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浅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81946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论文:浅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文学论文:浅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文学论文:浅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文学论文:浅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文学论文:浅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论文:浅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浅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设计)题目:浅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级 别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函授站点 班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1目目 录录 一、忠一、忠愚忠愚忠 2 2二、义二、义江湖义气江湖义气 6 61 1、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66 2 2、仗义疏财、仗义疏财 7 73 3、 “勇武阳刚勇武阳刚”之气之气 8 82浅论浅论水浒传水浒传的忠义思想的忠义思想级汉语级汉语言文学言文学 指指导导教教师师: : 摘要摘要: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最核心的思想是宣扬忠义思想。小说作者就是沿着这一思维格局,把水浒传写成了一部忠义传。宣传忠义思想,这是水浒

2、传客观存在的最突出的思想倾向。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就水浒传的忠义思想从忠和义两个方面进行粗浅的探讨,一分为二地看待水浒英雄的忠与义,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糠,在现代社会中,做“忠”“义”之士。关键词:关键词:水浒传; 忠义思想; 水浒传最初叫忠义水浒传 。全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传奇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和“义”从来就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观念中的重要范畴。 “忠”属于君臣一伦, “义”属于朋友一伦,统治者总是宣扬“忠” ,江湖人总是宣扬“义” 。自西汉中期的“废黜百家,

3、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学说一直被奉为官方正统的意识形态,由此中国人的忠、孝、义等封建传统观念便逐步形成,人们的是非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于是是否忠、孝、礼义等便成为衡量人们思想道德的准绳,由此也就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言行。过去和现在对水浒传的思想倾向有很多不同见解。提出忠义说的,最具代表的是明代的李贽,就是李卓吾,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忠义续 ,他认为,宋江是身在梁山,心在朝廷,一心招安,一意报国。他认为是忠义之烈也,是非常突出、非常典型的,是值得推崇的。在现在看来,我们认为他们的忠义是愚忠,是江湖义气,可也许在当时是备受人推崇的,所以,我认为在招安一事上不能求全责备,一味指责宋江,就作者的观点看,是

4、反贪官不反皇帝。当然宋江的愚忠和众好汉的江湖义气固然不好,但就我们现在说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糠。本文从两个方面描写了水浒传的忠义思想,下面我就来谈论一下: 一、忠一、忠愚忠愚忠3忠,即是对祖国、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在水浒传中,要说忠,当数宋江,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忠君受人称道,可愚忠就让人难以接受了。宋江是众好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举动直接影响着众英雄的命运。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宋江不负责的愚忠。宋江在被刺配牢城途中,梁山好汉下山来接宋江,花荣要给宋江开枷,宋江说:“贤弟,是什么话!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山寨头领苦苦相留,宋江坚

5、决拒绝,说要留他, “不是抬举宋江,明明的是苦我” 。 “兴者一时乘兴,与众位来投。天幸使令石勇在村店里撞见在下,指引回家。 ”如果“顺了哥哥,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之人,在世上虽生何益。 ”他始终不肯除枷。由此可见,宋江的忠孝之心一般人犹未能比也,他的忠孝已到了痴迷的程度。宋江受招安以后,成了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为国出力,保境安民。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 ,这对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是水浒传中宋江的一大关键。受招安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 ,他也由首领走到服从朝廷的顺臣。这时,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爱国的,皇帝代表国家,朝廷不负我,我不负朝

6、廷。他不听吴用等好汉的劝阻,去征方腊,打得十分惨烈。第五十九回,宋江为了营救身陷华州牢里的史进和鲁智深,用吴用之计赚了宿太尉的金铃吊挂,把宿太尉接入山寨中,宋江拜了四拜,跪在面前告道:“宋江原是郓城县小吏,现被官司所逼,不得已啸聚山林,权借梁山,水泊避难,专等朝廷招安,为国家出力”。 从他的这番行动和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宋江希望招安的思想将成为他以后追求的主要目标,他的愚忠思想已暴露无遗。在与高俅打第三仗之前,朝廷又派人来招安,高俅在书上做了手脚,企图赚宋江几个入城,先杀宋江,使群龙无首。宋江闻得:赦罪招安,“喜从天降,笑逐颜开,丝毫无提防之意。幸亏是吴用等作了安排,才没有上当,当水军捉了高

7、俅,宋江立即扶上堂来请在上面坐,宋江纳头便拜,口称死罪。且看下面描述:宋江都让换衣请到忠义堂就坐但是活捉的军士尽数放回济州大设筵席。宋江把盏曰:“文面小吏安敢反逆朝廷?虽沾天恩,中间间弊,难以屡陈。望乞太尉救拔,得瞻天日,当以厚报。”这完全是忏悔自己的罪过,一副十足的奴才相!高俅是祸国殃民的奸贼,梁山英雄中不少人受到他直接或间接的迫害,是梁山义军的死敌。宋江在他面前卑躬屈膝,乞求他发慈悲。这严重地影响了他自己和义军的形象。宋江4此时渴望招安,已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尽管如此,信誓旦旦的高俅一回朝之后就称病不出,还软禁了梁山的两个头领。招安屡屡受挫的宋江,不仅没有使他的愚忠有所惊醒,反而到了无药可

8、救的地步,请看下面描述:宋江向前垂泪启奏曰:“臣等不曾抗拒天兵,素秉忠义,自蒙陛下命守楚州,到任以来,陛下赐以药酒,与臣服乞。臣死无怨,但恐李逵知而怀恨,辄生异心,臣亦与药酒饮死。吴用花荣亦忠义而皆来,在臣冢上,俱各缢身死至死他的愚忠也丝毫没有改变。而且宋江的思想是很特殊的,这个值得我们玩味。在中国农民起义里面,宋江这样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农民起义几乎没有。我翻了一下中国农民战争史,从陈胜吴广开始一个一个地排下来,找不到一个不反皇帝的。正德年间在河北霸州起义的叫做赵鐩,这个人是公开地宣称,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他最后的结果跟宋江一样,甚至比宋江更悲惨。我找来找去找这么一个人物,这个人物的号称为“

9、赵疯子”。为什么是疯子?你既然要暴动,要起义,那你就要反皇帝。你不反皇帝,你要忠,你就不要起义。这二律相悖。这个人跟宋江很相近,很少这样的人。最后这个赵鐩被正德皇帝抓去以后,把他的皮给剥下来,皮剥下来不说,还把他的皮做成马鞍,做成正德皇帝的马鞍,你虽然声称忠于皇帝,但是你实际上在造反。这我们在水浒传里面也能看出来,宋徽宗不管怎么样,你宋江怎么号称忠义,你造了反,十恶不赦,你最后只能是这个下场。我们深入地讲,你怎么解释这个招安?我觉得有的评论者好像很回避这个招安。有人说水浒传是有招安,招安发生在七十回以后,七十回以后的水浒传是另外一个水浒传,是两个水浒传。宋江上梁山排座次之前,那是一个宋江。上梁

10、山主持梁山以后,那是另外一个宋江。就是我们分析一部作品要全面地分析、要系统地分析,不能取其一点,不能把它割裂开来。实际上,宋江上梁山之前,他的思想是忠义思想,上梁山之后这个忠义思想就变成了他的路线,就是招安的路线,他是一贯的,不是上梁山以后突然变了,不是这样。我们可以举出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宋江杀了阎婆惜以后亡命江湖,当时官府要逮捕他,他就跑了,在江湖亡命。他多次被山头上那些山大王请上山,他都不上山。后来他还是回去了,去探亲,看他父亲,后来他被抓了,他愿意被抓,不就判个刑嘛!流放到江州。因为当时府尹对他很关照,认为他是一个好汉,是个义士,从轻判了,认为他杀阎婆惜是误杀,就刺配江州,就是因为在江州

11、他题了一首反诗。这首反诗,历来对反诗的分析,我认为不太准确。他有两句话:“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5好想分析说他要当黄巢、要造反,你仔细分析一下,他是“敢笑黄巢不丈夫”,黄巢不是个大丈夫,他才是大丈夫。什么叫丈夫?什么叫不丈夫,他认为他忠义,他在梁山干的事业才是大丈夫,黄巢那个不叫丈夫,他实际上是这个思想。当然那个黄文炳抓住这个诗,无限上纲,说它是反诗,把他抓起来要判死刑,后来劫法场。在这种情况下,宋江再也不能不上梁山,他这样子上了梁山,这样才坐上了梁山的交椅。所以说宋江他这个招安的思想,是有深刻的思想基础的,他这个招安的政治主张,是有他的思想基础,不是突然变化的,不能够说前半截的宋

12、江是造反的,后半截的宋江是不造反的,是投降的,不能这样说。宋江的思想是一贯的,他没有当梁山的领袖之前,他作为个人来讲,他是胸怀忠义,他在家是个孝子,他在外面干事情,是两条:一个忠,一个义。对江湖上好汉、豪杰他称兄道弟,扶危济困。上了梁山以后,这种思想很自然地就会演变为招安思想。其实历史上农民起义受招安的多得很,李自成、张献忠,都受过招安。当时的农民起义,招安这一点,由于他们的起义本质所决定,这个招安对他们并不是奇怪的事情。是他们一种策略,打得不行了情况不妙,他就要招安,李自成、张献忠都是这样招安的。当他的势力大起来,觉得可以把这个皇帝推翻,他马上就换旗帜。宋江跟他们不同,就在于宋江他把招安作为

13、他的战略目的,而一般的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目的是要推翻皇帝,他自己做皇帝,它的差别在这里。因此,我们不能够因为水浒传写了招安,就认为水浒传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书,我认为这个评价缺乏一定的依据。因此我认为水浒传它的价值之所在,并不取决于招安和没有招安。水浒传的价值我认为,简单来说,一个是他歌颂了这一批反抗的英雄;其次,他客观地揭示了官逼民反、逼上梁山,这个封建时代的历史规律,这个是很了不起的。我们不能因为作者主观宣扬了招安的思想,作品写了招安的情节,因此就把水浒传全盘否定。所以说,我们看这场农民起义,关键要看这个领袖,特别是领袖所提出来的他的政治纲领和他的纲领的实践。所以我认为:水浒传它是写了一

14、批强盗,但是并没有赞扬强盗,它赞扬的是一批敢于反抗的英雄好汉。我们读水浒传,只要读到林冲你就会感到,不起义是不行的,它只有到了风雪山神庙,他搬开石头、推开大门,把那几个坏家伙杀掉,才解气。要不这样写,你觉得压抑得很。比如写道鲁智深,他拳打镇关西,那几拳打下去真是痛快。那不打太窝囊,打得好,这才是水浒传肯定的东西。他肯定的是被压迫者的一种反抗,假设我们中国人都没有了反抗精神,就压在头上,像林冲,我们开始都认为他太窝囊,6一直忍辱负重,想保全他的一个小康的家庭,最后希望也破灭了,保不了了,这样才最后拿起武器进行反抗,水浒传它宣扬的是这样一种精神。至于忠,则恰好是农民起义失败的至关重要的原因。至此,

15、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以悲惨的结局而告终,本来梁山义军与朝廷正面作战,“以两赢童贯”,“三败高俅”而取得的大胜,其力量足以夺取封建王朝的政权。真是令人扼腕叹息,可见愚忠危害之大。历史有时又有许多的相似,由宋江和宋徽宗来看毛泽东和蒋介石,同样是农民起义却有着不同的结局,虽然国共两党有过两次合作,但毛泽东同志始终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试想,如果宋江等人不是愚忠是否会像朱元璋、李世民那样让历史或多或少向前进步呢?二、义二、义江湖义气江湖义气在当今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做到一个“义”字。一个“义”字,包括的内容太多了。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了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