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战争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266797 上传时间:2017-08-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次世界战争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二次世界战争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二次世界战争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二次世界战争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二次世界战争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次世界战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次世界战争(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1939 年 9 月 1 日1945 年 9 月 2 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 61 个国家和地区、20 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 2200 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 9000 余万人,4 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目录两大阵营 参战政权 主要国家领

2、袖大事年表 全面爆发阶段 相持与转折阶段 收官结束阶段主要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 欧洲东线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战场 北非战场 中国战场主要战事 波兰战役 入侵北欧 敦刻尔克大撤退 不列颠空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偷袭珍珠港 中途岛战役 诺曼底登陆同盟国胜利 意大利投降 德国投降 日本投降战争后果 人员伤亡 主要参战国家死亡人口列表 经济损失战后审判 纽伦堡审判 东京审判战后影响 联合国的建立 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 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美国领导资本主义阵营 冷战相关内容 集中营 柏林墙 原子弹两大阵营 参战政权 主要国家领袖大事年表 全面爆发阶段 相持与转折阶段 收官结束阶段主要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

3、 欧洲东线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战场 北非战场 中国战场主要战事 波兰战役 入侵北欧 敦刻尔克大撤退 不列颠空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偷袭珍珠港 中途岛战役 诺曼底登陆同盟国胜利 意大利投降 德国投降 日本投降战争后果 人员伤亡 主要参战国家死亡人口列表 经济损失战后审判 纽伦堡审判 东京审判战后影响 联合国的建立 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 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美国领导资本主义阵营 冷战相关内容 集中营 柏林墙 原子弹展开1929 年 10 月 29 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这场被称为“大萧条”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是这种背景下,法西斯主义开始抬头。 1931 年 9 月 18 日,

4、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进攻中国沈阳,其后全面吞并中国东北,为以后的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 1933 年 1 月 30 日,阿道夫.希特勒竞选为德国总理。 1934 年 8 月 2 日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将总统与总理二职合一,成为了第三帝国唯一的真正拥有实权的最高领袖,在德语中称为“元首”。 背景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构成了沉重打击。 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收盘时转手的股票达到 1300 万股,创历史最高纪录。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使美国经济陷入绝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

5、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这次大危机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根源。由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1929 年美国贫困户家庭占到家庭总数的 60%,这大大限制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而当时出现的投机狂热又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1928 年 8 月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 5 年前的 4 倍,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这场危机来势凶猛而且持续了五年时间,从美国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人们常常用“大萧条”“大危机 ”来形容这场危机。 法西斯势力崛起 1920 年代末,西方国家大萧条所带来的动乱,使法西斯主义恶性

6、发展。纳粹党迅速膨胀为德国第一大党。1933 年 1 月, 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上台,2 月制造国会纵火案,3 月通过授权法 ,继之一系列法西斯法案出笼,至次年 8 月颁布国家元首法 ,对国家生活进行了全面改组,建立起极权统治的法西斯体制,并且加紧扩军备战。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走上了战争和法西斯化的道路。在日本以就军部为中心,从首先发动侵略战争着手,然后通过天皇制机构,自上而下的逐步法西斯化,以适应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1926 年日本基本上建立起法西斯统治,1940 年大政翼赞会的成立,标志着法西斯主义体制的形成。在世界上,1933 年 110 月,法西斯运动遍及 23 个国家,半

7、年后增至 30 个国家。法国的火十字团、英国的法西斯联盟、美国的自由联盟和黑色军团等法西斯团体也兴盛一时。 根本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经济上,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条约对其的严惩和限制,由于希特勒的政府干预经济政策,经济再度超过了英法;意大利在一战后经济衰落;日本侵略亚洲国家的同时,美英等国禁止向日本输送

8、石油战略物资,导致日本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政治上,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这是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导火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是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入侵波兰,此前,8 月 23 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使得希特勒得以放手入侵波兰。在这份条约的秘密备忘录中,双方约定沿维斯瓦河、纳列夫河和桑河一线瓜分波兰。除此之外,芬兰、波罗的海沿岸的几个共和国以及罗马尼亚也进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 德国和波兰政治上的交锋在 1939 年春天就开始了,那是因为德

9、国要求波兰将分割东普鲁士与德国其余领土的丹齐克走廊拱手相让。为制造借口挑起战端,德国特种部门组织特工乔装波兰军,对西里西亚地区戈列维茨市的电台发动了进攻。英国和法国承诺保证维护波兰的主权完整,并于 1939 年 9 月 3 日对德宣战。 编辑本段两大阵营参战政权轴心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11 张)阵营: 德国、日本、意大利。 仆从国: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克罗地亚、伪满洲国、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维希法国、泰国、自由印度临时政府、汪伪国民政府。 同盟国阵营: 中华民国、苏联、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

10、、海地、洪都拉斯、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南斯拉夫、墨西哥、缅甸、菲律宾、阿比西尼亚(即今埃塞俄比亚) 、伊拉克、巴西、玻利维亚、伊朗、哥伦比亚、利比里亚、法国(1940 年 6 月法国沦亡后称自由法国) 、厄瓜多尔、秘鲁、智利、巴拉圭、委内瑞拉、乌拉圭、土耳其、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黎巴嫩、捷克斯洛伐克。 主要国家领袖轴心国 国家 人物 职务 政党德国 阿道夫希特勒 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兼任德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国总理 粹党)意大利贝尼托墨索里尼 意大利王国首相 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日本 裕仁 日本天皇 大本营日本皇室同盟国 国家 人物 职务 政

11、党澳大利亚 孟席斯 澳大利亚总理 统一党波兰 莫希齐茨基 波兰总统 不详荷兰 威廉明娜 荷兰女王 无美国 富兰克林罗斯福 美国总统 民主党英国 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首相 保守党中国 蒋中正(蒋介石)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 中国国民党苏联 约瑟夫斯大林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苏联共产党编辑本段大事年表1919 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组织。 1921 年,正式建立法西斯党。 1922 年 10 月,意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开始建立。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霸占东北。 1932 年夏天,德国举行国会选举,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3

12、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功架政权。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取缔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3 年,德国退出国联。 1934 年,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集总统、总理、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5 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合约 ,放手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 1936 年,德国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践踏凡尔赛合约 。 1936 年 2 月 26 日,日本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使军部实力大大加强。不久,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1936 年,德意秘密签订协定,加强

13、对外侵略战争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 “柏林罗马轴心” 形成不久,德日签署了 产国际协定 。 1937 年,意大利加入产国际协定 ,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1938 年 3 月,德国吞并奥地利。 1938 年 9 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开会,签订协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场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等国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1939 年,德国控制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1939 年 8 月,苏联出于对英法等国的不信任和自己安全的考虑,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全面爆发阶段1939

14、 年 9 月 1 日,德国闪击波兰。9 月 3 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 年 9 月,波兰覆亡,苏联趁火打劫,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所谓的“东方战线”。1940 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 (称“ 白色闪电”。1940 年 4 月 9 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 10 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 1940 年 5 月 10 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1940 年 5 月,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 年 6 月,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

15、,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6 月 22 日,法国投降。 1940 年 7 月10 月,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 。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奋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 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执行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941 年 10 月,德军进攻莫斯科,即莫斯科保卫战。1942 年初,苏军展开反击,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德军在莫斯科保卫战的失败,也打破了德军不战胜的神话。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

16、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次日下午,德意日同时对美国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相持与转折阶段1942 年 1 月 1 日,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华民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和南斯拉夫联合起来,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1942 年 6 月,日本军部为了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进攻美军驻守的中途岛,美军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而胜利,从而使太平洋战场的形式发生转折。1942 年 7 月 17 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到 1943 年 2 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