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重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736954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重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一章当代世界总格局(一)雅尔塔体制的确立1.含义: 雅尔塔体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三国首脑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就如何加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处理战后问题达成的一系列协议。2.雅尔塔体制的基本内容(1)欧洲一分为二(西欧资本主义东欧社会主义)(2)德国一分为二(西边美、法东部苏联)(3)调整了欧洲国家领土(压缩波兰的领土面积,扩大苏联领土面积)(4)确认巴尔干半岛的实力范围(苏联的势力范围)(5)在远东地区划分势力范围(日本美国占领美国势力范围)(6)建立联合国问题3.影响(1)积极作用: 雅尔塔体制的最终形成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清除德日法西斯势力起到了重大作用,而且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只要为了共同利益,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是可以实现有效合作、和平共处的。(2)消极作用: 雅尔塔体制具有美、英、苏三国根据自己实力争夺和瓜分胜利果实的性质,一些国家的主权由此遭到了践踏。(3)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为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二)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1.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1)凯南报告冷战的酝酿(1946 年 2 月美国驻苏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国会发回一份长达 8000 字的报告: 首次提出对苏联实行遏制的方针,为美外交政策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2)“铁幕”演说冷战信号(1946 年

3、 3 月 5 号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的威斯敏特学院发表了铁幕演说,呼吁英美合作,建立军事同盟,共同对付苏联的威胁)(3)“杜鲁门主义” 冷战全面展开 (22 页第四段, 1947 年 3 月 12 杜鲁门主义实质 “,反苏)(4)“马歇尔计划”冷战的政策(1947 年 6.5.。 。 。 。 。 。 )(5)第四点计划( 33 页第三段)(6)北大西洋公约最终形成2.社会主义阵营(1)成立情报局( 1947.7)政治上(9 个国家)(2)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471949)简称“互经会” (6 个国家)(3)中苏同盟( 1950.2)(4)“华沙条约” (1955.5)3.两大阵营的对峙(2

4、425 页) (1)政治上主要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2)经济上主要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3)军事上表现为“冷热站对抗”柏林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4)意识形态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三)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原因、表现1.原因: 苏联的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2.表现 :苏南矛盾、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苏南矛盾1948 年苏联和南斯拉夫冲突波兹南事件(1956 年波兰的波兹南工厂的工人要求加工资,波兰政府出坦克镇压)匈牙利事件(1956 年,匈牙利上街游行,要求推翻当时政府,建立一个新政府)中苏关系的破裂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宣告解体(四)帝国主义阵

5、营分化1.原因: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表现: 欧共体成立、法国“戴高乐主义”、 “联邦德国新东方政策”、洛美协定、日本多边外交。欧洲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1957)的总称, 1965 合为欧共体。欧共体创始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19 年 11 月 1 日欧共体开始向欧洲联盟过度,到目前共有27 个成员国。戴高乐主义:就是戴高乐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争取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对外政治和实践。 撤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改变法国在联盟中对美国的从属地位。建立法国独立的核威聂力量,打破美国的核垄断(苏美英法中以色列,有核的

6、先后顺序) 。主张建立法德联盟,实现欧的联合。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建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积极推动中法建交(1964 年,法国是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新东方政策: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的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的外交政策。1969年,勃兰特出任总理,放弃哈尔斯坦主义,正式推行新东方政策:A 改善与苏联的关系;B改善两个德国的关系;C 改善与东欧其他国家的关系。洛美协定: 1975.2.28.,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44 个发展中国家(简称非加太地区国家) 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在多哥首都洛美开会,签订贸易和经济协定,简称“洛美协定”或“洛美公约” 。多边自主外交:1972

7、年 7,田中内阁提出“多边自主外交”战略,改善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以日美同盟为基础,谋求与美国建立“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借助中国,抗衡苏联, 1972.9 中日建交。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联系。(五)美苏争霸的几个热点问题: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1962 年,加勒比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它由苏联在古巴(卡斯特罗政府)部署导弹,美国则坚持要求撤除导弹而引发的。(六)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原因及为什么多极化是长期曲折发展过程?1.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经济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世界多极化必然推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是推动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强大动力国际关系民族化是世

8、界政治多极化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2.多极化世界的形成将是一个曲折、长期的过程美国构建单极世界,谋取霸权主义的图谋,是多极化发展的最大障碍。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是阻碍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因素。所计划政治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长期过程。多极化是一个动态过程。3.世界政治多极化是历史的必然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越来越密切,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也日益增多,仅依靠单个国家的力量已无力应付。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一)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原因1.战后世界长期的总体和平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强劲推动。3.垄断资本的自我调节。4.

9、世界性和地域性的经济协调机构,合作机构的大量涌现。5.跨国公司在战后获得长期发展。(二)战后美国称霸经济领域的举措(1)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2)缔结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税总协定作为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3)实施“马歇尔计划”道奇路线(4)推行“第四点计划” ,由杜鲁门提出,实质上这是新殖民主义政策(5)封锁与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技术联系1949,巴黎统筹委员会(巴统)1951,巴特尔法案(禁运法案)(6) 抗衡西方资本(三 )20 世纪 90 年代

10、以来三大世界经济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盟 :是目前最为完善、最有成效的区域化集团,结构配套最齐全、立法程序最完善、最具有超国家实体色彩,为其他区域化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范例。欧盟的建立使得欧洲统一大市场的正式启动,实施了商品、劳务、人员和资本“四大自由流通”,必将对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欧盟的扩大更增加了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经济实力。北美自由贸易区:是 1992 年由美国、 墨西哥、 加拿大三国首脑签署并于1999 年 1 月 1 日生效的三国组成的统一大市场,规定三国在15 年内逐步取消货物与服务进口关税及投资障碍,实现商品、 劳务、资本的自由流通和更高等级的

11、知识产权保护,是加拿大、墨西哥量过对美国经济的依赖, 但这只是美国实现将南北美洲联系在一起,建立一个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战略第一步。 由于北美与拉美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在敏感领域还存在激烈纷争,美洲自由贸易区未能如期启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组织是为了适应经济区域的发展趋势,由于东亚经济的发展和受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影响,经澳大利亚提议建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从 1993 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非正式首脑会晤,在协调亚太地区经济关系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它并没有完备的经济体制,而是一个具有广泛协商功能的机构,是通过共同参与、自主自愿、协商一致和承诺机制来推动成员国合作。(四)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

12、的作用经济全球化 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世界各国 /国家集团和地区的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日益连接为一个密切联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互动体系。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进程,为各国国际政治力量提供了展开活动、展示力量、进行交往的大舞台。全球化对多极化的作用与影响,首先指全球化作为世界政治格局的经济基础具有重大意义,中间问题是市场经济体制世界性地急剧扩展,它在各国的不平衡发展、国际力量分配结构的演变和定型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第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导致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急剧扩

13、展,实际上强化了现存的有利于发达经济体地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有利于当今国际力量对比态势的延续。第二,经济全球化为欠发达经济体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既面对改善的历史性机遇,也面临进一步式微的可能。第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复合相互依赖效应极大地影响了各大政治力量之间的互动模式,有助于削弱国际格局的竞争性“极化”,加强协调性“极化”的趋势。第四,全球化带来的全球公共问题催生了以民族主义思潮为核心的“反全球化”运动,这一运动唤起了大众政治对国际关系的重视,它致力于影响国家的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从而影响到国际格局的发展走向。(五)如何认识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地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

14、有联系,二者既有矛盾又相互促进。(1)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2) 、二者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或初级形态,经济全球化是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们在性质上一致的, 只是程度上有所区别;实际上, 全球化有时更多地表现为地区化,并由地区化所带动。区域经济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六)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三次科技革命浪潮。2.科技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新经济”的诞生,创造了由信息技术和高科技驱动,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知识和信息的生

15、产、加工、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形态。第一, “新经济” 将引起世界经济关系的重大调整,他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增强了国家间相互依存的程度,同时,也加剧了国家间围绕科学技术的激烈竞争。第二, “新经济”将对世界政治与安全产生冲击,信息技术可以在经济,军事,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直接强化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主导权。第三, “新经济” 将导致人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上的巨大变化,只是在经济生活中的中心作用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被广泛认可,未来的教育以培养高技术产业化的人才群体为主。第四, “新经济” 也将给人类社会带来一些挑战,电脑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类传统的文化造成冲击,还可

16、能会导致犯罪率的上升,生物技术的进步可能使生物武器进一步发展,“克隆”技术等生物工程的突飞猛进也使人类的伦理道德经受考验。第三章当今时代的主题与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一)国际秩序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1) 、威尼斯伐利亚时期(1648 1815) ,这是第一个国际秩序,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的问题的先例。(2) 、维也纳体制时期(18151847) ,以欧洲为中心的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来和帝国主义国际为争夺世界市场而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3) 、凡尔赛体制华盛顿体制时期,从一站到二战,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国家秩序。(4) 、雅尔塔体制时期,这期间, 球的国际秩序受到了巨大冲击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萌芽。(二)旧国际秩序的实质实质: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三)美、日、欧国际新秩序的构想1.美国的国际新秩序观(目的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极世界)(1) 。确定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地位(2)向全世界推广美国模式(3)强调西方盟国结的伙伴关系(4)建立以美国的军事力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