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ph演化与前寒武纪成矿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943460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ph演化与前寒武纪成矿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球ph演化与前寒武纪成矿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球ph演化与前寒武纪成矿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球ph演化与前寒武纪成矿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球ph演化与前寒武纪成矿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ph演化与前寒武纪成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ph演化与前寒武纪成矿(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地球 pHpH 演化与前寒武纪成矿演化与前寒武纪成矿地球 pH 演化与前寒武纪成矿 广东海洋大学廖永岩电子信箱:地球物质的 93.3%由 Fe、O、Si 和 Mg 四种元素级成;含量大于 1%的元素还有 Ni、Ca 和 Al;S、Cr、Na、P、Co、Ti、C、Mn、H 和 K 的含量在 0.011%,可以说,地球几乎是由这 17 种元素组成的,其它元素的总百分比微不足道(仅约占 0.1 或者更少)(韩吟文和马振东,2003)。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硅,其次是硫、磷、碳和氢,所以,构成地球的化合物,主要是硅酸盐,其次才是硫酸盐、磷酸盐和碳酸盐。现在,人类能直接利用的地球部分,只是地壳及

2、上地幔。地壳和上地幔中分布量最多的 7 种元素O、Si、Fe、Ca、Na、Mg 合计约为地壳总成分的 99.4%,上地幔的99.11%,而其它 85 种元素总计不到 1%(袁见齐等,1984)。所以,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化合物,应主要是 Fe、Ca、Na、Mg 的硅酸化合物。矿产在地壳中的集中产地即是矿床。矿床是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物资源的质和量,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利用的地质体。成矿作用是指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袁见齐等,1984)。地壳的岩石,是一般的岩石,或是矿床,主要看人类需要的这种元

3、素在岩石里的富集程度。富集程度达到人类现时开采的经济技术标准,就是矿床;虽有富集,但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就不是矿床。所以,矿床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元素的富集过程。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特别是在地球演化的早期(前寒武纪) ,大型沉积矿床(如条带硅铁质矿床)是如何形成的,虽有各种说法,但一直是争论剧烈的学术问题(陈福等,1997; Krauskopf,1979;Holland,1969)。注意点仅集中在某个具体矿床的研究上,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大型沉积矿床的形成,肯定与地球的起源和演化相关。只有正确认识地球起源和演化,才可能正确认识到大型沉积矿床的形成机制。我们在综合分析地球的起源、演化、矿床学、沉积

4、学等地质学、天文学和化学等方面的资料后,就 pH 值演化对前寒武纪大型沉积矿床形成的影响提出了理论。1 pH 演化原理1.1 地球去气作用的降 pH 作用地球和太阳及其它行星一起,由冷星云物质形成于 46 亿年前(Hanks and Anderson, 1969; Ringwood, 1960; Wood, 1968; Nutman, et al., 2001)。地球通过吸积作用,体积和质量不断增大,最终达到现今的体积和质量(Hanks and Anderson,1969; Wood, 1968; Ringwood, 1960; Taylor, 1993; Lyons and Vasavada

5、, 1999)。在吸积过程中,构成地球的冷星云物质的引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最终转化为热能。在这个热能的作用下,地球成为部分熔融体。因为这些星云物质是从外部撞击地球(或地球胚) ,所以,熔融的部分,主要是地球的外部,地球内部尚没有完全熔融。随着吸积作用的完成,星云物质的撞击逐渐减少,地球表面因热辐射不断降温。当温度降至低熔点的花岗岩等岩石的熔点以下时,这些岩石形成原始的地壳。而这时,地球内部在放射能和重力势能转变的热能的作用下(Hanks and Anderson,1969; Wood, 1968; Ringwood, 1960),逐渐熔融。最终,除已固化的地壳外,地球内部呈完全熔融状态,地球在

6、重力分异作用下,形成了地核、地幔和地壳等结构。构成地球的星云物质,应和地球的物质组成一样,主要为硅酸盐构成,其它还有少量的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硼酸盐及卤化物盐类(韩吟文和马振东,2003)。当地球处于熔融状态时,在高温高压作用下,这些物质里的结晶水,被释放出来,成为水蒸汽(吴泰然和何国琦,2003;Murakami et al., 2002);而碳酸盐等其它易分解盐类,则形成了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氯化氢、氟化氢等气体。地壳尚未形成前,地球熔融部分释放出的以上气体,进入地球周围,形成原始大气。地壳形成后,地球内部继续熔融产生的以上气体,因地壳的圈闭作用,不能排出地表;只有当地表出现破

7、裂时,才会随火山喷发和地震等去气作用而排出。通过 40Ar 和 36Ar 的测量发现,现代大气中的 Ar 主要是由地球去气作用形成的(Matsuda and Marty, 1995; Marty, 1995)。这说明,由于太阳风的作用,地球熔融前由星云物质带来的气体,绝大部分已逃逸(Hunten and Donahue, 1976; Porcelli et al., 2001)。原始大气也应主要由地球的去气气体组成(Ozima and Podosek ,1983) 。一般认为,地球早期的去气作用和现今火山、地震等去气作用相似,排出气体的成分变化不大。经测试,现代火山气体主要为水蒸汽,其次为二氧

8、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氯化氢、氟化氢等气体(Muenow et al., 1979; Stoiber et al, 1980; Metrich et al., 1993; Zreda-Gostynska et al., 1993; Thordarson, et al., 1996; Signorelli et al., 1999; Stix et al., 1993; Thordarson and Self, 1996)。火山气体冷凝后的 pH 值为 0 或 0 以下(Krauskopf and Bird, 1995; White and Waring, 1963)。当地表温度逐渐下降至水的

9、凝聚点以下时,原始大气里的水蒸汽等气体冷却形成原始海洋。由于原始海洋主要由地球去气气体冷凝而成,所以,其 pH 值应为 0 或 0 以下。1.2 硅系统的升 pH 作用海洋 pH 值主要由硅和碳共同控制。硅刚好和碳相反,SiO2 在低 pH值时沉淀,而在高 pH 值时溶解(韩吟文和马振东,2003)。温度低时溶解度小,而温度高时溶解度大,这也正好和 CO2 相反(韩吟文和马振东,2003)。硅酸盐岩的风化作用,牵扯到很多金属盐类的水解和酸解,相当复杂(Berner et al., 1983; Kempe and Kazmierczak, 2002)。为了简化,我们用 A 代表和硅酸根相结合的金

10、属, 用 Am+代表价位为 m的金属离子(m 为价位数) 。硅酸盐岩在低 pH 值时,分解为可溶性的金属阳离子和 SiO44-;在 H+浓度较高,即 pH 值较低时,SiO44-可和 H+结合形成 HSiO43-;HSiO43-再和 H+结合形成 H2SiO42-;H2SiO42-和 H+结合形成 H3SiO4-;H3SiO4-和 H+结合,最终形成H4SiO4。H4SiO4 脱水分解产生 SiO2 沉淀。当 pHSiO2pH pHSiO44- (pHSiO2 为水体中所有的 H3SiO4-被 H+中和时的 pH 值, pHSiO44-为水体中所有的 HSiO43-被 OH-中和时的 pH值)

11、 时,水体的 pH 在硅酸盐系统的缓冲范围内,硅将在地球的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不断地流动。最终,水体(主要是海洋)里的 SiO44-、HSiO43-、H2SiO42-、H3SiO4-、H4SiO4、沉积岩里的SiO2 沉淀和地壳里的硅酸盐岩之间,将建立如图 1 所示的平衡。图 1,SiO2 系统的化学平衡示意图和 pH 值影响碳酸各级电离成分比例一样(郭锦宝,1997),pH 值也同样影响硅酸电离的各组分。所以,同样有如下公式:pH=pK1/+logCH3SiO4-(T)/CH4SiO4(T) (1)pH=pK2/+logCH2SiO42-(T)/CH3SiO4-(T) (2)pH=pK

12、3/+logCHSiO4-3(T)/CH2SiO4-2(T) (3)pH=pK4/+logCSiO44-(T)/C HSiO4-3(T) (4)由上述可知,pH 值除与温度、压力和盐度有关外,主要与硅系统各分量的相对比值有关。pH 值与 CH4SiO4(T)/CSiO44-(T)比值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为:pH=1/4(pK1+pK2+Pk3+pK4-logCH4SiO4(T)/CSiO44-(T) (5)所以,海洋 pH 值受硅酸各级电离组分相对比例的影响。pH 值高时,SiO44-的相对比例高,H4SiO4 的相对比例低。反之亦然。反过来说,若海洋里 SiO44-的相对比例高,则 pH 值高

13、;若海洋里H4SiO4 的相对比例高,则 pH 值低。当 pH 下降,水体里的 H+浓度增高。由图 1 可知,大量的 H+和SiO44-结合,逐步形成 H4SiO4。这样,水体里的 SiO44-逐渐减少,H4SiO4 则逐渐增多。溶度积公式为:二氧化硅沉淀 Ksp=H+(T)H3SiO4-(T) (6)硅酸盐沉淀 Ksp=Am+(T)SiO44-(T) (7)由(6)式可知,当 KspAm+(T)SiO44-(T)时,地壳硅酸盐岩溶解,直至 Ksp=Am+(T)SiO44-(T)时为止。地壳硅酸盐岩的溶解,可为水体提供大量的金属阳离子。越是碱性强的地壳岩石,提供的金属阳离子越多(中国科学院地球

14、化学研究所,1996)。由图 1 所示可见,由 SiO44-逐步形成 H4SiO4,每形成 1 个 H4SiO4分子,将消耗 4 个 H+;所以,随着 SiO44-不断形成 H4SiO4,H+浓度将逐渐降低,水体的 pH 将逐渐增高。所以,低 pH 的原始海洋,主要靠硅酸盐岩风化来提高 pH 值。pH 越低,硅系统升 pH 的能力越强,随着 pH 的升高,硅系统的升 pH 能力逐渐降低。1.3 碳系统对 pH 的调节作用假设地球的 pH 值在 pHCO2Am+(T)SiO44-(T)将造成硅酸盐岩的溶解。直至Ksp=Am+(T)SiO44-(T)时为止。这样,不仅造成硅酸盐岩里的金属元素的迁移

15、,而且使原始海洋里的金属元素富集。pH 值越低,这种溶矿、迁移和富集作用越强烈。原始海洋刚形成时,pH 为 0 或0 以下,这种海水的溶矿和富集矿的能力是相当强的。这是矿物的第一步富集作用(非选择性富集) 。地壳硅酸盐岩的溶解,为水体提供大量的金属矿物阳离子。越是碱性强的地壳岩石,提供的金属阳离子越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998)。大量的地壳硅酸盐岩的溶解,将消耗大量的氢离子,这样,将使原始海洋的 pH 上升,使溶矿能力降低,直至 pH 上升和溶矿达到平衡为止。所以,溶矿作用,是一种升 pH 值作用。原始海洋刚形成时,没有陆地,地球表面全被浅而大的海洋覆盖。这时的溶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原始海洋底部和海水直接接触的地壳岩石处。海底地壳岩石的溶解能达多深,这主要由 pH 值、作用时间和地壳岩石的通透性共同决定。pH 值越低,作用时间越长,岩石的通透性越强,溶解的海底岩石就越深,反之越浅。在溶矿作用中,若原始海洋 pH 值升高,不能完全溶解海底岩石,就会使海底岩石发生和热液成矿时的围岩一样的蚀变。从海水至发生蚀变的深处,随着 pH 值逐渐升高,蚀变的海底岩石,也逐渐由硅岩向其它高 pH 值岩类转化。2.2 地壳形成后的去气作用造成的溶矿作用原始海洋刚形成时,地壳很薄,很小的对地壳作用,也会引起大量的火山喷发和地震。早期的外星体撞击地球,会引发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