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管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824402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管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管理 对正处于心理上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时期的中学生该怎样进行教育和管理?这对于中学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 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按照其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 可以说,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端。中学生朝气蓬勃, 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在整个中学阶段,中学生的心理表现出种种特点。也正是由于多方面 的心理特点,在中学生身上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掌握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然后对 症下药。 1.掌握中学生的过渡性心理 学生在中学以前处于真正的幼稚期,要更多的依靠成

2、人的照顾、保护,他们的独立性、自觉性都较差。进入 中学阶段后就进入了少年时期,而中学后期则处于青年初期,是个体逐步发展成熟的时期,它标志着个体真正开始逐 步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性,反映出中学初期(少年期)和中学后期(青年初期)过渡状态的两种不同特点。 前一时期,即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 后一时期,即青年初期是一个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是独立的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前一时期,还保留着一定的 幼稚性;后一时期,却包含着成熟后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即使如此,他们也只是刚刚达到成熟时期,他们的认识能力、 水平还是不

3、高的,他们的个性倾向还不稳定,还需要教师、家长对其关怀和指导,以便加强他们的自我修养,使其真 正趋向成熟。 2. 掌握中学生的闭锁性心理 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闭锁性,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轻易将内心世界表露出来。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也必将引起情感上的变化。这些变化一般是不会轻易流露的。 即使为此引起情感上的波动,由于这个时期相应的意志力的发展,他们也往往会控制住而不表现出来。这是闭锁性的 情感和意志方面的基础。 由于闭锁性的特点,中学生心里的话常常是不愿对长辈说的。中学生的年龄越大,这个特点就越为明显,初 二、三以后的中学生,自己放东西的抽屉总爱加锁,似乎有

4、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人知道,其实里面并没有什么要紧 的东西。因此,要了解和研究这个阶段的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心理,如果只根据他们一时一事或某个举动就做出判 断,或做出研究的结论,那常常是容易发生错误的。 中学生在闭锁性心理的同时还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容易对同龄、同性别的人,特别是知己暴露真正的思想, 这就为我们老师教育管理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要生活在学生的中间,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学生尊敬师长,是理所当然的。但学生对老师敬若天神,势必造成师生间的距离感,久而久之,教师就会感 到学生越来越难管理,越来越抓不住学生的心。解决的措施就是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感到教师 不仅可

5、敬,而且可亲(但要注意“度”的问题,否则,学生就会由于跟教师太亲近而不服从教师的管理,家长感到孩 子难管的道理就在于此) 。 3. 掌握中学生的自尊心理 中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自尊心强,爱面子。他们非常注重自己是否受人尊重,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 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时,一定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面子,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则教师对其行为严正指明是很有必要的,有时甚至需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是,在这 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不伤其自尊心的原则。可以在一个没有其他教师和同学的环境中,心平气和地单独与他 谈及他的错误行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6、这样因为避免了让在别人尤其是同学面前感到 难堪,他就会较容易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和批评,并且暗地里还会感激老师的,这能为教师以后管理班级创造更好的条 件。 2 中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管理 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刮脸前先涂肥皂” ,即批评前先表扬。涂上肥皂刮胡子,自然干 净,但最重要的还是舒服。如某个学生篮球打得很好,但学习成绩却很差。我们就可以先夸奖他在校篮球赛上的优秀 表现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趁他自豪的时候,向他建议如果他在学习过程中也发扬如此顽强的拼搏精神,他的学习成绩 一定能赶上去的。 值得我们教师注意的是,学生的自尊心更多地表现在要求别人把他当成一个平等的个体来看。这就要求我们

7、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接受学生所犯的错误,学生毕竟是“人”而不是“神” ,要以一颗平常 心来对待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切。 4. 掌握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现如今优越的生活条件,家庭的宠惯,可以说,在他们身上, 几乎事事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时他们的自尊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此类学生,我们可以 采用“打一打,揉一揉” (软硬兼施)的方法。 对待学生,如果只是和风细雨,恐怕他会认为老师不过如此,很好对付:但如果一味疾风暴雨,又会让学生 产生恐惧心理。两种做法,如果只用其一,长次下去,必定都会降低教师的威信,所以应该将其

8、结合起来使用。 如对于某些学生的严重错误,我们就应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地批评他们,并让他们做出书面检查。这样 做,既能起到打击他们因娇生惯养而蓄积的嚣张气焰,也能起到了敲山镇虎的作用。但是,事后教师必须利用课余时 间去和这些同学谈谈心,交换一下意见,并且适当地安慰他们,即“打一打,揉一揉” 。只有这样,才能既达到教育 的目的,又不会疏远师生关系。 5. 掌握中学生的摇摆性心理 中学生希望受人重视,把他们当成大人,当成社会的一员,他们思想单纯,很少有保守思想,敢想、敢说、 敢做、敢为。但在他们心中,什么是正确的幸福观、友谊观、英雄观、自由观和人生观、还都是个谜。他们的自尊心 和自信心在增强,对

9、于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好斗好胜,但思维的片面性却很大,容易偏激、容易摇摆。他们热情, 也重感情,但有极大的波动性,激情常常占有相当地位。他们的意志特征也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 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混同起来,他们的精力充沛,能力也在发展,但性格未最后定型,尚未找到正确的活动 路径。总之,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很不稳定,可塑性大。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状态很不稳定,可塑性大。这个年龄 段是心理成熟前动荡不稳的时期。 因此,我们常会看到发生在中学生身上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暴十寒”的现象。今天,他们可能因 为心血来潮学习到深夜,明天就可能将学习抛到九霄云外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

10、注意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时 时为他们提醒,帮助他们在不断的摇摆中选择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6. 掌握中学生的模仿心理 在教育与接受教育这个过程中,可以说,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教师的表现,教师的表现直接会对学生的 做法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会以教师为表率;去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学生的这种模仿心理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以身 作则,率先垂范。 何为“垂范”?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也!教师就是学生的最好榜样,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 先做到并且要做好。 例如,我们要求学生要保持教室卫生,那我们自己就要注意,如果发现地面脏了,就要把它拖净,拖干;如 果发现地面有纸屑,无论多不显眼,也要弯捡起来。诸如此类

11、事情,教师做的时候,学生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长 此以往,就能起到很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多方面的,还远远不止这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去发现、 去总结,以寻求更好的教育措施,把学生培育成真正的有用之才。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做情绪的主人如何调节和控制情绪主讲:李坤一、心理健康述要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而且在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包含有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三方面的意义。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 1、自觉勤奋学习,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2、自信对自己充满

12、信心,情绪乐观稳定,善于避免消极情绪,心胸开阔,充满朝气。 3、自持积极、向上,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行为具有一贯性和统一性。 4、自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5、自爱正视自己,悦纳自己。无论长得美丑,有无缺陷,能力高低,都能悦纳自己。 6、自尊有友谊感、责任感,善于与人交往。 7、自强有理想、有追求、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相信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有意义,能树 立远大理想。 8、自制能较好地遵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遵守学校纪律,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能经受各种挫折和打 击,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及对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 (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依据心理功能受阻的程度,一般分为三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

13、心理疾病。 1、心理问题是指一个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心理失衡现象。如因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很高,可以说每 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但是产生了心理问题的人其心理功能并未受到明显的影响,这些 问题经过别人的帮助或自己的调节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2、心理障碍是心理功能发生局部障碍的表现,其原因多与自我调节水平下降有关。产生心理障碍的人通常 会在从事某些活动时有一些明显的不适表现,反应方式出现异常,适应水平显著下降,因此活动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有各种心理障碍的人数比例通常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几,这些人必须借助别人的指导和帮助才能恢复健康状态。 3、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出现严重障碍的表

14、现,通常是因为外部刺激过程或心理严重失调所至。患有心理疾 病的人在心理与行为上都已属于异常范畴,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已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从事各种活动的 能力已部分或大部分丧失,基本上已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数在总人口中大约占 2%左 右,这些人都是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 至于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同学可以采用到心理咨询室咨询等形式以求得良好的帮助。心理咨询员将倾听 你的诉说,为你提供相应的对策,并严格为你保守隐私和秘密。注意:心理疾病绝不可 以自我诊断,自我诊断是危 险的!心理健康这门学科,最忌讳的是自己轻率地给自己下结论。二、什么是情绪?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

15、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包括刺激情境及对其解释,如(卖伞和卖盐的 两个儿子的故事)主观体验,表情,神经过程及生理唤醒等内容。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并不是无动无衷的。人们对周围事物,他人和自己的行为,常常抱着不同的 态度。一些现象使人愉快,另一些现象使人悲哀,一些现象使人忿怒,另一些现象人恐惧。愉快、悲哀、忿怒、恐惧 等都是常见的情绪体验。情绪与认识过程一样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产生的根源在于客观现实本身。人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但情绪不同于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情绪是反映事物与人的需要之 间的关系。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16、的反映。它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反映形式。客观事物并不全 部都能引发人的情绪,只有与人的需要有关的事物,才能引发人的情绪。一般地说,凡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会引起 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愉快、满意等) ,凡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则引起否定的情绪(如忿怒、恐惧等) 。此外,认 识过程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绪是通过体验来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无论人对客观 事物抱什么态度,人自身都能直接体验到。 “体验”被认为是情绪的基本特征。离开了体验就谈不上情绪。总之,情 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人们形成的否定情绪和情感往往只是短暂的,痛苦一阵以后,强烈的体验随着刺激的消失而消失。 或者紧张的情绪虽然持续相当时日,但最后问题还是得到解决,需要得到满足,伴随而来的是轻松的体验。但是,如 果由困难挫折引起的焦虑、紧张和忧愁长期存在,使人惶惶不可终日,由情绪引起的生理变化也久久不能复原,其结 果会怎样呢?情绪的长期压抑对个人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因人而异。有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