明 伐魏关键之时,怀疑他,阻挠他,使孔明有伐魏关键之时,怀疑他,阻挠他,使孔明有“孔孔”难难“明明”啊!但作为一个处啊!但作为一个处 在战事频繁的春秋时期的君主,却不懂治国,不懂打仗,有点说不过去。在战事频繁的春秋时期的君主,却不懂治国,不懂打仗,有点说不过去。 5、鲁庄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本文主人公是曹刿,鲁庄公起衬托作用。 ) (教师板书:鲁庄公(教师板书:鲁庄公 衬托)衬托)6 6、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一男同学读文章

14、叙述性的语言,教师、女生和男生分别读乡人、曹刿和鲁庄公的语言。六、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战争内涵六、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战争内涵1 1、曹刿为什么仅凭鲁庄公提出的第三个条件,就肯定能与齐军作战?、曹刿为什么仅凭鲁庄公提出的第三个条件,就肯定能与齐军作战?讨论:讨论:鲁庄公按照实情断案,这是忠于职守,为民办实事,能够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我认为“取信于民”是治国的根本。 春秋时各国遇到大型战争时,仅凭常规部队是不够的,还必须大量地从老 百姓中征兵,如果老百姓不拥护君主,他们就不会跟随君主去卖命的,正所谓: “君为舟也,民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曹刿深知这点。 (教师板书:(教师板书: 战前取

15、信于民) 2 2、曹刿为什么要等到、曹刿为什么要等到“齐人三鼓齐人三鼓”后才让鲁庄公击鼓进军?后才让鲁庄公击鼓进军? 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解释的文字?(从第三段中找到了对应的解释文字,并 大声读了出来。 ) 师:这表现了曹刿善于捕捉战机,他在战中捕捉到哪两个战机?同学们能师:这表现了曹刿善于捕捉战机,他在战中捕捉到哪两个战机?同学们能 不能用文中词语概括出来?不能用文中词语概括出来? 讨论:讨论:曹刿抓住了“彼竭我赢”之时进行进攻,抓住抓住“辙乱旗靡”之时进 行追击。 当“齐军败绩”时,曹刿并未同意鲁庄公开始追击,可以看出曹刿谨慎小 心,深谋远虑。 曹刿深谋远虑还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 从第四段曹刿

16、分析胜利的原因看得出,长勺之战能以弱胜强,不是偶然, 而是必然,曹刿有勇有谋,成竹在胸。 (教师板书:战中捕捉战机,战后分析胜因)3 3、这篇课文详写的是什么内容呢?、这篇课文详写的是什么内容呢?过渡语:过渡语:这篇文章描写战争的过程好像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电视不大一样。平常看战争片,打仗的场面占了很大的比例,而课文没怎么描写厮杀的场面。 讨论:课文详写的是战前和战后。战前的准备和战后的总结。 那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而不像电视一样多描写一些战争场面来吸引读那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而不像电视一样多描写一些战争场面来吸引读者呢?者呢? 我们的史学家记载历史并不仅仅是记录事件,他们更希望后人从中能够得到一定的教训。 作者详写战前和战后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