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坎坷一路歌——一个自学中医者的心路历程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946902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路坎坷一路歌——一个自学中医者的心路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路坎坷一路歌——一个自学中医者的心路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路坎坷一路歌——一个自学中医者的心路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路坎坷一路歌——一个自学中医者的心路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路坎坷一路歌——一个自学中医者的心路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路坎坷一路歌——一个自学中医者的心路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路坎坷一路歌——一个自学中医者的心路历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路坎坷一路歌一路坎坷一路歌一个自学中医者的心路历程一个自学中医者的心路历程一、临世之初,养生保健初识医时间总是那么快,转眼自学中医已经快四年了,回头望去,感慨良多。机缘巧合让我认识了中医,遂发心学习,目的是保护家人及亲戚的健康。开始接触的几本都是养生类的书,依稀记得读过人体使用手册 、求医不如求己 、 医行天下等。这些书给了我一个印象:人之所以生病,要么吃太多,要么想太多,做不到内经说的“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而且现代人欲望太多,生发太过,过多地追求外在的东西,失去了真正的自己。这些书中很多观念是从内经来的,比如“骨正筋柔,气血以流” 、 “肥胖不是吃得太多,而是排得太少(运化无力) ”

2、、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等,可见内经在中医里的地位,很有点宪法的味道。二、土枢四象,一气周流天人奥看过一些养生类书籍后,我开始接触古代的医书,第一本就是最近几年红得发紫的四圣心源 。黄师美丽的圆圈,中土一转,肝脾升肺胃降,一气周流,我感觉看到好书了,医理原来这么简单。尤其前三卷天人解 、 六气解 、 脉法解 ,是黄师对内经的基础理论的总结,黄师文字优美,读之赏心悦目,其中五行生克 、 脏腑生成 、 糟粕传导等讲得简明扼要,为初学者描绘了人体的生机流转。但是本书的后七章,黄师讲杂病时把绝大多数的问题都归为水寒土湿、水寒木郁,其方大多温燥,善用四君子汤、黄芽汤、理中汤等等,

3、并对后世的滋阴派大为不满。综合五运六气来看,1744年到 1804 年为太阴湿土太阳寒水主令,实际上,黄师对中医有心得之时,恰逢太阴湿土主事的三十年,所以所见病症大多水寒土湿,温病不多,故其大旨为温中燥土以统四方。然而现在我们处于第七十九甲子(1984 年-2043 年) ,为厥阴风木少阳相火司天,气候是风火相兼,肝气易盛肝血易亏是当前民病的大趋势,与黄师的时代恰恰相反。本书除开贵阳贱阴的思想,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医学入门书。黄师的长沙药解是我看的第一本药性书,当时特意用 A4 纸打印出来看,总体感觉中规中矩,贵阳贱阴的思想隐隐埋在了字里行间。后世对四圣心源的发展,莫过于彭子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4、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轻轻松开了中土,开始注意调左右路(肝木、肺金) ,而且用药非常温柔细腻,值得细读。三、火神来袭,阴阳合抱神机现欣赏完黄师的圆圈,感觉温燥中土并不全面的我,下来接触的是火神派的理论。那时看的是郑钦安的医理真传 、 医法圆通 、 伤寒恒论 ,还有一些现代火神派的医案,观其方药,四逆汤、理中汤、白通汤信手拈来,疗效貌似横扫千军。寒是真寒,热是虚热,要引火归元,肉桂干姜必不可少,寒凉药几乎不用,甚至有书说四逆汤可以长期当保健品吃。而后在接触的病人中验证,才发现过于重视心肾阳气,迷信温通温散,不讲阴阳平衡、伤津损液,实非正道。其实郑师的立意是重视一元盈缩,多从坎中一点真阳来看疾病,而

5、不是现代版火神姜附桂的大量乱用,所以个人认为现在的火神对郑师的理论理解是有偏差的。这里有一个问题是我时隔两年才弄明白,就是为什么有的热病用温热药貌似效果很好?解答这个问题的人是刘完素,他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讲清楚了,热药开冲破结,若病结较弱,一冲即破,必然会有短期的疗效,如果病结较深冲不破,那么这温热药会在人体内积聚成毒,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现摘录一段如下:“或云中风既为热甚,治法或用乌附之类热药,何也?答曰欲令药气开通经络,使气血宣行,而无壅滞也!然亦以消风热、开结滞之类寒药佐之,可以制其药之热也,若服峻热药而热证转加者,不可服也。郁结不通,而强以攻之,则阴气暴绝而死矣” 。所以现在火神派

6、比较流行的手法是在温热药中加人潜镇药,比如磁石、牡蛎、龙骨,以防冲散太过。 内经一再强调阴平阳秘,阴阳平衡的理念以及对古医案的阅读让我终于远离了火神之偏。四、六经辨证,经方理法垂千古下来终于开始接触伤寒论 ,开始看一些教科书,感觉讲得不好理解,很多直接把古书里的文字大段复制过来居然也成了书。直到看到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才是最适合入门伤寒论的好书啊,经方大家刘渡舟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来讲,深人浅出、非常易懂。大师是什么?大师就是“知其要者,一言而终”的人,刘老就给人这样的感觉。很中肯地说,这本书好好读了,伤寒的框架就初步建好了。刘老还著有一本伤寒临证指南 ,薄书一本,字字珠玑,书中火证论、水证论

7、、湿证论、津液链、伤寒气化学说等皆为醍醐灌顶之作,其中津液链一文讲清楚了津液与血液的关系:津液为血液之母,血液是从津液中的精微分子所化生,是津液链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结论把增液与补血两大法门的之间的道路打通了,为临床广开了思路。书中类似的精辟观点比比皆是,强烈推荐大家好好阅读。伤寒论版本众多,常见的有宋本、桂林本、湘古本、康平本等等,最流行的莫过于宋本与桂林本。蔡德元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将宋本与桂林本逐条比较,细谈异同,发人深省,看完这本书之后,常见的伤寒论的一些异议就心中有数了,比如桂枝加葛根汤中有无麻黄、葛根芩连汤证是表未解还是热未解、五十二条是脉浮紧还是脉浮数、五苓散证是脉浮数还是脉浮

8、弦、四逆汤中到底有无人参等。古来注解伤寒论者,多如牛毛,其中尤在泾的伤寒贯珠集 、柯琴的伤寒来苏集 、成无己注的伤寒论堪称翘楚,亦可观之。近年来很流行的“方证对应” ,各地经方速成班遍地开花,宣传伤寒治百病!我经过多次实践(自己也吃过不少经方) ,才知道经方并不能包治百病,经方主要针对的还是寒化的病症。而且方证并不对应,而是方与法的对应,方跟法走,一个法下面的方是很活的,是可以替换的,比如辛温开表法,这个法下面可以有麻黄汤、小青龙汤、九味羌活汤等。真正控制法的是理,或者说病机,一个病机决定了用什么法,然后才是去选择用什么方,而不是看到几个症状,方就直接套出来了。现在很多中医看到口苦咽干,立马小

9、柴胡汤开出来,看到拉肚子不是理中汤就是葛根芩连汤,看到便秘脑子里全是承气汤,僵化程度可见一斑,机械地套方,疗效必然不佳。伤寒论的另一半是金匮要略 ,这里仲圣讲述了杂病的诊治,为临床必读之作。注解金匮的医家不如伤寒论多,我粗略读过尤怡的金匮要略心典 、程门雪的金匮篇解 、秦伯未的金匮要略杂病浅说 ,体会不多,唯一的心得便是杂病的辩证很需要脉法的功力,否则很容易误诊。五、透热转气,卫气营血新天地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经师兄指点,配合黄成义老师的视频,细读了温病条辨 ,发现此书大大丰富了温病治疗的理法方药,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都知道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外有寒闭,内有肺热,热在气分,这时候如果病人的

10、寒闭程度不需要用麻黄那么强悍的药,就可以用比麻黄温柔一些的解表药(比如荆芥、防风、苏叶)来代替,易腹泻者石膏.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生石膏可以用黄芩来替代。类似治温病的层次感和细腻度,在温病条辨里得以体现,弥补了伤寒论中对温病治法的不足。另外一点, 温病条辩中对六气(风、寒、暑、湿、燥、热)为病的治法也有详细的总结,并给出了具体的方剂,大大方便了我们实践。 温病条辨这本书是吴鞠通做的叶案笔记,但吴师并未完全领悟叶天士的用药心法,书中错漏误解不少。具体书中有哪些不妥之处,推荐看柴中元前辈写的温病求真,一条条地改正了吴鞠通的各种矛盾和错误

11、的药法,下面摘几条来说明:如“凡温病皆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而视春温多发于少阳,夏暑多发于阳明之伏气温病全然不顾;又如“风温初起用桂枝汤” ,然桂枝、芍药皆血分药,对于温病初起犯卫分,何以用之;还有杏苏散一条,湿燥不分,以燥治燥,不明治燥重在保阴津之要旨;再有加减芩芍汤一条,明明肠间湿热,加减法用还用附子、肉桂。读罢此书,对温病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如果说温病条辩是从卫气营血辩证和三焦辩证来阐述温病,那么张文选教授的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则是从理法的角度来描述温病治法,书中把温病的诸多常用理法分类整理,比如辛凉疏透法、清营透热转气法、分消开泻湿热法、辛开苦降法等等,并且配上了刘渡舟、赵绍琴等名医的

12、医案,是深入研究温病的必读之书。再推荐几本温病的好书,温病大家赵绍琴老师的温病讲座 、 温病纵横 ,尤其是温病讲座中赵老的亲身医案对我辈树立信心,培养学习热情大有帮助(在七十年代,赵老对尿毒症、肝硬化的治愈率已经很高很高了) 。赵老乃是御医之后,温病造诣颇深,特别强调用药的层次感以及火郁发之的思想,因为温病的实质都是郁热,不逐层地宣透出来很难治好。赵老还特别反对截断疗法(即见到温病上手就用三宝,在卫气分的时候用营血分的凉药砸,毫无气机与流通的概念) ,认为这样极易冰伏邪气,使病邪深入,病深不解。同赵老的思想一致的还有李士懋前辈(代表作有火郁发之 、 脉学心悟等) 、孙曼之老师(代表作有叶天士医

13、案评析 、 朱丹溪医案评析 、 谢映庐医案评析 )等,他们都很重视给病邪以出路,重视火郁发之,重视气机条畅。六、探本溯源,运气要诀在金元近阶段,我开始看金元四大家的书,如素问玄机原病式 、 儒门事亲 、 脾胃论等,发现这个时代的医家以五运六气为主导,病机的阐悟往往直接从内经的十九病机来谈,似乎比后世医家要高一个层次,而且很多后世流派讲不清楚的问题,在四大家的原著里得到了解答。另四大家还有几个特点,一是重视“风为百病之长”的理论,非常重视风邪对人体的伤害;二是用药风格比较强悍,不呆补、不傻温、不滥清、不火锅,多以祛邪为要。三是各有各的特点,河间退火、子和攻邪、东垣重土、丹溪养阴,却并不以自己的学

14、说为偏,颇为可贵。七、前路漫漫,脉法医案细钻研医案类的书也读过一些,比如何廉臣的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俞震的古今医案按 、 刘渡舟验案精选 、 文魁脉学与临证医案 、柳选四家医案 、 醉花窗医案 、 程杏轩医案 、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 、 蒲辅周医案等等,还有上面提到的孙曼之老师评析的几本医案都是很好的教材。这里我学习医案的经验是,一是要重视医案中的脉象描述,这对我们自己提高诊断水平大有帮助;二是在连续多诊的医案中,特别要注意随证的加减用药,从这里去体会每一味药的功效与特点。最后说下脉法,个人认为脉法非常重要,占诊断中的 50%,特别是在同样症状可以由几种病机导致时,脉象往往成为最后的判断依据。脉法的书,除了古代的招牌书(脉经 、 难经 、 濒湖脉学 、三指禅 )等,现代的推荐最新实用诊脉法 、 脉学心悟 、 文魁脉学 、 临证脉学十六讲 ,这几本书对脉不玄化、不神化,很客观地阐述了脉象在诊断中的重要意义,讲清楚了脉象和病机的关系,适合我们初学者。为了学到上乘医术,我会多读书,勤临证,与大家共勉。由于水平有限,文中错漏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