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 基于流程理论的商业银行价值管理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23331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56 大小: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士论文 基于流程理论的商业银行价值管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博士论文 基于流程理论的商业银行价值管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博士论文 基于流程理论的商业银行价值管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博士论文 基于流程理论的商业银行价值管理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博士论文 基于流程理论的商业银行价值管理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士论文 基于流程理论的商业银行价值管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士论文 基于流程理论的商业银行价值管理研究(1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博士学位论文- 1 -第1章 绪 论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1.1 选题背景“任何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都是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便利经济资源的配置和拓展。资源配置的单一基本功能是金融系统功能最为集中的体现”,美国著名金融学家兹维博迪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C莫顿这样描述他们提出的“金融功能观”。面对如此褒奖,银行业来不及自我陶醉,随即就被两位金融大师泼了一盆冷水:“我们需要抛弃银行,并以共同基金来取而代之”1。银行业或许不必如此悲观,但有一点又似乎必须认同:要仔细思考商业银行的未来。纵观商业银行的发展史不难发现,银行因为承担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信息提供、资金媒介和企业监

2、控等功能,从而处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而今,金融全球化发展迅猛,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资本流动的全球化趋势深刻改变着国际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和管理方式。全球商业银行正迈向全新发展时期,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1) 商业银行风险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有着特殊的治理结构,以银行监管为目的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于2006年开始在10国集团正式实施。“新协议”的基本框架由最低资本规定、外部监管和市场纪律构成。它体现了国际银行业监管的发展趋势,即合规性监管向风险监管转变、行为监管向审慎监管转变和非现场监督向实时监管转变。“新协议”要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范畴从只考虑信用风险扩展

3、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者并重,同时提供多样化的风险衡量方式和资本监管选择,促使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实际发展状况不断改善风险管理。然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远非被动地满足监管需求而存在,它与银行自身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银行自成立之日起就要进行风险管理,并不是在监管当局提出管理要求后才开始实施。银行管理风险是因为他们的本职就是管理风险,银行不希望倒闭,不希望损失自己的资本金”1。可见,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将决定未基于流程理论的商业银行价值管理研究- 2 -来竞争的成败。目前,一场席卷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全球金融业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美国银行业首当其冲,几家当事商业银行和国际顶尖投资银行

4、纷纷破产或兼并转型,参与直接投资的中资商业银行也深陷其中,蒙受巨额损失。这次金融危机波及之大、影响之深、持续之久,超出许多金融机构的预期,严重打击了全球金融投资领域,极大挫伤了投资者和公众的信心。这次危机因次级贷款债务人无法偿还住房贷款、银行信用风险急剧膨胀而引发,罪魁祸首源于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工具的过度滥用。毫无疑问,金融危机带给中资商业银行的教训,远非因直接投资次级债造成损失这般肤浅,它再次向世人昭示了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和约束机制对商业银行经营的极度重要性。(2) 愈演愈烈的金融脱媒、存贷款利差减少和竞争力不足缩小了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随着以资本市场为中心的金融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

5、特别是资本需求超强劲增长,证券市场的功能日趋凸现,国民储蓄转化为投资过程中,不通过银行而采用直接融资方式更为普遍。银行的媒介功能逐渐减弱,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利润增长。产品定价权制约存贷利差的利润空间,成本和费用增长也成为传统利润来源的瓶颈。与一般公司赖以生存的产品市场不同,商业银行所处的银行业市场由于多种原因很难达到产品市场的规范和公平竞争的要求。产品的同质性弱化了商业银行的竞争性,日新月异的产品和技术创新要求银行迅速作出反映,银行为获得未来的竞争优势正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利润空间缩小、竞争加剧迫使银行优化产品结构、激发银行更加珍惜资本、更加关注有限资源的最

6、优配置。(3) 银行经营目标转向价值最大化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特征,商业银行和一般公司制企业一样,股东对剩余收益的追逐自始至终就没改变,同时还要满足债权人、监管者和员工等其它相关者的利益。伴随一般企业的经营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向价值最大化,商业银行的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也逐步确立。长期以来,“以规模论英雄、以利润论成败”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占据统治地位。过度投资、盲目扩张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久而久之会侵蚀银行资本。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存在诸多缺陷:利润是以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1 详见美联储副主席罗杰富古森2003年4月28日在世界银行风险管理与监管会议上的讲话。博士学位论文- 3 -为

7、前提,不能反映持续经营期间银行的经济价值;没有考虑资本成本,没有体现风险和货币时间价值利润;利润容易被人为操纵,产生盈余质量问题;利润最大化目标容易导致短期行为和逆向选择,不利于银行持续发展等等。价值最大化逐渐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普遍认同的经营目标。(4) “流程”理念盛行,“流程银行”成为新的竞争优势 “拥有眼光和勇气面对银行业现状的CEO们正在推动他们的员工重新设计新式银行,避免在竞争中落伍”2。“流程银行”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将传统银行的业务、组织和管理流程进行“根本性”再造,并把新的模块化业务、组织和管理流程虚拟化,以此获取在成本、质量、反应速度等绩效方面巨大改变。它的产生归结于金

8、融市场由卖方市场逐步转为买方市场,客户关系从“过于注重银行单方面利益”转变为“双赢”。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转变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根据需求变化细分客户,并设计合适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银行的客户资源、市场结构、产品利润率及经营风险都会重新分化和组合,专业化和差异化经营成为新的竞争优势。与产品相连的速度、质量等服务过程成为重要的差别点,传统的最终产品竞争转变为从产品投入、开发、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整个业务流程的竞争。业务流程是核心,业务流程增值成为商业银行总体价值增值的源泉。总之,商业银行凭借一般企业无法比拟的比较优势,长时间内将继续履行经济社会赋予的“金融功能”。事易时移,

9、面对众多挑战和困难,银行家也意识到要“因势而变”,纷纷将更多目光转向银行内部变革:再造业务流程以满足客户多样化和专业化需求;强化风险管理;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商业银行内部资源配置方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努力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银行精细化和集约化管理。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近年来,受益于价值管理理念的直接推动,国际主流商业银行广泛运用流程再造、平衡计分卡、RORAC业绩考评、全面预算、“一站式”服务、客户经理制、统一授信制、后台业务集中处理、数据仓库和客户信息系统以及网上银行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体而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和社会的微观个体,越来

10、越重视自身的价值创造和价值管理,以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目标,维护股东、债权人、经理人、员工和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在中国,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逐步见效,银监会监管逐步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巨大资金实力、丰富的人才队伍,遍布海内外的网点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等先天优势产生的效应凸显。长期以来,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资产质量、资金、人才、网点和IT信息等各领域都优于整个银行系统,其持续的金融领先优势以及今后的金融不断开拓,使其成为中国银行体系内发展创新的先行者。国有商业银行和股基于流程理论的商业银行价值管理研究- 4 -份制商业银行的价值管理,最能反映和代表中国银行业价值管理的普遍状况和最新发展趋势。因此,

11、本文选题所指商业银行,特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以中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在回顾商业银行价值管理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适应金融环境新变化的中国商业银行价值管理模式及其运作机制,为中国商业银行价值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支持。1.1.2 研究意义商业银行价值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理念的一次飞跃。本文尝试提出相对完整的商业银行价值管理体系,其中将模块化、流程理论融入商业银行价值管理体系中,丰富了价值管理理论内容。本文基于流程这一独特视角研究中国商业银行价值管理,并引入业务流程模块化思想,突出模块化思想在商业银行价值管理中的理论价值。同时,本文还将分析基于业务流程的

12、中台风险管理和后台综合保障管理,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预算、绩效考核以及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理论。本文将给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国商业银行价值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中国商业银行价值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提出的基于流程的商业银行价值管理模式和方法为构建适合商业银行的全面价值管理体系,为商业银行实施全面价值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经营目标,提供方法指导和决策参考。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银行如果能引入价值管理模式,可以强化管理、严防风险,辩证地处理好管理与绩效、规模与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从而实现银行的稳健经营与可持续发展。推行价值管理,可以平衡商业银行“增长、风险、回报”三者之间的发展,从而

13、提高商业银行价值创造能力。此外,本文关于价值管理的研究将推动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良好转变。在发展模式上,将由以“规模扩张”为核心向以“质量提高”为核心转变;在经营模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管理模式上,由“重业务、轻管理”向“管理与业务并重”转变。本文对商业银行“流程银行”建设亦有所贡献。一般的“流程银行”仅基于流程管理理论研究银行经营管理,强化客户服务意识和着重银行内部效率,较少谈及流程再造导致的银行价值创造过程和价值管理方式变革。传统价值管理研究仅从价值角度研究银行管理,侧重价值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的运用及其对公司价值增值的贡献,较少分析价值理念和价值管理对流程

14、再造的指导作用。例如,可以为流程做价值判断,或者用价值最大化目标疏导银行流程,等等。本文则试图实现“流程银行”与价值管理的融合研究。1.2相关文献综述博士学位论文- 5 -1.2.1 关于价值管理的研究1994年,James M. McTaggart在其专著The Value Imperative: Managing for Superior Shareholder Returns中首次使用了VBM(Value Based Management)这个词组。从此以后,站在股东价值的角度进行思考就坚实地植根于商业和企业战略中。从国外学者对企业价值管理研究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他们对企业价值管理的研究

15、内容涉及到从公司理念这一最基本的意识开始直到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的业绩评价等各方面,且已经在国外很多家企业得到有效的实施。中国对VBM的研究还不够,目前国内学者对基于价值管理概念框架下应追求的企业目标存在不同的看法,对基于价值管理的侧重点也存在着分歧,特别是对于商业银行价值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1.2.1.1 国外的价值管理研究国外对于价值管理的研究大致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简述如下1。(1) 关于价值管理的理论研究Arnold和Davies编辑出版的论文集中,汇集了16篇有关VBM的重要文章。编辑和作者们按照VBM的产生背景及原因、VBM的具体实施以及VBM的衡量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值得一提

16、的是在这本论文集中,由Kamhi撰写的论文提出了“应该使VBM成为公司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观点3。Ittner和Larcker使用VBM的基本框架批判性地回顾了管理会计范围内的实证研究,其结论是VBM的基本框架不仅能够将过去管理会计研究中的各个不同结果在统一的结构下进行重新审视,而且能够为将来的管理会计研究提供富有成效的方法和途径4。Jensen认为,公司目标是多样性的,既要考虑生产能力及生产效率、社会福利,还要考虑管理者及股东的可信性等。而要想达到从各个角度出发的目标都实现最大化是不现实的,因此确定单一的价值目标对于企业来讲非常必要。同时,作者还论述了价值创造并不仅仅等同于接受价值最大化作为组织目标,必须从公司远景、战略及战术角度进行综合衡量。创造价值会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及生产效率,如果忽略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话企业是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5。Waiters, Halliday和Glaser描述了使公司价值增加的驱动要素,并详细论述了这些驱动要素在市场中的体现,其最终的结果就是能够达到最优的利益相关者价值战略,并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6。Frigo将VB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