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769120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河南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制定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动员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进一步加快我省科学技术发展,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大动力,制定本规划纲要。新闻链接: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一、序言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创新、产业化”方针指导下,全省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

2、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提高科技、经济竞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了自主创新和科学技术工作的全面开展,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政府科技投入引导作用不断增强,多元化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全省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年达到亿元。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年专利申请居全国第位,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第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第位。本世纪头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年我省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万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成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和工业大省,为下一步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加速发展奠定

3、了坚实基础;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并要求我省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为我们加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强大动力。同时,我省科技工作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大大低于的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创新基地和队伍建设薄弱,优秀科技人才匮乏,每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为人,大大低于全国人的平均水平;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

4、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河南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一)指导思想全省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推动中原崛起”的指导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河南。自主创新,要从增强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坚持有所为、有

5、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从现实的紧迫需要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引领未来,着眼长远,有选择地超前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全省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科技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一是强化自主创新。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原始创新,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二是深化体制改革。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三是突出战略重点。针对发展目标、围绕战略部署、集中科技资

6、源,实现跨越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营造环境,优化机制,凝聚优秀科技人才,大力激发创新创业精神。四是促进协调发展。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协调发展,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二)发展目标全省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科技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发展目标是: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到年达到,到年达到的全国平均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到年达到以上,到年达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到年达到左右,到年达到左右;形成一

7、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发明专利年授权量到年在中西部地区处于前列,到年进入全国前位;全省总体科技水平到年达到中西部地区先进水平,到年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三)总体部署全省科技发展既要满足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需求,又要突出战略重点,一是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等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逐步形成郑州洛阳和安阳漯河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带;二是突破食品工业、有色工业、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工业、汽车及零部件工业、装备制造业和纺织服装工业等优势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三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四是解

8、决人口与健康、资源和环境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五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六是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培养、吸引和用好大批科技创新人才,壮大科技创新队伍。根据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本纲要确定了个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并选择项主要任务进行安排。为了集中科技资源,突出战略重点,首批规划了个重大科技专项和项重大科技工程,同时部署了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三、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全省科技发展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对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进行规划和部署,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和

9、制约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能源发展方向:坚持节能优先,降低能耗。攻克主要耗能领域的节能关键技术,积极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大力提高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和终端用能效率。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增加能源供应。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取得突破并实现规模化应用。促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大力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安全开发和利用技术,并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力发展新型电源技术,在燃料电池的工业化生产上实现突破。主要任务:工业节能。重点研究开发冶金、化工、建材等流程工业和交通运输等主要高耗能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装备,机电产品节能技术,大型预焙铝电解节能技术和

10、全石墨化阴极。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重点研究开发煤炭高效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大力开发煤液化、煤气化以及煤化工等转化技术,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系统技术,燃煤污染物综合控制和利用技术与装备等。开展洁净高效煤炭洗选工艺设备与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高效节能炼焦技术的研究开发。可再生能源。重点研究开发高性价比太阳光伏电池及利用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高效催化生产可再生清洁能源关键技术,生物质能等开发利用技术。新型电源。重点研究开发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技术,燃料电池基础关键部件制备和电堆集成技术,燃料电池发电及车用动力系统集成技术,高效二次电池材料及关键技术、超级电容器关键

11、材料及制备技术,高效能量转换与储能材料等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开发动力锂离子电池、新型改性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锌镍电池、电动车或混合电动车用镍氢电池、液态锂离子电池、新型电池负极和正极材料等关键技术。(二)资源和环境发展方向:坚持资源节约优先,提高循环利用率。扩大现有资源储量,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积极开发利用非传统资源,提高新型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引导和支撑循环经济发展,开展循环经济共性技术研究。实施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大幅度提高改善环境质量的科技支撑能力。主要任务: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重点研究污水、雨洪资源化利用技术,人工增雨技术,黄河、淮河等河流综合治理关

12、键技术等。综合节水。重点研究开发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技术和节水型生产工艺;研究开发灌溉节水、旱作节水与生物节水综合配套技术;加强生活节水技术及器具开发。资源勘探增储。重点研究河南省矿产资源区划系统,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和预测技术。开发高精度勘探技术和仪器设备。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研究深层和复杂矿体采矿技术及无废开采综合技术,开发高效自动化选冶工艺和设备、低品位与复杂难处理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综合资源区划。重点研究水土资源与农业生产、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综合优化配置技术,开展针对全省水土资源区域空间分布匹配的多变量、大区域资源配置优化分析技术,建立不同区域水土资源优化发展的技术预测

13、决策模型。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重点开发区域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技术,突破燃煤电厂脱硫、城市群大气污染控制等关键技术,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技术,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示范模式。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重点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小浪底工程等重大工程区域和复杂矿区生态保护及恢复技术,建立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持续改善的技术支持模式,构建生态系统功能综合评估及技术评价体系。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重点研究开发环境变化准确监测技术,主要行业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等对策研究。(三)农业发展方向: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带

14、动传统和常规农业技术升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发展农林生态技术,保障农林生态安全。主要任务: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植物新品种培育。重点研究开发主要农作物、林草优良种质资源发掘与构建技术,种质资源分子评价技术,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定向杂交育种技术,规模化制种、繁育技术和种子综合加工技术。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重点研究开发安全优质高效饲料和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及设施,创制高效特异性疫苗,开发动物疫病及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病学预警监测、检疫诊断、免疫防治、区域净化与根除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

15、储运。重点研究开发主要农产品和农林特产资源精深及清洁生态型加工技术与设备,粮油产后减损及绿色储运技术与设施,鲜活农产品保鲜与物流配送及相应的冷链运输系统技术。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重点研究开发高效、低成本、大规模农林生物质的培育、收集与转化关键技术,沼气、固化与液化燃料等生物质能以及生物基新材料和化工产品等生产关键技术,农村垃圾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重点研究开发农林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林草生态系统综合调控技术,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特别是外来生物入侵等生态灾害及气象灾害的监测与防治技术,生态型林产经济可持续经营技术,优质牧草生产技术。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重点研

16、究开发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关键技术,专用复(混)型缓释、控释肥料及施肥技术与相关设备,综合、高效、持久、安全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建立有害生物检测预警及外来有害生物防范入侵体系,发展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污染、水土流失为主的生态农业技术。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重点研究开发动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信息数字化采集技术,实时土壤水肥光热探测技术,精准作业和管理技术系统,农村远程数字化、可视化信息服务技术及设备,农林生态系统监测技术及虚拟农业技术。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技术。重点加强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综合生产技术体系研究。开展以节水、节能、高效为基础的栽培模式研究。开展农作物专用品种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产业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